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鄉、土之「什麼是國家」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Nation, Country & State 都是國家的意思,但也各有不同深意。

Nation, Country & State 都是國家的意思,但也各有不同深意。

什麼是國家

「什麼是國家」本來是一個不論大人,還是小孩子都理應探討的課題。

尤其當我們常常說,要做好國民教育時,總不能連最基本的定義都搞不清。

但事實卻是,在香港愈基本愈常理的事,愈不能觸碰。那是為何會有這樣的忌諱呢?也許這就是沿於對常識的誤解。

當我們談民主,若在自由社會,是不應有所畏懼。
當我們談自由,若在多元社會,也不會有所顧忌。
若在公平公義的社會,當我們談平等與福利時,也會是民心之所向。

在一個人民都認同自己國家與自我身份的地方,談「我是什麼人」似乎是多此一舉。

在一個國民都引以為傲的國家,我們不需要跟孩子多作解釋,孩子已經會急不及待告訴別人他的身份。

甚願有一天,小孩子不需要這幾本小書,來讓他認識這些重要的普世價值,與家國身份認同概念。

當小朋友可以在生活中,實踐與經歷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他們的世界就美麗寬廣了。

倘若我們一起看到這一天的來臨,也許我不用再寫童書,而是一同撰寫歷史書。

記下當中有你,有我,有大家曾一起努力打拼過的一頁。

致各位在異鄉的人,願我們找到心安之處。


什麼是國家:

Booksunion: https://booksunion.com/hopology

誠品: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2011762682416656002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63843

