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3|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簡析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注釋:

1[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涉江,過江;采,即今「採」字;芙蓉,荷花之別稱。《詩經》有「山有扶蘇,隰(ㄒㄧˊ)有荷華(花)」,《毛詩傳》說「荷華,芙渠也」,鄭玄《箋》說「未開曰菡萏,已開曰芙渠」。蘭澤,「澤」是低下之地,蘭澤就是生長著蘭草的澤;芳草即蘭,楚辭中有很多以芳草稱蘭的說法,如〈離騷〉有「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何昔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下句省略了「采」字,意指涉江采芙蓉之後,在蘭澤也採了很多的芳草。

2[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遺,贈送,音ㄨㄟˋ;所思,所思念的人,〈山鬼〉「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遠道,指下句「舊鄉」,或說「遠方」。

3[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漫浩浩,指路很長很遠。

4[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同心,古代習語,指夫婦感情融洽,《詩經・邶風・谷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楚辭・九歌・湘君》「心不同兮媒勞,恩不甚兮輕絕」。

賞析:

本詩究竟算思婦詩還是遊子詩都有主張,先來看大意。

渡過江水時採了芙蓉,越過蘭澤時採了芳草。採下來又能送給誰呢?所思念的那個人,明明在那麼遙遠的地方。
回頭看看故鄉,路途又長又遠沒有盡頭。夫妻同心卻無法同居,只能懷抱憂傷直到終老。

上面是我大體翻的,果然還是不要翻譯直接看原文比較有美感。
不論是思婦詩或遊子詩,這首詩我們都仍然要放在那個大時代背景下看。
東漢末年時代動亂,遊子們不是流離失所,就是有家也歸不得。婦女們憂傷獨居,苦苦懷念丈夫而不可得。
在這樣的社會脈絡下,不論這首詩是遊子在外思鄉所做,或者婦女在家思君所做,又甚或文人假借思婦口吻所做,所傳達的都是那種相愛卻不能相聚的痛苦惆悵。
知道背景後,我們再來從寫作手法看這首詩。

第一個,最簡單的,韻腳。
淺顯點講,我們說這首詩現在看來都發ㄠ韻,ㄠ韻古來就是狀寫嚎啕之聲,自然不會是心情好的時候用的韻。
可是,若要說這首詩從頭到尾都在痛哭,那也太直率了,古詩都是很講含蓄的,這樣的含蓄用聲調表現了出來。
「草、道、浩、老」,姑且不論上古時的聲調,以今日聲調來看也是上聲(國語第三聲)、去聲(國語第四聲)皆有之,去聲是情緒比較放縱的,上聲則有所曲折,所以從聲調看我們可以說寫作者剛開始見物而有所思,起了難過悲傷的念頭,知道這樣是大環境下的必然,耽溺悲傷也無濟於事,又回歸含蓄一點的蘊調。因此我個人會主張,至少從聲調來看比較像是思婦口吻。
不過,古詩不像唐詩那麼精緻,上面這樣曲折推敲得來的結論不一定適合古詩十九首的技法。因平仄聲調的運用達到聲情的效果,自律體、詞是比較會鑽研雕琢的。

第二個,意象。
前面注釋就引了一些楚辭的詩句,從《離騷》、《九歌》裡頭出來的都有,因為「香草」、「美人」的意象是楚辭寫作的兩大特徵。
本詩開頭運用了採贈香草的意象作為起興的用法,在古詩裡頭算是很新穎的。
借用潘嘯龍先生的說法,他認為第一聯採芙蓉這動作應當屬於女性群體,春夏採蓮的景象是很歡樂、美好的。
但在這樣快樂的背景下,主人翁卻想到了他採來的花不知如何送出,繼而引發了思念的情懷,眾「樂」中有獨「悲」,比起一貫以秋風秋雨悽涼意境來寫人的惆悵,又更添了那種憂傷的強烈力度。
另外,潘先生解析頭二聯,覺得這兩聯比較該是寫思婦。為何呢?其一,涉「江」應當在南方,而東漢遊子遊宦京師是在北方洛陽;其二,「芙蓉」諧音「夫容」,是江南民歌常用的諧音雙關手法,應該是以女子口吻思念丈夫。

自此我們要接著引入詩中主人翁角色的討論,這裡可能稍微難一點,我大概淺顯地講。

以潘嘯龍先生說法,前二聯應是指思婦角色,而後二聯他認為當然有角色空間上的轉換,鏡頭是突然拉到那位在遠方的丈夫。他回頭思念舊鄉,感嘆返家道阻且長,而末聯則俱是這對同心而離居的夫婦共同發出的感慨。

而馬茂元先生則秉持著遊子的說法,他認為解為思君、懷友或思婦詩皆不恰當,並引朱自清的說法認為,若以作者為居者(思婦)立場在揣測對面(在外遊歷的丈夫)想法的組織,那是太過曲折了,在古詩中不應該有。他認為這首詩應該是一個迴環的結構,是遊子相思而採芳草,採芳草而望舊鄉,望舊鄉又回到相思。以結構的循環曲折表達了作者的苦悶,再以個人與時代的關係突顯了主題。
這也合理,並且以求宦遊子的身分繼承了屈原一脈的香草譬喻與對美好的追求,而將範圍從屈原的政治國家層面聚焦到相思情感上,那是一種一脈相承。

故而潘嘯龍先生引述過馬茂元先生的說法後,為自己的說法下定義,應當是遊子思鄉之作,虛擬地應用了思婦調的口吻,以懸想遊子思鄉的情境,雖然乍看比較複雜,但是比較符合古詩文人詩寫作的可能。

再細一點的考證或者論述在這兒就沒必要多談了,今天這篇短短古詩比起先前稍略更學術些,不合我欲介紹文學給非中文人的本意,故而停在這裡。

只是單純地看,我實在很喜歡壓卷一聯。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下句用「以」這個虛字我覺得很棒,不僅表連接的「而且」意思,亦可視為是倒裝用法或者表達「即將、即以」的說法。
上句表現況,下句衍伸到未來。
若這一輩子都是這樣必須與相戀之人分隔兩地,終老此生,除了憂傷,又有何可樂。

參考資料:馬茂元《古詩十九首探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