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中國就是美國的反向。美國是滿滿的財政刺激,中國是缺乏財政刺激。而後續,是否會接近反轉的臨界點,以及後續的演變,尚待觀察。
筆者最近一直被問到對於美國與中國的看法,筆者雖然在前面陸陸續續寫過,不過就在此做一個宏觀式說明,就不引用具體數據以及細節推論。
美國
坦白說,對於美國,筆者是憂慮的。再說一次,筆者對於所謂的Soft landing, hard landing, no landing以及rolling recession這些名詞基本上認為沒意義。說白了,美國的經濟景氣到現在不墜,甚至3Q23都還非常好,其實都是財政支出的功勞。不管財政刺激到了居民的存款(savings)或者是製造業回流(re-shoring),基本上都有大量的財政刺激(美國過去一年投入了約10% GDP財政刺激)在背後。換句話說沒有所謂的美國需求很有韌性,可以扛住5-5.25%高利率這回事,基本上就是背後有資金源源不斷的注入所致,這世界不存在魔法。
但是,問題來了,這種做法可持續嗎?筆者很難說是否可持續,但是只能說現在受到了挑戰。Why?因為如果市場覺得不可持續,認為美國還錢的基礎或者是通膨的控制會受到質疑,那代價就是發債的利率會上揚(要求更多的溢價),而高利率會去抑制政府花錢的能力(與衝動)。而現在8月,似乎隱隱然有開始使得政府感受到壓力的跡象。換句話說,要是美國政府還繼續卯起來花錢/刺激,基本上就會持續面臨利率上升的狀況。所以,非常有可能,美國政府大手大腳花錢的趨勢,短暫會受到抑制。那景氣是否還能夠維持,就開始需要被觀察。現在才是觀察美國經濟強韌與否的起點(9月份學貸就要償還利息)
至於Fed的部分,Powell有幾個限制式:第一,最好不要2024年升息,因為選舉年最好不要讓貨幣政策產生干擾,第二,Fed還是需要對於通膨具有壓制狀態,主要的原因是,Powell雖然有其政治性,但是,他應該還是關心歷史定位的。美國的財政健康,需要低廉的利率為本,而低廉的利率,需要受控的通膨為本。因此,對於Powell來說,讓美國在至少2025-2026年以後的發債成本是低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此,其實得出來的結論很簡單,就是Powell會在2023年餘下的時間加強對通膨的壓制。
4Q23是景氣考驗的開始,疊加貨幣政策最後的壓制,注定4Q23會是個不平靜的市場。
中國
至於中國,基本上跟美國相反,就是,缺乏財政刺激。
大家可能會覺得很詭異,為何中國缺財政刺激?
簡單說,中國上半年,其實因為歐美外需不錯,因此,有點托大,基本上國內就是放著RE OPEN,並沒有積極的做甚麼刺激。但是,沒想到國內需求如此疲弱。疲弱到6月份CPI,PPI都進入負值。而且因為長期對於房地產的壓制(掐住其融資管道),並且景氣並未有效恢復,外加房住不炒的政策強力執行下,終於在3Q23,中國爆發了進一步的所謂信託違約的事件。
但是,筆者要說的是,為何中國不積極的刺激景氣?筆者認為有幾個原因:
(1)美國的景氣未定,現在刺激可能會浪費子彈。這個理由也許存在,但是比重應該不高。
(2)中國並不排斥略為的通貨緊縮。如果都是以西方經濟學的角度看事情,會認為,中國這種高負債的國家,如果還進入通縮,豈不是會進入到惡化的螺旋。但是,筆者要問的是,共產黨會不會很歡迎”輕微”的通縮?畢竟,通膨下也許會讓貧負更分化,為了社會穩定會不會”輕微”的通縮,更合共產黨的社會主義胃口?只是問題在於”度”以及事情會不會都受到掌控?
(3)刺激房地產不是中國要的。如果要救景氣,刺激地產可以同時讓地方政府立竿見影的拿到資金,刺激基礎建設,並且使人民消費慾望改善,因此,刺激地產對於救景氣是最快的路徑。但是顯然中國沒有要走這條路。中國其實就是在戳破房地產泡沫,並且控制地產泡沫崩壞的過程。因此,中國是一方面去繼續擠壓地產,另一方面是去控制可能的金融風險,以及也盡量去控制消費的衰退。當然,在民生經濟這麼大部門出清與崩壞的過程,其他所有的作為相比較起來都很難完全的去COVER相關的損失,不過看起來中國就是鐵了心要緩緩地刺破地產泡沫。(如果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全球三大泡沫:中國地產,日本債市以及美國股市,其中有一個已經在消融中)
(4)但是,為了社會經濟的穩定,中國依舊是有其下限,不能任由景氣無止境下滑,所以可以看到主觀機關已經開始針對消費,地產甚至是股市開始出台政策。
因此,展望4Q23。雖然8/27 出台了減免印花稅,放緩IPO以及對於上市公司減持的限制。但是,這些都不是市場的關鍵矛盾點。(當然後兩者對於長期市場的籌碼有幫助)。
市場現在的關鍵矛盾點其實是景氣。但是,筆者前面提了,中國對於景氣是有自己的想法跟安排,我們只能說,現在對於中國來說,是到了痛苦的邊界,因此會出台政策去支撐,但是,暫時出台的政策應該還遠遠不夠,不過好處是,下方的底部,沒有很遠。所以,不管短期是否股市會在政策出手下,有一陣子(數周)的好表現,往年底來看,其實A股繼續往下挑戰3000點的機率(風險)依舊存在。不過,以向下的跌幅來看,其實,已經不大了。
一個是高處不勝寒,一個是xx不怕滾水燙,該怎麼選呢?
不過,筆者還是得說,就算美股跟A股最終今年都變成0報酬,過程中,至少美股還給過股民美好的感受跟回憶,而A股….這也就是美股為何迷人,以及令人充滿期待的原因吧。
以上觀點,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