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夯 私攝影與寫真:攝影者的貼近與自我認同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撰文/圖片:賴芊芝

「私攝影師不只是只有排版給你後所看到的生活,他們也有自己的生活」

對家夯藝術家來說,私攝影一個探討自己生命的過程,而在每個階段都會有著不同的課題。有如是你我手機裡的每一張照片,他反應著你注意到的、在意的事情。在當初接觸攝影時,社會對同志身分不太了解。家夯想透過攝影一方式,告訴社會「同志的愛並沒有不一樣」。

林家夯作品 / 攝影:賴芊芝

林家夯作品 / 攝影:賴芊芝


「展出與編排-把房間搬到展場裡」

在家夯的大學畢業製作時,就嘗試將在台北的租屋處環境,複製到展出現場。由於作品本身探討與展現的亦為自己房間作為出發的脈絡,建構私領域與公共空間的衝撞性。後來也成為展於田園城市書店的起始點。

林家夯作品 / 攝影:賴芊芝

林家夯作品 / 攝影:賴芊芝

「五年對我來說很漫長,但對進到展場或是看到攝影書的人來說,是轉瞬的。」

《Room Taipei》小誌一書,主要紀錄著大學後離開家裡後,陸續的五年來自己到台北生活,開始有了自己的房間的時光。身體不再被受家裡的限制,變得更能夠有隱私。開始可以帶伴侶、砲友回家。家夯因此花了五年拍攝不同男人進出自己的房間,同時想紀錄出他們「留下的什麼東西」,這包含著一些男生留下來的便條紙、房租的繳費單,以及老師與進出者們對於成長意義的探索。原先覺得很多東西皆太私密、像小孩子、幼稚且感到尷尬;後來逐漸發現在一個成長後的角度來看,一切又不一樣了。

《Room Taipei》 / 攝影:賴芊芝

《Room Taipei》 / 攝影:賴芊芝

「他人」的脆弱與親密:《Affairs》

家夯收到歐洲出版社的邀約,合力將《Affairs》這本從交友軟體詢問別人可不可以「去拍他」而開始的攝影書,推向國際舞台。並分享到逐漸發現有作品就要往國外推廣,因為他人並不一定了解亞洲的同志推向到了的什麼程度,其實他們看見這些照片後會表現出新奇感。

而這本從十分私人與生活的交友軟體邀約所出發的攝影集中,也開始思考這是不是一種「強制性地」介入他人的生活、強制要拍出他們的身體,會不會不夠真誠;並認爲這可能是不夠完整的作品。不過,就如生命中不同階段會有的課題與焦慮般。這也是一個影響自己的經歷,一個值得被紀錄的回憶。

/ 攝影:賴芊芝

/ 攝影:賴芊芝

摔下去時很多肢體碰撞,最後到海裡去-《香蕉船》

在去年滿30歲後,家夯開始產生嚴重的年齡焦慮,而這成為創作上的下一個階段。玩香蕉船時,大家都知道最後會跌入海裡,但卻樂此不疲,就像正在參與一個清楚結果的過程。從大學後開啟的自主決定的私生活後,逐漸過了十年,在社會與家人期許上出現了矛盾與焦躁。「是一個夏天焦慮和暈船的故事,也是自己30歲最後的青春時光全身溼的狀態。」老師在書本描述上這麼提到的。並以書上的緞帶意味著拉扯之間所產生的矛盾。

《香蕉船》/ 攝影:賴芊芝

《香蕉船》/ 攝影:賴芊芝

「如何更了解私攝影:影響家夯的攝影師們」

家夯特別推薦《私寫真論》一書,同時提到影響自己很深的攝影師有:

中平卓馬:空洞化自身的紀錄。 荒木經惟:自身符號化到照片裡面、打破攝影是一瞬間的感覺,同時最喜歡《愛的陽台》一書。 牛腸茂雄:在流淌的時間中回應自我、像擺拍卻又不是的照片、像擺拍卻又不是的照片。 Nan Goldin:私攝影作為一種紀錄以及理解自己的個人生活和那謝私密生活的工具、告訴大家「這就是我的生活」。藝術家以打破好萊塢式英雄片的感覺、拍出一系列被家暴到病好的狀態,在該時代屬於少數,也成為私攝影的鼻祖。

以及森榮喜、深賴昌久、廖逸君、陳文俊與江演媚……

最後,他也很推薦創作者們可以多多參加書展。若是舉辦個人展覽與一般聯展,通常是認識的友人會來看。但藝術書展特別之處便是有更多與陌生人交流的機會。

林家夯作品 / 攝影:賴芊芝

林家夯作品 / 攝影:賴芊芝

林家夯作品 / 攝影:賴芊芝

林家夯作品 / 攝影:賴芊芝


關於藝術家:

林家夯 Lin Jaihang 出身於台灣高雄,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現居台北。自稱是曖昧系私攝影。影像多為日常生活中的自身及同性伴侶,以攝影建立與情人的對話,及對愛的需求。


