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逼退國民壽命 8 年!近年趨勢與縣市比較 | 資料台灣DATAiWAN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國民壽命是評估一個國家的整體社會經濟、醫療保健及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台灣的國民壽命近年趨勢如何?疫情對壽命的影響是什麼?不同縣市的差異怎麼樣?一起來看看吧!本文同步將結果發布在Tableau Public,歡迎點選參考(最佳頁面呈現方式請見文末)。

內容

  • 男性 77 歲、女性 83 歲,高於全球平均 7 歲
  • Covid-19 損害 1.5 歲,倒退 8 年
  • 臺東 76 歲比臺北少 8 歲,差距漸縮小
  • 國民的健康識能影響較醫療資源大
  • 東、南部縣的平均餘命與健康識能同時較低
  • 3個重點結論
  • 最後



男性 77 歲、女性 83 歲,高於全球平均 7 歲

「壽命」也稱為平均餘命,是衡量一個生命體,從出生到死亡之間存活平均長度的年數。預期壽命最常用的測量方法是自出生起算,稱為出生時預期壽命(Life expectancy at birth)。而平均壽命受到許多因素影響,性別就是其中一個。以全球平均而言, 2020 年男性平均餘命近 70 歲,女性則高了 5 歲,約 75 歲。

內政部統計處整理了世界主要國家平均壽命,前 3 名國家,男性依序是瑞士、瑞典及澳大利亞,皆高於 81 歲;女性則依序是日本、南韓及西班牙,皆高於 85 歲。而全球的平均壽命,不同國家之間差異甚大,最高與平均差異已達 12 歲; 12 年,等同於一個新生兒到小學畢業的年數。而台灣的男性平均餘命為 77 歲,女性為 83 歲,較全球的平均餘命高 7 歲,相對平均餘命首位的國家低 4 歲。

世界主要國家平均餘命

世界主要國家平均餘命



Covid-19 損害 1.5 歲,倒退 8 年

觀察台灣近年平均餘命的趨勢,可以發現 2012 至 2020 年間大致呈現成長的趨勢,全體的平均每年成長 0.23 歲,但在 2021 、 2022 年,兩年反倒減少 1.48 歲,幾乎倒回 8 年前(2014)的水準,顯見 Covid-19 疫情對於平均餘命的重大負面影響。

2012 至 2022 年平均餘命趨勢;資料來源。

2012 至 2022 年平均餘命趨勢;資料來源。



臺東 76 歲比臺北少 8 歲,差距漸縮小

以各縣市分別觀察趨勢,六都中以臺北市的平均餘命長期獨佔鰲頭, 2022 年平均餘命達 84 歲,接續為新北市(81)、桃園市(81)、臺中市(81)、臺南市(80),高雄市(80),恰巧與地理分布由北至南分布相似。其他縣市,以新竹市的 82 最高,僅低於六都中的臺北市,是所有縣市平均餘命的第二位。而最末的 3 個縣市,分別是臺東縣(76)、屏東縣(78)、花蓮縣(78)。整體而言,最低的臺東縣較最高的臺北市相差 8 歲。

2012 至 2022 年各縣市平均餘命趨勢(左:六都;右:其他縣市);資料來源。

2012 至 2022 年各縣市平均餘命趨勢(左:六都;右:其他縣市);資料來源。

然而,從趨勢觀察可以發現,雖然 2022 年臺東縣與臺北市平均餘命差 8 歲,但相比於 2012 年時差距 9 歲相比,些微縮小。



國民的健康識能影響較醫療資源大

那麼,不同縣市平均餘命的差異,可能的原因是什麼?是醫療資源不均?收入水準不同?又或是該健康識能(Health Literacy)的差別?

