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現場|人生中途回望的母女記憶|《桃園母女圖鑑》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時間:2023.12.10 晚場
地點:中壢馬祖新村

六位50歲以上桃園在地素人加上策展人李啟睿編導整合,以自身真實的母女故事為本,在馬祖新村的眷舍中搬演六段獨立的短劇。觀眾在引導下游走於眷舍中,展演的次數僅有12/09、10 週末兩天共四場次,結束演出後12/12起在同一場地展出劇照展,後續也將釋出六段短劇的演出影片。

中壢馬祖實驗藝廊

中壢馬祖實驗藝廊

中壢馬祖新村是50年代為了駐守馬祖官兵及其眷屬所建設的眷村,目前以文資法保存下來,並登錄為歷史建築,園區內重新規劃藝文空間、文創小店、觀光市集、背包客棧等。在等候演出開始前,繞著馬祖新村邊逛邊散步感覺很愜意。其中有一區眷舍以類博物館的形式展出馬祖新村的起源、歷史以及居民的日常起居,讓人覺得馬祖新村與台北四四南村相比,更能感受到過去在此成家立業的軍眷們的情感。

raw-image


策展人去年也曾在馬祖新村編導了以自己家族母女為題材的故事,今年則是邀請六位桃園不同區的素人編導各自的母女故事,六位素人導演有的還同時兼任演員,在自己的故事尬上一角。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作月子真麻煩》,祖孫三代因為作月子的傳統習俗鬥起嘴打嘴鼓,阿嬤和媽媽說話的樣子傳神又很有喜感,完全就是一家人;還有《不會就是不會》,數學老師的小孩從小到大數學怎麼樣都學不會,媽媽和女兒都壓力山大。


