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圍脖圍的好處

    對於氣溫變化的反應,跟老婆大人或周邊朋友比起來,我的體質算是很爛的,冬天怕冷,夏天又非常容易出汗。夏天洗完澡過兩個小時,身上就會有汗臭味,冬天只要稍微吹到風,噴嚏就打個不停。

    但是這些年因為與朋友們常爬山,對於衣物裝備原本不在意的我,慢慢發現戶外用品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好用,其中幫助最大的是脖圍。

    這個小小一圈略具彈性的紡織品,以往主要當頭巾用,但我的頭上不喜歡戴任何東西,所以幾十年來,櫃子裡有好多條各種場合別人送的圍脖,都擺著沒用。

    但是近年來,忽然發現怕冷又過敏的我,脖圍真的很好用,尤其對於年紀漸長有高血壓的人而言,會是救命神器,在冬天只要注意到頸部的保暖就可以穩定血壓,甚至全身都不太會覺得冷。

    因為頸部有個名為「AVA」(動靜脈吻合)的特殊血管,用來偵測周邊溫度,然後調節身體的體溫。我們知道,人類的身體必須維持恆溫,當外在環境太冷或太熱時,必須透過很多機制來保存體溫或散熱。

    當頸部的AVA若偵測到外邊太冷了就會收縮血管,避免血流太多太快以至於從皮膚散熱太多而失溫,而血管一收縮,血壓就會上升,這也是腦溢血中風在寒流來時發生的原因。

    相反的,脖子的感應器覺得溫暖,就會維持血管的正常擴張,血壓也就不會上升,因此讓頸部的AVA以為身體處在溫暖的狀態下是很重要的事。

    夏天吹冷氣時也是如此,冷空氣直灌脖子,會造成血壓上升,所以脖圍要隨身攜帶,隨時注意保護頸部的溫暖。小時候常看到大人脖子圍著毛巾,我想一方面除了可以擦汗之外,也有保護頸部的作用。

     

    小心得到冷氣病 

        因為全球暖化的關係吧?近年不管那個月份,氣溫總是屢破紀錄,城市的高溫使得台北市長想幫所有中小學的教室都裝上冷氣。

        在烈日高溫下活動或工作,若一不小心會得熱衰竭,或者中暑,這可是容易被忽略卻會出人命的危險情況。

        中暑是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汗出過多而脫水,體溫會升高,身體的體溫調節系統出狀況,體液細胞的電解質失去平衡,感覺頭暈倦怠,然後不醒人事,休克,甚至死亡。

        這種體溫過高的中暑在中醫理論算是「陽暑」,另外「陰暑」是體溫沒有升高,但是身體內的火熱無法從體表散出,導致頭痛、胸悶、呼吸不順的症狀,稱為「陰暑」。

        通常我們處在高溫環境身體會藉由擴張皮膚表層的微血管,透過流汗跟體表的毛細孔來散熱,也就是將身體內過多的熱量帶走。

        很多人從戶外高溫環境走進冷氣很強的室內時,寒冷的空氣會讓皮膚表面血管收縮,停止流汗,身體內的熱量排不出去,這就是中醫形容的「寒包火」,也就是體外有寒氣,體內卻上火。

        這也是很多人在夏天高溫下,經常進進出出室內室外時,身體會不舒服,或者一吹冷氣,頭就會痛的原因。也有人夏天喜歡大口喝冰飲料,啃食冰塊,也會在體內形成另外一種「寒包火」,長期下來,身體對溫度調節能力下降,免疫力也會降低。

        身體感受溫度以及排汗的功能,除了氣溫直接影響之外,空氣中的溫度也有很大的關係。

        曾經有一個研究認為,當環境溫度30度,但是相對濕度70度時,體感溫度為35度;若相對溼度提高到90度時,體感溫度會高達41度。也就是濕度愈高,我們就會愈不舒服,高溫是如此,對低溫而言也是如此。

        這也是很多人的生活經驗,比如冬天到北歐,零下七、八度,感覺卻沒有比台灣寒流來時溫度在零上十來度時冷;或者到沙漠旅行溫度動輒四十多度,感覺卻沒有台灣氣溫三十多度時來得難受,這就是因為台灣是海島、又多山,濕度往往非常高的緣故。

        因此,夏天在室內若是以除濕機搭配電風扇,冷氣其實不見得需要開,若真的要開,溫度也不必調得太低,因為只要濕度降下來,我們感覺就會舒服一點,但是要記得多喝水。

        在冬天也一樣,開除濕機,濕度降下來,感覺就不會那麼難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