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6|閱讀時間 ‧ 約 69 分鐘

出走,遇見飲食文化


    「永和」豆漿?

    說到飲食文化,不得不說,在平常的生活中一直不斷發生著。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和人,地緣上跟永和算是好鄰居,每到吃飯時間都化身為我們的「廚房」。

    這樣說並不是強調中和是美食沙漠,只是,永和令人垂涎的美食更是不勝枚舉,光是異國料理就多到數不清了。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那紅遍大街小巷的「永和豆漿」。

    但⋯如果你只會說「永和豆漿」,我馬上就知道你是外地人,因為只有外地人才吃「永和豆漿」。

    這有個小故事,其實真正在地人會吃的是「世界豆漿大王」,每到宵夜時間總是高朋滿座,香酥的燒餅油條大口咬下,一邊啜飲著熱騰騰、豆香撲鼻的炭香豆漿,這是屬於我們中永和地區的人們,忙碌一整天下來難得的小確幸。


    燒餅油條配豆漿是我們中永和人的共同回憶


    這是唯一的老店,據說老闆還為了開店特地跑去申請商標,沒過多久果然「永和豆漿」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地冒出來,因為,「世界豆漿」的發源地在永和,而吃過的人都讚不絕口,一傳十,十傳百,從此在外地傳開來,卻從來沒有人記住真正的店名,只記得曾經來「永和」吃了一家很好吃的豆漿店,進而促成日後「永和豆漿」的蓬勃發展,全台各地,甚至遠及新加坡都有這間店的蹤影。

    這很有趣,因為不是中永和當地人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從小吃到大的「永和豆漿」竟然是冒牌貨。


    關於客家文化的接觸

    除了這令人引發鄉愁的美食之外,如果論民族,我算是客家人的後代,也有少部分外省、閩南的血統。

    關於客家的傳統我了解的並不多,但每次吃到又油又香的客家菜,都會使我想起每年和爸爸回湖口掃墓的景象,宗族會的長輩們最喜歡準備炒米粉、梅乾扣肉、福菜湯,在吃飯時間擺出來供大家品嚐。

    而每次回去掃墓,我最期待喝到那熬煮到入味的福菜湯,即便站在太陽底下喝著熱湯,還是能一碗接一碗,很享受其中鹹香、濃郁的滋味。

    說到人,許多人對客家民族的印象就是吃苦耐勞,尤其是女生很顧家,這點我倒是只認同一半。

    以民族性來說,客家人確實是比較刻苦、勤儉持家,畢竟從前環境困苦,又是居住在荒涼的丘陵地,要生活真的很不容易,像我阿公那邊的祖先從十三世以前就從廣東梅州渡海來台,在新竹這片土地落地生根,也是靠著前人這樣一點一滴努力耕耘,今天才有我們子子孫孫千秋萬代。

    如果硬要說所有客家人都是如此倒也未必,像我就是個奇葩的例外,之前在教會認識了系外的學妹,她也是客家人,來自新竹關西,在面對現實的挑戰上,她的抗壓性確實比我多很多,或許是出自於原生家庭吧,因為自身家庭的變故,迫使她提早出來獨立生活,因此常常有能力承受許多打擊,反觀我,真的是一點苦都吃不了,跟我上過實作課的同學應該會很有感覺。

    但這也讓我反思,身為一個客家子弟,是不是該學習祖先們刻苦的精神,畢竟將來的日子千變萬化,好像唯有堅毅的內心才能抵得過暴風雨,就如同祖先們刻苦、團結的精神,以至於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十三世永遠生生不息,這是非常不容易,也很值得感謝的事。


    「小酌」怡情?

    俗話說:「我們喝酒,但不要被酒喝」,長大後才真正明白其中的意義,從前叛逆的我總是把酒當「飲料」喝,真的很讓人擔心。

    酒水是社交活動很重要的一環,飲酒文化也會反映一國人民的風俗習慣。

    我第一次接觸含酒精飲料可以朔及七年前,國小五年級,再一次和舅媽、表弟們出遊到尖石那羅地區,當地的原住民熱情的招待我們吃麵,還特地拿出了媽媽自釀的小米酒裝在竹筒中供我們品嚐。

    好奇的我在大人的監督下抿上一小口,一開始嚐到米放太久發酵的味道,嚥下去感覺食道熱熱的,小小年紀的我真的是開了眼界,原來這就是喝酒的感覺呀!

    再來就不怎麼有機會喝酒了,直到國中二年級,不知是叛逆心作祟,還是好奇心發作,總之突然出現了強迫喝酒的意念(對,不要懷疑),常常跑到廚房拿(光明正大的拿)媽媽的紅標料理米酒直飲(小朋友拜託不要學),我們都知道這種酒在台灣只會把它入菜(例如說我最愛的麻油腰花),甚至去腥,幾乎沒有人拿來直飲,而我應該是第一個打破紀錄的人。

    即便嗆鼻的酒精感令人難以下嚥,但它獨特的酒香一直是我的最愛,到現在也一樣,每當媽媽做菜時使用米酒去腥,聞到味道都會讓我想起國中那段令人難以理解的回憶。

    我也很喜歡吃紹興醉雞蝦,這道菜源自於中國浙江,已經是在台逢年過節必備的大菜。


    當時自己做的紹興醉蝦


    記得去年小年夜,媽媽買了鮮甜的生蝦,我還特地跑到中藥行抓些當歸、川芎、黃耆、紅棗、枸杞,再買上一大瓶國產紹興酒,回家把新鮮蝦子汆燙至熟,直接泡入煮好的藥材水及香醇的紹興酒,放冰箱浸泡個三天三夜,光是打開保鮮盒,濃濃的酒香伴隨著溫甜的藥香撲鼻而來,經過冰鎮的鮮蝦肉質鮮甜爽脆有彈性,令人一口接一口欲罷不能,在藥酒的加持下成為一道既能直接品嚐、又能配飯享用的美味佳餚。


    「異國」美食

    我從小就喜歡嘗試各國美食,而且越是新奇的料理,對我越有吸引力。

    廣東料理是我的最愛,尤其那又鹹又香的臘腸煲飯,搭配底下硬脆的鍋巴特別有口感,青江菜則是扮演著去油解膩的角色,整體真的非常可口,只可惜在茶餐廳才吃得到,而且價格偏高,一小鍋就要我荷包失血兩百多塊。

    還有一種飲料我很喜歡,也是來自香港的,叫「忌廉溝鮮奶」,意思是把忌廉梳打(cream soda)加上鮮奶飲用。

    (p.s.忌廉在廣東話是英文”cream”的音譯,意指鮮奶油。)


    香港的玉泉cream soda很好喝


    這種喝法別有一番風味,入口先是忌廉梳打微微的氣泡感及淡雅的呍呢嗱(香草)氣息,牛奶帶出了尾韻溫潤圓滑的口感,還有一絲乳香味,簡直是絕配!