更多關於家夯老師的作品:@lin.jaihang





avatar-img
25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芊芝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撰文 / 攝影:賴芊芝 文森在個展中以性與童年結合成多組繽紛的平面作品,包含痛與快樂並存之與LGBTQ五族群的性經驗、透過肉體理解另一個體,及慾望橫流的打樁機、深蹲、瑜珈下埋下的隱喻
文字:賴芊芝。圖片:毓繡美術館 αΩ 開始與結束的循環 在克萊因.赫茲 α 溫室地境中,于軒期待呈現出還沒發生的未來,用像標本一樣細緻度方式呈現未來的「過去式」,隨著靠近觀看展品,便會有如進到另一個時空。 時間感在作品中賦予的雙向意義與魅力 1. 于軒在這次呈現的準備期長達10年 2. 在克
撰文:賴芊芝 「為什麼……?」來自無法藉由經驗來改變自己的松子,在每段關係中受傷時,所提出最貼近真實的疑惑。在已知道松子最後的下場的狀況下,當她越是正向,對未還擁有希望,我就越是感到難受,好像過於善良、真誠都是一種錯。松子,一點都不令人討厭,卻也無法讓人喜歡,因為她並不喜歡自己,她是期待別人能夠愛她
撰文 / 攝影:賴芊芝 真正動人的,總要花一點時間才會看見 在拼貼作品中,我看見更出於自發、覺得「就是得要這麼做」的情感。而我們會需要先走過前面五個展區,方得看見這樣動人的拼貼。
撰文/攝影:賴芊芝   這次參與的活動是VERSE雜誌的封面故事走讀,也是我第一次來到這個擁有緬甸生活型態的地方,萬利老師以「食」貫穿兩小時的走讀,不同於一般觀光,兩小時的行程中更多的是「吃」背後的來源與意識型態。
撰文:賴芊芝 異鄉人與異鄉人的接觸 這是由2017那年開始的。 【靠岸 To Dock】展覽藝術家Jerry在夏天來到宜蘭頭城的港口,習慣在一個地方待上好一陣子的他被出航工作回來的船員發現自己一直都待在港口,這便成了對話的開始,接著慢慢有了對方邀請Jerry來拍攝他、Jerry在下回見面時帶實體影像
撰文 / 攝影:賴芊芝 文森在個展中以性與童年結合成多組繽紛的平面作品,包含痛與快樂並存之與LGBTQ五族群的性經驗、透過肉體理解另一個體,及慾望橫流的打樁機、深蹲、瑜珈下埋下的隱喻
文字:賴芊芝。圖片:毓繡美術館 αΩ 開始與結束的循環 在克萊因.赫茲 α 溫室地境中,于軒期待呈現出還沒發生的未來,用像標本一樣細緻度方式呈現未來的「過去式」,隨著靠近觀看展品,便會有如進到另一個時空。 時間感在作品中賦予的雙向意義與魅力 1. 于軒在這次呈現的準備期長達10年 2. 在克
撰文:賴芊芝 「為什麼……?」來自無法藉由經驗來改變自己的松子,在每段關係中受傷時,所提出最貼近真實的疑惑。在已知道松子最後的下場的狀況下,當她越是正向,對未還擁有希望,我就越是感到難受,好像過於善良、真誠都是一種錯。松子,一點都不令人討厭,卻也無法讓人喜歡,因為她並不喜歡自己,她是期待別人能夠愛她
撰文 / 攝影:賴芊芝 真正動人的,總要花一點時間才會看見 在拼貼作品中,我看見更出於自發、覺得「就是得要這麼做」的情感。而我們會需要先走過前面五個展區,方得看見這樣動人的拼貼。
撰文/攝影:賴芊芝   這次參與的活動是VERSE雜誌的封面故事走讀,也是我第一次來到這個擁有緬甸生活型態的地方,萬利老師以「食」貫穿兩小時的走讀,不同於一般觀光,兩小時的行程中更多的是「吃」背後的來源與意識型態。
撰文:賴芊芝 異鄉人與異鄉人的接觸 這是由2017那年開始的。 【靠岸 To Dock】展覽藝術家Jerry在夏天來到宜蘭頭城的港口,習慣在一個地方待上好一陣子的他被出航工作回來的船員發現自己一直都待在港口,這便成了對話的開始,接著慢慢有了對方邀請Jerry來拍攝他、Jerry在下回見面時帶實體影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認識了十多年的攝影好友在兩年多前也搬來了北大,成為了鄰居,卻直到今天才來到他們新家作客。 話閘子一開就停不了,關於攝影的一些想法,回憶著初入攝影的那些過往。 直到她搬出一整堆許多攝影家的攝影集,我一本一本的翻著,跟著照片,卻將我的思緒拉回到了過往的那好多好多年前。
Thumbnail
我本來就超級戀家,也很喜歡看家居設計的節目,所以看這本圖文書《戀家的人》簡直有種相逢恨晚的感覺。 此書其實沒有任何故事內容,就是畫五個獨居女子的小窩,畫她們在自己的家時會做什麼,每一幅圖都充滿著細節,每一幅圖都可以讓我看很久很久,想看這個家的每一個細節。 看著看著,我就會想,哎呀,我完全沒有試過
Thumbnail
分享進研究所前的一次飯局,對攝影的理解與創作的尋找。
