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就是力量》:你可以只是你的樣子|【閱讀札記#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偶爾會想一個人獨處嗎?

交際、應酬對你來說不是一項必要的活動,陌生的場所、不熟悉的人會耗費你的精力,即使出去玩得很開心,回家還是會感覺疲乏,需要休息的時間。與人相處會消耗你的能量,比起人多熱鬧的場合,你喜歡一對一或和少數幾個朋友進行深度交談,而非認識很多人;對於感興趣的事物,你會深入鑽研,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享受和自己獨處的時光。

raw-image

顯而易見的外向世界

在生活步調快速的環境下,大家很追求效率,什麼事都希望能快速解決,不想多浪費一分一秒。處於這樣的氛圍裡,我們也會自然而然受到影響,凡事追求有效率,而反應快就能減少等待的時間,盡快推動事情的發展。

但有些情況下,我們無法單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就會需要他人的協助來完成項目。

活潑開朗的人會主動結交許多朋友,也比較容易讓人願意親近。好的人緣會在我們尋求幫助時帶來正向回饋,也可能在無所求的時候,為我們帶來意外之喜,在重要時刻幫助到我們。

除此之外,大家傾向聽從主導對話之人的意見、跟隨果斷堅定的人,就需要我們對於自己的決定很有自信;反之,如果我們猶豫不決,別人也會很難放心相信我們的決定。

很多時候,外向的人較能在當下表達意見、說出想法,能在群體面前表現自己,容易吸引到他人的注意,也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圖|Pexels

圖|Pexels

你成為了誰?

從某個時候起,常被提醒要外向、主動,才能交到很多朋友,要活潑、開朗,才會受到別人的喜歡,要積極、合群,才能和別人友好相處;好像只有一種特定的形象才是受到大家歡迎的。

但這些是誰的需求呢?

當每個人都展現類似的形象,每一個人都很相似,說出的話、做出的行動都參考同一個模板,沒有了自己的特點,甚至需要處於一個不舒服的狀態,讓自己變成別人期待的樣子。

這是我們真心想要成為的樣子嗎?

別人的想法可以是我們參考的依據,但真正做出決定的是我們自己,需要承擔後果的也只有自己,而當我們完全依照外界的標準來行事,不符合標準很挫折,達成了目標也難以感到滿足。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那是你與眾不同之處

有時候,優點也可能成為我們的缺點。一個反應快的人可以有效率地推動事情的發展,也可能會衝動行事,沒有仔細評估就做出決定,導致後果不堪設想。

每個特點都沒有好壞之分,在於我們如何看待、運用,了解所長、補其所短,就能妥善發揮自己的特點。

活在別人的眼中,永遠會有人覺得不夠好,自己也不會感到滿意。

接受自己的樣貌,不帶有批判,只是看見。看見我們原始的姿態,找到自己舒適自在的狀態,才能在自己可承受範圍內拓展舒適圈。

拋開外界的認定,順應自己本來的樣子,並非不在乎他人,只要自己清楚認知自己無可取代之處,就能坦然欣賞他人之美。

遵從自己的意願,才有機會找到自己滿意的生活。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內向也可以很引人注目

印象中的成功人士大多需要面對大眾,甚至常常在大眾面前演說,也能侃侃而談,從容展現自己自信魅力的樣貌。

然而,我們看到的都是別人願意呈現給他人看到的樣貌,無從得知別人私底下是怎麼樣的個性、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不是只有外向的人才可以自信表現自己,低調害羞的人也可以在台上魅力四射。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時,並非所有的事情都是熟悉且擅長的,過程中可能需要我們接觸陌生的領域,甚至是自己排斥的事物,而當我們真心想做這件事,會願意為了這件事,練習自己不擅長的部分,嘗試陌生的領域。

但不代表要讓自己隨時處在不舒適的狀態,只逼迫自己展現自己不舒服的樣貌可能會傷害到自己,身體、心理都承受過大的壓力,而導致出現病痛,甚至是不可挽回的局面。

內向、外向是幫助我們了解自己,而非替自己貼上標籤,拒絕嘗試舒適圈以外的事物。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你只需要成為自己

有些人積極主動,充滿冒險精神,勇於嘗試新的事物,有助於推動事情的發展,卻也需要學會踩下煞車,冷靜下來思考,以免處於興奮的狀態而忽略了各種警訊。

有些人低調謹慎,善於聆聽,有豐富的內心世界,能獨立創作出驚艷四座的作品,卻也需要適時表達自己的想法,否則無法讓別人理解自己在想什麼,難以和他人產生連結。

內向、外向沒有一定的樣子,也很少有人是完全內向或外向,我們需要了解自己的特點,而非專注於把自己歸類在內向或外向,欣賞自己與生俱來的獨特之處,不需要把自己改造成另一種人。

