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想改變生活,先從認識自己開始|【閱讀札記#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認識自己嗎?你了解自己嗎?

你常重複做出相同的行為事後才後悔;然而,下一次發生類似的情形卻又做出同樣的反應,你百思不得其解,你明明不希望發生這樣的結果,為什麼卻又再次陷入同樣的情境中呢?

raw-image


習慣成自然的反應

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價值觀,是天生的本能也是後天的經驗造就了我們當下的反應。我們對任何事都會有自己第一時間產生的反應,當我們順應自己的反應行事,得到了好的結果就會記住這一次經驗,下一次再遇到類似的情形就會採取同一行為,而得到了壞的結果就會改掉這次的行為,如此循環往復而形成了慣性反應。

慣性反應是由過去成功經驗養成,很難因別人的建議而改變。當我們學習到成功的經驗後,常順著慣性反應做出行為,尤其越是經歷重大事件造成的慣性反應越根深蒂固,對我們造成的影響也越深遠,很可能形成一套僵化且難以動搖的模式。

成功的經驗並非就是正確且唯一的方式,只是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達成了我們當下所要的目的。每件事都是獨立存在的,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下,即使有類似的情況發生,也並非都適合套用相同的解決方法,過去的成功經驗可以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其中一個解方,而不是唯一的選擇。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行為背後的心理動力

外在行為只是我們顯露出來的一小部分,在行為底下潛藏了更多、更深的心理因素。行為是一個人所做的行動、所說的話,有時不僅別人不懂我們的行為,就連我們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行為是一個人最顯而易見的呈現,卻不單單只是表面上看到的樣子,而是受到了個人的情緒、觀點、渴望、期待所影響,交互形成特定的行為。

情緒是我們對各種人事物的感受,不同的情緒會讓我們做出不同的行為。情緒是人類的本能,受到外界刺激即會產生相對應的情緒;然而,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常因自身經歷對情緒有一套自己的理解與應對方式,而可能壓抑了自己的本能,甚至失去某些情緒,當情緒違背了原始的本能,會導致我們做出不一致的行為。

觀點是我們經由後天學習,結合從小到大的生活經驗而形成的看法、理解及詮釋,會影響我們做出的行為。我們在做出行為前,常藉由過去的經驗判斷如何行事,甚至沒有考慮當下的境況和對象的不同,直接照著過去的經驗行事,只注重於維護自己的價值觀,貫徹在生活中的每一個面向,會導致我們做出不一致的行為。

渴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是驅使我們採取行動的動機。薩提爾認為人類心理上最主要的渴望為:愛人、被愛、被尊重、被接納、有自由、有意義等,人類生來就想滿足這些渴望,而有些人因個人成長經歷,會壓抑對某些渴望的追求,認為某些渴望不重要而選擇忽略,又或者使用錯誤的方式追求渴望,會導致我們做出不一致的行為。

期待是滿足渴望的具體行為,每種渴望的期待則會因人而異。我們會從自身的經驗對抽象的渴望下定義,有具體可實施的做法就是我們滿足渴望的期待,雖然渴望相同,但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就可能產生不同期待,而我們容易將自己認定的期待作為標準加諸在他人身上,沒有理解自己與他人的期待不同,會導致我們做出不一致的行為,也得不到想要的結果。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選擇你想要的行為

人沒辦法解決不知道的問題,要先知道「出現問題的原因」,才能找到「改變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時候,我們都被過去的經驗困住了,忘了重新評估當下的自己與現有的資源,以為自己只能這麼做,卻忽略了現在的我們和過去的我們已不相同,當時適用的方法可能已經不適合現在的境況,只要我們能察覺到就有辦法開始真正的改變。