    剛開始我還覺得梳打水配牛奶很奇怪,但喝過保證一試成主顧。

    這種飲料在台灣很難找到,要不是剛好去光顧了淡水某家飲茶,意外發現有進口汽水,否則到現在還是無緣能品嚐這來自香港的日常美味。

    至於「新奇」的料理,最令我難忘的一次是父親節請爸爸吃俄羅斯料理,那天吃完我媽真的是臉從頭臭到尾,因為沒有一道菜吃得習慣,而且她又是個很重吃的女生,所以⋯可想而知。

    前菜是一道看似很美味的沙拉,顏色特別漂亮,甜菜根配上酸黃瓜,還有一些不知名的根莖類蔬菜,但吃下來口味卻平淡無奇。

    羅宋湯不錯喝,我點了最愛的煙燻鮭魚,沒想到一吃,超鹹,咬一口麵包,喀滋,又乾又硬不怎麼好吃,我終於能體會俄國人民在貧瘠的土地上是如何生活著,就是食物永遠無法像其他擁有肥沃土壤的國家來得美味。

    也有一點很有趣,俄國人最愛喝的伏特加,他們認為是酒,但發酵的水果「香檳」他們竟然把它歸為飲料!!

    記得我點了杯沙棘果香檳,入口就是濃濃的酒味,估計整杯濃度有5%以上,根本就是在喝氣泡酒嘛!

    或許是氣候不同吧,俄國有些地區動不動就零下二三十度,而「酒精」可以使身子暖和起來,一般飲料有一點酒精好像沒什麼大不了。

    除了西洋料理,「南洋」料理也是在我心目中佔有一席之地。

    台中的東協廣場有著不少新住民,尤其是越南的朋友居多,路邊總是擺著各式各樣的新鮮食材,播放著越南的鄉土民謠,只是走幾步路就感覺自己好像穿越到了越南。

    一碗鮮嫩的牛肉河粉上桌,我瞬間瞪大了眼睛,哇,真的是實實在在一大碗公,原來越南人的河粉真的是為了「吃飽」而煮的,幸好貪心的我沒有衝動點法國麵包,否則絕對⋯絕對吃不完。

    Q彈的河粉搭配清爽湯頭,滴入些酸桔汁,更能襯托牛肉的鮮嫩多汁,如果想要大口吃河粉,來東協的越南餐廳準沒錯。

    對我來說,飯後沒有來杯飲料對不起自己(壞習慣),只見附近路邊攤放著五顏六色的果凍、豆類,一問之下才知道那個是Chè,越南的一種甜品飲料,有點類似我們的八寶冰,只是裝在透明的玻璃杯中飲用,可以自己選喜歡的配料,加入碎冰、淋上濃縮牛奶,就是一杯消暑的飲品。

    因為實在吃太飽了,所以我選擇喝其他的東西,眼看老闆挖者一碗綠綠的水,我的好奇心又發作了。

    「蛤殼草汁,就是我們越南的青草茶,可以降血壓。」

    「蛤⋯啥?」

    這種植物我連聽都沒聽過。

    「來一杯吧!」

    好像老天都是公平的,越是健康的食物反倒不好吃,越健康的飲料味道越奇怪,而這杯「青草茶」完美詮釋了這句話。

    濃濃的草味直接在口腔內噴發,有點類似公園地上的草坪混雜著土壤的味道,那種強勁的威力如果沒有一點底質估計馬上會吐出來。

    由於老闆說這是一款「健康」飲料,我還是硬著頭皮喝完,但下次也真的不敢亂點了。


    本土「尋味」

    什麼是正港的「台灣味」,其實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因為在現今多元化的社會,台灣已經變成像新加坡那樣,是一塊種族融合之地,從最初生長在島上的十六族原住民開始,日治時期受到大和民族文化的影響,二戰美援西洋文化渲染,到後來大陸先民唐山過台灣,客家、閩南文化的傳入,還有遠及閩江口外海的馬祖列島,島上漁民的閩東文化,這些都是屬於寶島台灣經過時間淬煉,所形成的珍貴人文風景。

    當火車緩緩跨過大肚溪,經過繁榮的彰化市,客運窗外一望無垠的農田映入眼簾,秀水境內林立的神桌店,彷彿在訴說著昔日的產業風光,轉眼間就進入了鹿港小鎮。

    距離上次到訪已經間隔十多年之久,許多地方已經築起新式圍牆,唯有古城區還是保留像我小時候看到的那樣,古色古香,有著濃濃的泉州風情。

    話說鹿港人的祖先的確是泉州的移民,這裡的一草一木,都和泉州的「家鄉」有著不少相似之處。

    泉州有文廟,鹿港有文武廟,當時唐山過台灣,先民們划著小船越過黑水溝,從家鄉帶來了不少品質優良的建材,像是鹿港的龍山寺,腳下所採的就是來自對岸的唐山石,還有那歷經數百年沒有腐壞的木製樑柱,福州杉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鹿港文武廟


    才剛到鹿港,肚子就開始咕嚕咕嚕叫,而我也知道鹿港有不少巷弄美食。

    麵線糊,屬於閩南人重要的特色美食,尤其是在鹿港、泉州兩地,俗話說:「沒吃過麵線糊就不是泉州人」,那天一吃就愛上了,難道我前世真的是個泉州人!?」(不要瞎掰好嗎,我連閩南話都不會說)

    「一碗三十塊!」

    相信泉州的朋友一定會大吃一驚,三十塊!

    泉州的麵線糊和鹿港唯一的差別是,可以選配料,而且多達七八種,然後加入的是清湯,而鹿港人比較喜歡吃類似蚵仔麵線那樣的口感。

    濃稠的羹湯,濃郁鮮甜,即便赤肉只是配角,但熱騰騰的一碗下肚,有種說不出的幸福感。


    鹿港的麵線糊有別於泉州的風味,比較偏向我們常吃的「蚵仔麵線」


    如果要我提起閩東文化,就得說說那座遠在福建沿海一角、時常被本島居民遺忘的大陸型島嶼—馬祖列島。

    雖然說是「馬祖列島」,只不過是島上的居民信奉媽祖罷了,正確的名稱應該是「連江縣」。

    早期兩岸尚未分裂時,南北竿原本屬於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而東西莒歸在長樂縣,東引則屬於羅源縣。

    聽民宿老闆說,後來發生戰爭,福州出海捕撈的漁民被困在馬祖列島,一困就是四十年,甚至一輩子都無法回家探望親人。

    聽到這我有些難過,原本屬於同一個地緣、同一個民族、同一個生活圈,卻要被無情的戰爭強迫拆散,甚至成為敵對的關係,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

    島上的居民喜歡用福州話溝通,尤其是長輩們,像是南竿路上專門跑公車的「老司機」,和當地居民的對話往往都用福州話,聽起來有點類似客家話,又帶些捲舌的口音,非常奇特。

    據說馬祖話較偏向長樂口音,卻和內地福州市的福州話相通。

    「ㄒㄧㄚˋㄌㄧㄚˊ~(謝謝)」我對著司機道謝。

    這是我來馬祖四天學會的唯一一句福州話。

    一下公車,映入眼簾的是一整片波光粼粼的海水,花崗岩地形更是襯托出海岸美麗的曲線。

    這就是北竿鄉的芹壁村,依山而建,而那些閩東建築的一磚一瓦,已經是在已開發的南竿市區完全看不到的。


    連江縣北竿鄉芹壁村


    這裡有一種酒,比起大名鼎鼎的「馬祖高粱」,它算是小眾,但以歷史的角度,卻是島民極為重要的傳統產業。

    琥珀色的酒液,有點微甜,甜中帶酸,有一種獨特的、類似紅露酒的香氣,和福州紅糟酒有些相似之處,這就是馬祖老酒,每當村裡的漁民準備出海捕魚,都會小酌一些暖暖身子,甚至坐月子的婦女,村民也會給她們吃老酒蛋滋補養生。

