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教育團體的無力感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某自學團待過五年多的我,曾發現團體裡的學生有個奇怪的現象,他們的出生多半來自中產階級家庭,由於一些學習成就低落,或無法適應一般學校等原因來到體制外,家長也希望能經由實驗教育,找回孩子的學習動力及信心。

沒想到孩子在幾年後卻反而變得越來越廢,同時還整天嚷嚷著學校課程很廢。我試著向他提出學校為何很廢的問題,孩子卻跟我說他覺得課程很白癡,只是也提不出什麼解決辦法。後來,我跟孩子提出轉學的建議,孩子說,可是…出不去啊,因為我也不知道能去哪裡。

類似這樣充滿無力感的對話,在我和團內的好幾個學生聊天時都曾發生過,當時就在想,明明現在學習資源那麼多,到底這份出不去的無力感從何而來。甚至還有學生無力感重到懶得寫請假單,累積了一大堆的曠課紀錄,最後造成因出席率未達標,而需延畢的後果,搞得自己連準時離團的機會都沒有了。

我發現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狀況,原因之一就是團體鮮少有與外部連結的機會,所以長期待在團內的學生,才會想出去也不知該如何出去。這裡指的連結,並不是只出去外面參訪的那種,基本上只要是自學團,出去的行程絕對少不了,只是出去以後活動的規劃,可能就都是和團體高度相關的行程。很少有了解其他教育組織的機會,這樣在團體待久的學生就很容易產生出無力感,久而久之,整個團體也會被持續增長的無力感籠罩,最後變成一攤假裝有在波動的死水。


avatar-img
9會員
29內容數
你有跟身心障礙者互動過的經驗嗎?身障者平常會遇到哪些困難?第一線的教育現場又有發生什麼神奇的故事,就讓身為學障的我來告訴你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孤獨觀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是否有曾對老師抱有期待,但後來卻失望透底的經驗? 這種事在我求學期間經常發生,由於我的學障需求比較多,個性也有點機車,所以在我求學期間,幾乎沒幾個愛裝優雅的老師,能在我面前裝超過一週。 每次剛開始,老師都會讓自己表現得特別容易親近、溫柔、有耐心,還會鼓勵我多表達真實的想法。然後我通常就會藉著這
輔導室是個能給予學生協助的重要場所,像是課業輔導、心理輔導、身障生的個人課程規劃等,只要是有特別調整過課程的學生,基本上也都是出自於輔導老師之手。 我從小就是個長期出入輔導室的學生,那裡是我除了原班之外,相對熟悉的地方,由於當時的輔導觀念還不夠全面,會去到輔導室的幾乎都是身障生,沒有一般生。所以許
我剛上國小的時候,因為不少孩子都還在適應學校生活,所以,除了像我這種真的很需要協助的身障者外,許多班上跟得有點辛苦的孩子,在當時都被父母與老師抱有厚望,期盼晚熟的孩子,有一天能突然開竅。 後來在我上了國高中後,當時的那幾個孩子,就漸漸傳出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訊息,許多父母對於是否要讓孩子去做檢測,感
身為學障,我最不喜歡的就是那些,對我打著發揮愛心的名號,實際上是特別喜歡可憐身障者的人。從小到大我遇過最多的,就是想要透過幫助身障者,來讓自己看起來像好人的人。他們大部分是有著自卑的性格,或者缺乏在他人面前表現的機會,所以想藉由幫助身障者,來讓自己自動被貼上樂於助人的標籤,藉此營造出一個好的人射。
這是在我高中時發生的故事 F是位肢體障礙生,非常需要特教資源的協助,但由於學校的資源嚴重不足,加上學校方面嚴重缺乏,有特教經驗的第一線老師,導致班導和體育老師等一群老師,都覺得F只不過是腳有點殘缺而已,也沒什麼嚴重的問題。對此看不下去的我,曾經主動嘗試向體育老師說明F的障礙,希望老師能針對F的狀況
 自我揭露,是透過主動先向對方分享自己的故事,然後再經由自己的故事,拉近跟對方的距離,藉此增加對方對自己的了解,及信任感的方式。 這是我在和身障者互動時,常使用的一慣手法,要一個人主動說出自己的障礙,或許有點難度。所以我們可以先從觀察對方的喜好開始,找出一件他最喜歡,或最在意的事情,接著思考一下,
你是否有曾對老師抱有期待,但後來卻失望透底的經驗? 這種事在我求學期間經常發生,由於我的學障需求比較多,個性也有點機車,所以在我求學期間,幾乎沒幾個愛裝優雅的老師,能在我面前裝超過一週。 每次剛開始,老師都會讓自己表現得特別容易親近、溫柔、有耐心,還會鼓勵我多表達真實的想法。然後我通常就會藉著這
輔導室是個能給予學生協助的重要場所,像是課業輔導、心理輔導、身障生的個人課程規劃等,只要是有特別調整過課程的學生,基本上也都是出自於輔導老師之手。 我從小就是個長期出入輔導室的學生,那裡是我除了原班之外,相對熟悉的地方,由於當時的輔導觀念還不夠全面,會去到輔導室的幾乎都是身障生,沒有一般生。所以許