健康識能:指個人獲得、處理以及了解基本健康訊息,並以此進行健康決策的能力。

縣市統計資料中,取用 2022 年各縣市的

  • 「教育程度別失業率-大專及以上(%)」,代表縣市整體的健康識能
  • 「每萬人口執業醫事人員」,代表縣市整體的醫療人力
  • 「政府部門醫療保健支出(百萬元)」,代表縣市整體的醫療支出
  • 「平均每人每年可支配所得(十萬元)」,代表縣市整體的收入水準

分別與平均餘命檢視彼此之間的關係,如下圖。圖中圓點代表每個縣市,圓的大小為人口數,斜直線為線性迴歸線。

2022 年平均餘命與相關資源指標的關係

2022 年平均餘命與相關資源指標的關係

整體而言,平均餘命與健康識能、醫療人力、醫療支出及收入水準都呈現正向關係,例如:健康識能越高的縣市,平均餘命也越高。但要如何比較不同指標和平均餘命的強弱呢?

上圖中,各縣市圓點在「平均餘命」和「大專及以上人口占比」中,相對「每萬人口執業醫事人員」較為貼合線性迴歸線;而各圓點多麼貼合線性迴歸線,可以透過計算「決定係數」(R-squared)來評估。

「決定係數」R-squared:用來評估線性迴歸的解釋程度,數值越高表示解釋程度越高,當值為 1 時表示線性迴歸可以完全解釋資料的分布, 0 則表示完全無法解釋。

上圖中由左至右 4 條線性迴歸的R-squared,依序是 0.61、0.53、0.20、0.11,可以說明平均餘命與健康識能、收入水準的關係較強,而與醫療人力、醫療支出關係較弱。也就是說,各縣市國民的平均餘命,主要和縣市人民整體的「水準」有關,包含教育、經濟收入等,而和醫療人力、醫療支出的關係較弱。



東、南部縣的平均餘命與健康識能同時較低

同樣,參考我在「文章價值矩陣」中的方法,透過中位數將各縣市分為 4 個象限,可以觀察到,臺東縣、屏東縣、花蓮縣、雲林縣、南投縣、苗栗縣、嘉義縣,共 7 個同時屬於「平均餘命」和「大專及以上人口占比」較低的縣市。故若進一步提升此 7 個縣市的健康識能,有助於平均餘命的提升。

2022 年平均餘命與大專及以上人口占比散布圖

2022 年平均餘命與大專及以上人口占比散布圖



3個重點結論:

平均餘命是評估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本文整理台灣自 2012 至 2022 年的平均餘命趨勢、呈現縣市的差異,並且比較可能原因。 3 個重點結論如下:

  1. 台灣的國民平均餘命呈現成長的趨勢,並且高於全球平均 7 歲。
  2. 受 Covid-19 影響,平均餘命減損 1.5 歲,甚至倒退 8 年前的水準。
  3. 不同縣市間的平均餘命有明顯落差,雖差距逐漸縮小中,但或可透過健康識能的提升,提高重點縣市的平均餘命。



最後

本文的撰寫有需多限制,像是各指標的定義並不嚴謹,只能用「代表」來論述。同時,因為都是以縣市作為統計,不是和推論到個人上,以避免區位謬誤。首次同時透過Tableau Public進行,並提供讀者自行點選參考。

對本文有任何想法或建議,都歡迎留言跟我說,也歡迎點擊♥和追蹤!



Tableau Public最佳呈現方式點選

Tableau Public開啟之後,可能因為瀏覽器大小的不同而出現奇怪的版面配置。建議透過大螢幕(桌上型電腦或筆記型電腦)開啟網址,開啟後至分析頁面右下角依序點選(1)「桌面配置」和(2)「全屏」,可以取得最佳的呈現結果,如末圖。

