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童年到育兒:我與孩子的星座共鳴與差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和我的孩子同一個星座,生日同一天。她身上有許多和同為處女座的我相似的特質:我們都很有秩序感,我們天性敏感,能同理他人,富有愛心。我們都偏內向。這些相似的特質讓我跟她有更緊密的連結,更能理解對方心裡的想法和感受。

但是,孩子越大,我越感覺到我們兩人之間許多巨大的差異,而這些差異,源自於我們在原生家庭中被養育,教養的不同方式,所造就的結果。

我是一個六年級生,我的父母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成長背景也很艱難,所以當他們結婚生子,大半的力氣都花在如何求生存,如何養活我們四個孩子。

記憶中,他們做過好多工作,繁忙的工作,紊亂的作息,讓他們無暇照顧好我們的生活起居。幼年時期的我,時常需要被寄放在鄰居家或者父母親工作環境中的其他長輩照顧。求學時期,也是標準的鑰匙兒童。而父親長年的言語暴力,負面批判,也造成我童年最大的傷害。

在這樣的背景下成長的我,成為了一個對生命感到茫然沒有目標,對自己沒有自信,沒有安全感,懼怕社交,凡是不敢言,不敢表達真實感受,拘謹,自尊心低落,沒有力量完成我心中的夢想,終究一輩子一事無成的人。

而因為我的童年,我走上了療癒之路,上過許多課程,看了許多書,希望陪伴自己走過童年的傷。也因為這樣的童年,當我得知自己懷孕,我便下定決心要成為全職母親,全心照顧孩子,我想要給孩子一個和我不一樣的童年。

我努力閱讀教養書籍,做了很多功課。我決定要讓孩子的生活簡單且規律。所以她的幼年時期沒有過多的玩具,也隔絕3C。我和丈夫會花許多時間陪伴她,只要她有需求,都能夠及時得到溫暖友善的回應。我們每天唸故事,陪她玩,散步。幼兒時期的她,沒有上幼稚園,短暫參與了一年半的華德福親子共學。

小學階段,我依然堅持著全職陪伴,所以孩子放學回到家,有充分的時間休息,寫功課,閱讀,運動。當她在學校遇到挫折困難,我們也會好好的聆聽,接納她的情緒。我們夫妻很有默契的避免當著孩子的面前爭吵,也不會無故責罵她,家裡幾乎沒有出現過大聲斥責的聲音。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成長的她,開始長成了和我截然不同的樣子。她自信且從容。在學校,她會主動爭取表演或者比賽的機會。也會要求自己專注準備比賽和演出。在舞台上的她,總是不懼怕也不慌張,並且樂在其中。而我呢?每次要上台,我總是呼吸困難,手腳冰冷,恐懼萬分。

她也喜歡閱讀,可以長時間沈浸在自己的世界。在學習新的技能時,可以專注且很快速的學習。而我,總是先告訴自己這很困難,我一定學不會。

她生活很有紀律,總會把自己的事情打理得井然有序。並且按部就班地完成該做的事。而我總是列完計劃之後,打漁曬網兩三天就放棄了。我的生活作息紊亂,總是不知不覺就虛度了一天。

我常常羨慕我的孩子,她擁有來自父母完整的愛與照顧,她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所以,她的生命得到很多的滋養,讓她長成一個有力量,有意志力,有自信,有安全感,有夢想的人。

經過多年的學習和自我療癒,我已經能夠理解父母的艱難,並且感謝他們辛苦養育我。但不可否認,童年對我的影響至深,年屆半百,至今,我仍然在療癒並且理解自己的路上。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但願每一個初來到這個世界的新生命,都能在童年時期擁有幸福,並長出支持他一生的力量和勇氣。





























