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是「研究人類行為與心智歷程,與兩者關係的科學」
在開始講各個學科的知識之前,還是得先帶大家看看心理學系在學什麼。
基本上心理系都會學到心理學的六大基本領域:生理、社會、性格、發展、認知、知覺,這些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科目,以我們就讀的政大心理來說,這些都是大二開始學習的科目,那,大一難道就可以爽爽地玩嗎?
我們在大一會學習「普通心理學」及「心理與教育統計學」,普通心理學(簡稱普心)有點類似心理學系的嚮導,先帶大家認識各個領域可能會聚焦的概念和重要的研究;心理與教育統計學(簡稱心統)則是作為未來學習實驗法、心理測驗和上述六大領域科目的基礎,政大心理屬於理學院,心理學的定義也是「研究人類行為與心智歷程,與兩者關係的科學」,因此如何探討行為、藉以理解心理構念是非常重要的議題,也因為這樣,我們需要統計學作為我們的工具,來獲得我們想要了解問題的解答。
簡單來說,普心是介紹心理學世界的嚮導,心統則給予我們探索未知的能力,類似羅盤的存在。
講完我們初入心理世界的夥伴之後,終於要對各個領域一探究竟了,下面我會大致簡介心理學六大領域,詳細的知識可以期待未來的更新文章。
生理心理學,顧名思義,以生理事件來解釋心理現象的心理學,在生理心理學中,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是特別特別重要的角色,我們會探討行為、感受和心理歷程的生物化學基礎。也許你在國高中學過神經系統,知道大腦、小腦、腦幹、脊髓,在生理心理學中,我們也會研究腦的各部分結構的功能,以及各感官、神經系統及腺體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和人類心智與行為的關係。
像是我們其中一份作業是用大腦發育的角度去解釋青少年的危險行為,我自己就從激素影響、伏隔核與酬賞系統、前額葉皮質與邊緣系統發育和社會相關腦區發育的角度去探討物質濫用的行為。
社會心理學主要用在幫助個體認識自己、他人、社會和生活的意義。社會心理學家研究個體和群體的社會心理、社會行為與其發展規律的科學。社會心理學家們會在社會情景下,以人的心理行為活動為研究對象,以實證方法為基礎,基於心理學、社會學理論進行研究。
像是大家應該都對一個場景不陌生,就是老師在上課時問「有沒有人有問題?」,台下總是一片寂靜。不知道不開口的你,心裡想的是什麼呢?這個現象稱為「社會閒散」(social loafing),是因為責任分散造成的,就是說大家都會覺得,別人會回答、沒自己的事,就選擇不回答。
性格心理學是研究一個人所特有的行為模式的心理學。「人格」是指一個人一致的行為特徵的集合。人格的組成特徵因人而異,因此每個人都有其獨特性。這種獨特性使得每個人面對同一情況下都可能有不同反應。人格心理學家會研究人格的構成特徵及其形成,進而預計它對塑造人類行為和人生大事的影響。
像是大家應該聽過鼎鼎有名的佛洛依德,他的「本我」、「自我」及「超我」就屬於他對人格結構的概念,或是你可能聽過 Big-Five,分別由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嚴謹自律性 (conscientiousness)、外向性(extraversion) 、和善性(agreeableness)和情緒不穩定性(neuroticism)幾個面向組成。
發展心理學研究人類隨著年齡的增長時在發展過程的心理轉變,包括兒童的心理與成人的差異、兒童的心理發展過程。「發展」是指個體自受胎至死亡的一生期間,其行為產生改變的歷程。
我們會學習一個嬰孩如何感知世界、如何學會說話、情緒如何發展出來,並瞭解發展心理學家使用的研究方法與模式。
以實證方法去測量、研究人類內部認知歷程的領域。認知心理學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不僅對諸如社會、發展、人格等心理學領域影響深遠,在教育、藝術、語言、電腦科學等其他領域也有很大的貢獻。
像是考試就是一個大型的認知大作戰,從一開始老師授課時要記下內容,到拿到考卷要可以閱讀、理解題意,最後做出決策選擇答案,就是一個認知心理學很好的例子。
在講知覺之前,要先區分感覺和知覺的差異,感覺是外界訊息進入的門戶,而知覺則是對這些感覺訊息加以主觀詮釋之後的結果。知覺心理學主要是在探討這樣感覺與知覺的作用歷程。大家熟悉的一些視覺圖形就常常受到我們的主觀詮釋來理解。
除了上面介紹的六大領域,這個心理檔案櫃也會更新心理實驗法和心理測驗等研究方法的文章,希望能帶大家認識心理學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