我剛上國小的時候,因為不少孩子都還在適應學校生活,所以,除了像我這種真的很需要協助的身障者外,許多班上跟得有點辛苦的孩子,在當時都被父母與老師抱有厚望,期盼晚熟的孩子,有一天能突然開竅。 後來在我上了國高中後,當時的那幾個孩子,就漸漸傳出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訊息,許多父母對於是否要讓孩子去做檢測,感
身為學障,我最不喜歡的就是那些,對我打著發揮愛心的名號,實際上是特別喜歡可憐身障者的人。從小到大我遇過最多的,就是想要透過幫助身障者,來讓自己看起來像好人的人。他們大部分是有著自卑的性格,或者缺乏在他人面前表現的機會,所以想藉由幫助身障者,來讓自己自動被貼上樂於助人的標籤,藉此營造出一個好的人射。
這是在我高中時發生的故事 F是位肢體障礙生,非常需要特教資源的協助,但由於學校的資源嚴重不足,加上學校方面嚴重缺乏,有特教經驗的第一線老師,導致班導和體育老師等一群老師,都覺得F只不過是腳有點殘缺而已,也沒什麼嚴重的問題。對此看不下去的我,曾經主動嘗試向體育老師說明F的障礙,希望老師能針對F的狀況
 自我揭露,是透過主動先向對方分享自己的故事,然後再經由自己的故事,拉近跟對方的距離,藉此增加對方對自己的了解,及信任感的方式。 這是我在和身障者互動時,常使用的一慣手法,要一個人主動說出自己的障礙,或許有點難度。所以我們可以先從觀察對方的喜好開始,找出一件他最喜歡,或最在意的事情,接著思考一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家教的一位家教學生經常頭痛、肚子痛,因而請假或遲到。其實,孩子一上學就出現這些症狀,未必是身體的問題,更多時候是因為缺乏學習動機,或者長期累積的擔心和壓力所導致。 . 現代的孩子,似乎「失去了學習的意義感,也失去了學習的動機」。動機是一種內在驅動力,當孩子認為學習有趣、有意義,
Thumbnail
在孩子國中時期,因補習時間幾乎檔,所以自己未用心察覺孩子隱含的可能變化,直至高中後,為了讓孩子能夠在生活與學業維持平衡,一週只補了兩天,而空出的時間,才突顯孩子對生活毫無召架能力的暴露無遺,對時間自主的混亂內在問題,而全然形於外相,然而手機,就成為最容易觸手可及的浮木,形同溺水的無法自拔。
Thumbnail
  十月的我在社群網路消失了一陣子,說忙不忙,說不忙也不是,生活的許多事情都使我耗費大量的心力和能量,使我不太想接受社群或是出門見人與人談話。   大概摘要一下壓力來源,我認為很多壓力來自學校的課程和課業,偏向家父長式的教學以及教師對於學生過於當責,被緊盯著情況下,我實在有些喘不過氣,不斷地轉念和
Thumbnail
作為一名家長,我的孩子原本在體制內的小學一、二年級時學習並沒有太大問題,然而到了三年級,因為課業的難度增加,他開始無法跟上進度。老師對他的要求變得更高,時常批評他的表現,這讓孩子心裡產生了學習的陰影。最讓我心痛的是,補習班老師發現他開始交白卷,這代表他已經完全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我和學校老師多次溝通,
Thumbnail
面對著每天寫不完的作業與考不完的試卷,明年即將基測的雙胞胎女兒有點羨慕學弟妹們還能快樂的參加社團活動,不過她們很快地就鼓舞自己:「沒關係,明年上了高中就又可以參與活動了!」   這些年家長老師們因為不確定的未來,在焦慮之餘,無視教改與鬆綁學生壓力的政策下,反而更加逼迫孩子考高分,以為掌握現在的成績
1. 缺乏透過疑問來啟發學習的習慣: - 有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主動去對知識或生活中的事物產生疑問,往往只是被動接受資訊。他們可能認為學習只是為了完成作業或應付考試,而不是為了追根究底、探索新的知識。當學生不主動提出疑問時,學習的深度和廣度都無法提升,最終也容易讓自己陷入知識的停滯狀
教育 這幾天大學新生入學,看著小兒成了大學生,心中百感交集,世代在求知的路上,重覆著學院教育的薰習,學習專以就業為導向,對人格與思考的培養,卻付之闕如。 高尚優雅的人格教育,在制式的教學課程中是沒有的,獨立思索的養成,也是希缺的,學生在制式的教育下,只習了一身的匠器,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就隨波逐流
Thumbnail
