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脆弱的力量》:面對未知的掙扎很狼狽卻真實|【閱讀札記#6】

你上一次不計後果、全心投入一件事是什麼時候呢?

你有過這種經驗嗎?在行動前,要先確定結果是自己想要的才開始,事情都要按照自己預想的發展,不允許失控發生,太用力追求完美,反而違背了最開始的初衷。你想要的是做好事情,但在情況和預想不同時,不是根據當下做調整,或重新擬定計劃,而是花力氣在導正回原先的構想,將自己困在預設的唯一路徑,不得動彈。

為了保護自己,先學會了偽裝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都有一套自己的邏輯,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對人好,而當各自的認知有差異,雙方未經核對就照著自己的臆測推斷對方的想法,就可能導致誤解、造成傷害。

我們都不喜歡受傷的感覺,在受傷後,會想保護自己,避免自己再次體驗同樣的傷害,而當我們展現出來的不是真實的樣貌,就不會被別人攻擊到真實的自己,因此,我們逐漸裝備各種防護罩抵禦外來的攻擊。

全副武裝可以保護我們不受傷,卻也將別人隔絕在外,無法認識真正的我們。

戴上面具、穿上盔甲,隱藏真實的自己,就可以不用受傷,也不用感受到自己的脆弱;然而,面具戴久了,可能已經和我們融為一體,成為我們的一部份,連自己都難以分辨。

圖|Pexels

在開始前先侷限了自己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們不是試圖讓自己變更好,而是在避免自己受傷,讓自己隨時都能全身而退,怕他人的異樣眼光、怕自己是個沒用的人、怕失敗。

我們開始小心翼翼,與人拉開安全距離,不敢全心投入自己相信的事,跟隨大眾的想法最簡單、最安全,不投入自己的真實情感,就不會受到傷害。

情感抽離後,我們不會受到傷害,卻也變得冷漠,感受不到來自他人的溫暖。

時間越久,越麻痺了自己的感受,越不敢嘗試未知的事物,跟著安全的已知路線走,就不會有失敗的可能。事情不如預想不代表我們是個失敗的人,只是這個方法無法到達我們想要的目的地,我們可以換個方法再試一次。

越用力避免失敗反而讓我們綁手綁腳,沒有用心投入的結果只能算是差強人意。

圖|Pexels

真實不一定美好,卻讓人安心

展現真實的自己可能會受到傷害,但只想著保護自己不受傷,就無法積極參與、讓自己完全投入其中,享受不到過程中的樂趣,結果也不會帶來意外之喜。

害怕展現真實的自己,可能受到過去經驗的影響。我們曾在過去展現真實的自己,卻因此受了傷,而現在,我們因習慣做出防衛的反應,安全保護了自己,卻也感受到孤獨。

我們渴望得到別人的喜愛、害怕遭到否定,所以盡力符合別人的期待,成為別人喜歡的樣子;然而,不展現真實的自己就感受不到被愛與歸屬感,因為被接納的不是真實的我們,而是我們所扮演的樣子。

我們只有先展現出真實的自己,才有機會獲得別人真心的欣賞,與人建立連結。

圖|Unsplash

接受自己的不一樣

很多時候,都是大家這樣做,所以我們就跟著做,需要很用力才能待在一個群體裡,不能有自己的聲音,別人也不在乎是否有我們的存在,這樣一個我們無法感受到歸屬感的地方,是我們想要待的地方嗎?

遵從我們發自內心的相信,做我們想做的事、成為我們想成為的人,假如我們的相信與多數人的想法不謀而合,那麼參考別人的經驗也並無不可;而當我們所相信的和別人不同時,也不是刻意唱反調,只是不用一定要和別人一樣。

每個人的個性、成長背景不同,面對的處境不一樣,選擇的應對方式就會有所不同,無關對錯,也沒有最佳解。我們都是在評量過自己的情況後,選擇了適合自己的解法,即使我們的選擇和別人不同,也不需要為了捍衛自己的選擇而抨擊他人的決定,並不是別人對就是自己錯。

即使和別人不一樣也勇敢嘗試,再給自己一次機會,相信自己值得被好好對待。

圖|Pixabay

拿出勇氣積極參與

面對未知,我們會感到茫然、不安,但是即使無法保證結果都會是好的,依然全心投入、付出心血、努力完成、期待有好的結果,無論最後如何,都會在這趟冒險中有所收穫,它不一定是當下的我們所想要的,但會是成為未來的我們所需要的。

我們在成為自己的過程中感到徬徨、無助,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害怕自己犯錯、失敗,盡力避免面對自己的脆弱,不給自己嘗試的機會,也限制了自己的發展。

創意往往來自天馬行空的想像,不需要在一開始就要求完美,先讓自己參與其中,想了、做了、再根據情況不斷調整,每一次的嘗試都是有意義的,即使不是現在,也會在未來的某一天累積出驚人的成果。

因為未知,所以有無限可能性。

圖|Pixabay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