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每個身障者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別把您以為的愛心,放在身障者身上,我們只是可望被他人理解,並不需要被可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身為學障,我最不喜歡的就是那些,對我打著發揮愛心的名號,實際上是特別喜歡可憐身障者的人。從小到大我遇過最多的,就是想要透過幫助身障者,來讓自己看起來像好人的人。他們大部分是有著自卑的性格,或者缺乏在他人面前表現的機會,所以想藉由幫助身障者,來讓自己自動被貼上樂於助人的標籤,藉此營造出一個好的人射。

但是問題在於這類型的人,通常心裡素質多半都不會太好,他們很多是完美主義者、潔癖症、強迫症、缺乏被他人關懷等等的人。本身就是一些需要被他人理解的人,缺乏自信及自我認同感。所以才會想透過關懷身障者,來讓自己看起來有在做點什麼。實際上他們很多都不理解身障者,也從不在意身障者需要的是什麼,他們只是把心裡過多的負面情緒,及空虛感,強制轉化為自以為的愛心,透過硬塞給各個身障者,好來安定他們自己的內心而已。

事實是這些被硬塞愛心的身障者,一點也沒有感覺到開心,反而是感覺到自己無緣無故被他人可憐了,開始懷疑自己在他人眼裡的樣子,心裡衍伸出了些許的自卑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個,用空虛感包裝的廉價愛心。對身障者來說,如果只有單純的愛心是完全不夠的,我們更需要的是他人的陪伴與侵聽,透過互動與相處,建立良好的關西,最後才有辦法做到理解與關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平凡人生
9會員
29內容數
你有跟身心障礙者互動過的經驗嗎?身障者平常會遇到哪些困難?第一線的教育現場又有發生什麼神奇的故事,就讓身為學習障礙的我來告訴你吧!
平凡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3/10/01
學習歷程檔案在後段高職生的認知當中,大致概念就和臉書的打卡貼文差不多,就是在貼上幾張照片的版面中寫個幾行文字,可能是說明、介紹或心得等。每次只要有參加特別的活動、完成作品、考到執照學生都必須在照片的下方拼命生出個一兩行字,讓自己日後好有個在場證明。 其實後段高職生真的不適合做歷程檔案,因為他們光是
2023/10/01
學習歷程檔案在後段高職生的認知當中,大致概念就和臉書的打卡貼文差不多,就是在貼上幾張照片的版面中寫個幾行文字,可能是說明、介紹或心得等。每次只要有參加特別的活動、完成作品、考到執照學生都必須在照片的下方拼命生出個一兩行字,讓自己日後好有個在場證明。 其實後段高職生真的不適合做歷程檔案,因為他們光是
2023/09/30
自我覺察是指一種意識到自己感受、行為、情緒的自我觀察能力。包含感受自己內心的狀態,和觀察日常環境中的變化,透過自我覺察,我們能夠更容易發現自己的情緒、需要、價值觀、習慣等。 一開始嘗試自我覺察,可以先從固定與某個人對話或寫文章著手,對話可以找心理師、家人、朋友,透過與他人和對自己的行為與狀態,探究
2023/09/30
自我覺察是指一種意識到自己感受、行為、情緒的自我觀察能力。包含感受自己內心的狀態,和觀察日常環境中的變化,透過自我覺察,我們能夠更容易發現自己的情緒、需要、價值觀、習慣等。 一開始嘗試自我覺察,可以先從固定與某個人對話或寫文章著手,對話可以找心理師、家人、朋友,透過與他人和對自己的行為與狀態,探究
2023/09/28
學習,是人一生中最常做的事之一,從出生起就要為了日後的長久生存而學著抓、吃、走,就連玩也涵蓋在學習的範圍之中,似乎只要人類還存在的一天大家就脫離不了學習。 不知道各位心中是如何定義學習的呢,我發現自從上了國高中以後,學校的課業逐漸變得困難,許多人因此遺忘了學習的初始意義,開始把學習的定義與一些較負
2023/09/28
