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類型小說或純文學?:<時間迴旋三部曲>讀後(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類型小說好比是好萊塢的商業電影,這類作品大致上有一定情節公式,固定橋段,集合所需的類型元素組合成一部作品。因為既然是「類型」,許多情節讀來(小說而言)或者看來(電影而言)就會似曾相似,可以這樣比喻,類型小說的創作就像是一個SOP的生產流程,透過模仿原創作品、組裝類型元素然後再生產,於是成品就出來了。因此大部分類型小說會被歸類為通俗小說也就思過半矣,但是類型小說如果某個領域的獨創性到一定程度,它的文學性事實是不會遜於純文學作品的。文學史上許多經典名著一開始發表時可能也是大眾追捧的通俗小說,而它的藝術性與可看性並行不悖,歷經一個世代又一個世代的傳頌,撫慰了一代人又一代人的靈魂。最終在時間的篩選下這類作品就不僅是通俗之作而是進入了文學的殿堂。

而純文學小說,可以比做是那些獨立製片的藝術電影。許多學院派的純文學作品技巧繁複、模仿前人,故事單薄、人物呆板,這種寫作模式其實也可以稱作是「類型小說」,他和前面提到的類型小說創作模式其實也沒有不同,也是透過模仿、組裝要素然後生產出來,只是說這樣的類型被稱作「純文學」而已。而和其他類型相比,由於故事單薄,它還可能缺乏讀者,這樣的沒有讀者的小說是否有何存在價值?我想它最終還是在時代的滾動下,逐漸消失,最終也不會在文學的殿堂留下任何痕跡。

作為一部科幻小說,時間迴旋具備了類型小說成功的要素,幾個科幻小說常有的元素它都包含進去了,包括外星人、人類移民火星\外太空、末日危機等,甚至還包括了一段末日救援與最後的大逃亡。而對於這些要素作者做了很好的安排,也不落窠臼。而威爾森的敘事節奏或者說他說故事的方式其實是相當「純文學」的,他總是用一種近乎抒情的筆觸,來敘述一段飽滿的感情,小說的那些科幻要素是支架,情感才是骨肉,這讓他的人物生動,而非只是呆板的玩偶,只是作者用來推動情節的工具,因此我們可以感受到書中人物的血肉和情緒,而這是成功小說的第一步。

讀完時間迴旋,我總認為作者選了一個好題材,但是也迴避了一個好題材。威爾森安排了雙胞胎主角兄妹,分別來象徵理性主義與基督教信仰這兩個西方文明的重要傳統。整個西方文明尤其是文藝復興以後,幾乎就是這兩個力量相互拉扯的過程,這個主題如果發揮得好可以讓這本書成為文學史的重要經典。當然威爾森在此著墨不深,他只是透過這種立場的反差來對比、立體化人物的形象而已,而非對這兩種思潮的辯證進行深入反省。這是很可惜的,尤其書中描寫雙胞胎的父親曾安排這對兄妹針對神的有無做過一場辯論,對於這場辯論作者僅僅白描敘述發生過這麼一件事,他如果可以把這場辯論寫出來,如同<卡拉馬佐夫兄弟>般直擊到許多深刻的主題,而<卡拉馬佐夫兄弟>之所以不朽就在於他對神的有無進行了最深刻的辯證,直探到人心的最黑暗與最光明。當然作者如果那樣寫,時間迴旋的複雜度就不會是現在這樣而已。

也許威爾森並無這樣的野心去探討上帝有無的問題,他只是丟出一個讓我們去思考我們的位置到底在哪裡的問題。而作者也有他更關心的問題,主要是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及未來命運等等。當然即使是這樣的討論在小說中也很薄弱,而這大概不是作者所長,作者更長於說一個情感滿滿的故事,而非載負什麼深邃的思想,當然這只是求全之論,並無損於這本小說應有的文學價值。