每一個人都發揮自己的特點,把自己放在合適的舞台上,才能成就這麼豐富又多樣的世界。

圖|Pexels

圖|Pexel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紅茶加牛奶的沙龍
11會員
29內容數
讀有興趣的書
2025/04/25
你是如何看待工作的呢? 你曾經想像自己是個能平衡好生活與工作的人,確實劃分兩者,不讓工作影響到生活。但等到開始工作才發現,無法完全做到下班後就不再理會工作上的事務,該完成的事沒結束就無法安心休息。
Thumbnail
2025/04/25
你是如何看待工作的呢? 你曾經想像自己是個能平衡好生活與工作的人,確實劃分兩者,不讓工作影響到生活。但等到開始工作才發現,無法完全做到下班後就不再理會工作上的事務,該完成的事沒結束就無法安心休息。
Thumbnail
2025/03/27
你又做出自己也討厭的行為了嗎? 你在遇到某些情境時,總是會瞬間理智斷線。即使知道現在的行為不對,也知道這樣做並不會讓自己好過,甚至還可能帶來副作用,但就是忍不住重蹈覆轍,事後又感到後悔,內心不斷掙扎、拉扯著。
Thumbnail
2025/03/27
你又做出自己也討厭的行為了嗎? 你在遇到某些情境時,總是會瞬間理智斷線。即使知道現在的行為不對,也知道這樣做並不會讓自己好過,甚至還可能帶來副作用,但就是忍不住重蹈覆轍,事後又感到後悔,內心不斷掙扎、拉扯著。
Thumbnail
2025/02/27
你會懷疑自己作出的決定嗎? 你覺得你很清楚自己是怎樣的人,也確信自己的底線和原則;但在實際遇到狀況的時候,卻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過去堅定不移的想法開始動搖,究竟是你變了,抑或是你本來就是如此?
Thumbnail
2025/02/27
你會懷疑自己作出的決定嗎? 你覺得你很清楚自己是怎樣的人,也確信自己的底線和原則;但在實際遇到狀況的時候,卻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過去堅定不移的想法開始動搖,究竟是你變了,抑或是你本來就是如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寫作始終是一個人的事,必要的孤獨可避免隨波逐流,文章受歡迎才是正經事,千萬不要期望跟你聯群結隊的人能提供真知灼見。
Thumbnail
寫作始終是一個人的事,必要的孤獨可避免隨波逐流,文章受歡迎才是正經事,千萬不要期望跟你聯群結隊的人能提供真知灼見。
Thumbnail
無論何時何地 我都想自己一個人靜靜的獨處 不管喜怒哀樂 能夠有一個人的空間 有何不可......思考著 現在....過去....未來 走的每一步獨處 都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更加的沉穩理性...... 也要讓自己心更廣闊與平和
Thumbnail
無論何時何地 我都想自己一個人靜靜的獨處 不管喜怒哀樂 能夠有一個人的空間 有何不可......思考著 現在....過去....未來 走的每一步獨處 都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更加的沉穩理性...... 也要讓自己心更廣闊與平和
Thumbnail
獨處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挑戰,但卻是瞭解自己、面對情緒的重要時刻。本文探討了作者對獨處的看法,並提出對自己的建議。
Thumbnail
獨處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挑戰,但卻是瞭解自己、面對情緒的重要時刻。本文探討了作者對獨處的看法,並提出對自己的建議。
Thumbnail
自我孤立是一種保護,但還要進化到自我獨立。
Thumbnail
自我孤立是一種保護,但還要進化到自我獨立。
Thumbnail
最近在走的關, 學會與自己獨處, 即使手機不再旁邊, 我不會在感受到焦慮了, 也很少在看社交圈的日常生活了, 開始專注自身身上,把時間拿來創作與看書, 往內在發展, 了解每個情緒來源, 練習放鬆,敞開心胸, 練習無條件的去愛伴侶每個面向, 好與壞都愛. 練習往內在取愛,那是源源
Thumbnail
最近在走的關, 學會與自己獨處, 即使手機不再旁邊, 我不會在感受到焦慮了, 也很少在看社交圈的日常生活了, 開始專注自身身上,把時間拿來創作與看書, 往內在發展, 了解每個情緒來源, 練習放鬆,敞開心胸, 練習無條件的去愛伴侶每個面向, 好與壞都愛. 練習往內在取愛,那是源源
Thumbnail
獨處時,面對自己的心,會不會感到孤寂呢?
Thumbnail
獨處時,面對自己的心,會不會感到孤寂呢?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