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會用嗎?Country、Nation、State、Land 的語境與背後緣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英語中,描述「國家」或「領土」的詞彙有許多種,其中 CountryNationStateLand 是最常見的。然而,這些詞看似相近,實際上卻因語境、重點和歷史背景的不同而各具特色。有的強調地理範疇,有的注重文化與身份認同,有的則側重於政治與法律結構。

在這篇文章,我們會探討這四個詞的起源、使用情境和背後的文化意涵,並透過實例幫助你掌握它們的差異!





Country, Nation, State, Land

Country, Nation, State, Land


Country 國家、疆土、郊區

詞意很廣泛,能夠指一個地理上的區域,像是某片土地、某個鄉村,也可以指一個有政府、有國界的國家。
因為很通用,所以在大多的情境下可以直接替代 Nation、State 與 Land

  • 使用情境:
    描述政治時,用來指一個國家。另外也可以指郊區、鄉村地區。
  • 歷史緣由:
    來自拉丁語 countrata,意為「對面的土地」或「地區」。
  • 例句:
    • My country is known for it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我的國家以豐富的文化遺產而聞名。
    • She prefers living in the country rather than in the city.
      她更喜歡住在鄉下而不是城市。

Nation 國家、民族

強調一群有共同文化、語言、歷史或種族背景的人。

  • 使用情境:
    • 在正式場合上,代表國家時,語氣較 Country 正式、莊重
    • 因為強調「人民」的共通性,所以常用於國家身份或愛國主義相關的語境。
  • 歷史緣由:
    來自拉丁語 natio,意為「出生、種族」,強調的是人群的來源與身份。
  • 例句:
    • The Independence Day celebrated its Independence Day with great enthusiasm.
      整個國家熱烈慶祝獨立日。

State 主權國家、政治實體

較正式的一個用語,強調一個有主權、政府、領土和法律體系的政治實體

  • 使用情境:
    • 用於政治、法律或外交語境中,表示主權國家
    • 在聯邦制國家中,如美國,State 也指聯邦下的「州」
State 衍伸意義可作為「狀態」的意思,表示某種情況或條件,例如 mental state(心理狀態)。
  • 歷史緣由:
    來自拉丁語 status,意為「狀態、地位」。在中古英語中逐漸演變為指「國家的地位或形式」。
  • 例句:
    • The United States is composed of 50 states.
      美國由50個組成。
    • The state has a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its citizens.
      國家有責任保護其公民。

Land 國土

帶有較文學色彩的詞,強調地理或自然屬性,指一片土地或地區。

  • 使用情境:
    • 比喻性的用法,指家園或領土,較為詩意。
  • 歷史緣由:
    源於古英語 land,意為「土地、地區」。原意指實體的土地,後來逐漸變為抽象的領土或國家。
  • 例句:
    • This is my native land; I'll defend it with my life.
      這是我的祖國,我要用生命來保護它。

