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2 最常出現的兩個問題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20231002 最常出現的兩個問題


練習過程中,曾經出現很多疑問。


還好我的老師:蓮生活佛盧勝彥金剛上師,著有大量文集與開示紀錄,可以查找參考、反覆琢磨。


比別人幸運的是,我還有三位大善知識(一位已往生)可以見面請教討論,少走冤枉路。


總結過往的學習,最容易出現的兩個問題是:「行而不解」與「解而不行」。


大多數的人,包含我自己,一開始學習時,都是「蒙著頭」練習。


只知道做,卻不理解為什麼「要做」、做了有什麼「幫助」、過程會「經歷」什麼、該「注意」什麼。


『只做,卻不去瞭解真正意涵與機轉』,是有風險的。


拿前文提過的「大供養」來說,是的,你確實比了手印、念了咒,做了觀想,不只心性沒有提升,甚至一點覺受也沒有。


這時就會開始想:是不是還要「多唸」什麼?是不是「時間」不對?是不是「手印」不對?是不是....


最後就會想,是不是老師有問題?


其實,『問題在自己』。


供養,最重要的部分 - 『捨』,沒有練習到。


儘管可能有「些些感受」,但對於『心性的提升』,卻是沒有幫助。


反而會升起很多疑念與『無明』。


這都是,沒有深入瞭解,這個練習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結果,只在「核心」外打轉。看的都是「現象」、追逐的都是「現象」,一直在轉圈圈,停不下來。


搞得自己眼花撩亂,『心定不下來』,這就違背了學習的目的:安靜。


反過來的情況就是:解而不行。


很多人喜歡參加活動、到處聽聞,聽得很多、看得很多、但是實際練習的很少。


由於練習的少,當「對境(煩惱)」發生時,根本沒有「抵抗力」,更別說是「排遣」了。


所以,就跟「沒有學習過的狀態」一樣,起不了絲毫的「解脫力量」,然後,就會產生了『邪見』。


要知道,聽了,跟懂了,「兩者間」,有大大的距離差別。


如果自己沒有實際經歷,中間的酸甜苦辣、箇中錯雜,是不會產生深刻體悟的。


因為沒有實做,又沒有解決問題,就會開始懷疑:這些聽的、看的、學的這些內容,有錯。


反而去追求各種:改運、祭解、求諸離魅亡魎,把「心外之法」,當成「解脫正道」。


本來是「往內尋找」、結果卻「向外去求」。


還有諸多禪家,流於「口頭說禪」,並沒有「實修禪」,說得一口好禪,身心依然:隨業、隨念、隨境流轉。


這時就會起「邪見」:禪只是流弊,不能解決生死!


須知,禪是「大技法」,透過『外離相、內不亂』的練習,確確實實可以『觀察』到『實相』,解決生死『流轉』的問題。


我是過來人。


這些過程,都在我自己身上發生過。


幸好,我的老師蓮生活佛盧勝彥金剛上師,在文集中、在開示中,多次的提醒,導引我回到修持練習的『重點』上。


記住啊!


行而不解,會增長無明。

解而不行,會增長邪見。


所以我們:


