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不抵苦的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電影「終極追殺令」裡瑪蒂達問:「人生總是這麼苦,還是只有童年如此?」

      萊昂:「總是這樣。」

  很多年前,作家張愛玲接受某個採訪時曾說:「人生是在追求一種滿足,雖然往往是樂不抵苦的!」

  我不太清楚張愛玲說這話的背景,但是卻讓我想到鹿橋所著未央歌書中女主角藺燕梅的話:「人生實在甜蜜,又實在可怕,美麗的事物,常常令人心疼地就忽然幻滅了。」這種無常,大概就是生命之苦的本質吧?佛家以生命之苦為四大聖諦,是否是想在看似無可奈何的悲觀中尋求解脫之法呢?

    哲學家叔本華認為人的生命本質就是欲望,總是不斷在追求著一些東西,比如人為了活下來就是要吃飯、要生存,以及要許多別人擁有的東西,有欲望,表示我們還沒有得到滿足,這當然是痛苦的,而即便想要的東西得到滿足,也不過是短暫地消解痛苦而已,因為馬上又有新的欲望出現!換句話說,人活著,就不斷會有欲望,也就不斷有痛苦。

    佛教裏常提到的三苦:「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的確,我們所愛的事物所愛的感覺,終究會消失離開我們;而我們討厭不喜歡的人事物總是不斷出現在我們眼前,與我們相會;而我們渴求的東西也始終無法得到,滿足我們。

其實苦或樂,決定性的因素來自於自己內心的感受,而不是擁有多少金錢或多少有形的物品。

    曾經看過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通常人們所追求以為可以帶來幸福的事情其實並沒有效果,比如住在豪宅或搬到風光明媚的好地點,其他如升官發財更是與幸福沒關,結論是當一個人可以自由掌握與調配自己的時間運用情況時,才會對自己有最大的滿意度。

  難怪身不由己的忙碌現代人這麼不快樂,精神上也充滿挫折與抑鬱困頓的情緒。尤其習慣被要求做事有效率的上班族,在長期一心多用之下,逐漸喪失了對事物的真正感受。

常會覺得在這個一百分的失敗者的不確定時代裏,人必須正視生命之苦,也得學會如何轉化我們的痛苦與壓力,或許就像一句老掉牙的格言:「如果生命給你一顆又酸又苦的檸檬,那我們就把它拿來做成一杯檸檬汁吧!」

    也正如梵谷所說的:「如果你沒有美麗的人生,那你最好有美麗的人生觀。」佛教也說:「煩惱生菩提。」從生命必然會遭遇的苦痛中,體會人生的智慧與意義,沒錯,印地安原住民也提醒了我們:「如果眼裏沒有淚水,又怎能映照出靈魂的彩虹。」

