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簡析

2023/08/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
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
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歎,慷慨有餘哀。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願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


注釋:

1[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交疏,窗格子,指窗的製造精緻;結綺,張掛著綺製的簾幕,指窗的裝飾華美;閣就是樓,阿是四阿的略稱,四阿是指屋子四面有曲簷,是古代最考究的宮殿式建築;三重階,指臺,樓在臺上。

2[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無乃,大概、莫非之意;杞梁妻,齊國杞梁的妻子。杞梁戰死,其妻無依無靠,枕其屍於城下痛哭十天,城牆為之倒。事在劉向《列女傳》中。《琴操說》:「杞梁妻歎者,齊邑杞梁殖之妻所作也。殖死,妻歎曰:『上則無父,中則無夫,下則無子,將何以立吾節?亦死而已!』援琴而鼓之,曲終,遂自投淄水而死。」

3[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歎,慷慨有餘哀],清商,古樂調的一種,其音清婉悠揚,適宜表現憂愁幽思的哀怨情調;中曲,即曲中,樂曲的中段;徘徊,曲調的往復循環;一彈,奏完一曲絃歌;再三歎,指歌詞的複沓曲句,即上句的徘徊;慷慨,《說文》:「慷慨,壯士不得志於心也」。

4[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願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苦,曲調的哀怨纏綿;知音,伯牙與鍾子期故事,事在《列子》中;鴻鵠,善飛大鳥,此處雙鴻鵠指歌者和聽歌者。

賞析:

本詩與〈今日良宴會〉都是聽曲感心之作,〈今日良宴會〉是抒發貧士失意的憤慨,而本詩則進一步寫出時代黑暗下,被壓迫者的苦悶與悲哀。

首先講作法。
首四句先托生虛念,以一個遙遠飄渺的華美高樓營造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覺。高樓在「西北」的設定更使這環境染上悲涼傷感的氣氛,以與以下的音響、情感互相輝映。古樂府的〈艷歌羅敷行〉(即〈陌上桑〉)是幕喜劇,所以羅敷所住的地方是「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

西北方有座高樓,高與浮雲等齊。窗飾精緻華美,有四面曲簷、三重臺階。
樓上傳來了絃歌之聲,那音樂是多麼的悲哀!是誰演奏這首曲子?難道是古時杞梁的妻子嗎?

次四句作為一個承接與展開,道出樓中傳出的音響是悲情傷感的。推問是誰在演奏?難道是杞梁妻嗎?這裡當然不可能是杞梁妻本人,只是反映了東漢末年,婦女們如鸚鵡般,被豢養在精美的牢籠中供統治者玩弄,即使她們物質享受錦衣玉食,卻是精神枯涸、內心藏有悲哀。所以這裡就是在說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心懷痛苦的人們共同的心聲。

再次四句開始傳達曲中悲哀的情感。
所有一彈三歎、徘徊往復的描寫都圍繞著「音響一何悲」做強化。用「慷慨」描寫「餘哀」則是一種更加擴大,不只表現了情感的強烈,也顯示了這個悲哀的屬性。慷慨,壯士不得志於心也,也就成了這個黑暗時代人們的普遍精神,是對現實的抑鬱與不平。這樣一來,我們就知道為什麼高樓上飄下的絃歌聲為什麼會引起詩人情感上的共鳴,而這共鳴更擴大了詩人自己的人生經驗和感覺。因此以下的「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的感慨就不只侷限在高樓上的歌者上了。

清商悲涼的曲調隨風發散,在樂曲中段不斷徘迴。琴歌頓歇,只聞聲聲嘆息,其中有多少壓抑難伸的慷慨之情,隨著消逝的琴韻迴旋。
我不止感到歌者的痛苦,也悲傷於這個世間知音者的稀少。但願我們可如鴻鵠展翅,一同奮起高飛!

詩人至此已不再將他的共鳴侷限在高樓上的歌者,而是整個大時代下所有的苦難者。他感慨於被壓抑者的知音難尋,但在這樣絕望的境地卻沒有放棄希望,而是表現出積極的反抗意識,希望要奮翅高飛。要飛去哪裡?作者無需答覆,因為這樣的反抗意識已經使全詩放射出炫爛奪目的光輝,打破了低沉的悲哀情緒,詩的主題就表達的更堅強有力了。

到這裡我們可以知道,整首詩的佈置其實都是有經過構思。詩從「高樓」寫起,又要「高飛」而去,詩的結構是完整統一的。詩中的「絃歌聲」一直和詩人處於一種不即不離的狀態,這樣的飄渺空靈蘊含了詩人深厚豐富的情感,達到了反映生活的最高藝術境界。

另,曹植的〈七哀詩〉是從此詩脫出,但是兩詩又有所不同: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歎有餘哀。借問歎者誰?言是蕩子妻。君行踰十年,孤妾常獨棲。
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

此詩可見詩中主角固定在「蕩子妻」上,所以所反映的社會生活面也就有了局限。而詞采的華妙精深,情調的纏綿婉轉,則是表現出建安時代五言詩更加成熟的形式與技巧。

參考資料:馬茂元《古詩十九首探索》

148會員
77內容數
針對高中國文課內、課外文學作品,深入細讀、分析寫作手法與內涵,分享中宜師的教學見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