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教育團體的無力感

實驗教育團體的無力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某自學團待過五年多的我,曾發現團體裡的學生有個奇怪的現象,他們的出生多半來自中產階級家庭,由於一些學習成就低落,或無法適應一般學校等原因來到體制外,家長也希望能經由實驗教育,找回孩子的學習動力及信心。

沒想到孩子在幾年後卻反而變得越來越廢,同時還整天嚷嚷著學校課程很廢。我試著向他提出學校為何很廢的問題,孩子卻跟我說他覺得課程很白癡,只是也提不出什麼解決辦法。後來,我跟孩子提出轉學的建議,孩子說,可是…出不去啊,因為我也不知道能去哪裡。

類似這樣充滿無力感的對話,在我和團內的好幾個學生聊天時都曾發生過,當時就在想,明明現在學習資源那麼多,到底這份出不去的無力感從何而來。甚至還有學生無力感重到懶得寫請假單,累積了一大堆的曠課紀錄,最後造成因出席率未達標,而需延畢的後果,搞得自己連準時離團的機會都沒有了。

我發現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狀況,原因之一就是團體鮮少有與外部連結的機會,所以長期待在團內的學生,才會想出去也不知該如何出去。這裡指的連結,並不是只出去外面參訪的那種,基本上只要是自學團,出去的行程絕對少不了,只是出去以後活動的規劃,可能就都是和團體高度相關的行程。很少有了解其他教育組織的機會,這樣在團體待久的學生就很容易產生出無力感,久而久之,整個團體也會被持續增長的無力感籠罩,最後變成一攤假裝有在波動的死水。


avatar-img
平凡人生
9會員
29內容數
你有跟身心障礙者互動過的經驗嗎?身障者平常會遇到哪些困難?第一線的教育現場又有發生什麼神奇的故事,就讓身為學習障礙的我來告訴你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平凡人生 的其他內容
你是否有曾對老師抱有期待,但後來卻失望透底的經驗? 這種事在我求學期間經常發生,由於我的學障需求比較多,個性也有點機車,所以在我求學期間,幾乎沒幾個愛裝優雅的老師,能在我面前裝超過一週。 每次剛開始,老師都會讓自己表現得特別容易親近、溫柔、有耐心,還會鼓勵我多表達真實的想法。然後我通常就會藉著這
輔導室是個能給予學生協助的重要場所,像是課業輔導、心理輔導、身障生的個人課程規劃等,只要是有特別調整過課程的學生,基本上也都是出自於輔導老師之手。 我從小就是個長期出入輔導室的學生,那裡是我除了原班之外,相對熟悉的地方,由於當時的輔導觀念還不夠全面,會去到輔導室的幾乎都是身障生,沒有一般生。所以許
我剛上國小的時候,因為不少孩子都還在適應學校生活,所以,除了像我這種真的很需要協助的身障者外,許多班上跟得有點辛苦的孩子,在當時都被父母與老師抱有厚望,期盼晚熟的孩子,有一天能突然開竅。 後來在我上了國高中後,當時的那幾個孩子,就漸漸傳出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訊息,許多父母對於是否要讓孩子去做檢測,感
身為學障,我最不喜歡的就是那些,對我打著發揮愛心的名號,實際上是特別喜歡可憐身障者的人。從小到大我遇過最多的,就是想要透過幫助身障者,來讓自己看起來像好人的人。他們大部分是有著自卑的性格,或者缺乏在他人面前表現的機會,所以想藉由幫助身障者,來讓自己自動被貼上樂於助人的標籤,藉此營造出一個好的人射。
這是在我高中時發生的故事 F是位肢體障礙生,非常需要特教資源的協助,但由於學校的資源嚴重不足,加上學校方面嚴重缺乏,有特教經驗的第一線老師,導致班導和體育老師等一群老師,都覺得F只不過是腳有點殘缺而已,也沒什麼嚴重的問題。對此看不下去的我,曾經主動嘗試向體育老師說明F的障礙,希望老師能針對F的狀況
 自我揭露,是透過主動先向對方分享自己的故事,然後再經由自己的故事,拉近跟對方的距離,藉此增加對方對自己的了解,及信任感的方式。 這是我在和身障者互動時,常使用的一慣手法,要一個人主動說出自己的障礙,或許有點難度。所以我們可以先從觀察對方的喜好開始,找出一件他最喜歡,或最在意的事情,接著思考一下,
你是否有曾對老師抱有期待,但後來卻失望透底的經驗? 這種事在我求學期間經常發生,由於我的學障需求比較多,個性也有點機車,所以在我求學期間,幾乎沒幾個愛裝優雅的老師,能在我面前裝超過一週。 每次剛開始,老師都會讓自己表現得特別容易親近、溫柔、有耐心,還會鼓勵我多表達真實的想法。然後我通常就會藉著這
輔導室是個能給予學生協助的重要場所,像是課業輔導、心理輔導、身障生的個人課程規劃等,只要是有特別調整過課程的學生,基本上也都是出自於輔導老師之手。 我從小就是個長期出入輔導室的學生,那裡是我除了原班之外,相對熟悉的地方,由於當時的輔導觀念還不夠全面,會去到輔導室的幾乎都是身障生,沒有一般生。所以許
我剛上國小的時候,因為不少孩子都還在適應學校生活,所以,除了像我這種真的很需要協助的身障者外,許多班上跟得有點辛苦的孩子,在當時都被父母與老師抱有厚望,期盼晚熟的孩子,有一天能突然開竅。 後來在我上了國高中後,當時的那幾個孩子,就漸漸傳出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訊息,許多父母對於是否要讓孩子去做檢測,感
身為學障,我最不喜歡的就是那些,對我打著發揮愛心的名號,實際上是特別喜歡可憐身障者的人。從小到大我遇過最多的,就是想要透過幫助身障者,來讓自己看起來像好人的人。他們大部分是有著自卑的性格,或者缺乏在他人面前表現的機會,所以想藉由幫助身障者,來讓自己自動被貼上樂於助人的標籤,藉此營造出一個好的人射。
這是在我高中時發生的故事 F是位肢體障礙生,非常需要特教資源的協助,但由於學校的資源嚴重不足,加上學校方面嚴重缺乏,有特教經驗的第一線老師,導致班導和體育老師等一群老師,都覺得F只不過是腳有點殘缺而已,也沒什麼嚴重的問題。對此看不下去的我,曾經主動嘗試向體育老師說明F的障礙,希望老師能針對F的狀況
 自我揭露,是透過主動先向對方分享自己的故事,然後再經由自己的故事,拉近跟對方的距離,藉此增加對方對自己的了解,及信任感的方式。 這是我在和身障者互動時,常使用的一慣手法,要一個人主動說出自己的障礙,或許有點難度。所以我們可以先從觀察對方的喜好開始,找出一件他最喜歡,或最在意的事情,接著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