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9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城市走讀>鐵路串起的繁「華」

「繁盛的過去隨著歲月的刻劃將逐漸被人們淡忘,但烙印的痕跡被遺留在城市的角落,等著你我去發掘」

如果有人問你:「該怎麼去萬華呀?」想必許多人內心的答案會是:「搭捷運到龍山寺站呀!」是的,龍山寺捷運站似乎已成為萬華交通重要的代名詞。然而在約60年前,萬華車站附近可是相當繁盛啊!直到40多年前,多數車站歡喜迎接與捷運共構的時刻, 萬華站成為臺北市中唯一沒有和捷運共構的車站,彷彿從這一刻開始,決定它往後逐漸沒落的命運。

本篇文章將帶你了解:萬華車站從日治時期建成後,串連了哪些重要產業?

*本篇重要地標位置


萬華車站串起的產業

消失的汕頭街與重現的艋舺大道

1986年鐵路地下化開始推動,道路寬闊整平,陪伴萬華人走過一世紀的鐵路逐漸從地表及世人的記憶中抹除,從小巷轉為大道。於2001年6月30日這條路正式閃亮登場,還賦予了新名字,就叫做—艋舺大道


昔日繁華的萬華車站旁,有條汕頭街(圖1),這裡是臺北早期的大型工廠的聚集區,與裝卸貨物相關的產業,像是鐘錶、 冰塊、木材、鈕扣、玻璃、肥皂、瓶蓋等工廠都聚集於此(圖2)。

圖1-萬華車站周邊(1952臺北市街道詳細圖)

圖2-萬華車站附近一隅(1958年臺北市一千兩百分之一地形圖)


2016年萬華車站以BOT案模式,辦理車站大樓共構開發,興建的萬華雙子星大樓、特色天橋,逐漸成為萬華的新地標(圖3)。有高級飯店、台北聯合醫院辦公室等單位進駐於摩天高樓中,期望車站以展新的城市樣貌,重現繁華的過往。

圖3-萬華車站附近現況(取自Google Earth)

現今從萬華車站要跨越這條艋舺大道的最簡單的方式便是穿越天橋,由於萬華車站的天橋與凱撒飯店共構,因此需走進凱撒飯店內,才能使用這個公用通道,不過飯店仍不希望太多人走,所以藏的很非常隱密(在這邊偷偷報給你知XD)。


走過天橋來到對面,朝向萬華車站,你會看到白色棚子的裝置藝術,是龍山寺的意象,由於早期早期鐵路左右側的生活圈是分開的,加蚋仔人要進艋舺區域叫做進城,現在也保留著這樣的意味。

*註:關於加蚋仔是哪裡呢?可以參考本篇文章


從萬華崛起的陳家人

金義合行就位在萬華車站前站的斜前方(圖4)為日治時期陳氏家族之家族事業所在地,現為市定古蹟。


陳家在1894年成立了臺灣第一家玻璃工廠「金義合玻璃製造工」,此外他們還經營油燈、瓷器、味素等民生工業,後期發展化工、塑膠等事業,是個至今仍相當活躍的家族,著名的企業——大洋塑膠、義芳化工都是陳家所經營,可以說是少數從日治時期可以活躍至今的龐大家族!

現今北投的陶瓷業,最初也是源自於萬華陳家,下次如果有機會去北投的廟宇可以觀察一下,有許多的廟宇都是用陶瓷裝飾的呢!

古蹟預計明年開始修復,而由於現在有一代陳家人就在京都經營柳月堂咖啡廳,預計未來有可能將此品牌帶回臺灣經營成咖啡廳。



臺灣的第一個服飾商圈

當時的萬華火車站為貨運轉運地,也是中南部民眾到北部的重要據點。1950年代(民國40)時,彰化芳苑工作機會少,其中洪家村的居民決定來臺北打拼、試水溫,開了第一間「洪勝美服飾行」,也意外開啟了萬華的成衣產業。

北上事業有成後,也找同鄉的親屬一同來開店及招攬學徒,萬華的艋舺服飾商圈(大理服飾商圈)就此興起。而第二批北上的芳苑人則到松山的五分埔卸貨,因此至今這兩個地方的服飾商圈經營者仍有許多是有親戚關係的呢!