raw-image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幾年隨著「斷捨離」的流行,人人都在思考「極簡」的力量,賈伯斯蘋果手機極簡卻又顯得高貴的外型,強調減法哲學的思考,也是時勢所趨吧!     尤其在這個過剩的社會,什麼東西都過剩,都太多了,訊息太多,商品太多,功能太多,全世界所有企業,還有透過社交平台裡無數的人,都想吸引你的注意力,愈多元的意思也
曾經參加一個青少年營隊的評審,晚上住在大學的學生宿舍,與朋友們擠在小小房間聊天,忽然有人歎一口氣:「大自然缺失症的父母長大了!」     「咦?!」在我的狐疑眼中負責舉辦親子自然體驗的伙伴繼續說:「這批從小在缺乏自然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也當父母了,他們帶著孩子參加活動,卻死也不敢赤腳踩在草地上!尖叫著
多年前,曾經與法鼓山的聖嚴法師在電視節目裡對談,主持人在調整燈光的空檔時,詢問聖嚴師父:「我知道您行程很多,非常忙,不知道您如何規劃時間?」     只見聖嚴法師很認真地回答:「我不忙,雖然我行程是很多,我是很趕,這二十分鐘在這裡,下半小時在那裡,但是我的心都在,忙是心不在了!」的確,心不見了中文
 二十多年來住在山裡,位在台北盆地南側的山坡上,後陽台朝向北方,新店溪從左側流往市區,在正前方的觀音山與大屯山之間入海。     每天清晨泡杯咖啡,躺坐陽台,拿本詩集,或許看或許不看,直到鬧鐘響,才嘆口氣起床,喃喃自語:「要進入紅塵了!」     不久前接受某個電台資深主持人訪問,結束後他拿出手
「如果有人跟你說,他知道三年後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肯定那人不是騙子,就是瘋子。」 忘了從哪裡聽到這句聰明的俏皮話,的確,在這變化快速又莫測的時代,我們很難做中長期的規劃,但是短期的趨勢還是可以看到蛛絲馬跡,重點不是聽專家口中說的預測,而是觀察人們正在做的事。 比如說,若要預測未來就業狀況,看人力
  最近分別加入三個Line的大群組,都是不同階段的童軍老伙伴,一個是崇善健士會(也就是一般我們習慣講的社區童軍團,登記為台北市22團),另外二個是學校團,有高中時的建中行義217團,也有大學時的中山羅浮群。     因為我是在疫情期間沒法聯網掃條碼而寸步難行之下,才開始買智慧型手機,之後有了Li
 這幾年隨著「斷捨離」的流行,人人都在思考「極簡」的力量,賈伯斯蘋果手機極簡卻又顯得高貴的外型,強調減法哲學的思考,也是時勢所趨吧!     尤其在這個過剩的社會,什麼東西都過剩,都太多了,訊息太多,商品太多,功能太多,全世界所有企業,還有透過社交平台裡無數的人,都想吸引你的注意力,愈多元的意思也
曾經參加一個青少年營隊的評審,晚上住在大學的學生宿舍,與朋友們擠在小小房間聊天,忽然有人歎一口氣:「大自然缺失症的父母長大了!」     「咦?!」在我的狐疑眼中負責舉辦親子自然體驗的伙伴繼續說:「這批從小在缺乏自然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也當父母了,他們帶著孩子參加活動,卻死也不敢赤腳踩在草地上!尖叫著
多年前,曾經與法鼓山的聖嚴法師在電視節目裡對談,主持人在調整燈光的空檔時,詢問聖嚴師父:「我知道您行程很多,非常忙,不知道您如何規劃時間?」     只見聖嚴法師很認真地回答:「我不忙,雖然我行程是很多,我是很趕,這二十分鐘在這裡,下半小時在那裡,但是我的心都在,忙是心不在了!」的確,心不見了中文
 二十多年來住在山裡,位在台北盆地南側的山坡上,後陽台朝向北方,新店溪從左側流往市區,在正前方的觀音山與大屯山之間入海。     每天清晨泡杯咖啡,躺坐陽台,拿本詩集,或許看或許不看,直到鬧鐘響,才嘆口氣起床,喃喃自語:「要進入紅塵了!」     不久前接受某個電台資深主持人訪問,結束後他拿出手
「如果有人跟你說,他知道三年後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肯定那人不是騙子,就是瘋子。」 忘了從哪裡聽到這句聰明的俏皮話,的確,在這變化快速又莫測的時代,我們很難做中長期的規劃,但是短期的趨勢還是可以看到蛛絲馬跡,重點不是聽專家口中說的預測,而是觀察人們正在做的事。 比如說,若要預測未來就業狀況,看人力
  最近分別加入三個Line的大群組,都是不同階段的童軍老伙伴,一個是崇善健士會(也就是一般我們習慣講的社區童軍團,登記為台北市22團),另外二個是學校團,有高中時的建中行義217團,也有大學時的中山羅浮群。     因為我是在疫情期間沒法聯網掃條碼而寸步難行之下,才開始買智慧型手機,之後有了Li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雖然不是什麼大道理,但很想分享的是:你的快樂不一定是我的快樂;你的大道理也不一定是我的真理。 父母總是想給孩子最好的,我也不例外,即使現在迪士尼票價是tier5也是秒買,希望給我兒子快樂的回憶,但迪士尼就像打仗一樣,不只要早起,還要仔細確認我兒的身高和每一場genie+的時間,說真的搞的我很緊迫,
  一開始,邀請碼非常難以取得,一個用戶只會有兩個邀請碼。所以只有社群裡面最受歡迎的人有資格參與這些「秘密聊天俱樂部」。而且,在這些俱樂部之中,我們甚至可以直接和一些世界範圍的知名藝人、政商名流在同一個房間裡聊天。這種特殊感與稀缺性,使得Clubhouse一下成為最炙手可熱的社交app。