金石堂: 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2018593842837/

    avatar-img
    16會員
    18內容數
    與老公相識於國際關係課,成為兩女之母後,才發現自己(可能)是被國際關係耽誤了的兒童工作者。(哈!) 希望與大家在這裡,暢談世界各地的親子研究及教養經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on Bo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關於《我是什麼人? 》 這是個存在主義的問題, 哲學討論以外,更帶著一點質疑、一種情緒或一份無奈。 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面對這問題,當然毫無疑問地回答:「百分百是香港人。」 但對於出生地、成長地與現居地各有不同的人,又會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剛剛出版了《異鄉港孩》一書,訪問了數十個移民家庭
    「什麼是公義」 埋稿之時,正值中秋,一個渴望團圓的節日。不過,對我們來說,這幾年間,說得最多的,反而是悲歡離合。 明月光照下,一顆又一顆的赤子之心,無懼險阻,堅持向這時代的每一位大人小朋友顯明公義。這個她說,無悔守護羊的一方;另一個她說,因為良知,她只能擇善固執。她們與他們,用行動用身教行出了公義
    什麼是自由? 承蒙大家的錯愛,推出第一本書時,得到大家熱烈支持,一批又一批的訂貨,讓我明白父母心底裡對小朋友的期盼,對孩子未來的重視,對是非黑白的堅持。 「小朋友是一張白紙」,我們加什麼顏色進去,他未來就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希望大家跟孩子打開這書時,讓孩子看到的不止是民主、自由與公義的定義與概念,而
    「什麼是選舉?」 這是這系列的第一本書,以下是我寫信時的一點心聲...... 上大學時,誤打誤撞走入了政政系。一讀就是五年,從一個對這科一竅不通的本科生,到一名濫竽充數教本科生的小助教,當時只覺人生如戲。 七年前,生下孩子後,又重新走進校園,讀了家庭教育課。當時沒有想過,這跟我人生的上半場有什麼關係
    這兩天的網絡熱話一定是「哥斯拉」被分享了,到底分享是什麼? 界線如何定? 我以為,這是親子間才需要討論的話題,卻原來...成年人的世界也有這煩惱的。 數年前,我寫過一本親子書,書中的一篇說的正是 "It's OK not to share" 「分享」 = 失去心愛的東西 口水肩爭奪戰
    我們會想新模式便利生活,故有共享概念。那麼你有想過,孩子也會共享生活中的事嗎? 原來,小朋友從BB開始已有共享概念,而他們共享的方式,就是珍貴的唾液 (Saliva Sharing) 嬰幼兒會從交換唾液這行為中,獲得社會線索,並以此作為親密關係的線索。
    關於《我是什麼人? 》 這是個存在主義的問題, 哲學討論以外,更帶著一點質疑、一種情緒或一份無奈。 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面對這問題,當然毫無疑問地回答:「百分百是香港人。」 但對於出生地、成長地與現居地各有不同的人,又會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剛剛出版了《異鄉港孩》一書,訪問了數十個移民家庭
    「什麼是公義」 埋稿之時,正值中秋,一個渴望團圓的節日。不過,對我們來說,這幾年間,說得最多的,反而是悲歡離合。 明月光照下,一顆又一顆的赤子之心,無懼險阻,堅持向這時代的每一位大人小朋友顯明公義。這個她說,無悔守護羊的一方;另一個她說,因為良知,她只能擇善固執。她們與他們,用行動用身教行出了公義
    什麼是自由? 承蒙大家的錯愛,推出第一本書時,得到大家熱烈支持,一批又一批的訂貨,讓我明白父母心底裡對小朋友的期盼,對孩子未來的重視,對是非黑白的堅持。 「小朋友是一張白紙」,我們加什麼顏色進去,他未來就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希望大家跟孩子打開這書時,讓孩子看到的不止是民主、自由與公義的定義與概念,而
    「什麼是選舉?」 這是這系列的第一本書,以下是我寫信時的一點心聲...... 上大學時,誤打誤撞走入了政政系。一讀就是五年,從一個對這科一竅不通的本科生,到一名濫竽充數教本科生的小助教,當時只覺人生如戲。 七年前,生下孩子後,又重新走進校園,讀了家庭教育課。當時沒有想過,這跟我人生的上半場有什麼關係
    這兩天的網絡熱話一定是「哥斯拉」被分享了,到底分享是什麼? 界線如何定? 我以為,這是親子間才需要討論的話題,卻原來...成年人的世界也有這煩惱的。 數年前,我寫過一本親子書,書中的一篇說的正是 "It's OK not to share" 「分享」 = 失去心愛的東西 口水肩爭奪戰
    我們會想新模式便利生活,故有共享概念。那麼你有想過,孩子也會共享生活中的事嗎? 原來,小朋友從BB開始已有共享概念,而他們共享的方式,就是珍貴的唾液 (Saliva Sharing) 嬰幼兒會從交換唾液這行為中,獲得社會線索,並以此作為親密關係的線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英語中,描述「國家」或「領土」的詞彙有許多種,其中 Country、Nation、State 和 Land 是最常見的。然而,這些詞看似相近,實際上卻因語境、重點和歷史背景的不同而各具特色。有的強調地理範疇,有的注重文化與身份認同,有的則側重於政治與法律結構。
    Thumbnail
    一年之始慶信沒讓自己墜入窮忙的輪迴,設定的幾項目標,都是小事,甚至可稱為細瑣,但都十分容易達成,成就感是糖。 那天突然發現自己撰寫Michael Armitage展覽稿件時在文中下意識在某段句子中用上了「家國」二字,仔細想想,還頗值得玩味。 家國家國,是各自獨立的「家」與「國」,還是如家一般的國?
    Thumbnail
    自由和平等,一個強大,另一個就不免衰亡。 文明是所有民族合作的產物,大家都有貢獻。種族之間的敵意,來自於種族之間的差異,而想要消除種族之間的敵意,唯有廣博教育。 地理、經濟、政治創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了民族類型。時日久遠後,這些差異都會在環境影響下消失,北方民族在熱帶區域居住,或者南方民族跑
