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讀繪本/家是什麼? 《四季》帶給我的居住想像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四季》
作繪:許智偉
出版:青林國際2022.3

細節地咀嚼家的樣貌

《四季》的初版附上了一張作者的簽名明信片,畫的是屋內家庭團聚吃飯的畫面。不同於書中由屋外的季節變化、人事流轉,來傳達「無常即為日常」的感受,而是「進到屋內」近距離地接觸家的溫暖與變化。
而明信片上的五個家人,即是書封面懷有新生兒的新婚夫妻,經過季節與時間的變化,歷經孩子成長、遠離家園、求學工作,歷經物換星移、城市變遷,生老病死,重新團聚的象徵。
「屋內」家的意象:家人的團聚
許智偉用素描且部分渲染的筆法,樸素、卻細節地傳達「家」的意象。乍看之下,變化很少,老樹永遠在,廣場也在,居民也在,只是跟隨著季節,層疊著時間與年紀的累積。因此明明是文字稀少、沒有大變動的繪本,卻無法利用快速瀏覽的方式,幾分鐘解決它。
是了。我們學著在夜闌人靜時細細咀嚼,並回想自己關於「家」的樣貌。
大榕樹、廣場、鄰居和人們,步登公寓和平房,年節的氣氛、習俗的渲染,那是世代並時代的印記,那是有一部分人的生命記趣。可能是自己的、是父母親那一輩的、追溯更遠一點的(例如平房跟奉茶),是戰後那一代親人的「家」的記憶。
我們耳濡目染,這些那些,如此歷歷鮮明。

插畫家筆下的居住場景

家是什麼?
我喜歡看國內插畫家繪製的「家」,許智偉畫的「家」,有著歲月流轉的意象;之前我沈溺於陳沛珛畫的「家」,則像是一種城市遺跡,單身女子不得已卻又安身的輕嘆暫居其中。爾後接觸到林廉恩的《Home》,她的故事看起來是無地域性的畫法,然而在一種亂中有序的拼貼中,我看到只屬於台灣的居住風情。
林廉恩《Home》
陳沛珛《暫時先這樣》
是在台灣的插畫家筆下,我才第一次喜歡上台灣特殊的居住風景。線條的、樸拙的、沒有規則的,高樓大廈後面是紅灰色的平房,急就章的公寓鑲上每代人居住的痕跡,改建、加蓋,光鮮亮麗對上急於生計,總在互相擠兌的現實裡併發出生命力。
而我們幾乎都在這樣的房子裡長大、成家立業,擁有強大的安全感。我們的家是如此拼貼、自由、張狂,且充滿詮釋的可能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如果人生可以只擅長一件事,就把這件事做好:像大象一樣在繪本、圖文書,以及文字書中打滾,再好好噴水,分享與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世界始終是孩童;唯獨我們很遺憾會長大」—《慢讀里爾克》 我們來到一個怕老的年代了。這意味著人們開始有方法抵抗肉體的變老。只是靈魂不會說謊,透過眼睛,人們知道自己的經驗是新鮮還是滄海桑田;透過眼睛,人們早已明白,年輕與衰老的意義。 有限對應無盡,是繪本對孩子拋出的議題。
你是否記得曾有那麼一個片刻,只是單純的渴望、渴望到眼神閃閃發亮,什麼也不想?那樣的單純,就像回到孩子時候的自己,全身煥發著一種簡單明亮、又開心的色彩。 閱讀《看煙火的日子》讓我想起這種感動。 這本書最好看的地方,也就是在碰吉沿路逛去的旅途中。
「我的朋友們很高興莎士比亞書店還開著」 ——Sylvia Beach 比起Sylvia在戰後親筆寫的散文集《莎士比亞書店》,繪本《席薇亞的書店》更在乎的是,透過房子的自述身世,這間老舊的「房子」,如何在女主人Sylvia席薇亞的巧思之下,蛻變成為一家充滿知識與想像、人文與歡樂的「書店」。
