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2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關於匯率

raw-image


記得有一次跑銀行辦事情的時侯,隔壁櫃台坐著一個年紀五十歲左右的太太,正和行員小姐激動的討論著,因為音量有點大聲,讓我不由得注意到他們談話的內容。

仔細一聽,原來太太有個兒子在美國讀書,需要定期匯生活費給兒子,由於那時台幣已經來到近年高點,行員建議太太可以趁機多換一些美元,但太太認為台幣仍有繼續升值的空間,於是態度有些傲慢的幫行員小姐「上課」:

「28算什麼,我以前26、27都換過的」!

我雖然不知道這位太太需要換匯的金額有多少,但是從她的談吐和打扮看來家境似乎不錯,對她來說兒子的「生活費」應該也不會是一個大數目。於是,當下我心中不免有些好奇:如果對於匯率上幾趴的的差異都這麼計較,不知道太太平時是否有運用自己的資金好好進行投資呢?

當然,那時我並沒有冒昧的去問她(就算問了可能也會被當作詐騙或是想要推銷保險😅),不過,根據我的經驗,對小事斤斤計較,對溜走的「大魚」渾然不覺,似乎是很多人在理財上都會有的盲點。

比方說,每次只要遇上匯率變動較大的時刻,報紙上總是會出現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標題,像是「日幣又創新低,哈日族哭慘」、「晚點換日幣,多吃一碗拉麵」之類的,我本來以為這些都是記者沒事找事,後來才發現身邊還真的有朋友緊緊盯著匯率在跑銀行「換旅費」,然後為了自己「換得划算一點」而洋洋得意...

或許這是因為可以多吃一碗拉麵、幾貫壽司,都是實實在在馬上能看見的「小確幸」,不過,對於通膨造成的購買力下降、因為「不投資」而喪失的複利增長這些看不見的「機會成本」,就算它們長期可能讓你損失好幾棟房子,許多人卻都渾然不覺。

當然,從投資(大錢)的角度來看,匯率會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如果匯率變動太大,很可能會吃掉許多投資本身的報酬。特別是債券、定存這種固定收益的商品,雖然有時候利率看起來很高,但是根據利率平價(Interest rate parity)的原則,誘人的高利率最終往往都會讓你在匯率上賠回來,投資了老半天都是在做白工,最近的美元定存(高利率)對應於台幣升值(匯兌損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不過對於美股投資人來說,一方面是股市的年均報酬率遠高於匯率的變動,另一方面是過去二、三十年來美元兌台幣的匯率基本上只在30上下10%的區間內浮動,所以長期來說匯率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投資人也就不用為它操太多心。



再者,股市修正的時候通常市場心態較為保守,這時美元兌台幣的匯率也相對強勢,投資人在股市上的損失可以從匯率上得到部分補貼,這就形成了一種自然避險的效果,有助於降低帳戶價值的波動。


※ 被動投資懶人包:一份被動投資的地圖
※ 了解投資過程中常有的盲點與疑惑:《投資動動腦-關於投資的頭腦體操
※ 霍華.馬克斯經典著作:《投資最重要的事》讀書心得
※ 改變人生思考的一本書:《當下的力量》慢讀計畫
※ 閱讀是一場豐盛的旅行:阿蒙的推薦書單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