我們做出的任何行為都是有意義的,是為了幫助我們達到自己的目標,就算這個行為在當下造成了我們的困擾,也不代表這是個錯誤的行為,是因為它曾在過去發揮了作用,滿足我們的需要才會被保留下來,不需要否定或責備自己的行為,只要了解自己這麼做的原因,梳理行為背後的脈絡,接納舊有的行為模式並調整適當的做法使行為一致,成功轉化為適合當下的行為。

轉化是由內而外改變長期的行為模式,透過自我覺察有意識地進行改變。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能藉由問自己的感覺來提升對情緒的敏感度,辨認情緒並接收情緒傳遞給我們的訊息,兼顧理性與感性,而非放任情緒隨意宣洩,也藉此發現背後的觀點,鬆動僵化不適用的觀點,察覺自己未被滿足的渴望,並理解每個人滿足渴望的方式可能不同,不一味以自己的想法當作他人的想法,找出務實可行的期待。

經由理性思考後做出行為,而非只是隨著直覺的指引,任由自己做出反射性的反應。即使在覺察、轉化後還是做出相同的行為,但是經由思考後做出的行為是自己的選擇,而非無可奈何之下做出的決定,能讓自己有掌控感並願意承擔後果,無論結果如何都能夠心甘情願地接受,因為這是自己在當下經思考後選擇做的最適合的決定。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認識自己是一輩子的事

轉化後並非就永久不變,讓自己保持彈性,不僵固於單一不可變的模式裡。在不可知的未來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別忘了,我們任何時候都具有選擇的權力,可以選擇維持現狀不做任何改變,也可以選擇改變並跳脫反覆受挫的情境,而真正的改變往往從自我覺察開始,深入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活得舒適又自在。