如果在一般健康醫療上,「發展遲緩」需要早期療育的協助,那「心智發展超前」呢?就無關緊要了嗎?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與高中同學重聚的故事,探討同學會的意義與自身在高中教育體制下的經歷。作者回顧了在升學主義影響下,成績與人際關係的矛盾,並反思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文章中提到自我價值的體現不應僅限於學術成就,也應重視彼此的真誠和支持,讓人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Thumbnail
我自己在幼稚園以後,就一直有機會參與各項班級幹部輪替,很多中性一直感覺很奇怪,然後很多同學父母認為我是老類但,我很老成,話很少,加上往往被掛上他怪怪的,實際上只有我自己知道,腦袋無時無刻都有心電圖停止的聲音! 我看了很多文章,但是很少有機會看到這一種…不是要有企圖心、要有舉一反三、要吃甜頭、要短視
Thumbnail
最近家教的一位家教學生經常頭痛、肚子痛,因而請假或遲到。其實,孩子一上學就出現這些症狀,未必是身體的問題,更多時候是因為缺乏學習動機,或者長期累積的擔心和壓力所導致。 . 現代的孩子,似乎「失去了學習的意義感,也失去了學習的動機」。動機是一種內在驅動力,當孩子認為學習有趣、有意義,
Thumbnail
在孩子國中時期,因補習時間幾乎檔,所以自己未用心察覺孩子隱含的可能變化,直至高中後,為了讓孩子能夠在生活與學業維持平衡,一週只補了兩天,而空出的時間,才突顯孩子對生活毫無召架能力的暴露無遺,對時間自主的混亂內在問題,而全然形於外相,然而手機,就成為最容易觸手可及的浮木,形同溺水的無法自拔。
Thumbnail
  十月的我在社群網路消失了一陣子,說忙不忙,說不忙也不是,生活的許多事情都使我耗費大量的心力和能量,使我不太想接受社群或是出門見人與人談話。   大概摘要一下壓力來源,我認為很多壓力來自學校的課程和課業,偏向家父長式的教學以及教師對於學生過於當責,被緊盯著情況下,我實在有些喘不過氣,不斷地轉念和
Thumbnail
作為一名家長,我的孩子原本在體制內的小學一、二年級時學習並沒有太大問題,然而到了三年級,因為課業的難度增加,他開始無法跟上進度。老師對他的要求變得更高,時常批評他的表現,這讓孩子心裡產生了學習的陰影。最讓我心痛的是,補習班老師發現他開始交白卷,這代表他已經完全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我和學校老師多次溝通,
Thumbnail
面對著每天寫不完的作業與考不完的試卷,明年即將基測的雙胞胎女兒有點羨慕學弟妹們還能快樂的參加社團活動,不過她們很快地就鼓舞自己:「沒關係,明年上了高中就又可以參與活動了!」   這些年家長老師們因為不確定的未來,在焦慮之餘,無視教改與鬆綁學生壓力的政策下,反而更加逼迫孩子考高分,以為掌握現在的成績
1. 缺乏透過疑問來啟發學習的習慣: - 有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主動去對知識或生活中的事物產生疑問,往往只是被動接受資訊。他們可能認為學習只是為了完成作業或應付考試,而不是為了追根究底、探索新的知識。當學生不主動提出疑問時,學習的深度和廣度都無法提升,最終也容易讓自己陷入知識的停滯狀
教育 這幾天大學新生入學,看著小兒成了大學生,心中百感交集,世代在求知的路上,重覆著學院教育的薰習,學習專以就業為導向,對人格與思考的培養,卻付之闕如。 高尚優雅的人格教育,在制式的教學課程中是沒有的,獨立思索的養成,也是希缺的,學生在制式的教育下,只習了一身的匠器,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就隨波逐流
Thumbnail
如果在一般健康醫療上,「發展遲緩」需要早期療育的協助,那「心智發展超前」呢?就無關緊要了嗎?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與高中同學重聚的故事,探討同學會的意義與自身在高中教育體制下的經歷。作者回顧了在升學主義影響下,成績與人際關係的矛盾,並反思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文章中提到自我價值的體現不應僅限於學術成就,也應重視彼此的真誠和支持,讓人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Thumbnail
我自己在幼稚園以後,就一直有機會參與各項班級幹部輪替,很多中性一直感覺很奇怪,然後很多同學父母認為我是老類但,我很老成,話很少,加上往往被掛上他怪怪的,實際上只有我自己知道,腦袋無時無刻都有心電圖停止的聲音! 我看了很多文章,但是很少有機會看到這一種…不是要有企圖心、要有舉一反三、要吃甜頭、要短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