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總會在某個時刻會遇到屬於自己的岔路口,尤其當這兩條岔路口分別通向事業高峰和安居樂業,你將如何抉擇呢?
不得不說,談到與時間有關且包含思索人生道路的題材電影,我覺得非「扭轉奇蹟」這部電影莫屬。
藉由扭轉另一個「時間」與「空間」,讓本片裡的主角傑克,對另一個家庭生活有了更深的體悟與了解。
當你看完這整部電影後,會發現導演想要騙你生小孩。
本片上映於2000年,由「尼可拉斯·凱吉」和「蒂雅·李歐妮」共同主演。
在片中,「尼可拉斯·凱吉」飾演名為「傑克」的銀行行員;「蒂雅·李歐妮」則是飾演名為「凱特」的實習律師。
開頭畫面我們可以看見,傑克與凱特兩人即將於機場分別。只見兩人依依不捨,就在準備分離那一刻,凱特試圖挽留傑克不要到倫敦去實習,深怕這一年兩人的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傑克這時來了個欲擒故縱,使得凱特原以為傑克打算回心轉意,沒想到,傑克還是毅然決然地登上飛機,前往倫敦實習。
就這樣默默過了十三年。
此時,紐約正下著紛飛白雪,城市也被繽紛的燈泡妝點得格外美麗,時間來到了聖誕前夕。
傑克經過十三年的努力,成為了一名公司的總裁。紙醉金迷的生活讓他覺得自己衣食無缺,什麼都有,直到某夜他遇見一名遊民。
這名遊民領著一張得獎彩劵想要跟商店內的櫃台人員兌獎,卻被櫃台人員所拒絕。好心的傑克趁著遊民還沒跟櫃台人員爆發起激烈衝突,用不刺激的言語方式,以「一筆交易」來跟遊民談判。
遊民看他如此誠意又不畏懼他的恐嚇,答應了他的「交易」,也使得這場鬧劇得以落幕。
傑克在與遊民攀談中,傑克建議遊民應該去找份好工作,遊民聽聞後,覺得傑克什麼都不懂,便問他:「那你覺得你需要什麼,傑克?」
傑克一時間充滿納悶,很自然回他:「我什麼都有。」
遊民只單純對他說:「這是你自找的。」
兩人在毫無共識下,各自分開。隨後,神奇的事情也就此發生了。
睡了一夜的傑克卻在這時發現床邊多了一個人,她正躺臥在傑克的身上,傑克滿是困惑,試著想去看清躺在他身上的人是誰。
還沒看清,一名小女孩抱著一名嬰兒童言童語地唱著聖誕歌曲走了進來,甚至在她背後還跟了一隻大型犬,這直接把傑克嚇矇了,二話不說,飛奔離開家裡。
他驅車從新澤西奔回他原本所居住的紐約市,卻發現那裡的人沒一個認識他,就連公司的總裁也換人了。
在這時,遊民開著傑克的法拉利出現了,並和他解釋原因。主要是想讓他體驗另外一種生活,期望他能去真切地感受到,傑克口中的「什麼都有」是真的都有嗎?
之後,遊民給了他一個腳踏車鈴,順道拐騙他下車後,便揚長而去,獨留傑克一人錯愕地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新生活。
由於離開的匆忙,他壓根不知道自己現在居住的新窩。所幸,老天還是幫了他一把,讓他與鄰居好友相遇。傑克這才明白,他和凱特結婚了,並居住在紐約郊外,過著一般家庭式的生活。
回到家裡,凱特擔心死了,也為傑克的莽撞感到不解,責怪他錯過與小孩一同享受拆禮物的喜悅。傑克對此也感到相當自責與抱歉,並試圖解釋他並非是凱特的丈夫,凱特只覺得傑克因緊促的節日而大發神經。
經過幾日的相處,傑克漸漸發現他並不討厭這樣的家庭生活。只是他不明白,為何他會如此一無是處,明明可以過更好的生活,卻落得如此這般田地。選擇居住在一個鳥不生蛋的郊區外,凱特又是名公益律師,自己還是個賣輪胎的老闆,他不懂這個時間線裡的傑克為什麼能接受這種生活。
某次在百貨公司裡,傑克想買件兩千四百元美金的西裝,兩人為此事而爭吵起來。傑克在回去的途中問凱特:「大學時期,妳有想過我們會是這樣的生活嗎?」