圖|Pixabay

圖|Pixabay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紅茶加牛奶的沙龍
11會員
29內容數
讀有興趣的書
2025/04/25
你是如何看待工作的呢? 你曾經想像自己是個能平衡好生活與工作的人,確實劃分兩者,不讓工作影響到生活。但等到開始工作才發現,無法完全做到下班後就不再理會工作上的事務,該完成的事沒結束就無法安心休息。
Thumbnail
2025/04/25
你是如何看待工作的呢? 你曾經想像自己是個能平衡好生活與工作的人,確實劃分兩者,不讓工作影響到生活。但等到開始工作才發現,無法完全做到下班後就不再理會工作上的事務,該完成的事沒結束就無法安心休息。
Thumbnail
2025/03/27
你又做出自己也討厭的行為了嗎? 你在遇到某些情境時,總是會瞬間理智斷線。即使知道現在的行為不對,也知道這樣做並不會讓自己好過,甚至還可能帶來副作用,但就是忍不住重蹈覆轍,事後又感到後悔,內心不斷掙扎、拉扯著。
Thumbnail
2025/03/27
你又做出自己也討厭的行為了嗎? 你在遇到某些情境時,總是會瞬間理智斷線。即使知道現在的行為不對,也知道這樣做並不會讓自己好過,甚至還可能帶來副作用,但就是忍不住重蹈覆轍,事後又感到後悔,內心不斷掙扎、拉扯著。
Thumbnail
2025/02/27
你會懷疑自己作出的決定嗎? 你覺得你很清楚自己是怎樣的人,也確信自己的底線和原則;但在實際遇到狀況的時候,卻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過去堅定不移的想法開始動搖,究竟是你變了,抑或是你本來就是如此?
Thumbnail
2025/02/27
你會懷疑自己作出的決定嗎? 你覺得你很清楚自己是怎樣的人,也確信自己的底線和原則;但在實際遇到狀況的時候,卻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過去堅定不移的想法開始動搖,究竟是你變了,抑或是你本來就是如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你認識自己嗎?你了解自己嗎? 你常重複做出相同的行為事後才後悔;然而,下一次發生類似的情形卻又做出同樣的反應,你百思不得其解,你明明不希望發生這樣的結果,為什麼卻又再次陷入同樣的情境中呢?
Thumbnail
你認識自己嗎?你了解自己嗎? 你常重複做出相同的行為事後才後悔;然而,下一次發生類似的情形卻又做出同樣的反應,你百思不得其解,你明明不希望發生這樣的結果,為什麼卻又再次陷入同樣的情境中呢?
Thumbnail
學會了,就能突破內在盲點,達成人生目標。 推薦給:想更了解「情緒」、「觀點」、「行為」、「動機」之間關聯的人。自己偶有衝動後悔行事但一直改不了的人。想知道他人行為底下真實原因的人! 最最令我驚訝的是,陳茂雄老師從「演化」的角度去分析情緒,他問:
Thumbnail
學會了,就能突破內在盲點,達成人生目標。 推薦給:想更了解「情緒」、「觀點」、「行為」、「動機」之間關聯的人。自己偶有衝動後悔行事但一直改不了的人。想知道他人行為底下真實原因的人! 最最令我驚訝的是,陳茂雄老師從「演化」的角度去分析情緒,他問: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嘗試著探索內心深處?本書將透過「自我覺察」讓你認識一個完整的自己。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嘗試著探索內心深處?本書將透過「自我覺察」讓你認識一個完整的自己。
Thumbnail
《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說明人在特定情況下會不假思索的根據慣性行動,導致自己沒辦法達成目標。並且,這本書也提供改變自己慣性行為的練習步驟,幫助讀者覺察並改變自己的慣性行為、不被盲點限制。
Thumbnail
《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說明人在特定情況下會不假思索的根據慣性行動,導致自己沒辦法達成目標。並且,這本書也提供改變自己慣性行為的練習步驟,幫助讀者覺察並改變自己的慣性行為、不被盲點限制。
Thumbnail
處理情緒和治水一樣。 不能圍堵,只能疏導。—p.118 我想許多人遇到許多不如意的狀況都是類似的。 不論是遇人不淑或是社交障礙,縱使自己已經換個環境想要重新開始,結果總是不盡人意,結局總是重蹈覆轍,彷彿一切注定走向安排好的悲劇。 不了解自己時,發生了這樣的無限循環,我總認為是我運氣不好,後來才發現
Thumbnail
處理情緒和治水一樣。 不能圍堵,只能疏導。—p.118 我想許多人遇到許多不如意的狀況都是類似的。 不論是遇人不淑或是社交障礙,縱使自己已經換個環境想要重新開始,結果總是不盡人意,結局總是重蹈覆轍,彷彿一切注定走向安排好的悲劇。 不了解自己時,發生了這樣的無限循環,我總認為是我運氣不好,後來才發現
Thumbnail
在接諮詢跟跟課的過程中,我習慣性地會去思考在我對面的,與在台下的學員在這裡想得到什麼呢?每個來到我面前的人無不是想藉由有意識地想學習更好的做法、更好的思維來有效地幫助自己得到更多人的喜愛。但實際上所謂練習究竟是要練什麼呢?就是不斷地內化,從根部去改變腦邏輯的迴路,進而改變我們的「第一反應」。 「第一
Thumbnail
在接諮詢跟跟課的過程中,我習慣性地會去思考在我對面的,與在台下的學員在這裡想得到什麼呢?每個來到我面前的人無不是想藉由有意識地想學習更好的做法、更好的思維來有效地幫助自己得到更多人的喜愛。但實際上所謂練習究竟是要練什麼呢?就是不斷地內化,從根部去改變腦邏輯的迴路,進而改變我們的「第一反應」。 「第一
Thumbnail
只有自我察覺才能讓我們的潛力和影響力發揮出來,這也是作者寫這本書想要給讀者的幫助,而自我察覺是可以學習,這本書希望協助讀者發現自己的盲點,而產生改變。
Thumbnail
只有自我察覺才能讓我們的潛力和影響力發揮出來,這也是作者寫這本書想要給讀者的幫助,而自我察覺是可以學習,這本書希望協助讀者發現自己的盲點,而產生改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