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0|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理財筆記1:升降息循環最劇烈、最詭異的一次

肺炎病毒疫情事件與全球化國際經濟情勢退縮,聯準會雖然一度錯誤判斷通膨的嚴重性。過去利率曾高達20%,光銀行定存就有14%,但借鏡歷史下實施升息計劃以積極對抗通膨。

2022至今年的最高通膨率高達9%,影響通膨的主因有:原油、租金、工資,必須關注有無「螺旋式通膨」形成,觀察暴力升息後經濟衰退是否會來,經濟衰退領先指標是殖利率倒掛,過去歷史告訴我們:會。

有幾個事件是過去沒有發生的背景,一是未曾有過疫情鎖國狀態,二是在最暴力升息的本次裡,失業率並未擴大,三是2023的AI元年,半導體科技產業正急速擴張。因此,形成經濟強韌的反向。

從前都是靠經濟衰退(硬著陸)來擊退通膨,這次能否倚靠「軟著陸」(soft landing),或稱「完美的通膨減緩」(immaculate disinflation)達成2%通膨率,這是進行式投資經驗的進程。

附註:台灣北部過去不曾有過缺蛋危機,嚴重到排隊限量購蛋,印象深刻看到新聞有早餐店老闆哭著說怎麼做生意。

要事:持續做好通膨的長期準備,今年年中曾買過一次120元的雞腿便當,實在有點難再入手下嚥,也刷新我的五官。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被動收入等於生活支出,邁向財富自由之路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