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故事底蘊深厚,需要慢慢挖掘體會,若有幸參與達人帶路口述歷史的導覽,遊走巷弄撫今昔日的追溯,相信必能收穫滿滿。
台北萬華有一處名為「青雲閣」,又名「河泉樓」、「醉花園」的歷史建築,坐落於日治時期艋舺遊廓區的老屋,是為當時著名的藝樓之一。隨著時代變遷逐漸沒落後,2014年曾一度遭拆毀。為保存台北風月產業歷史文化,並正式登錄為台北市歷史建築,歷時4年修復後獲得新生。將以藝術結合空間的服務型態,提供展覽、攝影、沙龍聚會、工作坊等多元活動。目前採預約制參觀。
從網路發現上述的資訊時,就先收存於我未來的走讀清單資料夾內;前不久喜獲作家周鼎國先生的著作《萬華遊廓之遊女阿菊篇》,恰好是講述日治時期煙花女的故事,主角阿菊的身世化為那個年代悲戚往事的代表人物。
閩南人用「油麻菜籽」比喻女人的命運,其實也適用於從日本渡海來台的阿菊,家境不好被父親狠心賣給大戶人家當僕人,動輒得咎的待遇,直到成長後的「初見世」(處女初夜的販賣)成為女主人的商品,自此開始成為「送往迎來」性工作者的無奈人生。
翻閱到阿菊幼年成長的辛酸,腦海中聯想到張宇的歌《四百龍銀》,當時聽著歌詞講述故事的情節,那是怎樣悲慘年代下曲折的命運啊,女人的宿命悲歌,讓我頓時留下兩行清淚。生而為人的時代捉弄,何時才能止歇呢!
作者周鼎國先生的小說創作,先在艋舺踩踏並拍下昔日居住所外觀的照片,圖文解說阿菊的時光軸,讓讀者為閱讀之前先在腦中自行安排劇情,猶如電影蒙太奇的效果,貪心的我還想說後面會不會有漫畫版的篇幅呢?
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發生的過往事蹟,都是我們旅行觀察時,試著理解地理時空連結的過往,因為如此更能理解地景故事帶來的生命軌跡,建構當地觀光發展的厚度與深度。
這本書篇幅不長,十八章101頁,末章【歷史小學堂】介紹名詞典故與地理位置。如同作者所言,「這些日治時期在萬華這塊土地奉獻生命、勞力與身體的性工作者,她們的歷史不該被遺忘。」
下一回前往艋舺品嘗庶民美食時,走在昔日的萬華遊廓(日治時期總督府規劃滿足日本男性娛樂與性需求的特地場域)現今為貴陽街、桂林路、環河南路與西園路圍繞的區塊,我會記得走訪阿菊的路線,想起阿菊後來與朝北醫院掘井醫生無緣的戀曲。
延伸閱讀:滑落的《鹽田兒女》淚水,帶著淡淡的海腥味
【更多的文章】爆米花專賣店|地圖車票|職男茶葉蛋|新天堂樂園|中年大叔養小三|最近在讀書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NOWA 50+ 的風景】的粉專與我互動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