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識】框架偏誤(Framing Bias)--投資路上要知道的個人投資行為偏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一、前言

特許金融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CFA)Level 1的教科書裡面有特別提到個人投資行為偏差(The Behavioral Biases of Individuals),相信很多有在投資前輩們都聽說過也十分了解其內容,在這裡還是容小弟簡單的跟各位讀者說明CFA教科書裡面有提及的內容。

二、框架偏誤(Framing Bias)

框架偏誤主要是說明明是同一件事情,但因為使用不同的方式來描述,導致接受訊息的人產生不同的認知偏差。

框架偏誤常用於我們生活周遭,特別是當群眾只能二選一的狀況之下,常常被有心人士操弄。

框架偏誤如果妥善運用能夠擾亂大眾的認知,假如將框架偏誤應用在商業廣告,則可能會產生巨大的銷售獲利;如果運用在政治,就可能誘導民眾的投票傾向。

三、生活案例分享

如果你是一個非常注重食品健康的減肥者,出現以下兩種牛肉商品的廣告台詞:

台詞A: 新品種黑牛肉--瘦肉比例高達90%,健康營養滿分。

台詞B:新品種黑牛肉--油脂比例只有10%,健康營養滿分。

又或許你是一個注意居家健康,想要購買消毒洗手液:

台詞C:郝健康消毒洗手液--可以消除99%的細菌,安全不留菌。

台詞D:郝健康消毒洗手液--僅殘留1%的細菌,安全不留菌。

上面兩種描述方式,在A跟B之間,大部分的消費者會選擇A;

而在C與D之間,大部分消費者會選擇C。

但....仔細想想,其實A跟B是一樣的;而C跟D也是一樣的。


接下來,想像你是政府衛生高層官員,遇到下面的情景:

情景1

如果採用A方案,200人將生還。

如果採用B方案,有1/3的機會600人將生還,而有2/3的機會無人將生還。

情景2

如果採用C方案,400人將死去。

如果採用D方案,有1/3的機會無人將死去,而有2/3的機會600人將死去。

這是一個研究學者的假設性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

在情境1當中有72%的人會選方案A,而28%的人會選方案B。

而在情境2當中有22%的人會選方案C,78%的人會選方案D。

認真冷靜思考之後其實就會發現,方案A、B、C、D其實都是在統計上面一樣的結果,只是數字的描述方法不同。

方案A跟C是直接性的描述生還跟死亡人數,方案B跟D則是用統計的方式描述生還跟死亡人數。

我們人類就是這麼有趣,明明計算結果相同,卻因為對於描述損失與獲益的好惡不同,直接性的影響我們的決定。

raw-image

四、投資案例分享

我們了解上面的案例之後,來看看投資的案例,其實狀況也是類似:

情景X:有一筆生意可以穩賺800美元,另一筆生意有85%的機會賺1000美元,但也有15%的可能分文不賺。

情景Y:有一筆生意肯定會損失800美元,另一筆生意有85%的可能賠1000美元,但相應地也有15%的可能不賠錢。

在情景X,很多人都會想要選擇穩賺800美元,而不想要冒險另外一種可能會有15%一毛不賺的選項,但根據計算的機率選擇冒險的整體報酬金額有850美元,比穩賺800美元整整多了50美元的獲利。

而在場景Y,面對肯定會損失800美元的選項,大部分的人都會想要嘗試冒險有15%不會有損失的方案,縱使根據計算整體損失金額有850美元,比確定損失800美元還整整多了50美元。

當然如果把金額調高到800萬美元,我們可能會因為自己本金不足,損失過大導致直接性的選擇無風險方案,這也告訴我們:「人要做生意、做決策盡量在沒有資金壓力或是時間壓力的情況之下決定,才能夠避免為了短期的資金壓力而被迫放棄長期會獲得巨大成功的機會。」

五、結論

面對框架偏誤(Framing Bias)我們首重要做的就是獨立冷靜用理性思考嚴格的計算各種可能風險帶來的結果,盡量不要被情緒帶著走

以前我打橋牌的時候,指導老師總會說一句話:「如果你已經算盡所有的路數,跟著機率走!」

人總是會規避任何可能的風險,而趨向沒有風險的結果,縱使知道這個選擇可能不是最佳選項。

認真計算許多結果之後,你可能就會發現,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賭博尋開心的(AKA=買彩券),而不是真正投資!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大方按下愛心當作鼓勵💖

