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掙脫靈魂的枷鎖:讀《月亮與六便士》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家族聚會,話題總離不開工作和婚姻。其實我並不討厭,而是將其視作一種普通人的日常,在這種日常之中有一種無奈,彷彿人生就只是這樣而已。酒足飯飽過後,我讀起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沉浸在書中角色的驚世駭俗:

「愛,就只知道愛。她們以為,男人離她而去,是因為有了別人。你覺得我是這樣的傻瓜嗎,把為一個女人做過的事,再做一遍?」
「那麼,你為什麼離開她?」
「我想畫畫。」

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

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

1. 白月光不是她

「該守著腳下的六便士,還是該出發去尋找天上的月亮?」這是書封上的引言。但事實上,整篇故事裡沒有出現月亮和六便士的意象,這書名似乎只是毛姆信手捻來,卻形成恰到好處的對比。月亮,是古今中外的文人經常使用的意象。李白床前的月光,在張愛玲的筆下成了遙不可及的心上人,而毛姆所說的月光是內心深處的夢想,而且這種夢想足以讓人拋棄情人與故鄉。

故事的主角斯特里克蘭,有著穩定的工作和美滿的家庭,卻在四十歲時不告而別。妻子想盡辦法將他從「那個女人」身邊搶回來,到頭來卻發現他是去畫畫。這離奇的發展竟讓妻子感到屈辱:她寧願丈夫是被女人拐走,不願丈夫是自願離開去追求理想。這顯示出毛姆對於人性幽微之處的捕捉。

令人費解的是,斯特里克蘭並不是眾人眼中的「有能力追夢的人」。他畫得不好,就連他自己也知道,但他無法抗拒自己內心想要描繪所見事物的衝動,於是接受了召喚,拋家棄子,踏上了畫家的道路。

「你頂多只能當個三流畫家。」
「我告訴你,我必須畫畫。我身不由己。一個人掉進水裡,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沒關係,反正他得掙扎,不然就得淹死。」

 

2. 藝術的與倫理的

追求夢想勢必會有所犧牲,而且這種犧牲有時看起來還是不道德的。我們無法簡單地將這類批評貶為世俗眼光,因為在倫理的向度中,行為者可能確實犯了某些嚴重的錯誤。在刻劃藝術家的偉大心靈時,毛姆並沒有打稻草人式的回應倫理的批評,反而是透過敘事者「我」的評論來顯現出斯特里克蘭有多糟糕,這凸顯出了藝術與倫理的根本衝突。

「你這樣對她,應該嗎?」
「不應該。」
「她有什麼不好?」
「沒有。」
「你不覺得很惡劣嗎?」
「惡劣極了。」
「你真是個不折不扣的渾蛋!」

斯特里克蘭確實傷害了他的家庭,後來還做了其他天理難容的事,還說了不少歧視女性的話。敘事者「我」多次批評他,希望能喚醒他內心僅存的一點良知。然而,所有的批評他都承認,只是這些話對他似乎沒有規範性。他依然故我,「就像是一個身上抹油的摔跤手,你根本抓不住他」。

在倫理的子彈用盡之後,就是藝術開始演出的時候。毛姆的小說技法令人驚嘆:他創造出一個渾蛋藝術家,佐以一個和我們觀點相近的敘事者。敘事者先是猛烈抨擊藝術家,卻在發現自己對他莫可奈何之後轉而去探索他的心靈。這種好奇心是推動故事的動力,也使得讀者可以忍受毛姆那無窮無盡,卻又是無比生動的心理描寫。

 

3. 藝術的超越性

經過多年的努力,斯特里克蘭累積了不少畫作,但這些畫作仍然不被世俗所認同。只有一些伯樂,將他的畫作視為無價珍寶。在他們眼中,斯特里克蘭是絕世的天才。描述這種藝術品對於作家而言是個難題,因為如果使用的語詞過於具體,就會顯得庸俗,而無法顯現出藝術的崇高。在這方面,毛姆的寫法絕對值得參考:他先是以斯特里克蘭的古怪個性為由,不讓敘事者親眼目睹他的畫作,只描繪其他人看見畫作的反應;後來敘事者終於看到他的作品,卻又說自己不懂藝術,覺得畫得不好但又有種奇怪的感覺,只能試著給出抽象的評語。更重要的是,這些評語不是不著邊際的空話,而是某種我們曾經體驗過,卻又難以用文字言說的感覺。因為這段話難以切割,寫得又實在太好,所以我節錄了比較長的文字:

「這些畫只不過平添了我的驚訝。我比以往更迷茫了。對我而言,只有一點是清楚的——或許連這一點也不現實——他正竭盡全力,想從束縛著他的力量中解放出來。但這種力量究竟是什麼、他又如何解脫,不得而知。我們每個人都孤獨地生活在世界上。誰都被囚禁在一座銅塔裡,只能憑一些符號與人交流,但這些符號沒有共同的價值,所以它們的意義模糊不定。我們可憐地想把心靈的珍寶傳遞給別人,他們卻無力接受,因此我們只能踽踽獨行,雖然緊挨著,卻並不真正在一起,既無法瞭解別人,也不被別人所瞭解。」