學習,是人一生中最常做的事之一,從出生起就要為了日後的長久生存而學著抓、吃、走,就連玩也涵蓋在學習的範圍之中,似乎只要人類還存在的一天大家就脫離不了學習。 不知道各位心中是如何定義學習的呢,我發現自從上了國高中以後,學校的課業逐漸變得困難,許多人因此遺忘了學習的初始意義,開始把學習的定義與一些較負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具有以下特質的人很可能在成長中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和關愛。 長大後習慣性不被偏愛甚至不被愛。這些人一般自我價值偏低,潛意識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 如果沒有覺察內在的根本起因,就無法處理上面5個特質帶來的影響。審視覺察後,至少可以時刻提醒自己適度的調整某些行為與狀態。
Thumbnail
具有以下特質的人很可能在成長中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和關愛。 長大後習慣性不被偏愛甚至不被愛。這些人一般自我價值偏低,潛意識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 如果沒有覺察內在的根本起因,就無法處理上面5個特質帶來的影響。審視覺察後,至少可以時刻提醒自己適度的調整某些行為與狀態。
Thumbnail
「我不是啟發你的老師,謝謝再聯絡。」(豆比自行翻譯) 如同豆比之前提的,我欣賞台灣人的善良,但有時候總覺得這樣的善良已經過度將特定族群「標籤化」了。影片中的女士提到全世界的身心障礙者都被過度「物化」了,他們的演講內容也往往是講述自己生活中的辛苦,接著如何克服,最後活出精彩的人生---但其實很多身心障
Thumbnail
「我不是啟發你的老師,謝謝再聯絡。」(豆比自行翻譯) 如同豆比之前提的,我欣賞台灣人的善良,但有時候總覺得這樣的善良已經過度將特定族群「標籤化」了。影片中的女士提到全世界的身心障礙者都被過度「物化」了,他們的演講內容也往往是講述自己生活中的辛苦,接著如何克服,最後活出精彩的人生---但其實很多身心障
Thumbnail
說實在情緒問題因為看不見身體上的毛病,真正沒有的人是無法理解。有時可能會對他們的意見感到腦怒。例如「難道你不能下定決心振作起來?」雖然是惱怒,我們卻也不會去說「有一天如果你也生病你就懂了。」 因為我們知道和別人的不同是多麼辛苦,被認為懶惰、無法振作、沒有抗壓力,是多麼不甘心。 然而一直希求別人的理解
Thumbnail
說實在情緒問題因為看不見身體上的毛病,真正沒有的人是無法理解。有時可能會對他們的意見感到腦怒。例如「難道你不能下定決心振作起來?」雖然是惱怒,我們卻也不會去說「有一天如果你也生病你就懂了。」 因為我們知道和別人的不同是多麼辛苦,被認為懶惰、無法振作、沒有抗壓力,是多麼不甘心。 然而一直希求別人的理解
Thumbnail
老實說我真的不太喜歡我心情不好的時候,有人來問我「還好嗎?」「需要聊聊嗎」那種「關心意味滿滿」的關心,我覺得那種關心既矯情又讓人有負擔。(但「還好嗎」用在關心身體健康時就不會有這種感覺) 我並不認為每一種關心都等於愛,有些關心只是要表達「我有關心你喔!」「我是好人喔!」「我有履行朋友義務喔!」的應付
Thumbnail
老實說我真的不太喜歡我心情不好的時候,有人來問我「還好嗎?」「需要聊聊嗎」那種「關心意味滿滿」的關心,我覺得那種關心既矯情又讓人有負擔。(但「還好嗎」用在關心身體健康時就不會有這種感覺) 我並不認為每一種關心都等於愛,有些關心只是要表達「我有關心你喔!」「我是好人喔!」「我有履行朋友義務喔!」的應付
Thumbnail
補充一下我上一篇說的「不純粹」的情感交流,我這幾天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我不喜歡被別人關心,想一想覺得大概是我覺得絕大多數的關心都參雜著某種東西,並且藉由這個「超級政治正確」的行動來掩蓋這些東西。我最常感覺到的幾種:
Thumbnail
補充一下我上一篇說的「不純粹」的情感交流,我這幾天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我不喜歡被別人關心,想一想覺得大概是我覺得絕大多數的關心都參雜著某種東西,並且藉由這個「超級政治正確」的行動來掩蓋這些東西。我最常感覺到的幾種:
Thumbnail
我們不需要做一個“好人”,只需要成為一個完整的“生命”,一個完整的生命,自然會自發地去做一個生命該做的事情,而這些該做的事情,自然是正確的事,是“好事”...