主要是記錄自己的讀書心得,一些閱後的個人獨白與絮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時間迴旋>是三部曲的首部曲,也是最成功、最動人的一部。它主要描述在某個夜裡眾星驀地沉寂,地球彷彿被包裹在一層看不見的黑紗中,星月俱已無蹤,這個現象被稱做「時間迴旋」。
波赫士其實真正開創了魔幻寫實主義,包括馬奎斯在內的拉美作家群幾乎都受到他的影響。
艾西莫夫以基地系列及機器人系列這兩大系列科幻小說聞名於世,作家暮年之時分別寫了兩大系列的續集,把原本獨立的兩大系列故事巧妙地結合起來,兩大系列小說成了氣勢磅礡的萬年銀河世界史。在科幻小說上艾西莫夫的地位因這兩大系列而無可動搖。但是作家曾自敘過,他最滿意的作品卻是一篇僅數千字的短篇故事「最後的問題」。
歷史的書寫常常是政治的產物,或者說是各種政治觀點互相妥協之後的產物。因此詮釋歷史事件、臧否歷史人物所依據的觀點難以避免是服務政治需求與目的,而未必能真正還原歷史現場的時空情境。
雲圖由六個故事串連組成,故事的時代背景從19世紀到文明毀滅後的遙遠未來。而閱讀雲圖的過程彷彿是在觀看一場關於小說敘事結構的奇幻演出。大約許多人也會把這部小說歸類為後現代主義的範疇,或是所謂的meta-fiction。
<耶路撒冷三千年>紀錄一個城市三千年來的浮沉起落歷史。它是一部城市編年史。然而耶路撒冷不僅是一個城市而已。她同時是亞伯拉罕諸教的聖地,神的城市,人間的天上。因此從遙遠的三千年前大衛王征服此地開始,耶路撒冷就注定將成為世界史的交叉點,諸王夢想佔有的永恆之城,一個以火與劍書寫歷史的城市。
<時間迴旋>是三部曲的首部曲,也是最成功、最動人的一部。它主要描述在某個夜裡眾星驀地沉寂,地球彷彿被包裹在一層看不見的黑紗中,星月俱已無蹤,這個現象被稱做「時間迴旋」。
波赫士其實真正開創了魔幻寫實主義,包括馬奎斯在內的拉美作家群幾乎都受到他的影響。
艾西莫夫以基地系列及機器人系列這兩大系列科幻小說聞名於世,作家暮年之時分別寫了兩大系列的續集,把原本獨立的兩大系列故事巧妙地結合起來,兩大系列小說成了氣勢磅礡的萬年銀河世界史。在科幻小說上艾西莫夫的地位因這兩大系列而無可動搖。但是作家曾自敘過,他最滿意的作品卻是一篇僅數千字的短篇故事「最後的問題」。
歷史的書寫常常是政治的產物,或者說是各種政治觀點互相妥協之後的產物。因此詮釋歷史事件、臧否歷史人物所依據的觀點難以避免是服務政治需求與目的,而未必能真正還原歷史現場的時空情境。
雲圖由六個故事串連組成,故事的時代背景從19世紀到文明毀滅後的遙遠未來。而閱讀雲圖的過程彷彿是在觀看一場關於小說敘事結構的奇幻演出。大約許多人也會把這部小說歸類為後現代主義的範疇,或是所謂的meta-fiction。
<耶路撒冷三千年>紀錄一個城市三千年來的浮沉起落歷史。它是一部城市編年史。然而耶路撒冷不僅是一個城市而已。她同時是亞伯拉罕諸教的聖地,神的城市,人間的天上。因此從遙遠的三千年前大衛王征服此地開始,耶路撒冷就注定將成為世界史的交叉點,諸王夢想佔有的永恆之城,一個以火與劍書寫歷史的城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因為科幻小說與同名影集《三體》所以閱覽這本瑞秋.卡森所著1962年已問世的經典,我想分享一些小心得。 本書是世界性的,美國或其他國家現今的環保署可說是因為作者提出的核心思想改善致使生態搖搖欲墜的政策,下定決心訂下影響國家大方向的規則,儘管還是跟不上人類製造...
去年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繁中版出版,英文譯本在2015年榮獲雨果獎最佳小說獎。 建議孩子有機會可多閱讀科幻小說,因為那是結合科技與文學的產出作品。我認為,《三體》帶給讀者三項寫作省思。 一、以科學實徵角度,創作文學的細節 二、生命哲學的體現,是文學創作的本質 三、創造性思維是寫作的人性基礎:
Thumbnail
這篇文章評論了《三體》影集版中對小說故事內容的展現,探討了人性部分在影集中被濃縮或刪掉的情況,以及影集對三體文明的呈現方式。作者提到在影集中,人物的年輕時光拍出來,但晚年加戲過多,且對三體文明的呈現偏幼稚。另外也指出小說中的人物處於不同環境,但共同為了未來影響整個地球文明與三體文明的發展,而影集將這些人凝聚成科學家救世小隊,讓故事格局變小。最後,作者建議觀影者不論對影集的感受如何,都建議去閱讀原著小說。