    即便當時馬祖的氣溫飆到攝氏三十六度多,還是無法改變我對老酒麵線的渴望,那滑嫩的麵線、帶著一絲暖薑風味及焦香味的老酒荷包蛋,能使我深深忘卻一路走來的艱辛。


    老酒麵線可以說是最能代表馬祖的美食


    「老闆,可以純飲老酒嗎?」

    內心的小酒鬼又開始不安分了。

    「這個季節的酒比較酸呀,冬季才是釀酒的好季節。」

    「難怪那荷包蛋嚐起來有股強烈的酸味!」

    「客家人為了紅糟而釀酒,福州人為了釀酒而生產紅糟」,這也訴說了老酒在閩東地區人們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紅糟,機乎是所有馬祖人的共同回憶,這也是釀製老酒剩下的副產物,通常沉在甕底,而從前島民們生活困苦,為了不浪費食材,會拿這些釀酒剩下的「殘渣」來做料理,炒飯、炒麵、炸鰻魚、燉雞湯甚至冰棒,都少不了它的蹤影。

    記得當時住在福澳港,走出民宿就有好幾家海鮮餐廳,但對我這種散客來說,要點桌菜實在太不方便了,於是我一直都吃炒飯炒麵、燕餃湯,幾乎所有東西都加了紅糟,四天下來不免懷念本島飲食的多樣性。

    更值得一提的是淡菜,北緯二十六度的海水適合淡菜生長,淡菜湯實在太好喝,肉多、鮮美、大粒,配上一整碗的薑湯,幸福感爆棚。

    只可惜一碗湯只有僅僅三顆,就要賣到一百多塊,聽民宿老闆說,馬祖人平時想吃淡菜都直接到市場購買,而且一大袋才九十幾塊,比起吃外面餐廳的價錢,可以說是物超所值。


    紅糟炒麵搭上馬祖的淡菜,就是我平時的晚餐


    說到這,大家一定會誤以為馬祖漁業資源很豐富,但很抱歉你錯了,現在所看到的只是僅存的幾種海鮮而已。

    夏天的夜晚,港邊吹來陣陣涼風,那種舒適的氣溫,害我差點倒在運動場上睡著,浪費整晚的住宿費。

    走到提防邊,望著對岸的燈火通明,原來,那不是城市發出的光芒,螢光綠,一閃一閃,是大陸漁民夜釣小管的身影。

    從前閩江口的漁業資源的確豐富,因此吸引不少漁民出海捕撈,除了馬祖列島,福建沿海的漁民也喜歡到附近海域夜釣小管,而這樣雙重的過度捕撈,以致於現今除了少數淡菜、佛手、螺類,其他漁產機乎瀕臨絕種,漁業資源嚴重枯竭。


    關於這次出走

    2023年的夏天,家裡發生很嚴重的事故,不少家人因此受傷,自己內心也格外難受,我還被送去住院留觀一晚。

    至於詳細內容我並不想多提,畢竟這是個很不堪的過往。

    事發後,母親決定暫時把一家人分開一段時間,讓大家有更多的空間思考自己。

    我趁著這段時間離開家鄉六天,看看外面的世界,或許只有這樣,才能看清楚未來。

    八月九號當天,我獨自一人搭上自強號,望著窗外人來人往的月台,心中一片茫茫然,彷彿聽到一個聲音不停的使喚我,「走吧,走吧,一直走下去就對了」,就這樣,我匆匆離開了平時紛紛擾擾的生活圈—台北。


    再會,台北


    其實這次出走我並沒有想太多,只覺得一切順其自然,旅行就像人生一樣,永遠不會知道有哪些風景即將經過自己眼前。

    火車一路南下,路過蔥綠的大漢溪畔、平房林立的桃園台地、一望無際的崎頂海邊,最後緩緩抵達了我的第一個目標—苗栗。

    此時我掏了掏口袋,才發現車票不見,此時的我完全慌了,因為沒有票就不能出站,只好趕緊衝到站長室找人求助。

    「沒有實體票就不能出站,你給我看手機的照片也沒用,但我能幫你問問看列車長,叫他幫你找一下。」

    「麻煩了,真是太感謝!」

    「還是沒找到,哎~」

    怎麼才剛出門就讓我遇到這種事,真的有夠倒霉,我可不想再多花兩百五重新買票!

    失望的我緩緩走到剪票口,難過的小眼神似乎不小心打動了站務員,協助出站的阿姨竟然擅自允許我出站!

    「算了如果真的沒有⋯噓,你趕緊走出去不要回頭~」

    雖然有點良心過不去,還是幸好有人願意通融我,不然內心實在好掙扎。


    山城裡的紅寶石—雞心棗

    記得上次來銅鑼賞杭菊已經是一年多前的事了,而現在銅鑼正式進入淡季,幾乎沒幾個人在路上走動。

    我還是一如往常去同一家麵店吃飯,就是上次客籍站長推薦的老店,有著又油又香的水晶餃、滑嫩Q彈的粄條,還有我最愛的桔醬豆腐,他們家的特色是,每樣東西都經濟實惠,口味也很道地,吃完保證撐著肚子走出去。

    不知道走了多遠的路,疲累的我蹲在路邊休息,此時才發現地圖上的「一小段路」竟是要翻過幾座丘陵,甚至跨越一條河才能到達目的地。

    由於公館四面環山,因此對外的交通特別不方便,唯有少數公車可以到達苗栗市,其他鄉鎮的朋友都必須騎車,或者像我一樣徒步旅行才能抵達。

    石牆村,自清代就有先民從大陸引進紅棗種植,路上時不時會看到一顆顆結實纍纍的紅棗樹,只因為有些植株無人看管,樹上的果實都因為過熟而變成「紅棗乾」,無法拿來使用了。

    隨著長時間的行走,水壺裡的水慢慢見底,烈日當空也真的讓我差點曬成「紅棗乾」。

    路邊忽然出現一個矮房子,上面寫著「石牆社區活動中心」,一進門就看到一位阿姨靜靜坐在門口,身後有好幾個七、八十歲的長者陶醉得唱著卡拉OK,而我完全沒有心思專注其他事情,只是自顧自的裝著水,大口暢飲了起來。

    「年輕人,這個給你吃!」

    「妳怎麼知道我是要來找紅棗的?」

    「這是附近果園老闆請我吃的,實在太多了,分你一些。」

    「謝謝~」

    這位阿姨原本是在台中當護士,後來辭掉工作回公館擔任活動中心人員,一心一意照顧當地年長者。

    「如果你想了解紅棗,嗯⋯我帶你去找一位先生,他很會講解~」

    「戴上這個客家笠嫲,就看不出來是外地人了,走吧,我開車載你。」


    這是戴上笠嫲的我


    紅棗園老闆很熱情的招呼我,一會兒帶我下田摘紅棗,一會兒邀我參觀他平時曬紅棗的「秘密基地」,甚至拿出自泡自釀的紅棗酒還有蒸餾米酒請我喝。

    由於農藥都是在幼苗的時候噴灑,隨著時間藥效會慢慢消失殆盡,因此我們可以不用沖洗,直接品嚐新鮮紅棗獨有的甘甜。

    話說,應該很多人沒有機會吃到新鮮紅棗,我們平時吃的要麼是進口的紅棗乾,或是一包包的紅棗茶,實在鮮少人拿來直接食用,而在公館當地,鮮食紅棗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了。

