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想改變生活,先從認識自己開始|【閱讀札記#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認識自己嗎?你了解自己嗎?

你常重複做出相同的行為事後才後悔;然而,下一次發生類似的情形卻又做出同樣的反應,你百思不得其解,你明明不希望發生這樣的結果,為什麼卻又再次陷入同樣的情境中呢?

raw-image


習慣成自然的反應

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價值觀,是天生的本能也是後天的經驗造就了我們當下的反應。我們對任何事都會有自己第一時間產生的反應,當我們順應自己的反應行事,得到了好的結果就會記住這一次經驗,下一次再遇到類似的情形就會採取同一行為,而得到了壞的結果就會改掉這次的行為,如此循環往復而形成了慣性反應。

慣性反應是由過去成功經驗養成,很難因別人的建議而改變。當我們學習到成功的經驗後,常順著慣性反應做出行為,尤其越是經歷重大事件造成的慣性反應越根深蒂固,對我們造成的影響也越深遠,很可能形成一套僵化且難以動搖的模式。

成功的經驗並非就是正確且唯一的方式,只是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達成了我們當下所要的目的。每件事都是獨立存在的,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下,即使有類似的情況發生,也並非都適合套用相同的解決方法,過去的成功經驗可以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其中一個解方,而不是唯一的選擇。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行為背後的心理動力

外在行為只是我們顯露出來的一小部分,在行為底下潛藏了更多、更深的心理因素。行為是一個人所做的行動、所說的話,有時不僅別人不懂我們的行為,就連我們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行為是一個人最顯而易見的呈現,卻不單單只是表面上看到的樣子,而是受到了個人的情緒、觀點、渴望、期待所影響,交互形成特定的行為。

情緒是我們對各種人事物的感受,不同的情緒會讓我們做出不同的行為。情緒是人類的本能,受到外界刺激即會產生相對應的情緒;然而,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常因自身經歷對情緒有一套自己的理解與應對方式,而可能壓抑了自己的本能,甚至失去某些情緒,當情緒違背了原始的本能,會導致我們做出不一致的行為。

觀點是我們經由後天學習,結合從小到大的生活經驗而形成的看法、理解及詮釋,會影響我們做出的行為。我們在做出行為前,常藉由過去的經驗判斷如何行事,甚至沒有考慮當下的境況和對象的不同,直接照著過去的經驗行事,只注重於維護自己的價值觀,貫徹在生活中的每一個面向,會導致我們做出不一致的行為。

渴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是驅使我們採取行動的動機。薩提爾認為人類心理上最主要的渴望為:愛人、被愛、被尊重、被接納、有自由、有意義等,人類生來就想滿足這些渴望,而有些人因個人成長經歷,會壓抑對某些渴望的追求,認為某些渴望不重要而選擇忽略,又或者使用錯誤的方式追求渴望,會導致我們做出不一致的行為。

期待是滿足渴望的具體行為,每種渴望的期待則會因人而異。我們會從自身的經驗對抽象的渴望下定義,有具體可實施的做法就是我們滿足渴望的期待,雖然渴望相同,但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就可能產生不同期待,而我們容易將自己認定的期待作為標準加諸在他人身上,沒有理解自己與他人的期待不同,會導致我們做出不一致的行為,也得不到想要的結果。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選擇你想要的行為

人沒辦法解決不知道的問題,要先知道「出現問題的原因」,才能找到「改變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時候,我們都被過去的經驗困住了,忘了重新評估當下的自己與現有的資源,以為自己只能這麼做,卻忽略了現在的我們和過去的我們已不相同,當時適用的方法可能已經不適合現在的境況,只要我們能察覺到就有辦法開始真正的改變。

我們做出的任何行為都是有意義的,是為了幫助我們達到自己的目標,就算這個行為在當下造成了我們的困擾,也不代表這是個錯誤的行為,是因為它曾在過去發揮了作用,滿足我們的需要才會被保留下來,不需要否定或責備自己的行為,只要了解自己這麼做的原因,梳理行為背後的脈絡,接納舊有的行為模式並調整適當的做法使行為一致,成功轉化為適合當下的行為。

轉化是由內而外改變長期的行為模式,透過自我覺察有意識地進行改變。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能藉由問自己的感覺來提升對情緒的敏感度,辨認情緒並接收情緒傳遞給我們的訊息,兼顧理性與感性,而非放任情緒隨意宣洩,也藉此發現背後的觀點,鬆動僵化不適用的觀點,察覺自己未被滿足的渴望,並理解每個人滿足渴望的方式可能不同,不一味以自己的想法當作他人的想法,找出務實可行的期待。

經由理性思考後做出行為,而非只是隨著直覺的指引,任由自己做出反射性的反應。即使在覺察、轉化後還是做出相同的行為,但是經由思考後做出的行為是自己的選擇,而非無可奈何之下做出的決定,能讓自己有掌控感並願意承擔後果,無論結果如何都能夠心甘情願地接受,因為這是自己在當下經思考後選擇做的最適合的決定。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認識自己是一輩子的事

