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寫作這件事

(一)

    學測結束後約莫有整整三年未曾再寫過文章。撇開建築系課業繁重和身心狀態不佳外,還有一個問題是脫離命題作文之後,我不確定怎麼寫才算是能讓人認可的「高分佳作」又或是應該面向誰而作。

    重新下筆的那一刻甚至有些恍惚,無法想像數年前是如何像其他學生那般五十分鐘寫一篇或九十分鐘寫兩篇作文。依照現在我做設計磨磨唧唧的性格,很難不讓交卷前爛尾。也許應試教育的好處之一,就是鍛鍊學生集中注意力在規定的時間內把事情做完整,免於拖延逃避帶來的後果。

    作為Z世代一員,我的童年可謂親眼見證過紙媒時代的沒落。小的時候科技不像今天發達,兒童能接觸到手機、電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為消磨大量的空閒時間與增進閱讀能力,父親在我國小時訂購《國語日報》、《讀者文摘》實體期刊,當時學校作業的要求是幾年級就寫幾百字的文章,每每拖到最後一天還要絞盡腦汁的湊齊心得字數。

    隨著年齡上升,漸漸開始有了自己的閱讀喜好。但可能一直以來都不是聽話乖學生的關係,課外的消遣轉變為少女漫畫和言情小說。這些師長口中沒有營養的讀物來源於學校附近的便利商店和兩間租書屋,附近的全家每個月都會進貨三冊一百元一冊的《夢夢月刊》,和數本五十元左右的《總裁少東》系列言情小說。兩間租書店又只需花費數十塊,就能夠看到之前連載的小說、漫畫。於是,沉迷其中又樂於分享的我便成為令父母和班導頭疼的存在。期中考、期末考以外的日子,每每放學或補習下課之後總要到租書店逗留一下再回家,甚至還會在周末花費百元,無限冊看整天。



    這個時期的交上去的作文如同寫小說那樣,喜歡有意無意的穿插些虛構橋段,讓本該經驗分享的事情變成自由創作,簡直不堪回首。唯一的收穫大概是打開了漫無邊界的想像力和提升些許審美能力。

    臨近國小畢業前,兩間租書屋似乎都由於營收下滑先後倒閉。直至升上國中,依然會在每月二十五號等便利商店販售漫畫月刊。再然後口味改變,投向青春疼痛文學。等再次聽到那本期刊名字時,已經是新聞裡公布它紙質停刊的消息了。

    說起青春疼痛文學,多半伴隨著幾分「為賦新詞強說愁」之感。小說裡的失戀、墮胎、打架、自殺情節與現實裡在天主教學校刷題、考試的我絲毫沒有聯繫。苦悶的學習狀態下,作文考試倒成了緩解壓力的時刻。因為沒有標準答案,一些自我表達的內容順勢「借題發揮」。現今回顧實在太過小題大作、傷春悲秋,卻能看出那時對這方面的熱情興趣。

    待高中住校時,已是人手一機。小說、漫畫不僅能在網頁上瀏覽,還可以應用程式內搜索緩存再以AI演播。每晚十一點宿舍熄燈後,我和室友們都會抱著手機躲在棉被裡瀏覽網絡文學並悄聲討論書中的劇情。

    顯然那些都是不務正業的時至今日再翻開那幾冊偽裝成上課筆記實為自寫短篇的本子還是很難為情。這種和以前對話的方式,總有巡堂看見後排同學不認真上課,在書本上塗塗畫畫的感覺。

    後來升上大學沒太多娛樂活動,畫工程圖和製作手工模型的同時基本與有聲書、廣播劇等聲音相伴,緩解長夜漫漫帶來的孤獨感,為枯燥的趕圖過程平添幾分樂趣。

    只可惜能寫文章的時間少之又少,除了繳交通識課作業、結構課報告之外,沒什麼機會或心力提筆。

    幸運的是期間累積的真實經歷是架空宇宙無可比擬的。積攢的素材在日後作為小說原型或故事分享再適合不過。試著動筆後,能明顯察覺現有的問題所在。筆墨濃稠度太高、過於注重論述、忽略感性想法…等等。許是沉浸學術論文的緣故,在闡述事情時習慣「官方」,不帶任何情感地去訴說經過,卻遺憾許多自身感受無法表達出來。

    曾想後續寫作的契機是甚麼?許是內心不如意太多,能訴說的甚少。二零二零年至今,一連串日常的下坡路走的我險些喘不過氣。獨自生活以後才意識到我過去十八年來活得還是太容易了。從燈泡壞掉、馬桶堵塞到失戀失業失敗,大抵能明白為甚麼成年人的世界充滿那麼多陷阱和無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