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獎60周年的頒獎典禮上,蕭雅全導演以「老狐狸」拿下最佳導演,他上台感謝了很多人,還笑稱「沒有拍過電影的人,一定不會知道,為何每個人上台領獎,都要感謝這麼多人。」的確,一部電影的完成,參與的幕前幕後的人太多了,是團隊共同完成的,也是團隊的功勞。
蕭導也特別感謝今年無法出席,但過去一路提攜他的名導侯孝賢:「他總是說,不要謝我,你如果要感謝我,就去幫助別人。」因此,蕭導很感謝侯導教會他「道謝」這一件事,他每次要幫助別人,就會跟別人說,「我這麼做不是為了你,是為了侯孝賢跟我說過的話。」
真好,讓美好的善因緣得以在世間不斷的流轉。
這些年來從許多朋友口中陸續聽到,各種侯孝賢導演默默付出的故事,我自己也有一個親身接觸的經驗。
多年前荒野保護協會反對政府花大錢炸山填海新蓋一條蘇花高速公路,當時也曾聯絡了許多社會賢達一起來幫忙,如林懷民老師、嚴長壽總裁、童子賢董事長……等人。
有一次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小小的房間忽然擠進一個「阿伯」,我一下子沒有認出來的人是誰,看看手上邀請出席的名單,每個人我都認得,所以應該是「不速之客」,等到他主動拿起桌上麥克風發言:「蓋馬路誰不會……」時,我才想起來,原來是侯導自己跑來了。
我很感謝侯導,不用環保團體去遊說拜託,就能主動參與,幫忙發聲。
前些天聽到製片人王師訪問金馬獎執行長聞天祥老師的節目,聞老師講了很多侯導的貢獻以及他的胸襟與遠見,還有默默付出的行動力,令人感佩之餘,也不免讚嘆真是一位今之俠者。
11月17日電影「老狐狸」正式上映,上個月曾經在試映會裡聽導演蕭雅全談起拍片動機:「同理心是一種跨線理解對方的態度,失去同理心是階級衝突日日擴大的關鍵原因。」導演的媽媽是一位極為善良、會同理別人的好人,但是難免吃虧,被人騙。
當導演有了孩子,在陪伴著他們成長面對世界時,是要依循舊有的道德傳統,教他們要同理別人,要善良,還是如同電影中老狐狸跟小男孩說的:「你不吃人,就等著被吃;願意同情別人的人是個失敗者,是被社會淘汰的人。」於是,導演透過這部電影來思考我們該怎麼選擇。
電影背景設定在1980年末到1990年初的台灣,那是一個狂飆與混亂的時代。1987年解除戒嚴後,壓抑已久的社會力一夕爆發,股票指數在1987年底破千點之後,短短二年多,漲了十多倍,來到一萬兩千多點,卻在1991年跌回二千多點。真的如電影中所呈現的,物價天天上漲,人人在追逐金錢遊戲,除了股票,還有大家樂的非法彩券、非法吸金的投資公司,有人一夕致富,也有人傾家蕩產,整個社會都迷失了。少數清醒的人看著這個混亂的社會也無可奈何,或許只能選擇離開,比如林懷民老師在1989年解散雲門舞集,離開到美國讀書當學生。
老狐狸教小男孩廖界,當你遇到讓你不平,讓你憤怒的事情時,先喝一口冰水,然後閉上眼睛,跟自己說:「甘我屁事!」斬殺自己的同情心,跟自己說善良的人就是個失敗者,你不吃人就等著被吃,寧可傷人也要贏……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我知道或許有人會舉當代二位最受推崇,甚至被認為改變世界的二位天才來做例子,賈伯斯與馬斯克他們鉅細靡遺的傳記裡呈現了他們都缺乏同理心,甚至馬克斯還曾經告誡他的弟弟:「同理心不是一種資產,它只會讓你在商場受傷。」
但,這或許是個誤解,即便是爾虞我詐的商場,需不需要能同理對手,其實也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而且賈伯斯與馬斯克似乎對公司的員工苛刻如魔鬼,是因為他們把同理心用在使用的客戶上,他們對使用者的體貼比任何人都深刻,而且他們也對少數的關鍵伙伴有同理心,才會有死忠的追隨者。
「老狐狸」電影理究竟有沒有跟我們講答案?其實導演沒有說教,只在最後不到一分鐘的畫面呈現出他的看法。
在此不破梗,倒是想起一個神經心理學家在「大腦的悖論」這本書的二段話,或許可以當註腳:
「參透別人心思的能力,在人與人合作,給人幫助或是與人抗衡上都相當重要。你必須能夠瞭解他人內心並建立洞見,才能當別人的好友或是當個夠有實力的競爭者。」
「智慧指的是務實的行動者與講求倫理的同理心,這兩者的結合,大腦前額葉能將這兩因素,整合在同一個決策流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