💵想要持續獲得金融財務知識,歡迎追蹤💖

💵普及正確系統性的金融知識是我的志向,如果看官也認同歡迎贊助💖

正在前往特許金融分析師的試煉路上前行,本業的收入已經足以讓我個人衣食無虞及相當程度的生活水準,但是為了實現年輕的時候對於金融財務操盤手的夢,在工作、家庭閒暇之餘,努力進修特許金融分析師(目前為CFA Level I passed),自我學習的路上也希望分享正確的投資觀念跟方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特許金融分析師的教科書裡面有特別提到個人投資行為偏差(The Behavioral Biases of Individuals),相信很多有在投資前輩們都聽說過也十分了解其內容,在這裡還是容小弟簡單的跟各位讀者說明CFA教科書裡面有提及的內容。
特許金融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CFA)Level 1的教科書裡面有特別提到個人投資行為偏差(The Behavioral Biases of Individuals),相信很多有在投資前輩們都聽說過也十分了解其內容,在這裡還是容小弟簡單的跟各位讀者說明CF
特許金融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CFA)Level 1的教科書裡面有特別提到個人投資行為偏差(The Behavioral Biases of Individuals),相信很多有在投資前輩們都聽說過也十分了解其內容。
特許金融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CFA)Level 1的教科書裡面有特別提到個人投資行為偏差(The Behavioral Biases of Individuals),相信很多有在投資前輩們都聽說過也十分了解其內容,在這裡還是容小弟簡單的跟各位讀者說明CF
特許金融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CFA)Level 1的教科書裡面有特別提到個人投資行為偏差(The Behavioral Biases of Individuals),相信很多有在投資前輩們都聽說過也十分了解其內容,在這裡還是容小弟簡單的跟各位讀者說明CF
特許金融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CFA)Level 1的教科書裡面有特別提到個人投資行為偏差(The Behavioral Biases of Individuals),相信很多有在投資前輩們都聽說過也十分了解其內容,在這裡還是容小弟簡單的跟各位讀者說明CF
特許金融分析師的教科書裡面有特別提到個人投資行為偏差(The Behavioral Biases of Individuals),相信很多有在投資前輩們都聽說過也十分了解其內容,在這裡還是容小弟簡單的跟各位讀者說明CFA教科書裡面有提及的內容。
特許金融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CFA)Level 1的教科書裡面有特別提到個人投資行為偏差(The Behavioral Biases of Individuals),相信很多有在投資前輩們都聽說過也十分了解其內容,在這裡還是容小弟簡單的跟各位讀者說明CF
特許金融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CFA)Level 1的教科書裡面有特別提到個人投資行為偏差(The Behavioral Biases of Individuals),相信很多有在投資前輩們都聽說過也十分了解其內容。
特許金融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CFA)Level 1的教科書裡面有特別提到個人投資行為偏差(The Behavioral Biases of Individuals),相信很多有在投資前輩們都聽說過也十分了解其內容,在這裡還是容小弟簡單的跟各位讀者說明CF
特許金融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CFA)Level 1的教科書裡面有特別提到個人投資行為偏差(The Behavioral Biases of Individuals),相信很多有在投資前輩們都聽說過也十分了解其內容,在這裡還是容小弟簡單的跟各位讀者說明CF
特許金融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CFA)Level 1的教科書裡面有特別提到個人投資行為偏差(The Behavioral Biases of Individuals),相信很多有在投資前輩們都聽說過也十分了解其內容,在這裡還是容小弟簡單的跟各位讀者說明CF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的消費與投資的決策中,是否發現自己常掉入非理性的陷阱,被行銷手法影響、被自己莫名的不理性判斷影響決策? 全書囊括行為經濟學領域著重的各項理論,敘述並解釋了真實世界中,人類是如何決策。前半段著重消費行為的非理性陷阱、後半段著重投資行為的非理性陷阱。
Thumbnail
企業總是在尋找能影響顧客購買決策的各種策略,以獲取顧客青睞,而巧妙運用定價策略無疑是最有效的一環。在William Poundstone的《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不斷提出「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對人類心
Thumbnail
在商業世界中,如何洞悉消費者進行決策時的心理是企業運行中重要課題。只有真正理解人性中錯綜複雜的盲點與偏見,我們才能提出貼近消費者內心的產品與行銷策略。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指出:人類
