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更多的人如你所願完成工作,你必須具備的不是一招半式的管理技巧,而是能在千軍萬馬中指揮若定的心理素質。
1997年8 月18日,台北縣汐止山區,發生了震驚全台的林肯大郡建案倒塌事件,造成28人死亡。當時也住在汐止的法蘭克,整晚追蹤相關新聞,整夜輾轉難眠。因為,我也是林肯大郡的設備供應商之一。
在接觸林肯建設之前,我並不知道,在離我住家不到兩公里的山裡,有一個這麼龐大的開發案。直到他們打電話聯絡我,叫我去他們中和總公司,跟老闆洽談公共區域冷氣採購案,我才知道在我家附近,有這麼大的建築開發案。
平心而論,我對林肯老闆李宗賢董事長,非常敬佩。雖然我們後來知道他涉及官商勾結,違法開發山坡地,造成這麼大的損傷。但是熟悉北部山區建案的人都知道,在利益的驅使下,像他這樣幹的建商,絕對不只他一位。
我剛開始供貨給林肯時,有一次他們公司,因為會計結帳的關係,沒有在合約日期付款給我,我去工地催款,工地主任告訴我,隔天會匯。他又說:
「放心啦!我們老闆身家至少兩百億,不會欠你那幾十萬啦!」
我回公司上網查了一下,發現李董雖然處事低調,但是他的財力跟政商關係,的確十分雄厚,還曾經擔任過台北縣建築公會理事長,是一位神祕富豪。
隨著交易日漸增加,我跟李董接觸也日益頻繁。有時候他會邀我,去他們公共區域理髮店理髮。有一次他帶著我,去看後來變成民視攝影棚的地方,指著一面長長的隔間圍牆,說要打掉重隔。後來我才知道,重隔要多花兩千萬。
又有一次,他在已建好的大樓門口,指著遠處尚未興建的廣大區域,對我說:
「我今年五十歲,十年後,這裡會有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還會有餐廳量販店,這裡的住戶不用出門,什麼都有。到時候我六十歲,可以退休了。」
當年才三十出頭的我,望著眼前他所描繪的宏大遠景,不禁肅然起敬。
在林肯大郡坍塌前,北部就因為溫妮颱風接近,豪雨間歇出現。當時有傳言,說被名嘴舉報,號稱有分身的宋七力,在汐止山上的別墅坍塌。我跟李董聊天時,提起此事。他帶著我走到現在民視攝影棚前面的大門邊,指著厚度超過一米的擋土牆,告訴我說:
「我這個擋土牆這麼厚,而且磅數很夠,你用大砲都打不破。」
可惜,後來倒塌的,不是我看到的這一面擋土牆,而是大門的另外一邊。
隔天,我又看到公共區域大樓的右前方,基地被挖平的高深邊緣,整個邊緣的土石滑落坍塌而下。我站在大樓前,望著那堆山崩似的土石,啞口無言。
接著颱風來襲,慘劇就此發生。
當晚我打手機給李董,安慰他事情既然發生,就請靜下心來處理。
忙著善後的他,跟我說了聲謝謝,我們就結束通話了。
在商言商。隔天我問工地主任,我剩餘的貨款要如何處理?主任說,老闆有交代,叫會計把帳算一算,先把廠商的貨款結清。一個禮拜後,我就收到他們公司匯來的剩餘貨款。我的主管跟很多同事,都不敢相信。
李董後來忙著善後跟打官司,我去工地都沒看到他。礙於他要忙著處理這麼大的事,我也沒再打電話干擾他。他後來還被羈押,許多被他買通的官員,也都遭到判刑入獄。聽說他很負責任地,提出退還房屋原價及其他損失,還有高額的人命賠償。但是在民代介入下,協商拖了好幾年的時間。
我後來又聽說,他仍然更加低調地,在經營他的建設事業。
事隔多年,當年他站在那一片廣大的建地前,雄心萬丈地對我描繪他的十年大業,企圖建構他從事營建一生的代表作,那份豪情,我至今仍然歷歷在目。
很多做生意的朋友跟我抱怨,說我們很多法令根本不合理,或者根本因人設法。比如說國外媒體說台灣是行人地獄,政府就執法超嚴,規定汽車要距離行人3公尺,在都會區,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很多法令訂立執行就是這樣,搞到最後,許多事動則得咎,根本沒有辦法進行。
於是,許多重大事業或者重大工程,如果不能說服立法院修法,經營者就遊走灰色地帶,或者買通官員官商勾結。來閃避法令規定,獲取龐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