Thumbnail
 我的雙胞胎女兒有點怪胎,從小對於怪力亂神或顯然是虛構幻想的電影或小說,都沒什麼興趣,覺得浪費時間,只願意看紀錄片以及由真實故事改變的劇情片。     我覺得這種「偏食」不太好,後來因為幫「波西傑克森」這套以希臘神話為本的小說中文本寫序,就推薦給她們,果然她們也迷上這套小說,後來小說改編成的電影上
Thumbnail
電影的出發點本就是混搭,而後逐漸確認自身敘事的藝術型態。唯各類型敘事之發展,不免也承擔著固定印象與自我封印,導致滯礙難前。這個時候,不倫不類或可能是突破框架、模組的最佳作法。
Thumbnail
身為一位奇科幻小說家,無可避免要在作品裡面處理有關神的議題,這一點對於多神論或無神論者或許沒什麼問題,就瞎掰或做一些典範轉移就好,內容有沒有邏輯,很多時候讀者也不在意。 但作為基督徒可沒那麼容易過關,因為神學概念不一樣。 這一點其實很有趣,大家不妨關注一下歐美幾位大牌奇幻作家,有不少人有個共通點
Thumbnail
金寶英在這八篇小說中都一再挑戰我們習以為常的視角,她提到:「這就是我們親眼所見的世界。我們只了解自己觀察到的世界,每個人就只活過自己的人生。然而人們上了年紀以後,都會像見過整個世界一樣誇誇其談。」永遠以挑戰你認知,卻也讓生命故事有所連結的哲學,這正是我喜愛科幻小說的本質。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因為科幻小說與同名影集《三體》所以閱覽這本瑞秋.卡森所著1962年已問世的經典,我想分享一些小心得。 本書是世界性的,美國或其他國家現今的環保署可說是因為作者提出的核心思想改善致使生態搖搖欲墜的政策,下定決心訂下影響國家大方向的規則,儘管還是跟不上人類製造...
去年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繁中版出版,英文譯本在2015年榮獲雨果獎最佳小說獎。 建議孩子有機會可多閱讀科幻小說,因為那是結合科技與文學的產出作品。我認為,《三體》帶給讀者三項寫作省思。 一、以科學實徵角度,創作文學的細節 二、生命哲學的體現,是文學創作的本質 三、創造性思維是寫作的人性基礎:
Thumbnail
這篇文章評論了《三體》影集版中對小說故事內容的展現,探討了人性部分在影集中被濃縮或刪掉的情況,以及影集對三體文明的呈現方式。作者提到在影集中,人物的年輕時光拍出來,但晚年加戲過多,且對三體文明的呈現偏幼稚。另外也指出小說中的人物處於不同環境,但共同為了未來影響整個地球文明與三體文明的發展,而影集將這些人凝聚成科學家救世小隊,讓故事格局變小。最後,作者建議觀影者不論對影集的感受如何,都建議去閱讀原著小說。
Thumbnail
 我的雙胞胎女兒有點怪胎,從小對於怪力亂神或顯然是虛構幻想的電影或小說,都沒什麼興趣,覺得浪費時間,只願意看紀錄片以及由真實故事改變的劇情片。     我覺得這種「偏食」不太好,後來因為幫「波西傑克森」這套以希臘神話為本的小說中文本寫序,就推薦給她們,果然她們也迷上這套小說,後來小說改編成的電影上
Thumbnail
電影的出發點本就是混搭,而後逐漸確認自身敘事的藝術型態。唯各類型敘事之發展,不免也承擔著固定印象與自我封印,導致滯礙難前。這個時候,不倫不類或可能是突破框架、模組的最佳作法。
Thumbnail
身為一位奇科幻小說家,無可避免要在作品裡面處理有關神的議題,這一點對於多神論或無神論者或許沒什麼問題,就瞎掰或做一些典範轉移就好,內容有沒有邏輯,很多時候讀者也不在意。 但作為基督徒可沒那麼容易過關,因為神學概念不一樣。 這一點其實很有趣,大家不妨關注一下歐美幾位大牌奇幻作家,有不少人有個共通點
Thumbnail
金寶英在這八篇小說中都一再挑戰我們習以為常的視角,她提到:「這就是我們親眼所見的世界。我們只了解自己觀察到的世界,每個人就只活過自己的人生。然而人們上了年紀以後,都會像見過整個世界一樣誇誇其談。」永遠以挑戰你認知,卻也讓生命故事有所連結的哲學,這正是我喜愛科幻小說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