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4|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LAB Link 1 推桿心得分享!

    LAB 推桿系列我也玩了不少支,今天是分享跟我東征西討超過5個月的Link 1推桿。今年下半年先發都是用Mezz 1和Link 1車輪戰。而2支推桿特性都不同,需要調整使用說明來對應。Link 1是走傳統風,易控,但對用戶動作穩定性等級很要求。這類桿頭小,不容易瞄,你手的內力穩定性,必須精度極高。一點手抖就讓你觸球方向走經!

    raw-image



    Link 1是LAB產品裡最新款,價格也最高。下單到收到,必須有耐心,基本1個月時間。我還是訂陽春基本款鐵管桿身,沒有搞訂製規格,那入手時間就是等到花兒謝了。反正後面我自己會換掉桿身、握把和調整使用規格,基本款是瞭解Link 1的最初實力。我的Link 1是34“, 69度仰角、橡膠LAB握把,拿起來確實比Mezz 1要重手多了,但沒有B2的重。


    你是用手推的人,Link 1就是你的真命天子。因為重量會讓你的手指/手掌更容易去掌握推桿。我個人是覺得吃力,所以後面會換輕的碳纖維桿身,提升我和桿子的互動感。如果你愛主動操控推桿/手握的死緊,那LAB的大絕招對你的幫助非常小。因為桿頭本身就有一個重力在維持桿面方正,如果你的手指/手掌力量太多,2股力量一定會打架。我的使用守則就是單純握住推桿,讓肩膀去擺動桿頭,大絕效果滿格!


    大家要瞭解人體規則,推桿失誤是正常!因為手控制推桿,本來就會和桿子本身的重量打架。多數都是你的力量打贏推桿重力,但贏太多也不見得會進洞。而且桿頭的桿面都是朝不同面向的重力跑,你的手掌/手指就是和桿頭和桿面重力一致。讓桿面的方向穩定朝一個方向就是LAB的絕招,手過多的力量去控制桿面,絕招就發揮不了。就像王建民不能用伸卡球一樣!


    Link 1對多數業餘球友來說,以為最容易發揮的產品,結果是推個2回就分手的很多。外型是一般傳統推桿,而你不懂它的使用說明,就用不了絕招。而Mezz 1這類小烏龜桿頭,使用說明類似,就是維持桿頭路徑,如同只要踩油門的自排車一樣容易。也就是說,Link 1是手排桿子,如果你的等級不到(推法和動作穩定性),Link 1 很容易讓你自爆。



    動作和推法穩定性,本來就是用傳統型推桿任督二脈。Mezz 1是好推也易推,就是沒趣。而Link 1需要時間去熟悉它,摸出它的桿面甜蜜點在哪等?比較好玩,成就感超高。用Link 1職業球員降駕狀況比較多,一推通殺的每一場有個2~4回,尤其在長距離的狀況。傳統型推桿就是玩一個”操控“!如果不是自虐,就不要嘗試。


    一旦你摸熟這類推桿,瞄哪、球就到那、誤差值和你的功力正比,我目前是1.5個球洞範圍。爽度滿格!隨時可以放大絕。另外還有一個條件,就是桿子必須升級為個人化,改用符合你的使用需求和風格。我重新改規格,換桿身和握把,把重量減輕、操控拉滿。可以輕鬆自如啟動桿頭,把手排車變自排,不斷提升自駕(動作)版本,優化觸球良率。


    使用Garsen Quad Tour 握把,它的特色是梯形,4個平面設計,抓桿力和操控力就是王道。避免打滑和動力輸出不平衡。目前市面上的握把都不符合人體工學,打滑、失控是家常便飯。而多平面握把比主流的單平面(瞄球面)要握的輕鬆、容易。另外還要花很多時間去教正、定位“Lie Angle Balance”,一旦桿子的規格或零件更改,要不送回原廠,或要有技術,花時間去定位。



    改後的Link 1,完全重生,更簡單、容易使用。就是主打一個輕量化!總重和揮桿重量都掉幾個等級,對手掌和手臂負擔小多了,操控滿格。梯形握把防滑、好握、舒服和明確觸球感,爽度又拉滿。更換後的推桿數有效壓在30推以內,失誤多半是自己失神,或在判讀路徑上就錯了,不然都可以一推收工。Link 1對快果嶺/競賽模式會更好發揮。


    果嶺速度9以內就一般般,這當中會差3~5桿。所以競賽快果嶺更能體現個人實力和球桿絕招,慢果嶺我是Mezz 1或Scotty Phantom X來主宰。 這幾年玩不少推桿,經驗值和know-how是撈到不少,個人推桿能力也有小成,2024會更專注在實戰細節的升級,讓高爾夫質優化。下一步就是提升、改善短桿了!


    chien,Peargolf網站洋梨高爾夫臉書chien個人臉書Pear Golf twitter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