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偶爾會想一個人獨處嗎?
交際、應酬對你來說不是一項必要的活動,陌生的場所、不熟悉的人會耗費你的精力,即使出去玩得很開心,回家還是會感覺疲乏,需要休息的時間。與人相處會消耗你的能量,比起人多熱鬧的場合,你喜歡一對一或和少數幾個朋友進行深度交談,而非認識很多人;對於感興趣的事物,你會深入鑽研,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享受和自己獨處的時光。
在生活步調快速的環境下,大家很追求效率,什麼事都希望能快速解決,不想多浪費一分一秒。處於這樣的氛圍裡,我們也會自然而然受到影響,凡事追求有效率,而反應快就能減少等待的時間,盡快推動事情的發展。
但有些情況下,我們無法單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就會需要他人的協助來完成項目。
活潑開朗的人會主動結交許多朋友,也比較容易讓人願意親近。好的人緣會在我們尋求幫助時帶來正向回饋,也可能在無所求的時候,為我們帶來意外之喜,在重要時刻幫助到我們。
除此之外,大家傾向聽從主導對話之人的意見、跟隨果斷堅定的人,就需要我們對於自己的決定很有自信;反之,如果我們猶豫不決,別人也會很難放心相信我們的決定。
很多時候,外向的人較能在當下表達意見、說出想法,能在群體面前表現自己,容易吸引到他人的注意,也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從某個時候起,常被提醒要外向、主動,才能交到很多朋友,要活潑、開朗,才會受到別人的喜歡,要積極、合群,才能和別人友好相處;好像只有一種特定的形象才是受到大家歡迎的。
但這些是誰的需求呢?
當每個人都展現類似的形象,每一個人都很相似,說出的話、做出的行動都參考同一個模板,沒有了自己的特點,甚至需要處於一個不舒服的狀態,讓自己變成別人期待的樣子。
這是我們真心想要成為的樣子嗎?
別人的想法可以是我們參考的依據,但真正做出決定的是我們自己,需要承擔後果的也只有自己,而當我們完全依照外界的標準來行事,不符合標準很挫折,達成了目標也難以感到滿足。
有時候,優點也可能成為我們的缺點。一個反應快的人可以有效率地推動事情的發展,也可能會衝動行事,沒有仔細評估就做出決定,導致後果不堪設想。
每個特點都沒有好壞之分,在於我們如何看待、運用,了解所長、補其所短,就能妥善發揮自己的特點。
活在別人的眼中,永遠會有人覺得不夠好,自己也不會感到滿意。
接受自己的樣貌,不帶有批判,只是看見。看見我們原始的姿態,找到自己舒適自在的狀態,才能在自己可承受範圍內拓展舒適圈。
拋開外界的認定,順應自己本來的樣子,並非不在乎他人,只要自己清楚認知自己無可取代之處,就能坦然欣賞他人之美。
遵從自己的意願,才有機會找到自己滿意的生活。
印象中的成功人士大多需要面對大眾,甚至常常在大眾面前演說,也能侃侃而談,從容展現自己自信魅力的樣貌。
然而,我們看到的都是別人願意呈現給他人看到的樣貌,無從得知別人私底下是怎麼樣的個性、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不是只有外向的人才可以自信表現自己,低調害羞的人也可以在台上魅力四射。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時,並非所有的事情都是熟悉且擅長的,過程中可能需要我們接觸陌生的領域,甚至是自己排斥的事物,而當我們真心想做這件事,會願意為了這件事,練習自己不擅長的部分,嘗試陌生的領域。
但不代表要讓自己隨時處在不舒適的狀態,只逼迫自己展現自己不舒服的樣貌可能會傷害到自己,身體、心理都承受過大的壓力,而導致出現病痛,甚至是不可挽回的局面。
內向、外向是幫助我們了解自己,而非替自己貼上標籤,拒絕嘗試舒適圈以外的事物。
有些人積極主動,充滿冒險精神,勇於嘗試新的事物,有助於推動事情的發展,卻也需要學會踩下煞車,冷靜下來思考,以免處於興奮的狀態而忽略了各種警訊。
有些人低調謹慎,善於聆聽,有豐富的內心世界,能獨立創作出驚艷四座的作品,卻也需要適時表達自己的想法,否則無法讓別人理解自己在想什麼,難以和他人產生連結。
內向、外向沒有一定的樣子,也很少有人是完全內向或外向,我們需要了解自己的特點,而非專注於把自己歸類在內向或外向,欣賞自己與生俱來的獨特之處,不需要把自己改造成另一種人。
每一個人都發揮自己的特點,把自己放在合適的舞台上,才能成就這麼豐富又多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