raw-image


當天因為是千秋場,又碰到其中一位素人演員生日,結束後多了一些同樂的時間。策展人說經過這兩年,他應該不會再繼續做母女題材了。如果時間是一條河,這個年齡層切在五十歲以上的母女圖鑑,回望時關係已經走過許多風雨,來到平穩和煦的中下游。要將那些風雨轉化成戲劇的形式,對身在故事其中的人來說想必是不容易的事。沒有華麗的道具、舞台,真心就是素人故事的魅力。母女關係的變化還有千百種,謝謝故事提供者呈現人生中的一部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碗長壽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屆選片指南推薦的約會電影首選,是入門影展很輕鬆無負擔的選擇,不過毫無疑問是看完心情會很好的影展爽片。 🎬 《他的發光搖擺》Solo  l 蘇菲杜比 Sophie Dupuis l 加拿大 l 2023 l 102min
開場前演員坐在台上佈景,Staff在舞台中央打羽毛球雙打,好像只是一般社區閒暇的午後。倒數之後進入的是有點窒息、被各種標籤纏繞的人生片段。
「每一個人,都需要一座海的旅館。當你很累很累的時候,可以自己一個人好好地休息。」 2016年在網路募資出版的馬尼尼為「隱晦家庭」繪本三部曲之一,《海的旅館》說的是一個孩子,到「海的旅館」找媽媽的旅程。關於每個人,不論是母親或不是母親,不論是大人或小孩,偶爾都需要的那一抹獨處。
去年從兩廳院的史蒂芬尼克雷的《群像》認識臺灣的編舞家劉奕伶。他當時在群像中是以排練指導的身份參與,看完《群像》讓人很想再持續追蹤後續的創作。 看得懂,而且很好看的現代舞。觀眾從後台走上台面對一千四百多個觀眾席,望著展演廳滿滿的紅座椅,這是平常身為觀眾很難看到的景色。
小時候,吃不懂柿子的美好。 阿婆出生在新竹關西一帶,年輕時為了幫忙家中經濟在鄰近的茶園、果園和打石場工作,有時會聽他提起秋天時幫忙採收柿子、運送一籮籮的果實浸石灰水催熟、到市場上販售的辛苦。當柿子的季節來臨,阿婆會很克制的買個一盒,有時是牛心柿,有時是甜柿,偶爾是有雪白柿霜的柿餅。
已經邁入三字頭的我和手足一起討論家人未來的長照需求時,雖然已經能盤點政府長照2.0的資源、設想工作能彈性配合的程度(今年的年假還有幾天可以請,專案的進度應該來得急吧),都還是會對時間、金錢的分配感到焦慮。當家人需要的時間壓縮到自己的時間,工作、生活難免被影響,對於在成長過程中,擔起照顧者責任的青少年
本屆選片指南推薦的約會電影首選,是入門影展很輕鬆無負擔的選擇,不過毫無疑問是看完心情會很好的影展爽片。 🎬 《他的發光搖擺》Solo  l 蘇菲杜比 Sophie Dupuis l 加拿大 l 2023 l 102min
開場前演員坐在台上佈景,Staff在舞台中央打羽毛球雙打,好像只是一般社區閒暇的午後。倒數之後進入的是有點窒息、被各種標籤纏繞的人生片段。
「每一個人,都需要一座海的旅館。當你很累很累的時候,可以自己一個人好好地休息。」 2016年在網路募資出版的馬尼尼為「隱晦家庭」繪本三部曲之一,《海的旅館》說的是一個孩子,到「海的旅館」找媽媽的旅程。關於每個人,不論是母親或不是母親,不論是大人或小孩,偶爾都需要的那一抹獨處。
去年從兩廳院的史蒂芬尼克雷的《群像》認識臺灣的編舞家劉奕伶。他當時在群像中是以排練指導的身份參與,看完《群像》讓人很想再持續追蹤後續的創作。 看得懂,而且很好看的現代舞。觀眾從後台走上台面對一千四百多個觀眾席,望著展演廳滿滿的紅座椅,這是平常身為觀眾很難看到的景色。
小時候,吃不懂柿子的美好。 阿婆出生在新竹關西一帶,年輕時為了幫忙家中經濟在鄰近的茶園、果園和打石場工作,有時會聽他提起秋天時幫忙採收柿子、運送一籮籮的果實浸石灰水催熟、到市場上販售的辛苦。當柿子的季節來臨,阿婆會很克制的買個一盒,有時是牛心柿,有時是甜柿,偶爾是有雪白柿霜的柿餅。
已經邁入三字頭的我和手足一起討論家人未來的長照需求時,雖然已經能盤點政府長照2.0的資源、設想工作能彈性配合的程度(今年的年假還有幾天可以請,專案的進度應該來得急吧),都還是會對時間、金錢的分配感到焦慮。當家人需要的時間壓縮到自己的時間,工作、生活難免被影響,對於在成長過程中,擔起照顧者責任的青少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Thumbnail
沒有人喜歡犧牲,默娘和媽祖的身影重合、默默揮袖:犧牲若能換來留給下一世代的愛,何嘗不可。
Thumbnail
「蘆竹湳像是被遺忘在時間洪流中的老靈魂,是被現代人漸漸遺忘的舊記憶」,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總幹事 許書凡 娓娓道出這裡給大家的第一印象。繼承父親志業的許書凡與其他幾位返鄉幫忙的志工青年,在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提供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資源協助下,從志工變正職工作,現在更已把這裡當家來經營。
眷村是臺灣特別的歷史記憶,對眷村的回憶隨著時代推進而慢慢淡化。這篇文章描述了造訪臺中市南屯區春安路眷村的故事,融合了對歷史的思考和對眷村的深情記憶。
Thumbnail
算起來這裡是馬祖南竿最偏遠的地方,離機場最遠,很少有非來不可的理由,除了那些想要踏遍馬祖村落的遊客以外,也因如此才更保有原馬祖聚落的樣貌,坐落在海邊的小坡上,下方還有靠海的小港灣,兩排房子依山而建,最末端是座小廟,鎮守整個西方大陸,或說遙望中土。 這在台灣就是個平淡無奇的村子,在這裡卻另有一種不捨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的童年生活,通過參加廟會活動、食物和家庭回憶來體驗快樂和困難。文章充滿了個人故事和情感,以及家庭中的重要時刻。作者分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不同感受,並展望未來。這分析了童年時代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搭火車途中內心的對話真實上演於眼前,一對陌生的母女。
Thumbnail
2023年12月10日,我到桃園中壢的馬祖新村欣賞李啟睿老師的作品《桃園母女圖鑑》。第一次欣賞老師的作品,也是第一次觀看「沉浸式劇場」作品是在「台灣當代表演藝術課」上老師播放的《李太太與他的四個女兒》。記得當時老師提及演出前可以和劇中人物在同一場地近距離看他們的日常生活就覺得很有趣,沒想到很快就有機
Thumbnail
繼上一篇介紹城鄉共學這個活動之後,在1/24(三)出發了! 若還不知道城鄉共學是什麼,請點連結~ 學員約25人,小導演5人,隨隊家長約10人,包下一節車廂,從桃園出發到玉里車站。在桃園車站,身為小導演的我們,工作已經開始。 大約4個多小時的車程,到達玉里。 在火車上,小學員們都很期待部落長什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Thumbnail
沒有人喜歡犧牲,默娘和媽祖的身影重合、默默揮袖:犧牲若能換來留給下一世代的愛,何嘗不可。
Thumbnail
「蘆竹湳像是被遺忘在時間洪流中的老靈魂,是被現代人漸漸遺忘的舊記憶」,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總幹事 許書凡 娓娓道出這裡給大家的第一印象。繼承父親志業的許書凡與其他幾位返鄉幫忙的志工青年,在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提供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資源協助下,從志工變正職工作,現在更已把這裡當家來經營。
眷村是臺灣特別的歷史記憶,對眷村的回憶隨著時代推進而慢慢淡化。這篇文章描述了造訪臺中市南屯區春安路眷村的故事,融合了對歷史的思考和對眷村的深情記憶。
Thumbnail
算起來這裡是馬祖南竿最偏遠的地方,離機場最遠,很少有非來不可的理由,除了那些想要踏遍馬祖村落的遊客以外,也因如此才更保有原馬祖聚落的樣貌,坐落在海邊的小坡上,下方還有靠海的小港灣,兩排房子依山而建,最末端是座小廟,鎮守整個西方大陸,或說遙望中土。 這在台灣就是個平淡無奇的村子,在這裡卻另有一種不捨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的童年生活,通過參加廟會活動、食物和家庭回憶來體驗快樂和困難。文章充滿了個人故事和情感,以及家庭中的重要時刻。作者分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不同感受,並展望未來。這分析了童年時代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搭火車途中內心的對話真實上演於眼前,一對陌生的母女。
Thumbnail
2023年12月10日,我到桃園中壢的馬祖新村欣賞李啟睿老師的作品《桃園母女圖鑑》。第一次欣賞老師的作品,也是第一次觀看「沉浸式劇場」作品是在「台灣當代表演藝術課」上老師播放的《李太太與他的四個女兒》。記得當時老師提及演出前可以和劇中人物在同一場地近距離看他們的日常生活就覺得很有趣,沒想到很快就有機
Thumbnail
繼上一篇介紹城鄉共學這個活動之後,在1/24(三)出發了! 若還不知道城鄉共學是什麼,請點連結~ 學員約25人,小導演5人,隨隊家長約10人,包下一節車廂,從桃園出發到玉里車站。在桃園車站,身為小導演的我們,工作已經開始。 大約4個多小時的車程,到達玉里。 在火車上,小學員們都很期待部落長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