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底上新竹照顧小外孫,待在家裡又有點束手束腳,上網查找可以讓快滿三歲的小外孫玩耍的親子遊樂場,結果新竹及週邊的桃園、苗栗都有不下三十個的親子公園可以遊玩。除了女兒住家附近的關新公園外,桃園和苗栗各找了兩個親子公園。這些所謂的親子公園看起來都整修得整潔、乾淨,只是所有的公園都一定佈置著塑膠滑梯,(以前常見的洗石子滑梯已不多見),而且滑梯長短曲度也有差別。那些有曲度的滑梯其彎度好像並沒有經過合理的設計規畫,某公園有八個滑梯,最旁邊彎度甚大的滑梯,有一家子—夫妻和兩個兒女—,都鼓勇前去滑了一次,結果每個人都在最彎處被卡住不動,滑不下來,必須錯過身後再手往下推才能慢慢滑下來。除了滑梯,親子公園還可以玩什麼?是當時留下的問題。
昨天(113.1.3)聯合報的民意論壇有篇文章《我們不要罐頭遊具2.0》,作者是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主任—郭瓊瑩。原來時常出現在公園裡的塑膠溜滑梯(有的公園偶見翹翹板或搖搖馬),因為外觀看起來千篇一律,玩法單一,所以又被稱為罐頭遊具。而我們的公園充斥著這些遊具也早就被人詬病了,有群家長還於2016年成立了「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希望為孩子爭取更多元的遊戲空間。而郭瓊瑩之所以再提此問題,乃因政府從2020年開始總共編了31億來改善兒童遊戲環境設施,但是已經修繕完成的國小兒童遊樂設施,仍是以罐頭遊具為主,而且全省總共有三千多個兒童遊樂場所,修繕的還不到十分之一。許多都因安全因素被圈圍起來,不能使用。作者一方面希望政府加大對兒童遊樂器材的投資,一方面也希望有限的投資不要僅用於遊具進口商的「型錄貼圖」上,也應關注身心障礙兒童的需求,並應了解兒童的遊遊憩行為…,以滿足兒童遊樂的多元需求。
之所以對郭文有感,乃因最近帶孫去親子公園遊憩時的親身見聞。千篇一律且玩法單一的塑膠溜滑梯(有的公園偶見翹翹板或搖搖馬),玩過一個公園後,其他的大概都可以不用再去了。是的,「我們不要罐頭遊具2.0」,請重視兒童的遊憩福祉,給予兒童符合人本精神的多元又具美感的遊憩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