    每年夏天,公館的新鮮紅棗量產,品質好的外銷,其他的就在當地販售,或是做成紅棗乾保存。

    而紅棗本身最怕的是雨量過多(會水傷),或有些昆蟲會鑽進去啃食,以致於造成尾部有時候看似完整,用手輕輕一碰就凹下去。

    那種蘋果綠,卻帶有一些紅色斑點的鮮果品質最好,一口咬下,爽脆的口感可以比擬成蘋果,味道類似我們平時吃的「牛奶蜜棗」,即便果肉不多,清甜的滋味還是令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


    新鮮紅棗果實


    走上樓,地上鋪著一張張塑膠網,到處都是正在吸收陽光金華的紅棗乾。

    「這是我們平時曬紅棗的地方,二樓的露台剛好能照到足夠的陽光。」

    老闆也和我分享了不少關於紅棗乾的迷思。

    活了這麼久今天才知道,原來平時吃中國進口的紅棗乾,都有被特殊處理過,也就是說快要熟成時,大陸農民會直接採收下來用熱水高溫殺青,順便在水中放個防腐劑,這樣出來的紅棗乾可以放個幾年都不會腐壞。

    由於這種手法可以量產,價格非常便宜,可能一百多塊就能買到一大罐棗乾。

    而老闆種植的紅棗採收下來,都是堅持用傳統日曬法,因此價格不斐,隨便一包都是兩三百以上,保存期限也只有三個月,還要放進冷藏庫保鮮。

    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老闆曬的紅棗就有股特殊的「太陽味」,很像小時候媽媽剛從頂樓收下來的被子,那種被太陽曬過的味道。


    老闆堅持用傳統的日曬法製作紅棗乾


    「之前我姐姐也買了大陸紅棗泡酒,一樣的米酒,卻永遠泡不出紅棗的味道。」

    這說明了天然食材對我們的重要性。

    果然,老闆拿出的紅棗酒一開瓶,紅棗特殊的果香味撲鼻,酒色也呈現漂亮的紅銅色,啜飲一小口,先是濃郁甘甜的紅棗味,緊接著是米酒的微微辛辣,口感非常特殊。

    「這都是用那些裂開的棗乾泡的,實在覺得丟掉可惜,就拿來泡酒。」

    更厲害的是,老闆竟然會自己蒸餾米酒!!!

    只是政府有規定,自釀酒不能超量,會被抽查,所以老闆也是少量生產自己飲用,沒有拿來販賣。

    至於口感,嗯⋯三十幾度的酒精常溫下對我來說有點太硬了,還是紅棗泡酒比較好喝。

    沒多久,阿姨開著車回來接我了,只見她停在路邊,不停狂摘樹上的龍眼果實。

    「喂,妳別把我的龍眼摘完呀,有些還沒完全成熟!」

    老闆從另一棵樹上摘了比阿姨給我的果實小、香味更濃厚的龍眼,往我口袋裡塞。

    「這是原生種的龍眼,阿姨摘的都是雜交之後的果實,這種龍眼才更有味道,來,你吃吃看。」

    這種原生種龍眼肉特別少,吃起來有著滿滿的龍眼味,那種甜香已經不輸龍眼乾。

    「現在的人都喜歡吃肉多汁多的龍眼,原生種龍眼也越來越少了。」


    土龍眼滋味濃厚,令人回味無窮


    有些時候,人們總是對於飲食求新求變,進而發展出許多新興的農產品,像我從小就喜歡吃水果,也吃過不少配種水果,像是蘋果芒果、水蜜桃芒果、蘋果香蕉等等怪異的組合,最後才發現,把各種水果的味道混在一起,反而沒辦法凸顯水果的特色,甚至有些互相搶味,味道變得很奇怪。

    自從這次品嚐了原生種水果之後,才發現原來從小吃到大的水果,很多都是經過改良的,卻失去了它最原始的風味,這種忠於原味的感覺,好像才是最幸福、最美好的。

    苗栗人的熱情,是只有深處其中才能深刻感受到,濃濃的四縣腔,卻讓人有種賓至如歸的感覺,甚至,他們對你的照顧程度不是每個人都能吃得消。

    當我要搭區間車去台中時,背包脹得比氣球還大,裡面全是滿滿的農產品,一整袋新鮮紅棗、龍眼果實,還有紅棗乾,他們還想把更多東西塞給我。

    「謝謝謝謝,這樣就好,我是徒步旅行這樣會太重!」

    由於六天的行李就是身上的背包,所以可想而知。


    對我來說,一個背包走遍天下是最方便的整理方式


    「我都還沒跟你們買東西呢,別送了這樣我不好意思的,更何況你們平時那麼辛苦⋯⋯」

    「哎呀怎麼會,這邊可是難得有像你這樣的年輕人來,我們都很開心呢!」

    「謝啦謝啦,那我幫你們介紹朋友來拜訪怎麼樣?」

    「也別帶太多人來呀,果園會被掃光啊!」

    農村的人們就是那麼樸實可愛。

    和老闆道別後阿姨把我載回車站,一路上,綠油油的稻田時不時有白鷺鷥飛過,客家古厝炊煙裊裊,金色的陽光普照大地,宛如一幅別緻的鄉村風情畫。

    是時候離開這個充滿人情味的客家國度了,苗栗,謝謝妳讓我再返璞歸真一次。


    我站在雲林—西螺醬油

    其實去西螺參訪之前,前一晚住在台中,從小患有妥瑞氏症的我還是例行保養到中國醫藥學院針灸,從兒時嚴重的病情機乎周周來,到現在長大成人後日趨緩和,通常都會趁著有來中南部順便去針灸。

    西螺不像斗六、斗南那些「大城市」坐火車就能抵達,連外的交通必須仰賴客運,而一早的客運也讓我在尚未清醒之際匆匆來到了雲林。

    門一開,滾燙的熱風直接灌進車內,那種艷陽,真的會把人逼進冷氣房完全不想出來。

    記得我到達的時間接近中午,郵局門口有一位阿姨在賣青草茶,招牌上還寫著「正宗苦茶、醃酸梅、醃酸楊桃汁」等字樣,問了才知道這是一間已經存在五十年之久、西螺在地人從小喝到大的「飲料攤販」。

    當然招牌上每樣產品都寫著「正宗」兩個字,也讓我不免懷疑是否一切都真實的,老闆也說從小看著媽媽自己種植藥草,親自採收,從隔壁二崙的農場騎車送過來熬煮。

    即便如此,還是得經過我嘴巴的考驗才算數,不過⋯這次我得認輸,阿姨煮的青草茶實在太好喝了。

    比起我平時愛喝的萬華青草茶(龍山寺附近青草店那種),少了一些中藥的苦澀感,反而在濃濃的青草味中帶有一絲回甘,那種滋味,真的像阿姨說的那樣,透過用心種植、精心篩選的藥草才能熬煮出如此美味的青草茶。

    實在我不是雲林人,不然無論如何都會想前來喝一杯消消暑氣,真是太讚了啦!

