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提到,「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這就是《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所說的:「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六祖以「六門」比喻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並言:「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
世人認假為真,貪愛塵境,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總是有染有雜,六塵就這樣成了「六賊」。為何說是六賊呢?能劫一切諸善法故。真如起念,念染塵境,六塵成了六賊魔軍,放五欲華箭,闖六門,入色身城,自性為妄心所覆,性王身陷無明囹圄,只能任憑六賊盜走善法,任由魔軍奪舍。
當知生法相的是心,作分別的也是心,起正見,淨本心,得作相、離相之自由,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佛,法王也,即心即佛佛在堂,魔軍皈依梵唄唱;性王元是法中王,任法自在六賊降。
《瑤池金母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真經》云:「解脫非難,難在定慧,身心大定,便生智慧,智慧既生,解脫亦易。欲明解脫,先除六賊。耳不聽聲,目不視色,身不觸污,意不著物,鼻不妄嗅,口不貪食。六賊既空,五蘊自明,受想行識,如鏡見形,五蘊既明,三家會合,精氣與神,長養活潑,上下流通,何難解脫。」
先做名詞解釋:
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稱之為六根,亦稱六門。
六塵: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稱之為六塵。
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稱之為六識。
六賊:六識透過六根染著六塵,六塵即成六賊,能盜走一切善法。
「除六賊」就是脫落身心幻垢,是「戒」的功夫,一相三昧平等智,於相離相無相戒,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六塵不成六賊即是除六賊。「除」是方便說,五蘊本空,六塵非有,實無六賊。奈何世人認假為真,沉迷貪愛,實則本來無一物,本無身心幻垢,又何來脫落身心幻垢?
「不」是「不住」,不住六塵即是除六賊,正是《金剛經》所說的:「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
「六賊既空」,空是空觀,見諸相非相,離一切相,前境頓空,無可執著,心無可寄,生無住心;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皆是緣起性空,空無自性;如鏡現形,盡是虛妄假有,生生滅滅,無有常在,能做此觀,五蘊自明。
於相離相,無相為戒,心行平直,不思善惡,定慧等持,即得解脫。戒、定、慧是三無漏學,無漏者,精氣神不再無端放逸,故言三家會合,精氣與神長養活潑,上下流通,何難解脫。
本堂著有《瑤池金母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真經》白話解說本,免費結緣,歡迎各位善信大德來堂索取。筆者現在正在進行《六祖壇經》導讀本的編寫,近一年來,已寫逾二十萬餘字,進度雖有落後,還是得利用時間設計書籍封面,希望可以在今年付梓。
母娘慈悲
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