2023-06-2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尚未燃盡的火種:那些值得重溫的超英電影及其「變體」

漫威超級英雄電影一枝獨秀的當代,超級英雄電影難道只能是漫威電影的形狀嗎?
延續上期《超級英雄還有戲嗎?》我要來給大家推薦一些超英電影還有其「變體」,讓我們重新思考超級英雄電影的可能性,畢竟超級英雄電影雖然出自英美漫畫文化,但人類歷史上關於半人半神的神話卻隨處可見,而在電影這個讓夢想成真的舞台上,觀眾也會期待片中人物作出非凡之舉,比如著名喜劇演員(同時是影響成龍的動作片演員)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就在大銀幕上作出許多像是超級英雄般的驚人之舉,這位老兄不只為了拍電影把整輛火車沉入河裡《將軍號》(The General.1927),還親自出演各種要命的特技舉動,而那些本該是被捨棄的失敗特技片段,因為效果夠好,也被他運用於電影正片之中
而在捍衛任務三,當約翰·維克(JohnWick)他們也將基頓的作品投射街頭,成為一種相互對應的比喻,說明這系列難以分割兩種重要類型,喜劇與動作。
右邊那位就是我們喜劇巨匠,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
於是,不會有人質疑捍衛任務系列基哥那越來越誇張的人體強度,包括本集結尾被全世界通緝的約翰被開槍射下樓東撞西撞後沒死,到了更加誇張的捍衛任務四則更變本加厲,想想看那幾乎是電玩構造(破關到關底打輸被踹回一開始關卡)的決戰前大樓梯設計,基努李維是拚了命的向下滾,滾到看起來動能不足還要施力繼續往下的荒謬狀態,這是喜劇與動作緊密咬合的必然結果,是為了大銀幕所服務的風格。
電影是夢,然而夢卻與現實息息相關,甚至推動著現實,這些是大衛林區與今敏的觀眾都會同意的說法,於是像前述這樣的風格才會被拍出來(導演也說明有故意要把約翰這個殺神在邊打邊逃的過程拍的氣喘吁吁的,都說明這是為了和傳統動作英雄做區別,體現出其超凡技巧外的肉身限制。),這也是為了回應銀幕外觀眾的期望。
有人喜歡盧米埃兄弟火車進站的寫實感(即便它也涉及場面調度)有人喜歡梅里哀登月行動的夢幻感(即便它也涉及真實慾望)超級英雄電影同樣也可以有這樣多元的發展,而本篇文章就會依照這樣的向度開出一份片單,讓你的超英記憶不只有漫威宇宙,並讓影史視野開闊你對超英的想像。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