到了故事最後,敘事者聽說斯特里克蘭去了大溪地,這位藝術家的人物原型昭然若揭。在斯特里克蘭去世後,他的畫作陸續被以天價賣出,這似乎是從客觀角度來印證他身為藝術家的價值。然而,這些他本人都不知道,他的晚年就是在貧病交迫中極力掙脫靈魂的枷鎖。如果早知是這樣的結果,他當初還會做出相同的選擇嗎?從故事中的描述來看,答案很顯然是肯定的,因為他必須去回應自己靈魂深處的叩問,他身不由己。

臨死前,斯特里克蘭留下了巨大的壁畫,終於完整表達出了自己的內心世界,卻又要人在他死後燒掉它。這幅畫的原型可能就是高更臨死前完成的巨幅油畫《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畫作是否能超越文字的極限,表達文字所不能表達的?讀者可以看看畫作,自行體會。

高更《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

高更《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

*本文節錄文字出自《月亮與六便士》,作者:毛姆,譯者:徐淳剛,時報出版。為使銜接流暢,部分文字有微幅改動。

電影書籍哲學評論,試著在荒蕪的生活中種出點什麼。完整文章放在方格子,臉書和IG分享片段的文字。合作請私訊臉書或IG。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關於《分手的決心》,導演朴贊郁說這是他完成度最高的作品。不同於《原罪犯》和《下女的誘惑》,《分手的決心》並沒有露骨的暴力與性愛場面。「大人的戀愛不需要那種東西。」他說。不依靠激烈的場面,要持續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並非易事。儘管這部電影拿下坎城影展的最佳導演獎,但獲得廣大觀眾的青睞可能是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原罪犯》是朴贊郁2003年的作品,被視為他《復仇三部曲》的第二部曲。這部電影以禁忌之戀和復仇為主題,混雜著暴力和情慾的元素,拿下了坎城影展的評審團大獎,IMDB 8.4分,爛番茄81%。我認為《原罪犯》的劇情並不算是特別出色,但傑出的場面、取鏡與音樂使其具備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風格。
不同於它亮麗的書皮,《迷因:基因和迷因共謀的人類心智和文化演化史》的內容非常深奧。以大眾書的標準而言,其論述過於抽象;以學術書的標準而言,其論證似乎又不夠嚴謹。但其大膽的宣稱仍然帶來了看待世界的不同方式。對於自認清醒的我們而言,科學家(或哲學家)的瘋狂假設即使稱不上是中肯,也絕對是發人深省的。
在非勝即敗的遊戲裡,沒有人想要輸。在這種情況下,勝出的人具有什麼特質?他們是特別聰明,還是運氣特別好?或者,只因為他們是贏的人,所以他們的特質就是勝出者的特質?
樂觀似乎會排擠遠見,因為它讓我們疏於思考可能發生的悲慘情況。那麼,「樂觀者的遠見」如何可能呢?
關於《分手的決心》,導演朴贊郁說這是他完成度最高的作品。不同於《原罪犯》和《下女的誘惑》,《分手的決心》並沒有露骨的暴力與性愛場面。「大人的戀愛不需要那種東西。」他說。不依靠激烈的場面,要持續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並非易事。儘管這部電影拿下坎城影展的最佳導演獎,但獲得廣大觀眾的青睞可能是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原罪犯》是朴贊郁2003年的作品,被視為他《復仇三部曲》的第二部曲。這部電影以禁忌之戀和復仇為主題,混雜著暴力和情慾的元素,拿下了坎城影展的評審團大獎,IMDB 8.4分,爛番茄81%。我認為《原罪犯》的劇情並不算是特別出色,但傑出的場面、取鏡與音樂使其具備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風格。
不同於它亮麗的書皮,《迷因:基因和迷因共謀的人類心智和文化演化史》的內容非常深奧。以大眾書的標準而言,其論述過於抽象;以學術書的標準而言,其論證似乎又不夠嚴謹。但其大膽的宣稱仍然帶來了看待世界的不同方式。對於自認清醒的我們而言,科學家(或哲學家)的瘋狂假設即使稱不上是中肯,也絕對是發人深省的。
在非勝即敗的遊戲裡,沒有人想要輸。在這種情況下,勝出的人具有什麼特質?他們是特別聰明,還是運氣特別好?或者,只因為他們是贏的人,所以他們的特質就是勝出者的特質?