    雲林的肉圓也有別於其他縣市的吃法,像是之前去鹿港經過彰化市,也吃了不少清蒸肉圓,裏面包的是肉還有竹筍,粉皮吃起來滑順有嚼勁,搭上甜辣醬真的是百吃不膩;而西螺這邊的吃法則是把一整顆肉圓放到油鍋裡炸至金黃,再淋上店家特製醬汁,口感就比較偏向炸粿,卻不酥不脆,反而有一絲黏牙的感覺,味道也是一級棒。

    來雲林當然不能錯過全縣最有名的醬油了,西螺醬油可以說是聞名全台,幾乎老一輩的朋友都知道西螺醬油,至於為什麼它這麼有名,就由我來一一講解給你聽。

    「丸莊」醬油廠從日治時期甚至更早就已經在西螺落地生根釀造醬油,以黑豆醬油為主,都是用陶甕佐以陽光曝曬釀製而成,而黑豆醬油必須事先花上一週的時間培養豆麴,才能放入陶甕中鹽封進行發酵。


    黑豆醬油需要經過陶甕長時間的釀造


    一般我們在市面上看到便宜的醬油,大多都是豆麥醬油,還有化學醬油,豆麥醬油是一種相對容易量產的醬油,不需日曬,直接在發酵槽中發酵,發酵之後小麥產生的酒精是豆麥醬油香氣來源,只是經過料理時高溫烹煮,酒精性香味分子就會揮發,因此風味上就沒有黑豆醬油來的好。

    醬油的發酵完全不需要油脂,因此生產豆麥醬油之前也會先榨油,去除黃豆中的油脂,這些就是我們平時吃的大豆沙拉油。

    而黑豆醬油是直接將整顆黑豆釀造,除富含微量油脂外,也較容易保留其天然的香味分子。

    至於化學醬油,和天然釀造醬油不同的是,一般釀造醬油都需要讓麴菌花時間去分解大豆裡的蛋白質,將其分解為氨基酸,化學醬油為了快速達到這樣的效果,直接用硫酸分解蛋白質。

    一甕甕黑豆醬油陳列在醬油廠旁的空地,空氣中充滿著醬油的鹹香,如果是和我一樣有喝醬油特殊癖好的,應該會覺得很興奮。

    隨著導覽員的「開罈」,香氣又更濃郁了,手中又拿著雙倍醬油膏的醬油冰淇淋,心情頓時感到異常的好。

    「大家可以吃吃看剛釀好的醬油,不過只能抿一下喔!」


    黑豆醬油「油清」


    我還很納悶為什麼,這種「鮮釀」的醬油只能「淺嚐」,卻不能大口享用(廢話),放入口中的霎那,我終於明白了。

    「怎麼辣辣的!?」

    原來是鹽分過高,濃度已經到達味蕾會感受到辣味的程度,而且這種醬油尚未經過過濾殺菌,如果大量生飲可能會拉肚子。

    參觀完醬油廠,散步過筆直的西螺大橋,翠綠的濁水溪畔,清幽的西螺老街,還有,那富有濃濃宗教氣息的太平媽祖廟,天氣轉涼,天空中也開始烏雲密佈,飄起了毛毛細雨,是時候離開雲林了。


    睽違多年,終於站在雲林


    說得也奇怪,那時媽媽從台北傳來的訊息是台南淹大水、中南部災情很嚴重,但我離開雲林、前往台南的一路上,只有陰天,幾乎沒下什麼雨,甚至抵達中災區台南,似乎也是風平浪靜。

    只能說,也許老天有保佑吧,知道我一路走來是多麼不容易,想想在台南遇到的香港朋友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從斗南一路騎車下來遇到狂風暴雨,來不及趕到高雄就被迫留在台南休息。


    漫漫長路,獨自對白—台南

    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幹嘛跑來台南,去年寒假來到這也只知道吃吃喝喝,而且今年台南淪為登革熱疫區,聽當地人說健康路又剛淹大水,出動好幾台抽水機才恢復交通順暢,感覺這時候來台南好像怎樣都說不過去。

    為了這個,我還特地跑去買那種「化學」的防蚊液,給大家科普一下,天然的防蚊液無毒,但有效成分也相對容易隨著時間降低,唯有化學的防蚊用品,才能停留在皮膚較長時間,甚至形成保護膜,干擾蚊蟲嗅到人類的氣味。

    我說的這種成分就是現在比較流行的「派卡瑞丁」,缺點是比較容易造成環境影響不能隨意丟棄,而我這次選擇自己用檸檬尤加利精油加醫用酒精調配一罐天然防蚊液,和「派卡瑞丁」交互使用增強防護力,這麼做也是不得不,因為我要保命呀!

    那天到台南已經天黑了,民宿老的闆一通電話催促我趕緊吃完鱔魚意麵,直奔民宿辦理入住手續。

    台南人的生活作息總是特別早,記得上次來只是回去收個東西,大約接近八點再出來就完全找不到東西吃了,可憐的我只好默默走到一公里外的海安路覓食,所幸遇到熟門熟路的在地上班族,才勉強吃到一間即將打烊的鱔魚炒麵。

    這讓我這個「貪吃鬼」深深學到教訓,這次抵達台南就開吃,五六點都不算什麼,吃到美食最重要,沒想到他們竟然連入住都早,害得我頓時手忙腳亂。

    這樣走了兩天實在是累癱了,一回到民宿直接倒臥在床上睡著了。

    「Good morning,好起身喇,十一點了!」

    是那位睡我正上方的香港朋友把我叫醒的,原來我睡得如此香甜。

    「感覺天氣好多喇,你的七股應該就可以去了。」

    「我還是得查查是否有午後雷陣雨,不然萬一下雨淹水好危險。」

    「那你呢,不去高雄找朋友了嗎?」

    「哎,住宿都訂下去喇,沒辦法改,就在台南玩,明天再走咩!」

    「既來之則安之,好好享受台南的美食吧!」

    我知道,有時後走出家門,很多事情都要靠自己,當你在行走一段很長、很長的路,會不禁思索「家」對自己的意義。

    儘管到現在這個問題一直沒有答案,但至少,在我前往沙洲的過程中,我有一些新的感悟。


    七股頂頭額沙洲


    安平老街鮮嫩的牛肉湯是旅途的開始,安南、鹿耳門、國聖橋下語言不通的土豆豬腳攤販,七股農田區,到海埔魚塭地,最後到達頂頭額沙漠。

    這二十七公里的路程,經歷了風吹、日曬,無數的體力透支,和路人的雞同鴨講、比手畫腳(不會閩南語真的很辛苦),甚至遇到天色昏暗視線不良,當你發現眼前的路是必須面對的時候,總是會告訴自己,撐過去就是我的了。

    有些時候,人生遇到了單行道,總是會覺得自己好像走不過去,因為看不見盡頭,一但選擇了,就沒有回頭路。

    就像我在七股的魚塭區一樣,彷彿再怎麼努力都無法抵達終點,眼看著天色轉暗,還是得逼迫自己想辦法騎到鹽山還車,不然就直接困在郊外,這時候,就是看自己的毅力是否能戰勝現實了,現實很殘酷,但,我們一旦退縮,就會變得更痛苦。