繪本貴在趣味。 西班牙的畫家馬爾索(Manuel Marsol )總是在這樣的「趣味」上費盡心機。新拿到的這本《洞》,西班牙原名為「La Leyenda De Don Fermin」(唐費明傳奇),便是在簡單的冒險故事裡,埋藏許多關於西班牙文化元素的彩蛋。
「我是個享樂主義式的讀者⋯⋯我閱讀是為了書能帶給我美學上的情感」——波赫士〈奇妙神曲〉 讀書,跟看電影一樣,激起情感上的漣漪有時是更為重要的。 令人難以想像的是,一本純以文字寫成的詩歌故事,卻能啟發古今中外這麼多的畫家為它展開各種不同想像的圖像創作。
我怕濫情,也怕過於聚焦日常,書名如此,常教人擔心。趁興坐下來好好閱讀,才知刻板是錯,錯得離譜。 作者/楊双子;寶瓶文化出版;2020.12
「世界始終是孩童;唯獨我們很遺憾會長大」—《慢讀里爾克》 我們來到一個怕老的年代了。這意味著人們開始有方法抵抗肉體的變老。只是靈魂不會說謊,透過眼睛,人們知道自己的經驗是新鮮還是滄海桑田;透過眼睛,人們早已明白,年輕與衰老的意義。 有限對應無盡,是繪本對孩子拋出的議題。
你是否記得曾有那麼一個片刻,只是單純的渴望、渴望到眼神閃閃發亮,什麼也不想?那樣的單純,就像回到孩子時候的自己,全身煥發著一種簡單明亮、又開心的色彩。 閱讀《看煙火的日子》讓我想起這種感動。 這本書最好看的地方,也就是在碰吉沿路逛去的旅途中。
「我的朋友們很高興莎士比亞書店還開著」 ——Sylvia Beach 比起Sylvia在戰後親筆寫的散文集《莎士比亞書店》,繪本《席薇亞的書店》更在乎的是,透過房子的自述身世,這間老舊的「房子」,如何在女主人Sylvia席薇亞的巧思之下,蛻變成為一家充滿知識與想像、人文與歡樂的「書店」。
繪本貴在趣味。 西班牙的畫家馬爾索(Manuel Marsol )總是在這樣的「趣味」上費盡心機。新拿到的這本《洞》,西班牙原名為「La Leyenda De Don Fermin」(唐費明傳奇),便是在簡單的冒險故事裡,埋藏許多關於西班牙文化元素的彩蛋。
「我是個享樂主義式的讀者⋯⋯我閱讀是為了書能帶給我美學上的情感」——波赫士〈奇妙神曲〉 讀書,跟看電影一樣,激起情感上的漣漪有時是更為重要的。 令人難以想像的是,一本純以文字寫成的詩歌故事,卻能啟發古今中外這麼多的畫家為它展開各種不同想像的圖像創作。
我怕濫情,也怕過於聚焦日常,書名如此,常教人擔心。趁興坐下來好好閱讀,才知刻板是錯,錯得離譜。 作者/楊双子;寶瓶文化出版;2020.12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你需要一部沉浸式放鬆的戲劇,真心推薦《去有風的地方》!許紅豆因為閨蜜的離世,工作與生活陷入低谷,毅然決然辭去工作,隻身一人從北京來到雲南雲苗村,有風小院所發生的一切,讓整個村像極了一個大家庭,無論是民情,還是鄉村風土,無法親臨的我們,依然能深受,在你觀賞同時,你的世界也不自覺地「慢」了下來。
Thumbnail
#house #room #home 一開始被《老鼠的林間四季》吸引,是翻開書後看到每一間小房子都可以翻開,看到房子裡的陳設,試著猜猜看房子的主人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他的興趣什麼?喜歡什麼?還有什麼地方我沒發現到呢?