Tableau Public最佳呈現方式點選

Tableau Public最佳呈現方式點選

完整的呈現結果

完整的呈現結果


avatar-img
28會員
19內容數
和大家一起看見台灣的資料,包含人口、經濟、社會等相關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政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台灣的捐血量變化如何?捐血人數在性別、年齡上又有什麼特徵?捐血人的年輕新血比例下降,有沒有結構因素?我們一起從血液基金會的年報統計看看吧
血型O型比A型壽命長25歲? 新聞記者知道引用出處來自哪裡嗎? 引用出處的可信度又如何呢? 一起來當偵探吧!
台灣發生性騷擾的行為樣態有哪些? 在哪裡發生? 被害人與加害人的關係呢? 分別有什麼特徵? 來看台灣性騷擾申訴案件的剖析。
台灣發生性騷擾的行為樣態有哪些? 在哪裡發生? 被害人與加害人的關係呢? 分別有什麼特徵? 來看台灣性騷擾申訴案件的剖析。
台灣發生性騷擾的行為樣態有哪些? 在哪裡發生? 被害人與加害人的關係呢? 分別有什麼特徵? 來看台灣性騷擾申訴案件的剖析。
你知道台灣人口什麼時候開始減少嗎?什麼時候會剩不到2,000萬人呢?虎年、龍年的影響是什麼?台灣老化的速度又多快?一起來看看吧!
台灣的捐血量變化如何?捐血人數在性別、年齡上又有什麼特徵?捐血人的年輕新血比例下降,有沒有結構因素?我們一起從血液基金會的年報統計看看吧
血型O型比A型壽命長25歲? 新聞記者知道引用出處來自哪裡嗎? 引用出處的可信度又如何呢? 一起來當偵探吧!
台灣發生性騷擾的行為樣態有哪些? 在哪裡發生? 被害人與加害人的關係呢? 分別有什麼特徵? 來看台灣性騷擾申訴案件的剖析。
台灣發生性騷擾的行為樣態有哪些? 在哪裡發生? 被害人與加害人的關係呢? 分別有什麼特徵? 來看台灣性騷擾申訴案件的剖析。
台灣發生性騷擾的行為樣態有哪些? 在哪裡發生? 被害人與加害人的關係呢? 分別有什麼特徵? 來看台灣性騷擾申訴案件的剖析。
你知道台灣人口什麼時候開始減少嗎?什麼時候會剩不到2,000萬人呢?虎年、龍年的影響是什麼?台灣老化的速度又多快?一起來看看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前言 依據內政部《113年第34週內政統計通報》:民國112年國人平均壽命80.23歲; 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的資料,民國111年國人「健康平均餘命」為 72.43歲。 這兩個數據中間的差距就是國人的「不健康餘命」—包括失能、臥床、慢性病纏身等年數。換言之,國人在生命末期需人照顧的平均年
Thumbnail
台灣民眾的平均壽命,男性至少有八十歲左右、女性則可達八十六歲。上述數字雖是大多數國人壽命,但實際上仍有許多人未有此種福氣,很早就因故去世。此即常言:「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道理。
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台灣 65 歲以上的人口佔比,於 2018 年即超過 14%,使台灣成為高齡社會,2025 年,超過 20%,我們也將邁向超高齡社會。同時,今年的內政部列冊住宅全為 65 歲以上老人住宅數達 71.56 萬,僅 1 名老人獨居宅數為 54.25 萬,在人口外移至經濟發展重鎮的現代,
Thumbnail
臺灣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導致人口結構高齡化,社會福利制度崩毀,家庭結構變遷等問題。文章討論臺灣少子化的現況及相關數據、可能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指出少子化問題根源於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唸的改變,提出需要從教育體制、生活品質和生活壓力等多個方面入手解決問題。
Thumbnail
我們常說交由老天爺決定,是嗎?醫學進步,人的壽命愈來愈長,台灣110年女性平均年齡84.7歲,意思指的除意外及青壯年生病外,大部份老人都能活超過84.7歲。只要有機器及醫學幫忙,都可以維持活著的狀態。現在更多是人的決定。
Thumbnail
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全球許多國家呈現高齡化趨勢。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並預估進入「超高齡社會」。推動「在地老化」的概念,讓年長者能夠舒適地在熟悉的家或社區養老,並提倡全方位的規劃及安排老年生活。
  「世界上的人口超過80億人,百分之九十在北半球。」雖然我們都知道北半球的陸地比南半球多,但即便如此,不同地區的人口密度差異還是大到令人難以接受的程度。亞洲的人口密度是大洋洲的20倍左右,而台灣又是其中人口密度特別高的國家。單就數字上的比較,澳洲每個人平均分配到的生活空間是台灣人的200倍左右。
Thumbnail
