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8|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叩叩!日式宿舍敲敲門


你有多久,沒有踏出門探訪老鄰居了?

2023年仲夏,桃園市政府文化局盤點過去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產、修復與活化歷史建築,期待透過轉譯,突破文化資產給人的距離感、以有溫度的展覽體驗,貼近人們的生活。為達成文化資產「貼近日常、深入人心」的命題,文化局以展覽「叩叩!老鄰居——桃園日式宿舍開門」,打開原先荒廢的十五處日式宿舍、邀請大家到桃園77藝文町(原桃園警察局日式宿舍群),認識這些伴隨你我日常生活許久的老鄰居。

桃園77藝文町,格局中心對稱、形制為判任官丙種二戶建宿舍。1937年由新竹州警務部監造為台灣警察宿舍、光復後繼續延用。它的存在,見證日治時代迄今的桃園市區街廓發展脈絡、保留桃園舊城區記憶,宛如一位歷經滄桑的智慧長者。每一棟日式宿舍的建築物空間配置,依據建造時,空間使用者身份不同而有區分;每一次歷史建築的指認,則判斷於建築物所承載的建築意義、歷史意義及社會意義。在現代主義建築工法與形式引入台灣之前,日治時期的官員宿舍雖延續殖民母國的建築構法與配置習慣,但到台灣後多有順應氣候的調整與改變。因此,觀察日式官舍的建築特徵,就像以一面鏡子照見台灣島的生活條件與居住習慣。

我們對於日治時期宿舍普遍印象為「綠茵庭院與日式雨淋板木造建築」,即是量多易見的典型基層判任官舍。判任官,類似目前普考及格等基層公務員,因而判任官宿舍可以理解為給地方官員住宿的地方,依照官階不同而有甲種、乙種、丙種、丁種宿舍的分別。綠茵庭院設計源於當時的官舍建築標準裡規定,基地面積是建築面積的三到四倍,建築物以外的空間需綠化,因而有大面積的綠化草皮。這與現在的建築技術規範有很大的不同,當代新建築為了興建滿最大建築平面(建蔽率),少了很多可以敦親睦鄰的公共空間。日式雨淋板則是建築物立面可見的咖啡色斜木板,因應雨季時洩水所用,以防木屋過於潮濕;日本本地不常見的雙層屋頂的設計,也是為了避免雨量過大壓垮屋簷。

開門後才發現,老鄰居的年齡有點大,卻一點都不老!

以「近身感受日式宿舍」為核心議題所策劃的「叩叩!老鄰居——桃園日式宿舍開門」展覽,透過五個展區,安排「文化資產教育」、「歷史記憶傳承」、「日式美學與文化」、「日式宿舍景觀與建築特色」、「修復再利用與保存活化」等延伸主題,引領民眾跟著展覽的步伐,了解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文化脈絡。

五大展區始於展覽總說,翻轉老房子給鄰居「老舊、荒廢」的既定印象,述說日式宿舍的興建緣由、建築特色,以及歷經保存、修復到再利用活化的過程。由於宿舍是十分貼近生活的居住空間,此類住宅的設計更要求與當地氣候風土協調。從桃園77藝文町(判任官丙種宿舍)外觀便可觀察到,兩戶人家共用的簷廊、屋頂之外的遮陽板、整棟抬高的建築物及底下的通風孔設施,都是日式木構造建築因應台灣熱帶氣候而調整的設計。接著牽引民眾倒轉時間的「搭乘時光機」展區,主要分三個子題。第一子題「日式宿舍在台灣」以不同形式建築的插畫,從形式、功能、生活風俗、空間、文物等多元角度深入解析台灣日式宿舍的種類。第二子題「有哪些日式宿舍?」更進一步介紹日式宿舍興建的標準圖,依據總督府不同時期頒布的條文與設計標準而有差異、大致可分為高級官員的高等官舍與基層職員的判任官舍兩大類。而「口述故事」子題中,則呈現鄭奶奶跨越海洋,最後於壢景町落地生根的故事。

作為第三四展區的「解密老鄰居」、「日式宿舍是文化資產?」則再帶觀眾撥轉時間回到當代,介紹日式宿舍作為文化資產,從指認、修復、保存、活化與再利用的歷程,以及製造「在觀展的當下即是閱覽日式宿舍的構造與細節」的體驗感受。此展區特意將視野拉回桃園,關注市民生活周遭日式宿舍多元利用。最後、也最特別的是,「日式生活五感體驗」展區配置與上述四個展區相連,規劃有書籍閱覽區、佈置營造出日式生活美學氣氛、假日提供日式茶點,致力提供參觀者沈浸式感受,讓日式宿舍空間並不只是提供展覽佈置的木頭盒子,甚至即是展覽本身。

延續日式宿舍類文化資產推廣與教育目標,同時結合桃園在地社群與資源,除了有靜態說明與動態互動的展覽外,更策劃《小畫家藝起來》日式建築寫生親子體驗教育活動,邀請大家走入桃園77藝文町園區。該活動將由內壢高中美術老師鄧丞敦先生手把手指導寫生技巧、將目光所及轉為畫中風景,一筆一畫地記錄下生活在日式宿舍的美好。除此之外,還有《文化資產與日式建築》講座與《榻榻米小師傅》手作榻榻米杯墊等親子體驗教育活動,將分別在桃園市土地公文化館以及南崁兒童藝術村兒童演藝場舉行,歡迎有興趣的讀者上網報名。

貼著日式宿舍肌理而佈置的展覽,讓觀眾得以透過發覺、探索、親近、體驗,重新看見土地的過去;在實際走訪日式宿舍的行動中,感受著這些建築形制以及建築物背後所承載的文化意義。在這些有形文化資產內涵與價值傳遞的過程中,既是體驗,也是你我文化養分的積累,更讓日式宿舍成為不訪可惜的好鄰居。

在還沒輕敲老鄰居家門、發出「叩叩」聲前,請別停下你的腳步。


原文刊載:文化桃園 33期 pp. 62-65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