學習要透徹,不要一知半解、胡亂練習。

搞清楚後,就要腳踏實地的練習。

實際練習後,會產生更深的體會,幫助見解的擴展。

兩者相輔相成,自然不會走叉路。


阿彌陀佛。


文章出處:https://clearnoon1974.pixnet.net/blog/post/109453459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231001< 免費結緣送到家 > 大白傘蓋佛母鏡 這幾年,接到了很多「靈障」的個案。 而且,一年比一年多。 所謂「靈障」,意指: 沖犯(輕); 干擾(中); 附身(重); 睡眠不佳(輕); 身體不適、發冷發熱、疾病不斷、精神渙散(中); 意識行為、無法自
    讀書過程中,沒有錢,學佛的資訊,就是到廟裡拿書回家看。 那時的「中壢新街廟」,有一整面的書櫃,占有半面牆之廣。 書櫃裡,除了佛經,就是鸞書。還有少少幾本「牟尼上師」的雜誌。 有一天,我看到一本薄薄的雜誌,上面寫著「圓覺」。 封面有一張照片,裡面是兩位:頭戴紅帽、身披紅衣的老師
    20230924 打折扣的隱憂 我的老師蓮生活佛盧勝彥金剛上師,今年傳了一位很特別本尊:滿願童子。 很多人在修持。 可是真正感應的,卻是很少。 因此,很多人寫信來問我。 A:為何持了很多咒,完全沒有一丁點感應? 我:如何供養? A:每次一顆糖、有時一杯
    20230922 透過禪定,來解脫冤親債主? 同學問:有一個宗派主張:不需要燒金紙、不需要念經持咒,透過禪定,就能解脫冤親債主的困擾。 你怎麼看? 我:這主張沒有錯,但是極少數人才做的到。 同學:什麼意思? 我:密教強調,要成佛解脫,有三種法門: 持明。
    20230918 寫在『黃財神供養』之後 我有很多『感謝』的話想說。 今年七月,公布西雅圖大法會的傳法主尊後,開始有同學聯繫我。 A住台灣。 A:師兄,請問您會參加今年的西雅圖大法會嗎? 我:不會。 A:為什麼? 我:為生活忙碌,一來沒錢,二來工作、生
    20230917 了得 昨天20230916早上,我的老師蓮生活佛盧勝彥金剛上師,與一位老者,翩然而至。 老者問:就是他? 師尊:對。 老者上下打量我後,就閉上了眼睛。 我跟師尊頂禮後,也向老者頂禮。 我問:是不是弟子哪裡有了過錯? 師尊:書,你讀了嗎
    20231001< 免費結緣送到家 > 大白傘蓋佛母鏡 這幾年,接到了很多「靈障」的個案。 而且,一年比一年多。 所謂「靈障」,意指: 沖犯(輕); 干擾(中); 附身(重); 睡眠不佳(輕); 身體不適、發冷發熱、疾病不斷、精神渙散(中); 意識行為、無法自
    讀書過程中,沒有錢,學佛的資訊,就是到廟裡拿書回家看。 那時的「中壢新街廟」,有一整面的書櫃,占有半面牆之廣。 書櫃裡,除了佛經,就是鸞書。還有少少幾本「牟尼上師」的雜誌。 有一天,我看到一本薄薄的雜誌,上面寫著「圓覺」。 封面有一張照片,裡面是兩位:頭戴紅帽、身披紅衣的老師
    20230924 打折扣的隱憂 我的老師蓮生活佛盧勝彥金剛上師,今年傳了一位很特別本尊:滿願童子。 很多人在修持。 可是真正感應的,卻是很少。 因此,很多人寫信來問我。 A:為何持了很多咒,完全沒有一丁點感應? 我:如何供養? A:每次一顆糖、有時一杯
    20230922 透過禪定,來解脫冤親債主? 同學問:有一個宗派主張:不需要燒金紙、不需要念經持咒,透過禪定,就能解脫冤親債主的困擾。 你怎麼看? 我:這主張沒有錯,但是極少數人才做的到。 同學:什麼意思? 我:密教強調,要成佛解脫,有三種法門: 持明。
    20230918 寫在『黃財神供養』之後 我有很多『感謝』的話想說。 今年七月,公布西雅圖大法會的傳法主尊後,開始有同學聯繫我。 A住台灣。 A:師兄,請問您會參加今年的西雅圖大法會嗎? 我:不會。 A:為什麼? 我:為生活忙碌,一來沒錢,二來工作、生
    20230917 了得 昨天20230916早上,我的老師蓮生活佛盧勝彥金剛上師,與一位老者,翩然而至。 老者問:就是他? 師尊:對。 老者上下打量我後,就閉上了眼睛。 我跟師尊頂禮後,也向老者頂禮。 我問:是不是弟子哪裡有了過錯? 師尊:書,你讀了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所以,有時候你越是急,它離你越遠,稍微適當地放鬆調整,它反倒可能離你更近。當然也不是說放鬆就一定能夠距離目標更近,你首先要瞭解自己,如果不瞭解你自己,你的放鬆可能就不是放鬆,而是放逸了。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有種種焦慮不安——我希望得到什麼,我希望遠離什麼,一直不斷攀緣,最後搞得自己焦慮不安。這個時候我們要練習一下能夠寬心,提醒自己要放下。 所以,我們修行人瞭解自己很重要。我自己能夠做到幾分?我的優點在哪裡?我的缺點在哪裡?對自己的認識很重要。