希望讀完這篇文章後,大家對 Country、Nation、State 和 Land 這四個詞的差異有了更清楚的理解。不論是在描述國家的地理範疇、文化身份,還是政治結構時,都能選擇最貼切的詞彙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Versa Voice,匯集多樣化資訊的發聲平台。我們將依靠瑣碎的時間與步調,拾起並塑造遙無邊際的沙粒般知識,期望踏上此行者,終將抵達沙漠中的泉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日常生活與英語寫作中,我們常會遇到描述「邊緣」的情境——無論是刀刃的鋒利、情感的臨界點,還是地界的界限感,這些情境有太多的詞彙可能混淆:Edge、Border、Brink、Fringe、Rim、Verge、Margin。 這些看似相近的單字,實際上卻因語義、使用場合和歷史背景而各有不同。
「家」對每個人來說都有不同的意義,有時是避風的港灣,有時只是建築物的代名詞,而家人則是與我們分享生活的人。 然而,在英文中,Home、House 和 Family 這三個詞看似都與「家」相關,實際上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用法與文化內涵。 透過這篇文章,我們將回顧這三個詞的歷史演變,深入解析它們
同樣是指「薪水」或「報酬」,Pay、Salary 和 Wage 各自有其獨特的使用情境,甚至可追溯到很久以前的歷史!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這三個詞之間的差異和使用情境吧!
「包含」這個簡單的概念,其實在英文中有著很細微的表達差異。Contain、Include、Comprise 和 Involve,這四個詞各自適用於不同的語境,無論是實體還是抽象概念,或是正式與口語的場合,都有其獨特的用法與語感。
同樣是表達「某件事的原因」,Because、As、Since 和 For 這四個詞看似相似,實際上各有不同的常用情境和細微差異! 許多學生常在練習英文寫作中問我:「這四個詞到底該怎麼選?」、「哪種情況適合用哪一個『因為』?」為了一次解開這個疑惑,我整理了一篇關於這些「因爲」的特性與常見用法!
你有沒有遇過類似情況?當描述學校時,常常拿不準該用哪個單字,畢竟 University、College、Institute、和 Academy 聽起來都差不多! 那麼,這四個詞到底有什麼不同?讓我們從它們的歷史演變談起。
在日常生活與英語寫作中,我們常會遇到描述「邊緣」的情境——無論是刀刃的鋒利、情感的臨界點,還是地界的界限感,這些情境有太多的詞彙可能混淆:Edge、Border、Brink、Fringe、Rim、Verge、Margin。 這些看似相近的單字,實際上卻因語義、使用場合和歷史背景而各有不同。
「家」對每個人來說都有不同的意義,有時是避風的港灣,有時只是建築物的代名詞,而家人則是與我們分享生活的人。 然而,在英文中,Home、House 和 Family 這三個詞看似都與「家」相關,實際上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用法與文化內涵。 透過這篇文章,我們將回顧這三個詞的歷史演變,深入解析它們
同樣是指「薪水」或「報酬」,Pay、Salary 和 Wage 各自有其獨特的使用情境,甚至可追溯到很久以前的歷史!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這三個詞之間的差異和使用情境吧!
「包含」這個簡單的概念,其實在英文中有著很細微的表達差異。Contain、Include、Comprise 和 Involve,這四個詞各自適用於不同的語境,無論是實體還是抽象概念,或是正式與口語的場合,都有其獨特的用法與語感。
同樣是表達「某件事的原因」,Because、As、Since 和 For 這四個詞看似相似,實際上各有不同的常用情境和細微差異! 許多學生常在練習英文寫作中問我:「這四個詞到底該怎麼選?」、「哪種情況適合用哪一個『因為』?」為了一次解開這個疑惑,我整理了一篇關於這些「因爲」的特性與常見用法!
你有沒有遇過類似情況?當描述學校時,常常拿不準該用哪個單字,畢竟 University、College、Institute、和 Academy 聽起來都差不多! 那麼,這四個詞到底有什麼不同?讓我們從它們的歷史演變談起。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簡單比喻,例如在一個演講台上,大家不管講什麼話語,都是「講台語」(講台上的語言),但若要細分,則有各式各樣的「講台X語」。……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Thumbnail
volim republiku kinu Tajvan je moj rodni grad 有人能看懂上面文字嗎? 每個字母都很熟悉,卻完全看不懂吧? 上面文字的意思是:“我愛中華民國 台灣是我的家鄉” 這是一個風景美麗的國家克羅埃西亞的官方文字. 大約有600萬人使用。
出於國家在制定語言政策及其運作的好奇,我對於殖民宗主國在殖民地實施的語言政治特別感興趣。我想,如果我掌握或了解這統治技術的實體,那麼我就能沿著它進入殖民地作家在語言與文學的思想領域。而對評論者或研究者而言,他們比什麼都看重這種文學思想的特質。   我看到《印地語公共領域:1920-1940 民族
Thumbnail
這是一篇介紹日文特殊詞「~にとって」「~について」「~に対して」的文章,解釋了它們的使用方式和注意事項。
Thumbnail
看到網路有人討論「物件」算不算中國用語。 日文有物件,中文有物件,台灣話也有物件。
Thumbnail
長大後為了好好介紹自己的故鄉,我開始深入了解伴我成長的地方。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關於語言學的一些思考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簡單比喻,例如在一個演講台上,大家不管講什麼話語,都是「講台語」(講台上的語言),但若要細分,則有各式各樣的「講台X語」。……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Thumbnail
volim republiku kinu Tajvan je moj rodni grad 有人能看懂上面文字嗎? 每個字母都很熟悉,卻完全看不懂吧? 上面文字的意思是:“我愛中華民國 台灣是我的家鄉” 這是一個風景美麗的國家克羅埃西亞的官方文字. 大約有600萬人使用。
出於國家在制定語言政策及其運作的好奇,我對於殖民宗主國在殖民地實施的語言政治特別感興趣。我想,如果我掌握或了解這統治技術的實體,那麼我就能沿著它進入殖民地作家在語言與文學的思想領域。而對評論者或研究者而言,他們比什麼都看重這種文學思想的特質。   我看到《印地語公共領域:1920-1940 民族
Thumbnail
這是一篇介紹日文特殊詞「~にとって」「~について」「~に対して」的文章,解釋了它們的使用方式和注意事項。
Thumbnail
看到網路有人討論「物件」算不算中國用語。 日文有物件,中文有物件,台灣話也有物件。
Thumbnail
長大後為了好好介紹自己的故鄉,我開始深入了解伴我成長的地方。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關於語言學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