avatar-img
0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黛安的心空間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位全職主婦在伴侶出差期間的情感掙扎與自我成長。雖然面對孤獨與焦慮,但在這段時間裡,她發現自己能獨立照顧家庭、管理生活,並重拾自信。這不僅是對伴侶的思念,也是對自身能力的重新認識和欣賞。透過孩子的陪伴與共度時光,她體驗到了重獲自由的感覺,並學會瞭如何在伴侶缺席時找到自己的力量。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在婚姻和婆媳關係中所面對的挑戰,以及我如何透過心理學和家族系統排列的學習,開始瞭解自己與家人的關係。這段過程不僅讓我重新整理自己的情緒,還幫助我理解父親的影響,最終達到自我和解。我希望透過分享這些經歷,激勵其他女性在面對生活困境時勇敢面對,並尋找自我療癒的路徑。
我將往黑暗走去,在黑暗中,我會不時抬頭仰望星空,即使星光忽明忽暗,也足以給予我光亮,陪伴我往更深處前行。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位全職主婦在伴侶出差期間的情感掙扎與自我成長。雖然面對孤獨與焦慮,但在這段時間裡,她發現自己能獨立照顧家庭、管理生活,並重拾自信。這不僅是對伴侶的思念,也是對自身能力的重新認識和欣賞。透過孩子的陪伴與共度時光,她體驗到了重獲自由的感覺,並學會瞭如何在伴侶缺席時找到自己的力量。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在婚姻和婆媳關係中所面對的挑戰,以及我如何透過心理學和家族系統排列的學習,開始瞭解自己與家人的關係。這段過程不僅讓我重新整理自己的情緒,還幫助我理解父親的影響,最終達到自我和解。我希望透過分享這些經歷,激勵其他女性在面對生活困境時勇敢面對,並尋找自我療癒的路徑。
我將往黑暗走去,在黑暗中,我會不時抬頭仰望星空,即使星光忽明忽暗,也足以給予我光亮,陪伴我往更深處前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親子衝突,已經歷經了4年 我家孩兒的青春(叛逆)期,戰線也拉太長了 愛妳,不代表要順著妳,;要求妳,是希望妳往好的方向走 我努力了,但結果不如預期,未來,妳就纂著老媽曾經的碎念往前走吧 我要試著放下,我也有我剩下的人生要過呢
Thumbnail
透過敘述治療的方式,作者陪伴朋友克服了女兒憂鬱症的初期症狀,讓朋友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與智慧,並充滿了信心。文章中主要敍述作者如何陪伴朋友變化,透過敘事溫柔的問句去引導朋友看見他的獨特結果和支線故事。最後提到,研究指出幸福感的得指由自己掌握,並歡迎讀者一同來共學活出幸福。
心理學上已經有指出,人的一生往往會跟童年有相當程度上的關係。一個人的童年經驗對於未來的人格形塑有著深遠的影響。 對於我而言,我的童年和探索脫不了關係,我的家庭位居於一個田野鄉村,一年四季都可以到處奔跑,春夏的時候宜賞花、捉蟲,秋冬的時候宜賞落葉、聽風看雲,對於充滿未知的世界,我的父母允許我們在附近
Thumbnail
《幸福童年的真正秘密》一書探討了童年創傷與戰爭創傷對成年後行為的影響,即使身為專家,但若無自我覺察,同樣遭遇親子衝突。文章總結了愛莉絲的童年背景和馬丁對母親的觀察,父母在面對自己的議題,特別是童年創傷時,對於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性。最後,強調了面對真實自我,對父母如何處理親子關係有著積極的影響。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Thumbnail
今天和好友聊到,我這樣一個個性大剌剌的媽,怎麼會生養出心思如此敏感的小孩。我對這樣的安排,其實是非常感恩的,如果沒有他們,我會一直活在大剌剌、傷人而不自覺的世界裡,我不會靜下心來去思考人生,我也不會停下腳步去等待,我更不會想出一百個故事只為了解決一個他生活中的細膩問題......也幸好我的大剌剌,去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會批評獨生子女多半嬌生慣養,而且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在人際關係上也相對比較不適應。然而,真的是如此嗎?至少以我自己養育一個孩子的經驗來看,我觀察到的狀況顯然與上述情況相反。我的孩子不僅比他人更具同理心,而且學習主動性很高,人際關係也表現良好,所以到底獨生子女跟自私自利及社會適應能力是否有關
Thumbnail
前情提要請看上一篇,這篇我繼續來細數我的童年生活,希望這樣探索和挖掘的方式能對你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有所啟發: 🔵 情緒侍者(潛意識、情緒、感情) 我媽是個大剌剌、情緒化、強勢的人,所以很難和她說心事。國中交了第一任男友,在剛開始交往的寒假,因為見不到面,我就每天寫一封信給他,想等到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親子衝突,已經歷經了4年 我家孩兒的青春(叛逆)期,戰線也拉太長了 愛妳,不代表要順著妳,;要求妳,是希望妳往好的方向走 我努力了,但結果不如預期,未來,妳就纂著老媽曾經的碎念往前走吧 我要試著放下,我也有我剩下的人生要過呢
Thumbnail
透過敘述治療的方式,作者陪伴朋友克服了女兒憂鬱症的初期症狀,讓朋友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與智慧,並充滿了信心。文章中主要敍述作者如何陪伴朋友變化,透過敘事溫柔的問句去引導朋友看見他的獨特結果和支線故事。最後提到,研究指出幸福感的得指由自己掌握,並歡迎讀者一同來共學活出幸福。
心理學上已經有指出,人的一生往往會跟童年有相當程度上的關係。一個人的童年經驗對於未來的人格形塑有著深遠的影響。 對於我而言,我的童年和探索脫不了關係,我的家庭位居於一個田野鄉村,一年四季都可以到處奔跑,春夏的時候宜賞花、捉蟲,秋冬的時候宜賞落葉、聽風看雲,對於充滿未知的世界,我的父母允許我們在附近
Thumbnail
《幸福童年的真正秘密》一書探討了童年創傷與戰爭創傷對成年後行為的影響,即使身為專家,但若無自我覺察,同樣遭遇親子衝突。文章總結了愛莉絲的童年背景和馬丁對母親的觀察,父母在面對自己的議題,特別是童年創傷時,對於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性。最後,強調了面對真實自我,對父母如何處理親子關係有著積極的影響。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Thumbnail
今天和好友聊到,我這樣一個個性大剌剌的媽,怎麼會生養出心思如此敏感的小孩。我對這樣的安排,其實是非常感恩的,如果沒有他們,我會一直活在大剌剌、傷人而不自覺的世界裡,我不會靜下心來去思考人生,我也不會停下腳步去等待,我更不會想出一百個故事只為了解決一個他生活中的細膩問題......也幸好我的大剌剌,去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會批評獨生子女多半嬌生慣養,而且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在人際關係上也相對比較不適應。然而,真的是如此嗎?至少以我自己養育一個孩子的經驗來看,我觀察到的狀況顯然與上述情況相反。我的孩子不僅比他人更具同理心,而且學習主動性很高,人際關係也表現良好,所以到底獨生子女跟自私自利及社會適應能力是否有關
Thumbnail
前情提要請看上一篇,這篇我繼續來細數我的童年生活,希望這樣探索和挖掘的方式能對你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有所啟發: 🔵 情緒侍者(潛意識、情緒、感情) 我媽是個大剌剌、情緒化、強勢的人,所以很難和她說心事。國中交了第一任男友,在剛開始交往的寒假,因為見不到面,我就每天寫一封信給他,想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