樂觀似乎會排擠遠見,因為它讓我們疏於思考可能發生的悲慘情況。那麼,「樂觀者的遠見」如何可能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月亮與六便士》是毛姆的經典小說,講述查爾斯·斯特里克蘭放棄家庭追求藝術的故事。他的極端選擇引發了對藝術激情與人際關係之間平衡的反思。小說揭示了藝術的高尚與自私、追求與犧牲之間的矛盾,讓人重新思考藝術的真正價值與代價。斯特里克蘭的故事挑戰了傳統對藝術家的看法,值得深思。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毛姆的經典作品《月亮與六便士》中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張力。透過高更這一原型人物,分析毛姆如何描繪追求內心渴望的藝術家生涯,以及社會對於這些選擇的道德評價。文章深刻挖掘了成名背後的複雜性與矛盾,引發對於藝術、道德及個人成就的反思。
Thumbnail
藉由對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和短文《河的第三條岸》的阅读,呈現中年叛逆及人類對自由的渴望。我反思了現代生活的困境,以及對原始野性與靈魂自由的追求。通過對主角斯特里克蘭德與父親逃離現世的解讀,揭示人在社會規訓下的掙扎與真實需求。每個人至少要有一次意義深遠的逃離,因為逃離正是奔赴。
Thumbnail
在這個忙碌喧囂的城市裡,有一位叫做艾蔓的女子,她是一位年輕的畫家,總是在城市的角落裡,尋找特別感受激發畫作靈感。她有著一雙明亮剔透的眼睛和一顆熱愛藝術的心。 有一天,艾蔓像往常一樣,在家附近的小咖啡館裡小歇片刻,一樣坐在靠窗,些許陽光灑落的位置,也是在這咖啡館認識了,一位叫做史特林的年輕作家。同樣
Thumbnail
文學家毛姆著名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描寫的是一名英國股票經紀人在中年過後突然拋家棄子而嚮往成為藝術家的故事,而讓我想到這個例子的原因是翻開《請叫我遊民小姐!》這本書,也很驚喜地在書中看到作者遊民小姐寫道毛姆曾經說過:「你想幹什麼?我想遊手好閒。」 普世價值中的「成功人士」多半是相當勤奮,並
Thumbnail
她會羞恥會自責,使她在本質上已經與Charlie不一樣了
Thumbnail
自問對藝術家張狂的性格難以理解,所以從沒想過閱讀有關藝術家生平的書籍。不過有次閒逛書店,偶然看到「有人低頭看便士,他卻抬頭看月亮」宣傳字句,讓當時努力追逐夢想的我深感共鳴,立馬就買下。
Thumbnail
先前看了《毛姆文學課》這本書,就對毛姆的作品頗感興趣,查了一下,發現這本《月亮與六便士》的簡介看起來最有趣,所以就先從這本開始讀起。
Thumbnail
《月亮與六便士》是毛姆的經典小說,講述查爾斯·斯特里克蘭放棄家庭追求藝術的故事。他的極端選擇引發了對藝術激情與人際關係之間平衡的反思。小說揭示了藝術的高尚與自私、追求與犧牲之間的矛盾,讓人重新思考藝術的真正價值與代價。斯特里克蘭的故事挑戰了傳統對藝術家的看法,值得深思。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毛姆的經典作品《月亮與六便士》中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張力。透過高更這一原型人物,分析毛姆如何描繪追求內心渴望的藝術家生涯,以及社會對於這些選擇的道德評價。文章深刻挖掘了成名背後的複雜性與矛盾,引發對於藝術、道德及個人成就的反思。
Thumbnail
藉由對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和短文《河的第三條岸》的阅读,呈現中年叛逆及人類對自由的渴望。我反思了現代生活的困境,以及對原始野性與靈魂自由的追求。通過對主角斯特里克蘭德與父親逃離現世的解讀,揭示人在社會規訓下的掙扎與真實需求。每個人至少要有一次意義深遠的逃離,因為逃離正是奔赴。
Thumbnail
在這個忙碌喧囂的城市裡,有一位叫做艾蔓的女子,她是一位年輕的畫家,總是在城市的角落裡,尋找特別感受激發畫作靈感。她有著一雙明亮剔透的眼睛和一顆熱愛藝術的心。 有一天,艾蔓像往常一樣,在家附近的小咖啡館裡小歇片刻,一樣坐在靠窗,些許陽光灑落的位置,也是在這咖啡館認識了,一位叫做史特林的年輕作家。同樣
Thumbnail
文學家毛姆著名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描寫的是一名英國股票經紀人在中年過後突然拋家棄子而嚮往成為藝術家的故事,而讓我想到這個例子的原因是翻開《請叫我遊民小姐!》這本書,也很驚喜地在書中看到作者遊民小姐寫道毛姆曾經說過:「你想幹什麼?我想遊手好閒。」 普世價值中的「成功人士」多半是相當勤奮,並
Thumbnail
她會羞恥會自責,使她在本質上已經與Charlie不一樣了
Thumbnail
自問對藝術家張狂的性格難以理解,所以從沒想過閱讀有關藝術家生平的書籍。不過有次閒逛書店,偶然看到「有人低頭看便士,他卻抬頭看月亮」宣傳字句,讓當時努力追逐夢想的我深感共鳴,立馬就買下。
Thumbnail
先前看了《毛姆文學課》這本書,就對毛姆的作品頗感興趣,查了一下,發現這本《月亮與六便士》的簡介看起來最有趣,所以就先從這本開始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