前陣子和學生談到古典音樂的價值,學生表示古典音樂不好懂,提出音樂是為了好聽還是讓人懂?當下突然覺得腦門被敲了一下,不過仔細想想,這是可以探討的。 古典樂中所蘊含的內涵確實比較高,但也比較不好懂,不過你不能否認就是有人愛這一味,而且如果願意靜下心來學習如何聆聽,要欣賞古典音樂並不難,甚至還很好玩
Thumbnail
在人世間受苦或者是受很多違緣、逆境的時候,都會想:「受苦要受到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就算人世間的苦暫時過去,也還沒到頭!人世間本來就有很多痛苦的本質,蓮花生大士開示:「世間上的快樂,它的本質都是痛苦。」所以,一定要有一個究竟安樂、永恆的歸處。
Thumbnail
生活很無聊,世界很有趣,看你用什麼樣的心態過日子。 分解情緒,拿回心情自主權
人生起伏曲折 確實無法預料 痛苦折磨一番後 海闊天空更顯得明媚 平常心多麼太陽雨 回憶才能輕易吞嚥 想法如地貌快速變化 感受不必太放大鏡
大家們有相似見的: 張愛玲懂得享受微風中的籐椅、吃鹽水花生;芥川龍之介表明「為使人生幸福,就得喜愛日常的瑣事,雲之光、竹之搖曳、群雀之聒鳴、行人之容顏⋯⋯。」 但張愛玲也說華美襲袍裡有蝨子,芥川認為要喜愛瑣事,便也得微妙的受苦。 記得國中札記上寫,某日放學歸途抬頭見電線上站著成排的麻雀,內心一
Thumbnail
張愛玲,在現代中文文學圈子裏,是大名鼎鼎的存在,不過老安很俗,只喜歡看熱血澎湃的爽文,像張愛玲這種被傳揚到幾乎成為標桿的名作家,老安一直沒有動力去拿她的書本來看看,覺得看這種女性名著壓力很大。 不過世事難料,老安上週從圖書館漂書櫃上,拿到了一套兩冊「二魚出版社」出的《小說讀本》,書中收錄了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Thumbnail
電影「終極追殺令」裡瑪蒂達問:「人生總是這麼苦,還是只有童年如此?」       萊昂:「總是這樣。」   很多年前,作家張愛玲接受某個採訪時曾說:「人生是在追求一種滿足,雖然往往是樂不抵苦的!」   我不太清楚張愛玲說這話的背景,但是卻讓我想到鹿橋所著未央歌書中女主角藺燕梅的話:「人生實在甜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雖然不是什麼大道理,但很想分享的是:你的快樂不一定是我的快樂;你的大道理也不一定是我的真理。 父母總是想給孩子最好的,我也不例外,即使現在迪士尼票價是tier5也是秒買,希望給我兒子快樂的回憶,但迪士尼就像打仗一樣,不只要早起,還要仔細確認我兒的身高和每一場genie+的時間,說真的搞的我很緊迫,
  一開始,邀請碼非常難以取得,一個用戶只會有兩個邀請碼。所以只有社群裡面最受歡迎的人有資格參與這些「秘密聊天俱樂部」。而且,在這些俱樂部之中,我們甚至可以直接和一些世界範圍的知名藝人、政商名流在同一個房間裡聊天。這種特殊感與稀缺性,使得Clubhouse一下成為最炙手可熱的社交app。
前陣子和學生談到古典音樂的價值,學生表示古典音樂不好懂,提出音樂是為了好聽還是讓人懂?當下突然覺得腦門被敲了一下,不過仔細想想,這是可以探討的。 古典樂中所蘊含的內涵確實比較高,但也比較不好懂,不過你不能否認就是有人愛這一味,而且如果願意靜下心來學習如何聆聽,要欣賞古典音樂並不難,甚至還很好玩
Thumbnail
在人世間受苦或者是受很多違緣、逆境的時候,都會想:「受苦要受到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就算人世間的苦暫時過去,也還沒到頭!人世間本來就有很多痛苦的本質,蓮花生大士開示:「世間上的快樂,它的本質都是痛苦。」所以,一定要有一個究竟安樂、永恆的歸處。
Thumbnail
生活很無聊,世界很有趣,看你用什麼樣的心態過日子。 分解情緒,拿回心情自主權
人生起伏曲折 確實無法預料 痛苦折磨一番後 海闊天空更顯得明媚 平常心多麼太陽雨 回憶才能輕易吞嚥 想法如地貌快速變化 感受不必太放大鏡
大家們有相似見的: 張愛玲懂得享受微風中的籐椅、吃鹽水花生;芥川龍之介表明「為使人生幸福,就得喜愛日常的瑣事,雲之光、竹之搖曳、群雀之聒鳴、行人之容顏⋯⋯。」 但張愛玲也說華美襲袍裡有蝨子,芥川認為要喜愛瑣事,便也得微妙的受苦。 記得國中札記上寫,某日放學歸途抬頭見電線上站著成排的麻雀,內心一
Thumbnail
張愛玲,在現代中文文學圈子裏,是大名鼎鼎的存在,不過老安很俗,只喜歡看熱血澎湃的爽文,像張愛玲這種被傳揚到幾乎成為標桿的名作家,老安一直沒有動力去拿她的書本來看看,覺得看這種女性名著壓力很大。 不過世事難料,老安上週從圖書館漂書櫃上,拿到了一套兩冊「二魚出版社」出的《小說讀本》,書中收錄了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Thumbnail
電影「終極追殺令」裡瑪蒂達問:「人生總是這麼苦,還是只有童年如此?」       萊昂:「總是這樣。」   很多年前,作家張愛玲接受某個採訪時曾說:「人生是在追求一種滿足,雖然往往是樂不抵苦的!」   我不太清楚張愛玲說這話的背景,但是卻讓我想到鹿橋所著未央歌書中女主角藺燕梅的話:「人生實在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