    完全看不見盡頭⋯⋯


    緣分也是個很奇妙的東西,有些人你想都不會想到,他們卻會在你最需要的時候出現,貴人相助總是可遇不可求的。

    沙洲旁有一家人在海邊戲水,看起來是阿嬤帶著幾個孫子,還有幾個大人在旁邊張羅小孩的安危,原來他們是附近的居民,剛好孫子回來看阿嬤所以開著車出來玩。

    真的是托他們的福,今天才有辦法平安回到市區,司機為了把我載到鹽山,還特地先把家人載走,掉頭回來把我的腳踏車想盡辦法塞進狹小的轎車內,等我還完車再把我送到佳里搭客運。

    車上有幾個可愛的小男孩,他們很喜歡吃我的話梅,說明了安平的蜜餞工藝確實好,那酸甜的滋味連孩子們都愛,而那種話匣子一開停不了,也讓我想起了兒時的自己,就是那麼的活潑、可愛。

    「真的還好你碰到我們,不然真的沒有人可以救你!」

    「七股魚塭區晚上完全沒有路燈,如果天黑之前不趕快離開真的非常危險!」

    「真的幸好,謝謝你們呀,真的是麻煩你們了~」

    現在想想,當時的行為已經全全超越「好大」了,用「憨大」形容一點也不為過,算我命大,萬一不幸遇到下雨魚塭暴漲,或是天黑看不見發生意外,後果可是不堪設想。

    經過一番輾轉,又回到熟悉的住宿附近,也就是赤崁樓周邊的商圈,而體力幾乎整個耗盡的我回到民宿,只見老闆站在門口,彷彿在等待我的歸來。

    「那麼晚了不會餓吧,要不去買個宵夜,附近忠義路小赤佬乾鍋很好吃喔!」

    雖然當下真的是有聽沒有懂,「乾鍋」到底是啥玩意,火鍋不都「濕」的嗎,哪來的「乾」鍋?

    到現場才知道,原來老闆指的「乾鍋」,是有點類似我們北部的滷味,可以自己選擇喜歡的配料,每種配料都有自己的標價,所以看似便宜,夾完後才發現自己多會「噴錢」。

    炸豆皮、米血糕、魚丸,還有一些簡單的蔬菜用調味料炒一炒,一百五的份量只夠塞牙縫,於是我又追加了一份炸銀絲卷。

    那種鹹香脆,真的是讓人一吃就上癮,大口喝下酸甜的甘蔗檸檬冰沙,真的絕了。

    沒想到原本被我不看好的滷味,竟然能登上我的口袋名單,難怪台南人那麼喜歡吃宵夜,而且每到宵夜時間「乾鍋」店門外都是大牌長龍,而我這個「外行人」真是小看它了。

    這就是我在台南的最後一餐,吃得頗豐盛,也是慰勞自己一天下來奔波的辛勞,離開台南,就要開啟我的移動模式,不見得再有時間可以這樣慢慢享用美食了。


    靜謐的排灣部落—金崙、太麻里

    一手拿著民宿的香蕉,一手拎著溫冷的巧克力牛奶,還有昨天在佳里吃宵夜剩的燒餅油條,這就是我的早餐,眼看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腳步也不禁上了發條越走越快。

    隨著自強號在田野間奔馳,路旁緩緩出現工廠鮮豔的噴漆字樣、一棟棟華麗的新式建築,到進入伸手不見五指的地下涵洞,高雄,到了。

    買不到台南到金崙的直達票,只好在高雄轉車,而我對高雄的認識實在不深,記憶只停留在一二年級家族旅遊和親朋好友去義大世界,再來就是旗津和駁二特區了,要問我其他關於高雄的問題我還真回答不出來。

    跨越了波光粼粼的高屏溪,綠意盎然的屏東平原,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大面積的檳榔林佔據了大部分的風景畫。


    屏東地區大面積種植檳榔林,形成獨特景觀


    一個多小時的車程,穿過高山(中央山脈)越過小溪,不知走了幾百里,而我也沒想到會有這麼一天,兒歌的景象居然出現在荒涼的南迴鐵路上。

    普悠瑪上沁涼的冷氣遇上窗外撒進來的溫暖陽光,令人不禁犯睏,當我醒來,已經出現在蔚藍的東部海岸。

    幾瓶冰涼的椰子水下肚,小白貓在牆上爬呀爬,肌膚黝黑的原住民小女孩與牠嬉戲著,路旁的小販兜售著新鮮碩大的榴蓮蜜。


    椰子水可以說是當地最普遍的飲料


    金崙鎮上總是充滿著濃濃的南島氣息,幾乎遇見十個人就有八個是原住民,肌膚黝黑的他們說著一口流利的族語,甚至連教堂附近也打著族語看板,有點像科幻小說裡誤闖部落的情節,眼前的景象完全不像在台灣。

    而他們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排灣族,生活範圍橫跨了整個中央山脈南段的東、西兩側,除了我當時所在的金崙地區,金峰、大武、達仁,甚至屏東內山的各鄉鎮幾乎都有他們的蹤跡。

    排灣族小女孩總是熱情奔放,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才小小年紀就有著強健的體魄,跑、跳、追,樣樣難不倒她,果然是山裡來的孩子。

    貓咪很喜歡親近小女孩,那純真的笑聲能讓貓咪卸下心防和她玩耍,反觀我,看到貓咪都是「你好可愛喔,我想跟你拍照」的心態,有點像是「小姐姐妳好漂亮,可以跟妳要個電話嗎(不要騷擾人家啦)」,小姐姐連跑都來不及了,貓咪也是一樣,拍照時免不了被擺不屑的表情,甚至直接掉頭就走。

    坐在海邊的咖啡廳裡一邊看著書,一邊細細品味著綿密的磅蛋糕,刺蔥的風味帶出了蛋糕中細緻的奶香味,還有一絲抹茶的芬芳,再配上一杯以洛神為基底、馬告鹽口杯的氣泡水,身心靈感到無比放鬆。


    愜意的下午,來個愜意的午茶


    今晚我就住在距離金崙五公里外的香蘭小鎮,地理位置上算是偏遠的小農村,夾在太麻里市區和金崙的中間,因為離市區都有一段距離,生活機能相對差,但自然環境卻是異常的好。

    「小黑,要不要跟我去海邊?」

    牠搖了搖尾巴,站在原地一動也不動。

    「那裡,往那邊走,跟著我就對了!」

    我把手上的奶油夾心餅奮力往路上一扔,試圖誘拐(誤)牠,牠看了看我,靜靜轉身離開。

    結果主人一來,一群狗狗直接湧上去,毫不猶豫的跟在主人身旁前往海邊,原來我在狗狗眼裡,只不過是一個陌生人罷了,而牠們也像小孩一樣,不願意跟陌生人走。

    民宿走出來,穿過椰子林,就是汪洋大海,礫灘上還散落著奇形怪狀的漂流木,漂流木也是很好的營火木柴,經過海水長期的洗禮,木材吸飽了各種礦物質,有時拿來燃燒還會出現不同顏色的火花呢!