凱特對傑克說:「女兒安妮。」
是的,他們為了小孩,搬離了紐約,選擇離醫院較近的郊區生活;為了小孩,凱特選擇當一名公益律師,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可以陪伴孩子。之後,凱特的父親因為心臟病的關係,傑克選擇去接手他父親輪胎的工作,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愛」和「陪伴」。
當傑克覺得他這一生完了,凱特卻對他說:「我覺得我過得很充實。」
那充滿幸福的表情使傑克的心境有了改變。
在經過與凱特和女兒安妮的互動中,又看了關於這個時間上的傑克所存留的錄影帶,他看見了自己享受家庭幸福的模樣,頓時才明白他所缺少的就是家庭的關愛。
某日早晨,凱特為傑克準備了結婚紀念日的禮物,從這可得知,傑克與凱特是在聖誕節的日子裡舉行的,與最後的故事結尾相呼應。
可惜,來自單身漢的傑克根本不知道這天是他們的結婚紀念日,當場把凱特給氣炸了。所幸,女兒安妮協助傑克找到挽回彌補過錯的方式,使得兩人情感更加和諧加溫。
兩人在餐廳用餐時,傑克將他目前所經歷的一切困惑都告訴了凱特,凱特也很真誠地對她說:「我也會感到困惑,也會為生活感到失望。」
傑克告訴凱特,「妳不認為有人為我們打理,生活富足不好嗎?」
凱特說:「我也會嚮往,我曾想如果沒跟你在一起會怎麼樣。」
傑克問她:「然後呢?」
凱特對他說:「這樣就會抹煞了我們最重要的東西,你,還有小孩。」
「美好的事物。」傑克接著說。
在經過這次的真摯對談,傑克終於明白,這麼久以來,他還一直深愛著凱特。
工作了一段時間,契機來臨了。
環球公司的其中一名執行長剛好輪胎消氣,來到了傑克的輪胎公司。傑克把握了這大好機會,將他對環球公司所知的一切全都告訴了這名執行長,而獲得了他的賞識。
一進到他所熟悉的公司環境,令他相當放鬆,甚至還不顧目前接任他位置的同事,自顧自的去倒辦公室的開水,緩解氣氛。
一陣如預言般的說教與說服後,他被錄用了。
這時,他想的不只是蒸蒸日上的事業,還有家庭。
他帶著凱特來到公司給他在紐約暫住的高級住宅,讓凱特不可置信地以為自己身處在博物館內,一時間還認為傑克要帶家人來這裡度假,殊不知,傑克想定居在紐約。
原本期待凱特會給予他一個開心的回應,沒想到,凱特覺得這樣的改變糟透了。
傑克不懂,為什麼凱特會如此反感。
凱特告訴他:「安妮很喜歡她的學校,不要讓我們搬出溫暖的家!」
傑克解釋道:「我們終於可以過著人人稱羨的生活。」
凱特回他:「大家已經羨慕我們的生活了。」
傑克回到家後,看著牆上那一張張家庭合照及出遊的照片,傑克在照片中笑得如此幸福與燦爛,這也讓體驗中的傑克多少有了那麼一點認同。
後來,他在信件中發現了一張從倫敦飛回到紐約的機票,這才從凱特口中得知,他去到倫敦的第二天,就返回紐約,與她共度一生。
凱特對著傑克說:「或許我想的太天真了,我期望你跟我在這裡共度一生,白頭偕老,我們會在這裡度假,孩子們會帶著孫子回來看我們。」
最後,凱特決定尊重傑克的決定,不管住在哪裡,她都會愛著傑克,這也讓傑克終於明白,家庭比事業來得更為重要。
鈴聲一下,傑克驚覺大事不妙,女兒安妮按下鈴聲那一刻,也是傑克即將體驗結束的時候。
他到商店購買粗鹽時,遊民在這時扮演成了一名櫃台人員,令傑克充滿了驚恐,並責備他:「你不該這樣咨意的破壞他人的家庭,這是不對的。」
遊民邊結帳邊對他說:「我已經說過了,這只是短暫的體驗。」
最後,傑克還是回到了他的世界,他嘗試回到原本那個溫馨的家裡,但,那裡並沒有凱特也沒有他的小孩。
此時,公司需要他。
他回到了公司,傑克的同事告訴他,對方的公司決定要轉資和別人合作,問傑克這位大總裁該怎麼辦?
