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附近有間小有名氣的涼麵攤,一早營業到下午1:30收攤,座無虛席。
那天週日經過攤子,隊伍排到街角轉過去繼續排,約莫也排了 20 幾位,其中有幾位顧客都自帶鍋子裝,不禁讓我想到小時候的光景。
小時候父母去麵攤外帶食物,多是自己帶有提把的鍋子如下圖:
後來隨著使用免洗餐具習慣的普及,漸漸越來越少人自備餐具鍋子,那熱騰騰的食物就裝在不知道耐熱等級為多少的塑膠袋,老闆會再抓一把免洗筷與塑膠湯匙給你。
後來科技益發進步,大家漸漸發現塑膠的極限,塑化劑和低價免洗餐具帶來的危害更甚它的好處,同時地球也吃塑膠垃圾吃撐了,基於健康與環保需求,自備餐具與鍋具的人回來了。
又或者,最近剛好很火紅的 iPhone。
iPhone 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與社交平台聯手改變我們接收訊息和建立關係的方式。有一段時間我們如此喜愛這種隨時隨地都能跟朋友聯繫、分享的感覺。因為那時候的我們還不知道愛滑手機對身心靈的危害。
手機藍光影響睡眠。
老闆隨時找得到你意味著變相的被 stand by.
社交平台帶來焦慮恐慌的副作用。
一堆奪走人們性命的危險挑戰。
網路匿名制帶來的網路暴力。
於是又有人開始提倡戒手機了。
也不乏許多人直接刪除平台帳號,從謾罵中解脫。
工具是中性的,沒有好壞,卻一定是雙面刃,必有優缺點。
我們如果沒有徹底了解一件事情的兩面性,就全然相信它是好的、擁抱是必然的,那麼最後承受反噬也是理所應當。這種狀況尤其經常發生在科技創新,當我們看見一個新科技,總是傾向期待,而不是傾向謹慎觀察他的兩面性。
有些資訊需要大量的樣本累積才能發現其缺點,譬如塑膠袋。當初免洗餐具的普及也是為了防治傳染病,雖然杜絕二次使用的確有其效果,但一個工具能解決的問題也有其限制,不會有一個能無上限解決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案。也許我們該拋棄的,是無條件信任新方案就是比舊方案好的認知謬誤。
也許一開始繼續帶鍋子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