Thumbnail
在商業世界中,洞悉人性的複雜面向是相當重要的課課,只有真正理解消費者內心的願景與盲點,企業才能提出貼近他們需求,甚至超越期望的產品與行銷策略。而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就透過「絕對效應
Thumbnail
在「糟糕的投資方法」中,會看到投資人習慣透過「投資偏見」進行投資,這些偏見也是股票投資市場上的「迷信」。例如過度依賴技術線型、頻繁停損停利、研究總經、認為高風險高回報、或想靠多次進出迅速累積超額報酬 會說這些迷信與偏見的原因在於:這些方法雖然聽起來合理,但卻無法透過科學性的統計數據驗證是真的有效的
Thumbnail
很多人買東西時,你有沒有去懷疑過,所付出的價格是否「合理」?大多數的人總覺得商家賣給消費者的價錢就是「合理價格」,彷彿這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定價標準。但William Poundstone在他的著作《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一書中,就探索了
  第三個層次則是系統性思維。當你以一種固定的操作規則來進行股票交易時,你的「盈與虧」並不是簡單地、1:1地對應到漲跌,而是「唯有你容忍自己承受這樣的虧損時,你才有機會拿到那樣的利潤」以及「如果你打算拿這樣的利潤,你必須相應地承受那樣的虧損」。
Thumbnail
心理學的"證實偏差" 在選項多的時候下的決定越容易後悔 選擇交往對象時 2選1不容易後悔 20選1就容易後悔,尤其選擇後其他幾位忽然某方面表現突出,就會產生不滿足,因而開始有了負面情緒 選擇名產試吃時 分別有3種口味跟20種口味的店家 只有3種口味的品牌
Thumbnail
"管過去它做了什麼"是絕對不對的觀念,不是只有政治而已,而是為人處世必須要小心萬劫不復的陷阱。 在數學或流行病統計上有一個叫做貝氏定理,應用在觀察一個人,則相當於觀察他失去信任的過程。
Thumbnail
心理學的"證實偏差" 在選項多的時候下的決定越容易後悔 選擇交往對象時2選1不容易後悔 20選1就容易後悔,尤其選擇後其他幾位忽然某方面表現突出,就會產生不滿足,因而開始有了負面情緒 選擇名產試吃時分別有3種口味跟20種口味的店家 只有3種口味的品牌店家,選擇性雖然少,但是最後買的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的消費與投資的決策中,是否發現自己常掉入非理性的陷阱,被行銷手法影響、被自己莫名的不理性判斷影響決策? 全書囊括行為經濟學領域著重的各項理論,敘述並解釋了真實世界中,人類是如何決策。前半段著重消費行為的非理性陷阱、後半段著重投資行為的非理性陷阱。
Thumbnail
企業總是在尋找能影響顧客購買決策的各種策略,以獲取顧客青睞,而巧妙運用定價策略無疑是最有效的一環。在William Poundstone的《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不斷提出「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對人類心
Thumbnail
在商業世界中,如何洞悉消費者進行決策時的心理是企業運行中重要課題。只有真正理解人性中錯綜複雜的盲點與偏見,我們才能提出貼近消費者內心的產品與行銷策略。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指出:人類
Thumbnail
在商業世界中,洞悉人性的複雜面向是相當重要的課課,只有真正理解消費者內心的願景與盲點,企業才能提出貼近他們需求,甚至超越期望的產品與行銷策略。而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就透過「絕對效應
Thumbnail
在「糟糕的投資方法」中,會看到投資人習慣透過「投資偏見」進行投資,這些偏見也是股票投資市場上的「迷信」。例如過度依賴技術線型、頻繁停損停利、研究總經、認為高風險高回報、或想靠多次進出迅速累積超額報酬 會說這些迷信與偏見的原因在於:這些方法雖然聽起來合理,但卻無法透過科學性的統計數據驗證是真的有效的
Thumbnail
很多人買東西時,你有沒有去懷疑過,所付出的價格是否「合理」?大多數的人總覺得商家賣給消費者的價錢就是「合理價格」,彷彿這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定價標準。但William Poundstone在他的著作《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一書中,就探索了
  第三個層次則是系統性思維。當你以一種固定的操作規則來進行股票交易時,你的「盈與虧」並不是簡單地、1:1地對應到漲跌,而是「唯有你容忍自己承受這樣的虧損時,你才有機會拿到那樣的利潤」以及「如果你打算拿這樣的利潤,你必須相應地承受那樣的虧損」。
Thumbnail
心理學的"證實偏差" 在選項多的時候下的決定越容易後悔 選擇交往對象時 2選1不容易後悔 20選1就容易後悔,尤其選擇後其他幾位忽然某方面表現突出,就會產生不滿足,因而開始有了負面情緒 選擇名產試吃時 分別有3種口味跟20種口味的店家 只有3種口味的品牌
Thumbnail
"管過去它做了什麼"是絕對不對的觀念,不是只有政治而已,而是為人處世必須要小心萬劫不復的陷阱。 在數學或流行病統計上有一個叫做貝氏定理,應用在觀察一個人,則相當於觀察他失去信任的過程。
Thumbnail
心理學的"證實偏差" 在選項多的時候下的決定越容易後悔 選擇交往對象時2選1不容易後悔 20選1就容易後悔,尤其選擇後其他幾位忽然某方面表現突出,就會產生不滿足,因而開始有了負面情緒 選擇名產試吃時分別有3種口味跟20種口味的店家 只有3種口味的品牌店家,選擇性雖然少,但是最後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