    這景象也讓我不禁感嘆,東部海岸飄上來的是漂流木,而西部卻是各種成堆的垃圾,這種強烈對比,反映了文明之下人類對環境的衝擊,想起好幾次和宗教團體出去淨灘,想要為社會盡一份心力,卻有種力不從心的感覺,垃圾永遠撿不完,淨灘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唯有減少垃圾量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

    幾瓶啤酒下肚,搭配著香濃的奶油夾心餅(被我摔碎了),聽著海浪拍打礫灘的聲音,像是在欣賞一場悅耳的演奏,感覺這瞬間,全世界只剩下我,真的不誇張,太麻里的海岸線到了傍晚時分有種荒涼的美,放眼望去完全看不見盡頭,也因為夕陽只在西邊落下,東部的天空只會帶著水藍色的雲彩,還有似有若無的海霧,為整個礫灘鋪上一層神秘面紗。


    香蘭海灘


    民宿的露天曬衣場飄來悠悠花香,洗了幾件貼身衣物悠閒曬著衣服,台東的暖陽是天然的風乾機,比起自家陽台,曬出來的衣服多了股陽光的馨香。


    應該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自己洗衣服


    隔天打算繼續完成「釋迦」計劃的我,一直把自己困在房間瘋狂蒐集資料,直到民宿老闆跑來敲門,告訴我今晚大武音樂節的消息,年少輕狂的我才按耐不住熱血的心情,騎著腳踏車直衝太麻里車站。

    由於民宿地處偏僻,光是騎腳踏車跨越太麻里溪到鎮上就要花上半小時,而時間又是那麼剛好,當我騎到車站山腳下時,距離列車開走剩不到五分鐘。

    車站大門口有個又陡又長的斜坡,距離山下的濱海公路大約有一公里之遠,眼看時間就要來不及了,我直接跳下車拖著腳踏車拔腿狂奔,體力瀕臨崩潰的我不免對著附近農田瘋狂吶喊,以減輕激烈運動所帶來如地獄般的痛苦,踏進車門之際,終於能感受到那種如釋重負的感覺,肉體卻還是不聽使喚,迫使我癱軟在普悠瑪車內柔軟的座位上。

    直到下車,手中的票已經被我的汗水染濕,字跡都漸漸暈開,大武這個夾在屏東與台東之間的小型火車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伸手不見五指,看起來似乎沒有站務人員駐守,我獨自一人走到剪票口,每踏一步,清晰的腳步聲令人心頭發毛,感覺隨時會有人出現。


    太麻里到大武對號快火車要開25分鐘


    「有人在嗎,我要出站!」

    「閘門鎖起來了,我該怎麼出去,救命!」

    還是沒半個人回應我,整個車站就像破舊的空房子,一個乘客都沒有,連站長都翹班了。

    於是我無奈的走回月台,來來回回逛了好幾圈,就是為了尋找能幫助我離開車站的「人」。

    遠處有盞亮白的明燈一閃一閃,我向它靠近,一位身穿台鐵制服的站務人員,在空中揮舞著公務手電筒。

    「先生請問,我該怎麼出站?」

    「沒關係你票直接給我,我幫你開門。」

    「請問如果要去市區該怎麼走?」

    「用走的⋯你確定要用走的,你知道大武站在半山腰!」

    「應該不遠吧,我想,我是要去看音樂節!」

    「如果我沒記錯站外有接駁車,你可以看看,如果真的要走也不是不行啦~」

    「你可以借我手電筒嗎?」

    於是,我還真拎著笨重的公務手電筒走出車站。

    運氣還算不錯搭上了即將開走的接駁車,走了好長一段山路、濱海公路,後來才發現,網上指的「大武海濱公園」並不是我以為的大武市區海邊,居然是位在兩公里外的9420海濱公園,感謝站長的溫馨提醒,也覺得自己實在太棒了,沒有堅持走路(這是必須的)。

    暖色系的燈光照著海灘,溫馨的氛圍令人神往,歌手們撥動著吉他弦,發出了悅耳的聲響,燈光一暗,躺下,璀璨的星空環繞著我們,夏季大三角、北極星、天蠍座看得一清二楚,歷經多少汗水、背包進了多少沙,在這樣的美景面前不值得一提,腦中只有「不虛此行」四個字。

    回到太麻里,領個現金、換個鈔票,為了精彩的表演,我不惜餓著肚子直到晚上十點,終於能坐下來好好吃頓飯了,今天又是疲累的一天。


    又香又甜—台東大目釋迦

    醒來剛好接近中午吃飯時間,到民宿附近的牛肉麵簡單墊個肚子,準備前往台東進行勘查。

    還在猶豫哪裡有理想的釋迦果園,當我正想打消念頭直接去台東市區,一位排灣族阿姨走進麵店,用族語點了碗紅藜刀削麵,悠閒的和朋友們聊起天來。

    麵店老闆似乎認識那位阿姨,笑笑的和我說,阿姨在山上有一片釋迦園,最近剛逢採收期,只是如果想採果必須問問阿姨。

    先前阿姨以為我會買個一整箱回去,殊不知我一個人行走在外,最多也只能帶三顆回去,阿姨不但沒有拒絕我的參訪,還願意親自騎著機車載我到山上看看。

    一路上風光明媚,採了幾顆未熟的果實之後,阿姨還多送了一整顆熟透的大目釋迦,讓我在現場享用,於是坐在原地大口吃了起來,那清甜軟綿的果肉,帶著滿滿小白花的清香,越吃越順口,最厲害的是,比起平時吃到的釋迦,它一點都不膩口,我一人就可以吃掉一大顆。

    原來釋迦果時從開花到果實熟成需要四個月,就相當於我們五專一學期的時間,而在這期間如果不幸遇到焚風吹拂,往往心血就會白費,農民的生活就是要這樣靠天吃飯,雖然辛苦,但純樸的生活總是令那些部落的居民捨不得離開。

    「這是我們的工寮,平時住在部落裡,有時會上來看看釋迦長得好不好。」

    「你們年輕人這樣好啊,到處看看,現在網路平台很發達,我們的農產在很多地方都能買到,倒很少看到有人會特地跑來原產地。」

    真的很感謝阿姨,如果今天沒有她的幫忙,我就無緣見到台東釋迦唯美的生態,也無法品嚐那香甜的果實,花了一整晚做的功課也就白費了。

    和阿姨道別之後,我回到公車站,等著姍姍來遲、開往台東市區的公車,嘴裡一邊哼著對面原住民卡拉OK傳來的歌聲,海風吹拂著台九線路旁的椰子樹沙沙作響,真是個愜意的下午。

    台東客運站的東東市集,是專門販售台東在地農產品的市集,從鹿野的紅烏龍茶、都蘭部落的自釀糯米酒,到原住民的傳統香料,刺蔥籽、月桃、土肉桂、羅氏鹽膚木、馬告,還有小米酒、紅藜、洛神、菸草和檳榔味的手工皂,甚至荖葉洗手乳等等,無所不包,無奇不有,令人大開眼界。

    一杯樹葡萄冰沙,一本在地農產雜誌,窗檯邊灑進和煦暖陽,冰涼和酸甜緩緩滑入食道,書本透著澄澈的光芒,吧檯內的卑南族小姐姐正準備著隔壁客人的調酒,說真的,這種情境,應該只有在台東才能夠感受到的吧。

    即將迎來的夜晚並不黯淡,因為有紅亮的歌聲、熱鬧的人群,還有一道道香味撲鼻的美味佳餚,鐵花村,是台東人晚間散步的好去處。


    小米酒特調喝起來淡如檸檬水,但後勁超強


    一口清爽的小米酒特調,配上一枝烤得滋滋作響的馬告香腸,一邊散步,一邊享受著夏夜晚風,筆直的街道穿梭著光點,又彷彿回到過去,獨自一人走在人群中,思考著,自己為何到來,又為何匆匆離去。

