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就是力量》:你可以只是你的樣子|【閱讀札記#5】

更新於 2024/09/2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偶爾會想一個人獨處嗎?

交際、應酬對你來說不是一項必要的活動,陌生的場所、不熟悉的人會耗費你的精力,即使出去玩得很開心,回家還是會感覺疲乏,需要休息的時間。與人相處會消耗你的能量,比起人多熱鬧的場合,你喜歡一對一或和少數幾個朋友進行深度交談,而非認識很多人;對於感興趣的事物,你會深入鑽研,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享受和自己獨處的時光。

raw-image

顯而易見的外向世界

在生活步調快速的環境下,大家很追求效率,什麼事都希望能快速解決,不想多浪費一分一秒。處於這樣的氛圍裡,我們也會自然而然受到影響,凡事追求有效率,而反應快就能減少等待的時間,盡快推動事情的發展。

但有些情況下,我們無法單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就會需要他人的協助來完成項目。

活潑開朗的人會主動結交許多朋友,也比較容易讓人願意親近。好的人緣會在我們尋求幫助時帶來正向回饋,也可能在無所求的時候,為我們帶來意外之喜,在重要時刻幫助到我們。

除此之外,大家傾向聽從主導對話之人的意見、跟隨果斷堅定的人,就需要我們對於自己的決定很有自信;反之,如果我們猶豫不決,別人也會很難放心相信我們的決定。

很多時候,外向的人較能在當下表達意見、說出想法,能在群體面前表現自己,容易吸引到他人的注意,也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圖|Pexels

圖|Pexels

你成為了誰?

從某個時候起,常被提醒要外向、主動,才能交到很多朋友,要活潑、開朗,才會受到別人的喜歡,要積極、合群,才能和別人友好相處;好像只有一種特定的形象才是受到大家歡迎的。

但這些是誰的需求呢?

當每個人都展現類似的形象,每一個人都很相似,說出的話、做出的行動都參考同一個模板,沒有了自己的特點,甚至需要處於一個不舒服的狀態,讓自己變成別人期待的樣子。

這是我們真心想要成為的樣子嗎?

別人的想法可以是我們參考的依據,但真正做出決定的是我們自己,需要承擔後果的也只有自己,而當我們完全依照外界的標準來行事,不符合標準很挫折,達成了目標也難以感到滿足。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那是你與眾不同之處

有時候,優點也可能成為我們的缺點。一個反應快的人可以有效率地推動事情的發展,也可能會衝動行事,沒有仔細評估就做出決定,導致後果不堪設想。

每個特點都沒有好壞之分,在於我們如何看待、運用,了解所長、補其所短,就能妥善發揮自己的特點。

活在別人的眼中,永遠會有人覺得不夠好,自己也不會感到滿意。

接受自己的樣貌,不帶有批判,只是看見。看見我們原始的姿態,找到自己舒適自在的狀態,才能在自己可承受範圍內拓展舒適圈。

拋開外界的認定,順應自己本來的樣子,並非不在乎他人,只要自己清楚認知自己無可取代之處,就能坦然欣賞他人之美。

遵從自己的意願,才有機會找到自己滿意的生活。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內向也可以很引人注目

印象中的成功人士大多需要面對大眾,甚至常常在大眾面前演說,也能侃侃而談,從容展現自己自信魅力的樣貌。

然而,我們看到的都是別人願意呈現給他人看到的樣貌,無從得知別人私底下是怎麼樣的個性、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不是只有外向的人才可以自信表現自己,低調害羞的人也可以在台上魅力四射。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時,並非所有的事情都是熟悉且擅長的,過程中可能需要我們接觸陌生的領域,甚至是自己排斥的事物,而當我們真心想做這件事,會願意為了這件事,練習自己不擅長的部分,嘗試陌生的領域。

但不代表要讓自己隨時處在不舒適的狀態,只逼迫自己展現自己不舒服的樣貌可能會傷害到自己,身體、心理都承受過大的壓力,而導致出現病痛,甚至是不可挽回的局面。

內向、外向是幫助我們了解自己,而非替自己貼上標籤,拒絕嘗試舒適圈以外的事物。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你只需要成為自己

有些人積極主動,充滿冒險精神,勇於嘗試新的事物,有助於推動事情的發展,卻也需要學會踩下煞車,冷靜下來思考,以免處於興奮的狀態而忽略了各種警訊。

有些人低調謹慎,善於聆聽,有豐富的內心世界,能獨立創作出驚艷四座的作品,卻也需要適時表達自己的想法,否則無法讓別人理解自己在想什麼,難以和他人產生連結。

內向、外向沒有一定的樣子,也很少有人是完全內向或外向,我們需要了解自己的特點,而非專注於把自己歸類在內向或外向,欣賞自己與生俱來的獨特之處,不需要把自己改造成另一種人。