    Thumbnail
    在現代文明社會人們已習慣了「國家」這個形式,默認自己屬於某個國籍,在某個被圈定為「國家領土」的範圍內生活,遵守這個國家的法律及習俗。在國際賽事時為自己的國家加油,發生戰爭時為自己的國家出戰。 然而,是什麼決定了你的國籍,讓你成為A國人而非B國人?地域關係嗎?但國家疆土可能改變,AB兩國也可能合併?
    哪裡是家台灣是我的家,雲林是我的家,中國是我的家嗎?不是,可是我從小到大讀的是中國的歷史、台灣的歷史,英法聯軍的屈辱,日本殖民的痛我好像可以跟中國人民一樣共鳴、觸動我能理解他們為什麼想統一,但不能理解的是他們使用的方式,砲彈、飛機、在地震當中網路上粗鄙的語言,武力的統一我們能幸福嗎?
    說實話,每當聽到或見到「老百姓」三個字時,內心總會「咯噔」一下。以前在國內生活工作,身為「老百姓」的一員,對「老百姓」三字毫無感覺。但後來移居香港,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民主和法治,領略到堂堂正正的公民社會所賦予的公民權利和義務時,從而對「老百姓」這一名詞生出巨大的隔閡感。 查閱百度「老百姓」的定義
    Thumbnail
    除軍事、外交等全國性重要事項,由中央政府統一掌管外,凡地方可以處理的事項,如工農業、商業等,均由地方政府負責。有的如交通、財政等項,則由中央與地方分管。在該制度下,中央和地方之權力均由憲法規定,各有其範圍。 自治政治是民主政治最高形態。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Although the author have identified some clues in his article, he is still confused between "country" and "state".  Without cl
    Thumbnail
    文化底蘊著靈魂淬鍊的美麗 每一種民族都擁有自己的獨特文化,這些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財富,是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 每一種民族真正和期望看見的是其他民族和自己的文化傳統,相互學習其他文化的內容和智慧。身為中國人,如果孩子參加學校的文化活動,代表中國文化的元素,才是代表自己的亮點,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英語中,描述「國家」或「領土」的詞彙有許多種,其中 Country、Nation、State 和 Land 是最常見的。然而,這些詞看似相近,實際上卻因語境、重點和歷史背景的不同而各具特色。有的強調地理範疇,有的注重文化與身份認同,有的則側重於政治與法律結構。
    Thumbnail
    一年之始慶信沒讓自己墜入窮忙的輪迴,設定的幾項目標,都是小事,甚至可稱為細瑣,但都十分容易達成,成就感是糖。 那天突然發現自己撰寫Michael Armitage展覽稿件時在文中下意識在某段句子中用上了「家國」二字,仔細想想,還頗值得玩味。 家國家國,是各自獨立的「家」與「國」,還是如家一般的國?
    Thumbnail
    自由和平等,一個強大,另一個就不免衰亡。 文明是所有民族合作的產物,大家都有貢獻。種族之間的敵意,來自於種族之間的差異,而想要消除種族之間的敵意,唯有廣博教育。 地理、經濟、政治創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了民族類型。時日久遠後,這些差異都會在環境影響下消失,北方民族在熱帶區域居住,或者南方民族跑
    Thumbnail
    在現代文明社會人們已習慣了「國家」這個形式,默認自己屬於某個國籍,在某個被圈定為「國家領土」的範圍內生活,遵守這個國家的法律及習俗。在國際賽事時為自己的國家加油,發生戰爭時為自己的國家出戰。 然而,是什麼決定了你的國籍,讓你成為A國人而非B國人?地域關係嗎?但國家疆土可能改變,AB兩國也可能合併?
    哪裡是家台灣是我的家,雲林是我的家,中國是我的家嗎?不是,可是我從小到大讀的是中國的歷史、台灣的歷史,英法聯軍的屈辱,日本殖民的痛我好像可以跟中國人民一樣共鳴、觸動我能理解他們為什麼想統一,但不能理解的是他們使用的方式,砲彈、飛機、在地震當中網路上粗鄙的語言,武力的統一我們能幸福嗎?
    說實話,每當聽到或見到「老百姓」三個字時,內心總會「咯噔」一下。以前在國內生活工作,身為「老百姓」的一員,對「老百姓」三字毫無感覺。但後來移居香港,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民主和法治,領略到堂堂正正的公民社會所賦予的公民權利和義務時,從而對「老百姓」這一名詞生出巨大的隔閡感。 查閱百度「老百姓」的定義
    Thumbnail
    除軍事、外交等全國性重要事項,由中央政府統一掌管外,凡地方可以處理的事項,如工農業、商業等,均由地方政府負責。有的如交通、財政等項,則由中央與地方分管。在該制度下,中央和地方之權力均由憲法規定,各有其範圍。 自治政治是民主政治最高形態。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Although the author have identified some clues in his article, he is still confused between "country" and "state".  Without cl
    Thumbnail
    文化底蘊著靈魂淬鍊的美麗 每一種民族都擁有自己的獨特文化,這些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財富,是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 每一種民族真正和期望看見的是其他民族和自己的文化傳統,相互學習其他文化的內容和智慧。身為中國人,如果孩子參加學校的文化活動,代表中國文化的元素,才是代表自己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