Thumbnail
我們不需要做一個“好人”,只需要成為一個完整的“生命”,一個完整的生命,自然會自發地去做一個生命該做的事情,而這些該做的事情,自然是正確的事,是“好事”...
Thumbnail
為善真的要不欲人知嗎? 「為善不欲人知」是中華傳統文化所推崇的價值觀,認為默默的付出而不要到處宣揚、才是真正的美德,若抱持著炫耀的心態行善,那麼這種善行不但不值得讚許,同時也減損了自己的品德。不過「為善欲人知」難道沒有什麼好處嗎? 今晚印象很深刻的一個橋段是這樣的:致詞嘉賓在演說的時候說了『弱勢
Thumbnail
為善真的要不欲人知嗎? 「為善不欲人知」是中華傳統文化所推崇的價值觀,認為默默的付出而不要到處宣揚、才是真正的美德,若抱持著炫耀的心態行善,那麼這種善行不但不值得讚許,同時也減損了自己的品德。不過「為善欲人知」難道沒有什麼好處嗎? 今晚印象很深刻的一個橋段是這樣的:致詞嘉賓在演說的時候說了『弱勢
Thumbnail
他們是群習慣孤獨的人,但從來沒有準備好學會孤獨。 疏離的態度,迎來伴侶的責難,他們嘴上說著愛情使人成為廢物,他們更注重自我成長。 面對自己的情感,他們用理性的態度去面對,笑笑地說:「沒事啦,我男子漢欸」,但心頭的寂寞和憂鬱卻不斷塞讓他們越來越感受不到自己。
Thumbnail
他們是群習慣孤獨的人,但從來沒有準備好學會孤獨。 疏離的態度,迎來伴侶的責難,他們嘴上說著愛情使人成為廢物,他們更注重自我成長。 面對自己的情感,他們用理性的態度去面對,笑笑地說:「沒事啦,我男子漢欸」,但心頭的寂寞和憂鬱卻不斷塞讓他們越來越感受不到自己。
Thumbnail
熱戀期一切都很美好,但受難者的需求是個無底洞就算是過度努力的拯救者也會被榨乾,一旦受難者的安全感需求沒有被接住,受難者就會黑化,展現出邊緣型人格的特質。 情緒化的他們,其實是很難理性思考事情的真相如何,腦中只添滿了他們自己對事情的負面解讀,並且深深地相信:「都是因為我不夠好」
Thumbnail
熱戀期一切都很美好,但受難者的需求是個無底洞就算是過度努力的拯救者也會被榨乾,一旦受難者的安全感需求沒有被接住,受難者就會黑化,展現出邊緣型人格的特質。 情緒化的他們,其實是很難理性思考事情的真相如何,腦中只添滿了他們自己對事情的負面解讀,並且深深地相信:「都是因為我不夠好」
Thumbnail
在障礙者的生命歷程當中,會對自己有別於他人的差異,產生焦慮、自卑的心理狀態,此為理所當然的情況。而到底障礙者在面對自己的障礙類別時,要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要不要大方承認?還是就迴避談論?
Thumbnail
在障礙者的生命歷程當中,會對自己有別於他人的差異,產生焦慮、自卑的心理狀態,此為理所當然的情況。而到底障礙者在面對自己的障礙類別時,要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要不要大方承認?還是就迴避談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