萬華服飾商圈位於現今萬華區大理街、西園路、康定路附近(圖5),因鄰近萬華車站、大稻埕碼頭具有地利之便,使成衣加工廠開始聚集,漸由零售轉為大量批發,成為當時北臺灣的服飾業重鎮。

圖5-艋舺服飾商圈範圍(取自Google Earth)


當時這一代的服飾商圈生意超好,萬華車站旁的株式會社臺灣銀行不只金庫很大,甚至還提供到府代收錢服務呢!而現今萬華車站前廣場的裝置藝術意象正表達了「紡織的線」還有「梭軸」(圖6),像極了海綿寶寶的家,而不只車站前的裝置藝術,筆者於連萬華車站內發現最新設計的logo也隱含了過去興盛的紡織產業(圖7)。

圖6-萬華車站前的裝置藝術

圖7-萬華車站logo



全臺玻璃發源地

民國80年代,臺灣傳統製造業衰退、工廠外移,目前現存的萬華玻璃工廠—順陽玻璃工廠,成立於1961年,最初的店址位於東園街口的土地公廟對面,而現今已遷移至萬大路上,目前其加工廠及倉儲外移至鶯歌,在萬華僅保留了零售店及展示櫥窗(圖8),並命名為「一次方」。

圖8-一次方店址與玻璃展示櫃


他們除了提供了玻璃杯加工跟客製化外,在店內還可以看到許多臺灣早期的舊式、具有特色的玻璃杯,像是有復仇者聯盟標誌的杯子或是肯德基杯,另外許多的競選人杯也會找他們製作,甚至揚名國際連杜拜的杯子也來自於這裡(圖9)!還有這個米其林餐廳御用等級的杯子,也是他們家製作的,特色是杯身極細又極穩、耐敲,據說一個要賣到1800塊(圖10)!

圖10-米其林等級御用玻璃杯


在店內還可以發現早期經典「143啤酒杯」的足跡,這個名稱的由來是指「容量143ml的啤酒杯」,最初設計創意便來自順陽的第一代老闆-方永隆。由於一個標準酒瓶剛好可以裝成六小杯,而這個杯子的容量又適合一口乾而且不會喝醉而設計,可見是隱藏著設計人的智慧酒杯呢!


印刷工聚集而起的步登公寓

1898年《臺灣日日新報》於萬華創立,是日治時期臺灣發行量最大的報社,也促成加蚋仔地區的印刷業極為發達,吸引大批的人力來到該地區,為了滿足大量印刷工的居住需求,建成許多的四、五層樓無電梯公寓,又稱為「步登公寓」(圖11),這些公寓在建築上也有一些常見的特色,像是水泥鏤空花磚、空洞設計、馬賽克磚,看似平凡、形式普通,卻藏有許多小巧思,也是見證現代化的住宅樣式。


現今的萬華有一半的人口都集中於南萬華,由於此地在早期北方有鐵路阻隔、南方有新店溪,形成孤島經濟,也是隱形、具有潛力的經濟發展區。


產業重生,活出新魅力

自從捷運龍山寺站建成後,逐漸轉移了萬華車站的人流,當工業區更改為住宅區,使眾多工廠外移,萬華一帶成了相對老弱窮的城區。近年來萬華區致力於整頓文化,重新走向藝文並推廣觀光工商業,吸引青年人口,讓老城區再次賦予全新的生命,更多精采故事未完待續......


後記

知名的阿默蛋糕相信許多人都有吃過,沒吃過至少也有聽過吧!他的創始店就位在萬華後火車站,因此千萬不要送萬華人阿默蛋糕,他們會想說這就我家的東西啊!而阿默蛋糕還有隱藏糕點,那就是蛋黃酥啦~只賣中秋前後兩週而已,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也可以探尋看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