Thumbnail
一直很喜歡飛飛的作品, 之前趁著博客來特價的時候, 也推薦過飛飛的作品, 這次我們來看這本《家是什麼呢?》。 🏠說起「家」, 我是個戀家的人, 朋友們出國旅行總是樂不思蜀, 但是我大概第三天就會開始想家。 平日下班也總是迅速回家, 假日沒有特別的事情也是宅宅一
Thumbnail
月雙魚又在四宮的我可以說是戀家人無誤,所以一看到這本繪本就非常喜歡,立刻在腦袋中展開天馬行空的想像──我喜歡的家,會是什麼模樣呢。
Thumbnail
我本來就超級戀家,也很喜歡看家居設計的節目,所以看這本圖文書《戀家的人》簡直有種相逢恨晚的感覺。 此書其實沒有任何故事內容,就是畫五個獨居女子的小窩,畫她們在自己的家時會做什麼,每一幅圖都充滿著細節,每一幅圖都可以讓我看很久很久,想看這個家的每一個細節。 看著看著,我就會想,哎呀,我完全沒有試過
Thumbnail
「蘆竹湳像是被遺忘在時間洪流中的老靈魂,是被現代人漸漸遺忘的舊記憶」,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總幹事 許書凡 娓娓道出這裡給大家的第一印象。繼承父親志業的許書凡與其他幾位返鄉幫忙的志工青年,在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提供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資源協助下,從志工變正職工作,現在更已把這裡當家來經營。
Thumbnail
本書從作者的論文改寫而來,書裡將最近一百年區分為五個時期,從日治時期開始談論不同朝代的政府對公宅所採取的政策與公宅文化。讀起來有點硬,也比想像中更加有趣。
Thumbnail
三浦紫苑的地方青春小調,寫著虛構的溫泉區的青年故事,探索自己家庭身世之謎,以及地方館物遭竊取的事件,然後想著未來、地方和生命。
Thumbnail
記得第一次在書店遇見《成為一個家》這本繪本時,以為是在講一個房子,一個建築物怎麼成為一個「家」的故事。那次翻閱後,覺得很溫暖,對於結局很開心,是一個「家」重新變成「家」的故事。後來,猛一日,驀然回想起故事情節,回想起後來入住的新家人⋯⋯恍然大悟⋯⋯作者將他想要說的話都藏在故事裡頭了。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你需要一部沉浸式放鬆的戲劇,真心推薦《去有風的地方》!許紅豆因為閨蜜的離世,工作與生活陷入低谷,毅然決然辭去工作,隻身一人從北京來到雲南雲苗村,有風小院所發生的一切,讓整個村像極了一個大家庭,無論是民情,還是鄉村風土,無法親臨的我們,依然能深受,在你觀賞同時,你的世界也不自覺地「慢」了下來。
Thumbnail
#house #room #home 一開始被《老鼠的林間四季》吸引,是翻開書後看到每一間小房子都可以翻開,看到房子裡的陳設,試著猜猜看房子的主人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他的興趣什麼?喜歡什麼?還有什麼地方我沒發現到呢?
Thumbnail
一直很喜歡飛飛的作品, 之前趁著博客來特價的時候, 也推薦過飛飛的作品, 這次我們來看這本《家是什麼呢?》。 🏠說起「家」, 我是個戀家的人, 朋友們出國旅行總是樂不思蜀, 但是我大概第三天就會開始想家。 平日下班也總是迅速回家, 假日沒有特別的事情也是宅宅一
Thumbnail
月雙魚又在四宮的我可以說是戀家人無誤,所以一看到這本繪本就非常喜歡,立刻在腦袋中展開天馬行空的想像──我喜歡的家,會是什麼模樣呢。
Thumbnail
我本來就超級戀家,也很喜歡看家居設計的節目,所以看這本圖文書《戀家的人》簡直有種相逢恨晚的感覺。 此書其實沒有任何故事內容,就是畫五個獨居女子的小窩,畫她們在自己的家時會做什麼,每一幅圖都充滿著細節,每一幅圖都可以讓我看很久很久,想看這個家的每一個細節。 看著看著,我就會想,哎呀,我完全沒有試過
Thumbnail
「蘆竹湳像是被遺忘在時間洪流中的老靈魂,是被現代人漸漸遺忘的舊記憶」,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總幹事 許書凡 娓娓道出這裡給大家的第一印象。繼承父親志業的許書凡與其他幾位返鄉幫忙的志工青年,在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提供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資源協助下,從志工變正職工作,現在更已把這裡當家來經營。
Thumbnail
本書從作者的論文改寫而來,書裡將最近一百年區分為五個時期,從日治時期開始談論不同朝代的政府對公宅所採取的政策與公宅文化。讀起來有點硬,也比想像中更加有趣。
Thumbnail
三浦紫苑的地方青春小調,寫著虛構的溫泉區的青年故事,探索自己家庭身世之謎,以及地方館物遭竊取的事件,然後想著未來、地方和生命。
Thumbnail
記得第一次在書店遇見《成為一個家》這本繪本時,以為是在講一個房子,一個建築物怎麼成為一個「家」的故事。那次翻閱後,覺得很溫暖,對於結局很開心,是一個「家」重新變成「家」的故事。後來,猛一日,驀然回想起故事情節,回想起後來入住的新家人⋯⋯恍然大悟⋯⋯作者將他想要說的話都藏在故事裡頭了。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