轉化後並非就永久不變,讓自己保持彈性,不僵固於單一不可變的模式裡。在不可知的未來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別忘了,我們任何時候都具有選擇的權力,可以選擇維持現狀不做任何改變,也可以選擇改變並跳脫反覆受挫的情境,而真正的改變往往從自我覺察開始,深入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活得舒適又自在。

圖|Pixabay

圖|Pixabay

avatar-img
9會員
25內容數
讀有興趣的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紅茶加牛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偶爾會懷疑自己是否正常嗎?怎樣是正常?怎樣是異常? 生活中,總會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事,但有些困難,卻彷彿沒有盡頭般、看不到光亮、找不到出口,你深陷其中、憂鬱的情緒無止盡蔓延,你想振作起來卻提不起一絲力氣,你放任自己沉溺其中卻又痛苦不堪,你懷疑好像怎麼做都無法好起來了……
你偶爾會懷疑自己是否正常嗎?怎樣是正常?怎樣是異常? 生活中,總會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事,但有些困難,卻彷彿沒有盡頭般、看不到光亮、找不到出口,你深陷其中、憂鬱的情緒無止盡蔓延,你想振作起來卻提不起一絲力氣,你放任自己沉溺其中卻又痛苦不堪,你懷疑好像怎麼做都無法好起來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藉由瞭解習慣使用的溝通模式,可以幫助我們更認識自己,做出改變,為自己的成長與人際關係互動帶來正面影響,幫助自己往想要的自在生活前進。本文介紹薩提爾模式中的5種應對姿態,以及如何練習更一致的溝通方式。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對於自我的理解和選擇的思考,強調了內在的渴望和價值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通過覺察自己的渴望,可以從被動變成主動,從受害者轉變為具有力量的人。同時提供了參加共學活動的資訊。
我們可能不自覺地重蹈覆轍,因為我們內心的某些深層需求或恐懼在驅使著我們,而這些需求或恐懼通常是我們不易察覺的。 我們內心深處的需求、渴望和恐懼常常是我們行為背後的動力,而這些動力是我們不易察覺的。這些深層需求或恐懼可能是源於我們的童年經歷、社會化過程、心理防衛機制等,它們潛藏在我們的潛意識之中,影
Thumbnail
《背後操控行為決定,你卻不知道的慣性思維》是本書名就講完內容在說什麼的書(笑)。原文書名是:How Do We Know Ourselves? 直翻是「我們如何認識自己」。簡單說,這本書就是要帶你了解人類常見的心理偏誤,讓你可以更加地認識自己。
Thumbnail
新年一年開始,我們訂下豐富目標,但為何許多成為未完成項目?原因可能在於忽略將行動轉為習慣。我在閱讀「背後操控行為決定,你卻不知道的慣性思維」深入探討「事後諸葛」現象,揭示過度仰賴過去經驗的盲點。也透過「厭惡剝奪效應」,探討損失恐懼如何影響個人和企業決策,現在就來一起談談我閱讀後的3項收穫吧!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藉由瞭解習慣使用的溝通模式,可以幫助我們更認識自己,做出改變,為自己的成長與人際關係互動帶來正面影響,幫助自己往想要的自在生活前進。本文介紹薩提爾模式中的5種應對姿態,以及如何練習更一致的溝通方式。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對於自我的理解和選擇的思考,強調了內在的渴望和價值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通過覺察自己的渴望,可以從被動變成主動,從受害者轉變為具有力量的人。同時提供了參加共學活動的資訊。
我們可能不自覺地重蹈覆轍,因為我們內心的某些深層需求或恐懼在驅使著我們,而這些需求或恐懼通常是我們不易察覺的。 我們內心深處的需求、渴望和恐懼常常是我們行為背後的動力,而這些動力是我們不易察覺的。這些深層需求或恐懼可能是源於我們的童年經歷、社會化過程、心理防衛機制等,它們潛藏在我們的潛意識之中,影
Thumbnail
《背後操控行為決定,你卻不知道的慣性思維》是本書名就講完內容在說什麼的書(笑)。原文書名是:How Do We Know Ourselves? 直翻是「我們如何認識自己」。簡單說,這本書就是要帶你了解人類常見的心理偏誤,讓你可以更加地認識自己。
Thumbnail
新年一年開始,我們訂下豐富目標,但為何許多成為未完成項目?原因可能在於忽略將行動轉為習慣。我在閱讀「背後操控行為決定,你卻不知道的慣性思維」深入探討「事後諸葛」現象,揭示過度仰賴過去經驗的盲點。也透過「厭惡剝奪效應」,探討損失恐懼如何影響個人和企業決策,現在就來一起談談我閱讀後的3項收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