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真正落實階級流動的國家,並不是一味的製造「往上攀升」的管道,而是致力讓社會每一個階層都有尊嚴和選擇的自由。」______選自【幸福是我們的義務】
【做工的人】改編自作者林立青的散文,我看的電影版在2023年3月上映。
關於作者林立青,印象中前些年在TED Talks上看過他的演講,他希望社會上的人能更多的看見與理解他們這行業的人,他以身為一位監工者的視角去寫下他所看見的社會。
不論身處什麼樣的環境與狀況,總會有人想定義你,不管是好或壞,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的價值在哪,才是最重要的
小說與電視劇的部分,尚未看過,單就電影來說,一開始主角(林明祈)阿祈與兒子小傑的對話,小傑直接跟爸爸說「你缺角啦!(台語)」,意思是他覺得自己的爸爸沒出息,然而,阿祈雖然也生氣,但始終沒有認真的教育小傑要尊重爸爸,我不禁在想,是因為這樣的對話對阿祈來說也是正常的嗎?一代又一代,類似的相處模式,而小傑也是從小耳濡目染,聽著媽媽罵爸爸沒出息,就連學校的同學也取笑他爸爸,因為某次學校的教學參觀日,阿祈下工後沒洗個澡再換個乾淨衣物,就直接去參加,全身臭臭髒髒,之後同學就認為小傑家很窮,說他爸爸沒有乾淨的衣服可以穿。如果連自己都不認為自己值得被尊重,那又怎麼期待別人尊重自己呢?阿祈真的應該好好告訴兒子他的工作對社會也是有其重要性的,不管小傑能不能聽得進去,不管社會又是怎麼想的。
阿祈一家人幸運被抽中可以參加電視節目《幸運到誰家》,他們想著抽中車子就可以賣掉拿到一筆錢,但因為中途阿祈有事離開,無法全程參與,小傑認為沒有中獎都是因為爸爸沒有好好的參與,也覺得爸爸與那些叔叔們被騙也是活該,這一幕小傑對爸爸說了一段話「你天天只會說你會發大財,為什麼不等發大財之後再把我生下來,這樣我就是有錢人的小孩,不會在我朋友面前丟臉」,阿祈沒有為這句話多做回應,只是把話題帶回他為什麼無法全程參與節目活動,而媽媽聽完小傑說的話,則是不發一語的從餐桌離開。
片中的阿祈轉移話題,是不是認同了小傑的話?而媽媽的無語與離席又代表什麼?是心疼小傑?還是後悔?我覺得應該好好與小傑深談一番,怎樣才是有錢?是不是有錢等同幸福?又為什麼感覺丟臉?是誰造就了這樣的觀念?總覺得他們不能就這麼逃避,但在劇中看到他們對小傑是滿滿的愛,雖然做著發財的白日夢,仍然是努力的在生活,這就是他們為人生負責的態度,反觀小傑的好友李冠祐,他的媽媽早就拋棄他了,爸爸也離開不知去向,只留下他與阿嬤相依為命,住在破舊不堪、無自來水的鐵皮屋。
世界上能讓你丟臉的事,可多了,會被人取笑的事,也超多。
記得曾經看過還是聽過一個實驗,雖然努力想找到相關資訊,但仍一無所獲,內容就是一位研究者想知道底層階級的人,是否能透過努力工作去改善自己在社會的階層,所以他跑去亞馬遜當基層員工,還當過清潔員,我只依稀記得一些,結論是他覺得有難度,因為他從事的工作工時長又低薪,為了達到理想的生活水平,勢必需要再兼更多差,相對的,也就少了精進自己的時間,應該說是累到根本沒有體力與時間,而從事的工作再怎麼做也無法有所突破,都是一些基層的事情,最終只能在這層打轉著。
另外,我覺得也可以參考哈佛大學教授麥可•桑德爾的【成功的反思】這本書。雖然電影是在描述他們這個行業的一些點點滴滴,他們之間彼此幫助、疼惜,以及社會上的人對他們固有的想法等等,我覺得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從不同的人身上去發現不同的想法,都是很不錯的。
關於劇中小傑對爸爸說的那些話,想起曾經看過【奇葩說】這個節目,曾經辯論過這樣一個辯題【沒錢要不要生孩子?】,或許都可以參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追蹤與愛心,對我都是很重要的鼓勵!
如果你也喜歡植物與花藝作品,也歡迎追蹤我的IG: 喜歡花藝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