傑克失落的對他的同事說:「我可以準備一下,飛到客戶那裡,陪著他的家人一起打打高爾夫,勸他放棄這個案子,相信我的方案,然後,只有我一個人獨自在那裡過聖誕節。」
所有同事都不解他的狀況,就只有傑克心裡很清楚,他不想要一個人度過這無趣的事業生活,對他而言,家庭是他的另一個選項。
最後,他去挽回了凱特,兩人也就在機場點了杯咖啡,暢談未來的家庭生活。
這部電影不管是放到哪個年代來看,還是很值得讓人省思的一部喜劇電影。沒錯,環球電影將這部看似愛情電影的扭轉奇蹟,其實是歸類在喜劇類。
確實,他們大概從沒預料到,幾十年後,全球面臨的少子化問題,使這部電影反倒成了勸世影片。
導演其實很明確的想表達「反璞歸真」的真諦。
不管經歷了多少事業的闖蕩,有多高的成就,到最後,每個人想追求的不就是「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嗎。
想當然,過往是「組織家庭」,現在則是「生活知足」,不再拘束於「家庭」的觀念上。
有些人覺得能夠在自己喜歡的職場上工作一輩子,沒有後顧之憂,也是其中的一種安居樂業,不一定要有所謂的婚姻生活。
因此,這部電影帶給了我們一個很棒的啟發─「如果讓你重新開始新的生活,你將會怎麼選擇你的生活方式?」。
可以從電影的中段發現,傑克並沒有放棄回到原本的大公司裡,甚至在這當中還努力爭取回到公司上班。
也就是說,原先的傑克是有機會闖蕩事業的,可是,他卻繼續選擇在輪胎公司賣輪胎,甘願只賺那幾十萬美元的收入,浪費自己的才能。
沒有家庭的傑克不懂賣輪胎的傑克為何這麼窩囊。
就在他經過與凱特幾次的對談中,他才發現,賣輪胎的傑克不是窩囊,而是他已經知足了。
下班回去後,有深愛的妻子陪伴他,小孩帶給他無比的快樂與成就。
看著孩子的成長,比起事業,令賣輪胎的傑克覺得有趣多了。
他不用再為了事業忙得焦頭爛額,因為現在的生活與工作平衡使他滿足。別人想追求的安逸,他已經擁有了,自然而然就不會再有闖蕩事業的想法了。
因此,凱特說,「一塊巧克力蛋糕就能打發你的不愉快。」
這也表示賣輪胎的傑克很喜歡現在的生活。
這也讓長年在事業上打拼的傑克,羨慕起了賣輪胎的傑克,甚至已經有種想要喧賓奪主的想法存在了。
回到我所提到的,如果讓你重新開始新的生活,你將會怎麼選擇你的生活方式?
也就是讓你自己回到「最初」的想法。
往往我們在闖蕩的人生當中,會因為環境的影響,導致迷失了自己,失去原本最初衷的生活方式,因而跟著別人的情緒勒索,偏移了方向。
這時,我們得靜下心來,回想自己最初的理念是什麼?你當初這麼做的意義是為了什麼?
如果你發現,它不再是你原本所期望的發展與目標,那就重新開始吧。
劇情中,傑克大夢初醒。
他回頭選擇去追回他的另一個岔路口,用盡所有一切,將美好的家庭藍圖跟即將前往巴黎的凱特真心的娓娓道來。
這讓一心也嚮往在事業上的凱特再次回心轉意,決定用一杯咖啡的時間,聽聽傑克的想法。
換句話說,當我們迷失了方向,並不代表要讓一切都陷入這泥沼之中。我們仍能從這迷失的方向裡,找回自我。
以前,我曾參加過服務性社團。
當時,我想出一份力,幫助一些困苦的人。雖然那時期我只是個大學生,能力有限,但我仍舊希望能付出一己之力,給予生活上貧困的人一點關懷。
時間久了,我突然覺得自己迷失了方向,我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否有幫助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我們辦活動,帶領團康,偶爾到育幼院、養老院陪伴長輩,其他時間我一直在進修,參與課程,鮮少有機會去到貧困家庭訪視,似乎不再如我初衷所期待的方向。
正當我迷惘時,有幸被老師邀約到山地作客,幫忙山地的孩子們帶帶功課。
山地孩子們活潑開朗,充滿朝氣與活力,與都市小孩有著不一樣的性格,自然純樸,不壓抑,我到那以後,也跟著放開來。
山地孩子問我:「你信仰什麼宗教呢?」
我覺得這問題很有趣,我跟他說:「我雖然目前信仰佛教,但我其實可以禱告,高中時,我是名基督徒。」
他笑開來,認為我在開玩笑,打趣地問說:「那你為什麼要信仰佛教呢?」
我晃了晃腦袋,解釋道:「因為大學裡沒有基督教的社團,我也沒有參與教會活動,所以就選擇了這個服務性的社團了。」
「所以,你會禱告?」小男孩好奇的問。
「會,我會。要我為你禱告一下嗎?你有什麼煩惱嗎?」我問他。
他偷偷將他的煩惱告訴我,我便和他一同低頭虔誠地禱告。
就在這時,我恍然大悟,不管任何形式,就算是語言的關懷,也是一種幫助。
在禱告完後,我問他:「我有幫到你的忙嗎?」
他笑了笑,說:「有!」
他的話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想法與初衷。
我不再認為課程與進修對我而言是浪費時間。反倒,我也利用這樣的時間,幫助了其他的同學解決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
讓自己重新回到原本的「初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