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部長許銘春於去年(2022年)11月21日在立法院說,65歲以上勞工的勞保年金加勞退金,所得替代率為58%,優於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註1)
在此,我要明確指出,許銘春部長的發言其實只是迷惑勞工的障眼法而已。勞工的退休給付事實上危機重重,勞保+勞退的退休給付之不足,可能讓沒有做其他退休準備的勞工陷入老年貧窮的深淵。
許銘春部長的發言究竟用了哪些障眼法呢?
一、所得替代率計算標準的問題。
許銘春部長說勞工退休金的所得替代率有58%。
請問許部長:
1、這58%的母數為何?是勞保設定的級距?還是實際薪資?
2、一般來說,所得替代率會與提撥率(繳費)連動。如果勞保所得替代率的標準為最高的$45800元,而勞退卻是用實際薪資提撥率的標準。請問許部長,在不同繳費母數的狀況下,你卻用較低的母數作為所得替代率的計算標準,以取得更高的所得替代率數字,這是不是障眼法?
舉例來說:
一位112年月薪7萬元的勞工,其在112年勞保費提撥率為45800元的12%,但其在勞退則是以7萬元為基準繳費12%(雇主6%+自提6%),請問,在提撥母數不同的狀況下,勞保與勞退的所得替代率可以合併計算嗎?這種算法是不是想刻意衝高勞工的所得替代率呢?許銘春部長是真不知道兩者的差別?還是故意混淆視聽?
3、由於勞退是確定提撥制,所以,勞工退休金的多寡會嚴重受到退休金投資績效的影響。
舉例來說:
小李每月固定在其勞退帳戶存入5000元,在年化收益率3%(我國常設的績效標準),工作35年的狀況下,其退休時帳戶總金額為:$3686409元投資成本為:$2121000元,投資獲利為:$1565409元。
若在同樣的條件上,勞退的長期投資績效能達到國際的標準7%,小李退休時帳戶裡的總金額為:$8605451元投資成本為:$2121000元投資獲利為:$6484451元。(圖1)
換言之,許銘春部長所設的勞工月退休金$23075元的收入,應該是假設勞退年化收益率大約為3%的結果。只要政府願意學OECD國家退出勞退基金管理,將勞退基金改為私營,讓勞退的管理透明,勞工的退休金將有可能達到國際標準的7%,退休金可累積得更多,所得替代率有可能變得更高。
二、許銘春部長所取得的OECD退休金所得替代率的資料,究竟是單純的社會保險所得替代率?還是社會保險加上職業退休金的所得替代率?
在OECD國家,職業退休金(如:我國的勞退)多半採私營,而且不像我國一樣,政府霸佔退休金管理權。因此,OECD國家經營退休金的機構非常多,多到根本難以統計。再加上還有確定提撥制(DC)退休金,而DC退休金裡又可能會出現不同投資選項(註2),要對各國、各職業類別做所得替代率統計就更加困難。
舉例來說:
安大略教師的退休金就放在「安大略教師退休計劃」當中,安大略的公務員、勞工,甚至公務體系裡的不同類別,也成立管理自己的退休金機構。甚至,有的體系採確定給付制,有的體系採確定提撥制。由於職業退休金的經營種類繁多,因此,OECD所蒐集的各國退休金資料,絕大多數只限於社會保險方面。至於職業退休金,很難蒐集到平均數。
如果許銘春部長真的有拿到OECD國家社會保險加職業退休金的所得替代率資料,請提供資料來源,若無法提供,許部長就只是想用「OECD國家」的招牌來呼弄勞工,呼弄社會大眾。
最後,我要說的是,許銘春部長說「我國勞工退休收入優於OECD國家」基本上不是事實,因為在許銘春部長所提供的數據中,有太多灌水的地方。如果許銘春部長要取信於民,取信於勞工,就應該仿效OECD國家,退出勞動基金管理,只負監督之責,將勞動基金全數改為私營,並像OECD國家及私校退撫一般,提供勞工不同的退休金投資選項,勞工的退休生活才會有保障。
否則,再多灌水的數據,也無法遮掩勞工可能面對入不敷出、老年貧困的事實。
註1:摘自「勞工所得替代率58%吃得到?學者:年改將使蛋糕變『蘋果麵包』」(聯合報)
註2:
許多國家為了讓人民增加退休收入,往往會在確定提撥制的退休制度中,設定不同的投資選項,讓人民可以隨著年齡的不同,做不同的投資選擇。
舉例來說:
澳洲的超級年金就設定不同長期收益率的選項,如成長型(約6.5%)、平衡型(約6%)、穩定型(約4%)…等。
這裡使用「大約」是因為澳洲超級年金的收益率採真實收益率,所以要加CPI指數,而國際間目前預設的CPI指數為2.5%。
我國的私校退撫也與澳洲超級年金類似,提供私校教職員不同的退休金投資選項,設有積極型(8%)、穩健型(4%)、保守型(2%)以及人生周期基金,人生周期基金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調整投資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