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節氣:冬至】

節氣:冬至

節氣:冬至

今日節氣交冬至。因為強烈冷氣團的緣故,清晨來到10度左右,總算讓今年的冬天,很有感覺。在北半球,冬至為全年中白天最短、而夜晚最長的一天,每年約落在12月21日至23日。

「冬」這字在甲骨文就有了,造型簡單,一條繩子兩端打結,意思是終結。而古文也常見以「冬」通假用為「終」。小篆裡,冬字結構起了變化。《說文解字》:「四時盡也,從仌(音義同冰)從夂(音同止)」。「夂」代表四季到了最後一個繩結(古人結繩以記事),底下的「仌」代表水凝結成冰。

「至」的甲骨文,形象如一支射出插入土裡的箭,表到達。「至」的本意就是到達、到來。因此「冬至」就是冬走到了極致的意思。古人觀察天地四時循環,云「陰氣之至,陽氣之始,冬至一陽生」,自此以後陽氣回升,白天漸長,也被視為吉祥的日子。

冬至一陽生

在古代,冬至反而是二十四節氣的起點,有云「冬至大如年」,自是非常重要的節日、亦有不少食的習俗與冬至有關。例如吃白肉,源於古代祭天之後,會用祭祀的豬肉煮成白肉分給百官。此外北方冬至吃餃子,南方吃餛飩,相傳起於漢代,傳說因冬天寒冷,不少百姓窮困受凍,神醫張景仲不忍,架起大鍋,把辣椒等驅寒的藥材食材放鍋裡,煮爛熟後,用麵皮包羊肉,做成耳朵型狀麵食,熬成「驅寒嬌耳湯」,施捨百姓治凍瘡。後來人們覺得麵皮包羊肉的「嬌耳」很好吃,遂演化成吃餃子。

至於南方則有吃餛飩的習俗。冬至一陽生,此時天地陰中生陽,混沌初開,餛飩之名亦從混沌而來。另外相傳古代紹興人在冬至不僅吃包肉餡的鹹餛飩,亦食芝麻糖餡甜餛飩,此食俗漸漸轉變為冬至吃芝麻湯圓,而台灣人冬至則吃紅白湯圓。紅白湯圓,亦表金銀、陰陽,冬至用金銀湯圓祭拜神明祖先,吃完金銀圓就長一歲。這樣的習俗,彷彿也有冬至是一年之始的久遠記憶。

除了拜湯圓,家裡母親在這兩天也煮了一鍋紅燒肉。說冬至要吃點肉,補充一些油脂,似乎也合了冬至食白肉的古早習俗。在冬天適量進補,長養元氣,為明年春天的生發,預先做準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