每一個人都發揮自己的特點,把自己放在合適的舞台上,才能成就這麼豐富又多樣的世界。

圖|Pexels

圖|Pexels

avatar-img
9會員
24內容數
讀有興趣的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紅茶加牛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覺得自己很矛盾嗎?這一刻這樣想,下一刻又那樣做。 你的內心有各式各樣的聲音,就連對同一件事,也可能產生好幾種想法,那些想法就像各種不同部分的你,在不同時候會有不同呈現。
你在關係中受過傷嗎?你覺得和人相處很累嗎? 生活中總避免不了要和人相處,需要和各種人打交道,不管是交情深的還是交情淺的,都需要耗費心力經營,太投入感情容易給對方壓力,也可能讓自己受傷,太疏離又感受不到關係的親密感,讓人覺得孤單,如何才能拿捏好適當的距離靠近對方,讓雙方都自在?
你認識自己嗎?你了解自己嗎? 你常重複做出相同的行為事後才後悔;然而,下一次發生類似的情形卻又做出同樣的反應,你百思不得其解,你明明不希望發生這樣的結果,為什麼卻又再次陷入同樣的情境中呢?
你偶爾會懷疑自己是否正常嗎?怎樣是正常?怎樣是異常? 生活中,總會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事,但有些困難,卻彷彿沒有盡頭般、看不到光亮、找不到出口,你深陷其中、憂鬱的情緒無止盡蔓延,你想振作起來卻提不起一絲力氣,你放任自己沉溺其中卻又痛苦不堪,你懷疑好像怎麼做都無法好起來了……
你覺得自己很矛盾嗎?這一刻這樣想,下一刻又那樣做。 你的內心有各式各樣的聲音,就連對同一件事,也可能產生好幾種想法,那些想法就像各種不同部分的你,在不同時候會有不同呈現。
你在關係中受過傷嗎?你覺得和人相處很累嗎? 生活中總避免不了要和人相處,需要和各種人打交道,不管是交情深的還是交情淺的,都需要耗費心力經營,太投入感情容易給對方壓力,也可能讓自己受傷,太疏離又感受不到關係的親密感,讓人覺得孤單,如何才能拿捏好適當的距離靠近對方,讓雙方都自在?
你認識自己嗎?你了解自己嗎? 你常重複做出相同的行為事後才後悔;然而,下一次發生類似的情形卻又做出同樣的反應,你百思不得其解,你明明不希望發生這樣的結果,為什麼卻又再次陷入同樣的情境中呢?
你偶爾會懷疑自己是否正常嗎?怎樣是正常?怎樣是異常? 生活中,總會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事,但有些困難,卻彷彿沒有盡頭般、看不到光亮、找不到出口,你深陷其中、憂鬱的情緒無止盡蔓延,你想振作起來卻提不起一絲力氣,你放任自己沉溺其中卻又痛苦不堪,你懷疑好像怎麼做都無法好起來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工作與人生中對野心的看法。作者分享了放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透過內心的靜默來理解自我與周圍環境的互動,強調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的觀念。隨著經驗的增長,中年轉職的挑戰亦成為成長的契機,讓人學會在靜默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發現安靜的力量。文章中也提及瞭如何在職場中應對變化,保持信心與勇氣。
Thumbnail
以下是關於台灣安靜離職現象的觀察: 文化背景:台灣的職場文化傳統上強調勤奮和奉獻,但新一代員工更注重工作生活平衡,導致了這種現象的出現。 世代差異:主要是年輕一代(如千禧一代和Z世代)更傾向於採取這種態度,他們對工作的期望與前幾代人有所不同。 產業差異:在一些傳統產業中,這種現象可能不太明顯或
Thumbnail
如果你曾經因為內向而感到任何負面情緒,在讀完這本書後你將感到被理解、明白不外向活潑也沒有關係,了解及接受自己有獨處的需求,然後明白在這個特質下要如何將它們發揮後,也許能寫下幾點關於自己的使用說明書 :)
我是一個很安靜的人。 同時,我的聽覺也異常靈敏。 我覺得自己很像童年時飼養的秋田犬,她是繁殖場的種母,我不知道父親是如何找到或買到她的,總而言之,因為她,我有很多陪伴與溫暖,就是因為她,因為抱著她。 即使她只陪伴了我十年,在我往後三四十年的人生裡,我仍然時常夢見她。 我發現自己或許長成了她的
Thumbnail
