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實感的練習4- 展示自己的脆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本章重點

1.通常,我們會有兩個我 : 一個在前,面向他人與世界。一個在後,面向內心與真實。這兩個我如果距離太遙遠,就會引起恐懼或不舒服(相信你完全能想像,遇到很討厭的事情,卻又不得不做的感受有多糟)。

2.真實去面對自己逃避的問題、並展現自己的脆弱,有助於拉近兩個我的距離,並且建立與其他人的連結。

3.展示脆弱,不但不會讓其他人覺得你不堪大任,反而會覺得你真誠又勇敢,我們可以試著想一下,遇到問題假裝知道,跟承認自己不會,哪一件事情做起來比較難?

4.有時候你反而需要小心,展現出無所不知的人。他的世界很可能因為展示出來的價值,被發現跟他的實際樣貌不匹配而崩塌(我們已經見證了非常多網紅、KOL翻車的故事)。


我的心得


這一個章節,是我覺得讀起來最有感觸的章節。因為我覺得不管是誰,都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在眾人面前,但是我們的內在也在告訴我們,自己其實沒有表現得那麼出色。得到了好評價,反而會開始心虛,擔心被別人發現自己其實沒那麼厲害(冒牌者症候群)。這種焦慮的感覺,會隨著接觸的人事物變多,也跟著增加。

我自己到現在,也還沒有能夠誠實面對自己的脆弱,但我願意試著用書中的方法去練習,問自己到底平常不願面對的問題是什麼?希望閱讀完這本書的朋友,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練習問自己問題。


Q1 : 你最害怕或擔心的事,是甚麼?

A1 : 我害怕自己因為能力退步、落後,被社會淘汰、被當作沒有價值的人。只能庸碌的度過我的一生。別人的成就看起來都很厲害,我卻好像永遠都達不到。

Q2 : 是什麼原因讓你有這樣的想法?

A2 : 我覺得在我年齡增長的過程中,看到家中大人的表現有關:大人們在我小的時候,就會不斷吹噓,他們應該要有很高的成就、賺很多錢,只是現在暫時懷才不遇,遇到壞老闆、笨老婆,打斷他們的計畫,將來一定會有轉機。過了幾年,等到他們逐漸變老,說的還是差不多的故事,但是要達到的事情,卻沒有一件能做到。所以我用盡全力,去做我遇到的每件事,就是要想辦法讓自己不要成為這樣的人。但是每天的拼命讓我覺得疲倦,疲倦的過程又讓我擔心,自己因為一點挫折就沮喪,馬上就會變成那種,我不想成為的大人...。

Q3 : 你可以怎麼展示你的脆弱,來幫助你不再害怕擔心這些事情?

A3 :我覺得我應該要學習承認,自己有些事情的確無法馬上做到、自己的表現的確有時候過於逞強,我應該在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去向我的朋友或同事去請教,他們遇到這些問題是怎麼去做的?他們是否能願意幫助我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個人以強勢的態度去硬處理難題。同時我也覺得,我所追求的成就完全搞錯重點。我應該追求的是,幫助他人去獲得成就,而不是只顧自身的利益,這樣才會離我不想成為的大人越遠。因此在今年,我願意嘗試投入志工服務,去練習幫助他人,並建立自己的同理心。




