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上看到有人戲稱,想要配息百萬以上,可以買一N張 XXX 高股息ETF。好像人人都想要股息百萬。理財達人致富的原因可能不來自於投資成果,有可能來自於本業能力,投資只是錦上添花或加強投資效果,這並不是什麼驚人的事實,無需過度解讀。每個人手上的牌都不同,有人好、有人壞,善用手中的能力將投資做好規劃,但切莫忘記不要過度追逐所謂的「專注本業」,口號可以喊,但適度就好,你是在過生活,不是只是在追逐財富,這集來聊聊,怎麼看網路上關於致富之道的討論。
若以00878來舉例,2023年第一季配息金額0.27元,第二季配息金額0.27元,第三季配息0.35元,假設第四季每單位預估配息0.35元,以11/2號股價19.96計算,殖利率6%。大約本金1667萬,834張00878,ETF全年收益100萬元。
當百萬股息投資達人很容易對嗎?大家覺得呢?
最近社群有朋友轉傳了一篇文章,在討論到理財達人致富的原因,主要來自於本金,其中也舉了幾個有名的達人。
說明他們的財富來自於本業收入,要有N萬股息只要投入夠多就好,不用羨慕達人,最後建議大家要多努力在本金上,本質上這一篇正向勸人努力充實自己的文章。
有朋友提到好像每隔一段時間,有理財達人要出道就會有類似的文章出現,標題比較聳動一點,好像發現了不為人知的事實,需要揭露。貌似大家都要踩在巨人的肩上才能成長茁壯。其實能更讓人值得學習的是,這個文章作者本身本業的努力奮鬥過程,也許改天也可以出一本書,讓大家可以學習一下,怎麼充實本業?
老實說我覺得這理財達人他們在接受一些專訪時,多少都有提過他們的本業收入來源,也許是房產,也許是工作創業,我個人是不會認為看了他們的東西就認為他們單純靠「投資」而有這麼多的財富,對本業上努力奮鬥而有不錯成果的人來說,「投資」只是錦上添花,而他們在各種媒體上介紹的投資方式,有些確實可以給社會大眾一些啟發,當然免不了也有各種負面評價。
反過來想,本業收入好的人就一定會理財嗎?我想這未必,有好的本業收入,只是讓投資理財路上比較有條件一些,更多一些本業好的朋友就專心本業累積收入的也大有人在,一樣也有好的財務狀況。
我閱讀或吸收了這些達人的東西後,我會去思考他們分享的方式適不適合我,而不是把他們財富自由的「結果」當成我的目標。每個人都有自己在投資理財路上需要面對的課題,都得依據自己有的步調跟節奏,而不是一味了追隨別人的腳步。
網路勸人為善的文章,包含我自己以前的文章(2015年開始寫文章),時常都在強調大家要好好專心本業,加強本職學能讓收入能有提升,但時間到了2023年,我覺得過度強調專心本業,然後為了財富自由,是有點「過」了,每個人的學經歷背景早在出社會後就大致底定,絕對有努力翻身的案例(例如兼多職增加收入,或本來收入少但轉成職業投資人後,經歷大風大浪變成有錢人),但絕大多數的人能過好現有的小生活就實屬不易,還是要提醒大家,你是在過生活,不是只在追逐財富,是先把生活過好、健康顧好,才有本錢讓財富追隨你。
我記得以前跟朋友提到,我買了4張某電動車ETF做實驗的案例,他聽到一次買4張覺得好驚訝,這是他好幾個月的收入,覺得我不可思議。其實這個也是我累積的收入或是以前領的股息來買,很明顯我們對於投資的價值觀有很大的差異,每個人的財富起點本來就不同,真的要比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永遠比不完,但最好的對手其實就是自己,我們能在合理的範圍去承擔財務決策就好。看到網路理財達人很多,我們見賢思齊就好,未必要把別人當作標竿,見不賢內自省也。
附註:#關於雙標的論點
有朋友留言說威利搞雙標,時常批評別人投資方式,又說別人的投資方式不用管,有些朋友會認為好像正面、反面論述都會講,邏輯異常。我的文章通常都是看了一些媒體的心得,但避免造成洗腦別人的情況,因此優點跟缺點都會講一下。
我們看了別人的方式,提出合理見解,而不是一味的去酸或謾罵,這個是我所強調有些執著的朋友「批評」的方式,何不離苦得樂?提到我的文章「批評」別人的投資方式是有點言過,本人也不是什麼投資大師,只是小資族網路作者發表小小心得,會有這種觀點的朋友,通常是文意主旨沒有看懂,每個人對於文字的感受解讀不同,我沒有能力去讓每個人都了解所要表達的意思,這是我該學習之處。有此困擾的朋友,建議就略過本人的創作即可,不用特別糾結,人生多的事情可以做。
創作內容法律諮詢
我與律師討論過創作內容,應該如何寫避免產生爭議,了解針對公開的內容作合理的評論方式,且內容不涉及特定人士,也感謝大家的批評與指導。
---
Podcast收聽入口|社群入口|節目目錄: https://cutt.ly/AwesomeMoney
威利財經角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