Thumbnail
北海岸的海寓夫人就在海邊,棚主本身有提供一些衣服,這次我總共拍了一套白禮服、一套睡衣、兩套制服(分別是國中跟高中的)。
Thumbnail
故事要回到幾年前我跟一個女子同居,我們共同分享一間老公寓,裡面有兩房、一衛、一廚房。是在非常老舊的住宅區,就位在台北市最精華地段走路不到十分鐘的距離。 那年的我們仍舊被青春沐浴。 剛從大學畢業滿懷對未來的期待,對於愛情,亦然。室友的愛情就在雜草叢生中萌芽,我猜想他只是迷惘又或是...
Thumbnail
飯澤耕太郎所著《私寫真論》彙集了日本數個攝影家的「私寫真」觀點,並且深入探討何謂「私寫真」,在書的最後「為了將私我遺忘」提到:當一個人忘記「私我」的時候,便能完全浸透於這個世界」。寫這篇文一部分也是看了該書以及《決鬥寫真論》的小小感想,讓我更加確信,攝影與世界的連結是重要的。 街頭
Thumbnail
《神人之家》是2022年公開上映的台灣紀錄片,由盧盈良執導,以導演自身家庭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他與他家人之間的故事。(取自維基百科) 展覽介紹📽️ 導演盧盈良是一位嘉義人,從高職開始對電影非常有興趣,因此獨自來到台北生活。當家人用bbcall聯絡他時才發現他是真的下定決心離開。 2
Thumbnail
一開始接觸大尺度攝影,還蠻常到MD的房間裡拍攝。跟去旅館拍攝不同,每個人的房間都有其獨特風味,現場能拍的梗也比較多一點,除非MD房間東西很少,但還沒碰過這種情況就是了(笑)。 而後來會取名私房寫真,除了大陸那邊會把大尺拍攝稱作"私房"之外,把私房兩個字拆解開來,"私"在日語是我的意思,"房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我對臺灣事業和生活的信心以及對攝影的熱愛的故事。
Thumbnail
認識了十多年的攝影好友在兩年多前也搬來了北大,成為了鄰居,卻直到今天才來到他們新家作客。 話閘子一開就停不了,關於攝影的一些想法,回憶著初入攝影的那些過往。 直到她搬出一整堆許多攝影家的攝影集,我一本一本的翻著,跟著照片,卻將我的思緒拉回到了過往的那好多好多年前。
Thumbnail
我本來就超級戀家,也很喜歡看家居設計的節目,所以看這本圖文書《戀家的人》簡直有種相逢恨晚的感覺。 此書其實沒有任何故事內容,就是畫五個獨居女子的小窩,畫她們在自己的家時會做什麼,每一幅圖都充滿著細節,每一幅圖都可以讓我看很久很久,想看這個家的每一個細節。 看著看著,我就會想,哎呀,我完全沒有試過
Thumbnail
分享進研究所前的一次飯局,對攝影的理解與創作的尋找。
Thumbnail
北海岸的海寓夫人就在海邊,棚主本身有提供一些衣服,這次我總共拍了一套白禮服、一套睡衣、兩套制服(分別是國中跟高中的)。
Thumbnail
故事要回到幾年前我跟一個女子同居,我們共同分享一間老公寓,裡面有兩房、一衛、一廚房。是在非常老舊的住宅區,就位在台北市最精華地段走路不到十分鐘的距離。 那年的我們仍舊被青春沐浴。 剛從大學畢業滿懷對未來的期待,對於愛情,亦然。室友的愛情就在雜草叢生中萌芽,我猜想他只是迷惘又或是...
Thumbnail
飯澤耕太郎所著《私寫真論》彙集了日本數個攝影家的「私寫真」觀點,並且深入探討何謂「私寫真」,在書的最後「為了將私我遺忘」提到:當一個人忘記「私我」的時候,便能完全浸透於這個世界」。寫這篇文一部分也是看了該書以及《決鬥寫真論》的小小感想,讓我更加確信,攝影與世界的連結是重要的。 街頭
Thumbnail
《神人之家》是2022年公開上映的台灣紀錄片,由盧盈良執導,以導演自身家庭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他與他家人之間的故事。(取自維基百科) 展覽介紹📽️ 導演盧盈良是一位嘉義人,從高職開始對電影非常有興趣,因此獨自來到台北生活。當家人用bbcall聯絡他時才發現他是真的下定決心離開。 2
Thumbnail
一開始接觸大尺度攝影,還蠻常到MD的房間裡拍攝。跟去旅館拍攝不同,每個人的房間都有其獨特風味,現場能拍的梗也比較多一點,除非MD房間東西很少,但還沒碰過這種情況就是了(笑)。 而後來會取名私房寫真,除了大陸那邊會把大尺拍攝稱作"私房"之外,把私房兩個字拆解開來,"私"在日語是我的意思,"房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我對臺灣事業和生活的信心以及對攝影的熱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