「工作問題,一律建議離職」這句話,相信很多人在各大論壇工作版留言區都看過。應該也不少人聽說或甚至親身體驗過「離職治百病」的真理,以前工作時的各種身心靈毛病,一離職就都通體舒暢了。然而,離職後的下一步呢?轉職之後真的就海闊天空了嗎?還是下一段工作努力一陣子後,「好想離職喔~」的心情又油然而生呢? 
Thumbnail
我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猶記小學的時候只要一被老師點到問問題,我總是緊張到結巴支支吾吾,在事後懊惱著明明很熟悉答案,但當下腦中瞬間空白,老師常給我的評價是我安靜害羞需要大方一點。出社會後做了MBTI 16型人格測試中,發現我的內向偏好極高,那時從事顧問工作的我第一反應只想隱藏這個特質,因為在需要常面
Thumbnail
如果你生性內向,你一定知道大家對於害羞內向的人都有偏見,甚至曾經懷疑過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夠好,這種偏見可能造成深刻的心理痛苦。
Thumbnail
讀完《那些狂烈的安靜》後,隔壁大樓正轟隆施工,鋼架起落的聲響,好像都是另一個世界的事,而我留在周安凌、林永安、方星媛的世界,被安靜狂烈襲捲。 陳育萱《那些狂烈的安靜》以七個短篇小說,搭建不同的成長布幕,每個主角的舞台環境,都是我們何其真實的日常,如此熟悉卻又如此陌生。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工作與人生中對野心的看法。作者分享了放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透過內心的靜默來理解自我與周圍環境的互動,強調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的觀念。隨著經驗的增長,中年轉職的挑戰亦成為成長的契機,讓人學會在靜默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發現安靜的力量。文章中也提及瞭如何在職場中應對變化,保持信心與勇氣。
Thumbnail
以下是關於台灣安靜離職現象的觀察: 文化背景:台灣的職場文化傳統上強調勤奮和奉獻,但新一代員工更注重工作生活平衡,導致了這種現象的出現。 世代差異:主要是年輕一代(如千禧一代和Z世代)更傾向於採取這種態度,他們對工作的期望與前幾代人有所不同。 產業差異:在一些傳統產業中,這種現象可能不太明顯或
Thumbnail
如果你曾經因為內向而感到任何負面情緒,在讀完這本書後你將感到被理解、明白不外向活潑也沒有關係,了解及接受自己有獨處的需求,然後明白在這個特質下要如何將它們發揮後,也許能寫下幾點關於自己的使用說明書 :)
我是一個很安靜的人。 同時,我的聽覺也異常靈敏。 我覺得自己很像童年時飼養的秋田犬,她是繁殖場的種母,我不知道父親是如何找到或買到她的,總而言之,因為她,我有很多陪伴與溫暖,就是因為她,因為抱著她。 即使她只陪伴了我十年,在我往後三四十年的人生裡,我仍然時常夢見她。 我發現自己或許長成了她的
Thumbnail
「工作問題,一律建議離職」這句話,相信很多人在各大論壇工作版留言區都看過。應該也不少人聽說或甚至親身體驗過「離職治百病」的真理,以前工作時的各種身心靈毛病,一離職就都通體舒暢了。然而,離職後的下一步呢?轉職之後真的就海闊天空了嗎?還是下一段工作努力一陣子後,「好想離職喔~」的心情又油然而生呢? 
Thumbnail
我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猶記小學的時候只要一被老師點到問問題,我總是緊張到結巴支支吾吾,在事後懊惱著明明很熟悉答案,但當下腦中瞬間空白,老師常給我的評價是我安靜害羞需要大方一點。出社會後做了MBTI 16型人格測試中,發現我的內向偏好極高,那時從事顧問工作的我第一反應只想隱藏這個特質,因為在需要常面
Thumbnail
如果你生性內向,你一定知道大家對於害羞內向的人都有偏見,甚至曾經懷疑過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夠好,這種偏見可能造成深刻的心理痛苦。
Thumbnail
讀完《那些狂烈的安靜》後,隔壁大樓正轟隆施工,鋼架起落的聲響,好像都是另一個世界的事,而我留在周安凌、林永安、方星媛的世界,被安靜狂烈襲捲。 陳育萱《那些狂烈的安靜》以七個短篇小說,搭建不同的成長布幕,每個主角的舞台環境,都是我們何其真實的日常,如此熟悉卻又如此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