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影評,有劇情雷,參雜許多個人經驗,純粹記錄我在電影中被勾出的愛與哲學觀,片段式的寫,當作夢境吧。
感情不是這部片的主軸,但我免不了有個私人心得:不要愛上科學家。
奧本海默與情人最後的見面,瓊說:你有更重要的事。
瓊強調不是現有的妻小,我覺得她看得太明白。
科學家這種生物,永遠有更重要的他者,所謂情敵不是其他女人,始終是他的研究、他的成就。
在幾個時刻,他們會有身為人的情感流露、渴望垂憐,可穿上西裝後,你會知道,他就是屬於世界的人。
科學家最嚮往的,往往是專注研究追求卓越,一旦得和人牽扯,對他們而言也常是煩惱源頭。
畢竟碰過那類人。
一個他說那是我執太強,如果可以不因感情煩惱有多好,他就可以全心研究了。雖然聽完他的感情歷程,他倒夠果斷切掉連累自身的事物,讓我忍不住想你還是別招惹人好了,會造孽啊。
另一個他的徬徨則顯而易見,理想希望自己能留下些什麼,不甘於研究只成為歷史中的塵埃,現實卻也想著是否度過平凡安穩的人生就好。對情感有些嚮往,但也無法放掉心底的目標,心卻太軟而不斷拉扯。
他們可能在一時間被感性沖昏,終會選擇回到理性世界,用理論用實驗構築的全世界。
縱使他們都知道衡量必然有犧牲,無法說冷酷無情,但那類追求卓越的人更寧願抱著愧疚,也要選擇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那條路。
我感受過自己在一個他眼中有過特別,但現實也告訴我,他有更重要的事。到最後給不起的,只能放手遠離。
他說過對我一直愧疚,但我知道未到極限未到心死,他也不會停下腳步。
瓊自殺後,奧本海默僅能背負著他的罪,繼續朝目標走下去。
我知道那是他必須做的事。他的妻子也很懂得這類人的一切。
若真要愛,只能去愛他置身的世界,才可能去愛身在其中的他。
科學家的天真與狂妄,該死的迷人,該死的罪惡。
我卻愛著這樣的人。
我們可以說人生就是不斷的取捨,而在奧本海默身上看到的正是無止境的選擇之後。他面臨的或許也是種宿命,那樣的人終究會做出那樣的選擇。
只是有些選擇在當下並未意識,直到之後才知道,當連鎖反應衝上大氣層,因果律早在每個呼吸中運作,或許從宇宙誕生時便如此,沒有人逃得掉。
於你於我,我們都在創造無數個平行時空。
想到有一點可能是藍色窗簾,但印象中他的小孩出場似乎都在哭(一開始哭太慘難以忽略,在車上時也在哭),也能想像恐怕不能說他是及格的父親。
而之後被封為原子彈之父的他,我又注意到「父親」這個詞。
成功後上檯接受祝賀的那段藉由眾人跺腳,營造出十足壓力,而他眼中的畫面則成了碎裂屍骸和受苦的人們。
這些堆疊出諷刺的呈現,這位父親誕生的「結晶」都是悲傷的,也是奧本海默的主軸之一:取捨之後呢?是正確的嗎?能不後悔嗎?
Paradox,電影前段提到的詞,這幾年常聽到所以特別被它捉住。
現在回想開頭有些畫面隱隱勾到什麼,但後面海量資訊很快蓋過那感受,讓我現在說不上來。
但大概是他躺在床上,做夢或回想時?有些像宇宙或量子亮亮的畫面,可能是聯想到《星際效應》,感覺那連接了更高維度、某種靈魂的東西。
整部片下來可見奧本海默充斥多少矛盾,科學與政治、成就與犧牲,一輩子在未曾平衡的天平兩端行走。他最初也只是單純想追求成就,多少有點英雄主義,想要留下什麼、純粹而驕傲的學者。
他的對手史特勞斯也是,可說他對科學界又愛又恨,感覺對科學界始終有某種嚮往,但天分終究不是那類人,卻有機會掌握權力而插上一手,才會因為好像被排擠而記恨,實則是自卑自大集一身的人。
一開始與奧本海默認識時,他自我介紹特別糾正「不是只是」賣鞋的(還是哪個被奧本海默認為低下的職業),幾句話就可見這兩人的個性:驕傲又自傲的科學家,以及會因為地位而耿耿於懷的人。
可兩人看似立場相反,卻又殊途同歸。
他們都是貪心的,都擁有夠多卻也永遠追尋沒能抓到的,才同樣地在歷史洪流下奮力抓取又遺落,成了場沒有勝者的爭論。
前段展現奧本海默的天賦,把量子物理帶進美國的開拓者,有人叫他先知。
可到最後他卻是落在權力漩渦中,無從選擇、無從抵抗,被吃著肝的普羅米修斯。
到最後感覺更接近先知角色的,恐怕還是更抽離,甚至無意間影響報復戲碼展開的愛因斯坦。
但他的先知感,也無關天才或發明,其實就是更看透宇宙的因果律。
「他們或許在談更重要的事。」
更重要的事,無關權力鬥爭、功名成就,而是在環環相扣的鎖鏈之中,我們能否看清自己身處何處,又將往哪去。
而宇宙是否也看著這一切?
時常在想,是否矛盾才是萬物本質,屆時必須打破二元對立,而將看似極端的兩者共存一身。
光與暗、善與惡、生與死,它們都同時存在於每個生命體之中。
這時候,你要稱之矛盾,或是完整?
所謂的先知,不論科學家、哲學家甚或每個人,窮極一生想追尋的,我想是接近宇宙的全貌,被稱作神明、真理、高我的某個存在。
若談起我的真理,可以回到第一段,我認為一切的核心終歸於愛。
這是很多作品講到爛的結論,以往也沒多深刻體會,年輕時也覺得怎麼都在講情情愛愛真無聊。
直至今日才知道,愛一個字包含了多少份量,那從來都不只於愛情,也不該因對象身分別而有所區分,親情、友情、愛情,它們的本質是共通的。
那接近我嘗試闡述的愛(延伸閱讀:〈我在你身上愛世界,也愛自己〉)。
無條件的愛不是只給一個人無限容任與寬容,而當擁有這能力時,你自然能夠將那份愛給予自己、他人、世界。不是刻意追求或強迫,而是因為愛的本質便有兼容與大愛,當你體驗時會很明顯認知到:我正在愛。
這時候一即是全、全即是一,愛是一個宇宙。
雖然這篇文的開頭寫得聳動,但必須承認,我正因為愛上科學家而領悟到這些,也是我的性格與嚮往使我勢必要走上這一遭,而能學習愛,其實很慶幸有過這樣的相遇,反而逐步解答我曾經對愛的迷惘。
但也玩笑地說,如果想要一段平穩的感情,真不要碰,否則為之心碎太過正常。
他們不是該住在愛情裡的人。
——他是屬於世界的人,所以我也愛上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