    放下成見,用心學習_禪七開示節錄9v3_方丈開仁長老 一、我們是為了「修行」而來 學習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在調伏煩惱、習氣的過程。瞭解嗎?我們來這裡不是為了享受,不是為了度假,我們是為了修行。 二、凡夫都是被無明及身見主宰著自己
    把固有的成見放下_禪七開示節錄9v2_方丈開仁長老 一、現代眾生的根性,較難專注於學習 二、把握好因緣,將固有的成見放下 其實,學佛的人如果沒有在聽聞佛法,雖然可能學到很多修行方法、很多方式,也都認為自己是在實修,但是帶著這種根深蒂固的身見、我見在修,實際上是很難有成就的。
    Thumbnail
    「深入經藏依次第修學。」很多人都是現在靜不下來、聽經會打瞌睡,或只要我一講經他手就癢、手就痛,都快要講完了他還在摳手,沒病都快摳出病了,那是「業障」。很多事情,讓你沒有辦法好好靜下來學佛修行。不要以為人生有幾十年,可以好好讓你修好幾十年。這幾十年,你要做好多事情,讓你分心、讓你沒有辦法學佛。
    Thumbnail
    福薄於此法,猶豫亦難生;雖僅生猶豫,亦能壞三有。—《四百論》
    Thumbnail
    很多人對修道人的認知,覺得那些既然自稱是修行者、或是身心靈老師,怎麼會有情緒呢? 這是相當錯誤的認知,他們只是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快速的解決情緒上的問題,進而快速轉念與善解,如此而已~ 修行絕對是一輩子的課題,不是一出家就會了,也不是變成修行者,情緒就自動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所以,有時候你越是急,它離你越遠,稍微適當地放鬆調整,它反倒可能離你更近。當然也不是說放鬆就一定能夠距離目標更近,你首先要瞭解自己,如果不瞭解你自己,你的放鬆可能就不是放鬆,而是放逸了。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有種種焦慮不安——我希望得到什麼,我希望遠離什麼,一直不斷攀緣,最後搞得自己焦慮不安。這個時候我們要練習一下能夠寬心,提醒自己要放下。 所以,我們修行人瞭解自己很重要。我自己能夠做到幾分?我的優點在哪裡?我的缺點在哪裡?對自己的認識很重要。
    放下成見,用心學習_禪七開示節錄9v3_方丈開仁長老 一、我們是為了「修行」而來 學習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在調伏煩惱、習氣的過程。瞭解嗎?我們來這裡不是為了享受,不是為了度假,我們是為了修行。 二、凡夫都是被無明及身見主宰著自己
    把固有的成見放下_禪七開示節錄9v2_方丈開仁長老 一、現代眾生的根性,較難專注於學習 二、把握好因緣,將固有的成見放下 其實,學佛的人如果沒有在聽聞佛法,雖然可能學到很多修行方法、很多方式,也都認為自己是在實修,但是帶著這種根深蒂固的身見、我見在修,實際上是很難有成就的。
    Thumbnail
    「深入經藏依次第修學。」很多人都是現在靜不下來、聽經會打瞌睡,或只要我一講經他手就癢、手就痛,都快要講完了他還在摳手,沒病都快摳出病了,那是「業障」。很多事情,讓你沒有辦法好好靜下來學佛修行。不要以為人生有幾十年,可以好好讓你修好幾十年。這幾十年,你要做好多事情,讓你分心、讓你沒有辦法學佛。
    Thumbnail
    福薄於此法,猶豫亦難生;雖僅生猶豫,亦能壞三有。—《四百論》
    Thumbnail
    很多人對修道人的認知,覺得那些既然自稱是修行者、或是身心靈老師,怎麼會有情緒呢? 這是相當錯誤的認知,他們只是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快速的解決情緒上的問題,進而快速轉念與善解,如此而已~ 修行絕對是一輩子的課題,不是一出家就會了,也不是變成修行者,情緒就自動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