avatar-img
1會員
17內容數
分享讀書心得,並利用書中論點進行實踐。幫助大家不只是把書看完,更要發揮書中的論點,改變自己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鶴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章重點 1.現今社會強調快速,任何事情如果突然變慢,就好像不正常一樣讓人心煩。比如怎麼今天,網頁載了那麼久還沒跑出來,但也不過才等不到十秒鐘。 2.大部分豐碩的成果並非一蹴而就,必須能夠理解持續努力的重要性。 3.與其追求快速成長,以一個適合自己的速度往前走,更能完成自己的目標,並且在過
本章重點 1.人普遍存在動機性推理 : 當事情發展不如預期般順利時,我們普遍不願意接受,反而傾向說服自己現在的處境沒那麼糟。比如:買股票套牢很嚴重,假裝沒看到,告訴自己是長期投資。 2.快樂 = 現實 - 期待 。 3.人會跟自己理想的事物去比較,但那個理想的事物在現實當中是否真
開頭講講話... 其實這本書的第一篇章是在講「接納」。但「臨在」這一章節,提到了關於手機或電子產品帶來的專注力下降問題。我剛好開始準備實驗這一塊。所以先提這一章節的內容與我的實驗要如何進行、後續如何追蹤。 本章重點 1.一個人一天當中有47%的時間,在思考眼前以外的事物。 2.練習不要思
本章重點 1.現今社會強調快速,任何事情如果突然變慢,就好像不正常一樣讓人心煩。比如怎麼今天,網頁載了那麼久還沒跑出來,但也不過才等不到十秒鐘。 2.大部分豐碩的成果並非一蹴而就,必須能夠理解持續努力的重要性。 3.與其追求快速成長,以一個適合自己的速度往前走,更能完成自己的目標,並且在過
本章重點 1.人普遍存在動機性推理 : 當事情發展不如預期般順利時,我們普遍不願意接受,反而傾向說服自己現在的處境沒那麼糟。比如:買股票套牢很嚴重,假裝沒看到,告訴自己是長期投資。 2.快樂 = 現實 - 期待 。 3.人會跟自己理想的事物去比較,但那個理想的事物在現實當中是否真
開頭講講話... 其實這本書的第一篇章是在講「接納」。但「臨在」這一章節,提到了關於手機或電子產品帶來的專注力下降問題。我剛好開始準備實驗這一塊。所以先提這一章節的內容與我的實驗要如何進行、後續如何追蹤。 本章重點 1.一個人一天當中有47%的時間,在思考眼前以外的事物。 2.練習不要思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對自己的內心進行一次溫柔的對話,不要過於苛刻。體察自己的心情,並給予自己溫柔和支持。我們一起來看看自己,好嗎?
Thumbnail
人有各式各樣的投射、反應, 最難的是發現自己真實模樣, 並且真誠的面對自己是誰。 - 當你正在經歷或做A事件的時候, C角色會因為A的挫敗,投射過往的恐懼,將其反應放在你身上。 其實C角色的經歷並不是你的...
Thumbnail
光用想像,無法獲得實戰經驗, 保持臨在,做自己的旁觀者, 你會見證自己的轉變和成長, 你會堅定而信任的朝著喜悅之道前進。
Thumbnail
當你專注於活在當下,而不是只在乎結果,當你無時無刻都能堅持踏實穩固的生活,就自然能夠擁有快樂、成就感、幸福感及恆久的成功。 提出「接受」、「臨在」、「耐心」、「脆弱」、「連結」、「運動」等六大原則,不只是說原理,更教你實踐方法,並實際應用在生活當中。
Thumbnail
這一周平均一天,使用手機的時間控制在使用一小時以內,常用軟體的前五名具體做了如下: 1.Safari: 下意識拿起手機第一件事情,還是上網看資料。 2.FB: 主要看我關注的幾個粉專的財...
Thumbnail
我應該要多提升自我、我必須讓自己變得更好、相較於其他人的成就我不夠厲害⋯⋯ 始終覺得不足的痛苦揮之不去,你也有這樣的感受嗎? 為什麼我們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本篇分享《踏實感的練習》的心得,如何在追求成就時,如何能能擁有平靜且自信的內在力量。
Thumbnail
戒手機心得(20231231-20240106): 在踏實感的練習,這本書當中大量提到,遠離手機的重要性,不論是在臨在、耐心、連結上,作者認為過度的使用手機與社交媒體都會影響踏實感的存在。 所以在讀完這本書的第一周,我嘗試讓自己,除非在一定要用手機的情況下...
Thumbnail
本章重點 1.通常,我們會有兩個我 : 一個在前,面向他人與世界。一個在後,面向內心與真實。這兩個我如果距離太遙遠,就會引起恐懼或不舒服(相信你完全能想像,遇到很討厭的事情,卻又不得不做的感受有多糟。) 2.真實去面對自己逃避的問題、並展現自己的脆弱,有助於拉近兩個我的距離,並且建立與其他人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對自己的內心進行一次溫柔的對話,不要過於苛刻。體察自己的心情,並給予自己溫柔和支持。我們一起來看看自己,好嗎?
Thumbnail
人有各式各樣的投射、反應, 最難的是發現自己真實模樣, 並且真誠的面對自己是誰。 - 當你正在經歷或做A事件的時候, C角色會因為A的挫敗,投射過往的恐懼,將其反應放在你身上。 其實C角色的經歷並不是你的...
Thumbnail
光用想像,無法獲得實戰經驗, 保持臨在,做自己的旁觀者, 你會見證自己的轉變和成長, 你會堅定而信任的朝著喜悅之道前進。
Thumbnail
當你專注於活在當下,而不是只在乎結果,當你無時無刻都能堅持踏實穩固的生活,就自然能夠擁有快樂、成就感、幸福感及恆久的成功。 提出「接受」、「臨在」、「耐心」、「脆弱」、「連結」、「運動」等六大原則,不只是說原理,更教你實踐方法,並實際應用在生活當中。
Thumbnail
這一周平均一天,使用手機的時間控制在使用一小時以內,常用軟體的前五名具體做了如下: 1.Safari: 下意識拿起手機第一件事情,還是上網看資料。 2.FB: 主要看我關注的幾個粉專的財...
Thumbnail
我應該要多提升自我、我必須讓自己變得更好、相較於其他人的成就我不夠厲害⋯⋯ 始終覺得不足的痛苦揮之不去,你也有這樣的感受嗎? 為什麼我們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本篇分享《踏實感的練習》的心得,如何在追求成就時,如何能能擁有平靜且自信的內在力量。
Thumbnail
戒手機心得(20231231-20240106): 在踏實感的練習,這本書當中大量提到,遠離手機的重要性,不論是在臨在、耐心、連結上,作者認為過度的使用手機與社交媒體都會影響踏實感的存在。 所以在讀完這本書的第一周,我嘗試讓自己,除非在一定要用手機的情況下...
Thumbnail
本章重點 1.通常,我們會有兩個我 : 一個在前,面向他人與世界。一個在後,面向內心與真實。這兩個我如果距離太遙遠,就會引起恐懼或不舒服(相信你完全能想像,遇到很討厭的事情,卻又不得不做的感受有多糟。) 2.真實去面對自己逃避的問題、並展現自己的脆弱,有助於拉近兩個我的距離,並且建立與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