常常生活中會聽到有人的生日祝福語是”祝您長命百歲”,如今在醫學發達和人口結構的改變下,以及大家開始注重養生、樂活,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依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統計(如下圖),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平均一百人中有二十位65歲以上老人)
Thumbnail
「超高齡社會」一般指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的社會。此一術語通常用以描述一個國家或地區其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增加,並且已達相對較高水平。「超高齡社會」的特點是老年人口的占比飆高,並且經常伴隨社經和醫療挑戰。亟需政府和社會各界預為籌繆,以應對激增的需求和社會劇烈的變化。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前言 依據內政部《113年第34週內政統計通報》:民國112年國人平均壽命80.23歲; 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的資料,民國111年國人「健康平均餘命」為 72.43歲。 這兩個數據中間的差距就是國人的「不健康餘命」—包括失能、臥床、慢性病纏身等年數。換言之,國人在生命末期需人照顧的平均年
Thumbnail
台灣民眾的平均壽命,男性至少有八十歲左右、女性則可達八十六歲。上述數字雖是大多數國人壽命,但實際上仍有許多人未有此種福氣,很早就因故去世。此即常言:「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道理。
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台灣 65 歲以上的人口佔比,於 2018 年即超過 14%,使台灣成為高齡社會,2025 年,超過 20%,我們也將邁向超高齡社會。同時,今年的內政部列冊住宅全為 65 歲以上老人住宅數達 71.56 萬,僅 1 名老人獨居宅數為 54.25 萬,在人口外移至經濟發展重鎮的現代,
Thumbnail
臺灣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導致人口結構高齡化,社會福利制度崩毀,家庭結構變遷等問題。文章討論臺灣少子化的現況及相關數據、可能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指出少子化問題根源於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唸的改變,提出需要從教育體制、生活品質和生活壓力等多個方面入手解決問題。
Thumbnail
我們常說交由老天爺決定,是嗎?醫學進步,人的壽命愈來愈長,台灣110年女性平均年齡84.7歲,意思指的除意外及青壯年生病外,大部份老人都能活超過84.7歲。只要有機器及醫學幫忙,都可以維持活著的狀態。現在更多是人的決定。
Thumbnail
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全球許多國家呈現高齡化趨勢。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並預估進入「超高齡社會」。推動「在地老化」的概念,讓年長者能夠舒適地在熟悉的家或社區養老,並提倡全方位的規劃及安排老年生活。
  「世界上的人口超過80億人,百分之九十在北半球。」雖然我們都知道北半球的陸地比南半球多,但即便如此,不同地區的人口密度差異還是大到令人難以接受的程度。亞洲的人口密度是大洋洲的20倍左右,而台灣又是其中人口密度特別高的國家。單就數字上的比較,澳洲每個人平均分配到的生活空間是台灣人的200倍左右。
Thumbnail
常常生活中會聽到有人的生日祝福語是”祝您長命百歲”,如今在醫學發達和人口結構的改變下,以及大家開始注重養生、樂活,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依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統計(如下圖),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平均一百人中有二十位65歲以上老人)
Thumbnail
「超高齡社會」一般指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的社會。此一術語通常用以描述一個國家或地區其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增加,並且已達相對較高水平。「超高齡社會」的特點是老年人口的占比飆高,並且經常伴隨社經和醫療挑戰。亟需政府和社會各界預為籌繆,以應對激增的需求和社會劇烈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