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1|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閱讀筆記》 工廠女孩

  • 作者:張彤禾
  • 出版時間:2012/09/12
  • 出版社:樂果文化
  • 閱讀時間:10.5Hr

我們身邊的那些切身相關的東西,舉凡鞋子、3C電子產品、名牌包等,你是否曾經思考過這些東西從何而來?目前市面上各品牌的商品,多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代工工廠,中國的東莞,就是其中的一個。這本書藉由主要兩位東莞的工廠女孩,揭示東莞工廠生存的工人、女孩們的生活。

東莞,作為被譽為世界工廠的中國的主要車間,已經埋葬了和正在埋葬著無數中國鄉村女孩的青春與夢想。從人才市場到忙碌的生產車間,從雜亂擁擠的出租屋到名目繁多的培訓機構,作者在東莞暗訪,接觸了春明、清敏為代表的工廠女孩,藉由他們的視角看當今東莞的世界,並透過查訪自己祖輩的歷史,解析中國人的個性、價值觀。

在中國,民工,也稱農民工外來工,是中國改革開放前便出現的稱謂,源自於淮海戰役中的民佚,當時的人們不喜歡稱為民佚,於是改稱民工。他們持有農業戶口的身分,使這些民工為城市創造了GDP,卻不能享受城市經濟發展的社會福利,農民工成為這一制度下的特殊群體。他們的權力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沒有政治地位,無法表達自己的聲音,往往是被雇傭者中,條件最差、環境最苦、收入最低的群體,同時卻也是中國產業工人中,人數最大的群體,中國建設的主力軍。

拍攝自封面

內文主軸:

主軸一:呂清敏,17歲離開家鄉到東莞工作,沒有社會經驗、身無分文的,僅憑著出去!家裡沒啥別的事可做,所以就出去啦一句話,成為開展她人生新篇章,及支撐他一路奮鬥的金句。讓像清敏這樣的人選擇待在東莞的理由,不是因為家裡環境惡劣所逼。事實上,大部分的鄉村農民工,雖然生活清貧,卻也能夠自給自足。會選擇待在城市,不是出於恐慌,而是一種驕傲,一種鄉村青年的潮流,在城市待的越久、寄回家的錢越多,在鄉村、家中的地位就會越高。清敏是一個不甘安於微薄工資的女孩,他努力提升自己的其他技能,以便取得更高工資的工作。對他來說,在東莞這個地方甚至是這個世界,沒有什麼關係是永遠可靠的,最容易的事,就是與某人失去聯繫。

主軸二:伍春明,17歲離家到東莞工作,人生觀是死於貧窮是一種罪、人可以平凡,但絕不能庸俗。以春明的事跡為例,在人力市場已習以為常(普遍現象)的說謊,得到工資較高且體面的工作;加入傳銷公司身家暴漲,卻遇上政府清查一夕跌回原形;自己出資做生意,卻在途中發現自我,重回人力市場;重新開始讓她成功的直銷產業,卻賠光了全部身家;感情上大膽的嘗試交友,並在途中找回真正的自我。這些人在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依然熱愛生活。

主軸三:作者追尋自己的身世,從中國近百年的政治歷史背景,探究大時代下,人民生活的性格、社會風氣等,進而解析這些小人物的思想、國家理念等,並與主要人物的人物思維、性格相輝映。

筆記:

這本書我在閱讀時,並沒有注意到書中有錯字跟翻譯的問題,直到在看相關資料時,才發現有人指出裡面的錯漏,但我個人覺得並不影響閱讀的觀感。只能說,但願不論是哪一種產業的人都能為自己的工作盡最大的責任。

書中有兩處讓我省思的地方,其一是內文中許多作者跟女孩們的對話過程,就像朋友們閒談的方式,會讓我很有帶入感,彷彿置身其中,不免讓我對女孩們的處境、未來擔憂。後來我了解了,我們常會對身邊的人說出自認為關心、有用的話,並試圖去阻止他們犯錯,但許多時候,我們是在用自己的角度在說話,我們並未涉身在對方的立場,也並未走過他們的人生路程,因此我們所說的話不見得能起的了作用,也不見得是最好的建議。何況作者當然不會試圖這麼做,因為他的使命是要讓我們看見生活在東莞的最真實的樣貌,以及他們作種種決定的理由。想到這裡,我便對我內心吶喊說:為什麼不阻止他的想法感到可笑: )

其二是看過很多報導,對於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工廠,例:中國、印度、非洲等,都會稱它們為血汗工廠。以前我初步看到那些報導也會這麼淺薄的認為,但看完這本書,我才發覺很多事情都是比較而來的。對於生在台灣的我,雖然生活不算富裕,但也不用愁吃穿,不必生活在還未成年,便要獨立為人生、家計奔波的環境下,因此當我看到有人生活在相對髒亂的環境、食衣住行都落後於我的地方,自然會主觀的帶入悲慘、同情等感覺,甚至會不自覺地有自己高人一等的錯覺。事實上,生活在這些環境的人們,當中當然有所謂悲慘困苦的人,但也有部分是知足,並且個性堅韌,為他們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力爭上游而奮鬥著。

這本書讓我用不同的角度去看這些工廠女孩,有陽光的地方就有陰影__榮格。回想四年前,我第一次踏在中國北京的土地上,看到的有官方要表演出來乾淨華麗的北京市中心,也有雜草叢生,故不上遮掩的北京城郊,我覺得這個世界永遠都是一體兩面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