    就讓時間停在此時此刻,對我來說,算是旅途的終點,卻也是踏上歸途的開始。


    就讓鹿野的陽光指引我回家的路

    當然那天回到住宿已經接近半夜,遇到一位來自彰化的同住室友,他是徒步環島,還為此特地設計名片和沿路的朋友結緣,我就是其中一個。

    名片上印著可愛的柴柴,還有他自己刻的印章,說是要送給我,還問我隔天要不要和他一起去鹿野看日出。

    其實我猶豫了很久,即便盛情難卻,但收完行李、洗完澡,睡覺時間最多也只剩四小時,我又是個很愛賴床的懶惰蟲,因此對自己沒什麼太大信心。

    但⋯如果錯失這次機會,就不知何時才能再來台東了,而且難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同行,不去實在太可惜。

    記得當晚為了怕睡過頭,幾乎沒怎麼入睡,隱約中還感覺到自己一腳踢中了放在床邊的生釋迦,幸好起來查看水果沒受傷,不然可就麻煩大了。

    睡我下床的女生是一位長庚醫院的護理師,趁著短短兩天休假下來台東旅遊,當然為了配合上班時間,她還是和我一樣時間起床,就是為了趕上準五點發車的對號快。

    那位姐姐知道我趕時間,還先為我煎了顆荷包蛋,實在非常感謝她的幫忙,才沒有空腹跑去車站,也祝福她能順利趕回台北上班,作為一個護理師真是很不容易。

    一大清早,連火車站大門都還沒開,前往鹿野高台的接駁車就一一進站,我和那位彰化的哥哥二話不說直接擠上車,因為人太多沒有座位,就直接蹲在行李寄放區的簡易廁所旁,一邊談天說地,一邊大啖著早餐。

    望著窗外的天空漸漸變亮,也就代表快要抵達目的地,當巴士緩緩停下,一開門,空氣中飄散著牧草的馨香,雲霧飄渺,各種植物還佈滿了晶瑩剔透的露水,涼爽的氣溫彷彿是天然的冷氣房,隨著人群越來越多,我選擇搶先爬上高台,怕一會兒沒位置休息。

    那位彰化的哥哥報名了飛行傘,後來和我分頭行動,望著天空中的雲彩漸漸變涼,也就知道太陽先生即將探出頭和我們說早安了。

    陽光從遠處照耀而來,先是一個小小、亮白色的光點,慢慢的,變成一顆豔麗的火球,一絲絲光纖從雲層中出現,漸漸,大地被染成一片金黃,同時,壯觀的熱氣球升空,飛行傘從頭頂正上方飛過,彷彿是在電腦桌布上才能看到的景象。


    鹿野高台日出


    「上面真的很好玩,不怕高的話,有機會一定要體驗看看!」

    坦白說,我真的很喜歡高臺,陽光和煦、氣溫舒適,雖然偏僻了點,不然肯定是個適合居住的鄉村。

    回到台東市區一樣是一小時多的車程,即便疲累到眼睛快瞇上了,但台東鄉村的田園風光還是令我不願意罷休,再累也要看個夠。

    波光粼粼的琵琶湖,還有被徐徐海風吹拂的木麻黃,走著走著,往海濱公園的路上幾乎遇不到半個遊客,空氣也特別清新怡人,有點像是在美國西岸的綠地散步,格外清閒自在。

    花了一番腳程,總算來到了海邊,還是像我國小當年一樣,海天一色,裝置藝術經過時間的洗禮還是在那兒屹立不搖,而這次我選擇離海岸近一點,還特地爬下石頭路,就是為了欣賞那美妙的海洋樂章。


    台東真是個黏人的土地


    大海,它唱的是人生,當波濤洶湧的浪潮拍打上岸,帶來的是一朵朵白皙的浪花,沒過多久,又化為一團泡沫流回海中,漸行漸遠。

    也許,經歷了磨難,又或許,你曾經多麼功成名就,但,就如同浪潮般,再痛苦、再美好的事物,隨著時間的流逝,最後化為泡沫流回海中。

    原來,我的曾經,也就像泡沫一樣消失殆盡,痛苦的,就讓它去吧,美好的,就用記憶來抓住它。

    大地之母,也用她溫柔的雙臂,緊緊將我擁入懷中,地上的鵝卵石吸取了陽光的精華,這是給我最熱情的一個吻,讓單身已久的我重新體會「愛」的感覺,是她,孕育了生命,呵護著世間一切萬物,包括我,也是個幸福的寶寶。

    小巧精緻的便當盒飄出陣陣米香,讓我想起在池上稻田裡漫步的情景,一杯鹿野紅烏龍奶茶,滿足我對理想茶香的嚮往,時速125的超高速,帶領我回到最初的生活,而我,還是對那片黏人的土地,一直唸唸不忘⋯⋯。

    歸途,是旅程的結束,讓你回到熟悉的地方,重新面對現實,我從不覺得出走,就能馬上找到真正的自己,只能說,每次旅行的經歷,都會讓你一次比一次更有勇氣、更有力量去面對人生。


    後記

    這篇寫得有點像遊記,應該說比起平時和朋友訴說自己的經歷,更多一些華麗詞藻而已,我寫的文章,實在還有太多太多需要加強的地方。

    寫完這篇之後,我才發現,有許多想表達的感受,因為自己詞彙量的不足夠,無法形容得透徹,又或者是,想藉由自身的領悟帶出人生哲理,卻因為人生歷練的不足,無法深得人心。

    我相信隨著成長,對人生的體悟會越來越成熟,在這過程中,就必須勇敢去闖,跨出原有的生活,追尋自己的理想。

    別看我這樣跑遍大江南北,實際上也是遭遇過無數的挫敗,甚至剛開始年紀較小的時候,家人對我擔心的考驗,也是經過一次又一次出走,讓他們知道,我是有能力把自己照顧好的。

    曾經在福隆騎車遇上暴風雨,全身濕透搭火車回來;在汐止深山遇到手機沒訊號,天色漸漸昏暗,只好想盡辦法撤退;又或者是在峨眉的果園裡遇見惡犬,正面朝我撲過來,差點沒命。

    有些事情,實在是自己的疏忽所致,這都告訴我們,面對很多事不能掉以輕心,自認為最安全的時刻,往往都是最危險的。

    常常撰寫有關本土農產品的文章,殊不知平時我最拿手的,還是外國飲食文化的研究,之所以近幾年選擇投入在地食材,也就單單兩個原因,一來目前沒有足夠資金能支持我出國走讀,二來,我認為台灣在地食材是相當有發展潛力的,畢竟我國天然資源豐富,每快土地都能孕育出優質的作物,加上政府推廣的一鄉一特色政策,使我更有動力深入去探索。

    現在的資訊真的很發達,上網打個關鍵字,就能快速找到自己想學習的新知,搜尋到的,就如同地理學上所謂的二手資料,都是透過他人經驗所撰寫出來的資訊。

    當然二手資料可以使我們更快掌握重點,無論在自身的學習,還是學術上的研究,都有相當程度的方便性,也因為這樣的方便,現代人漸漸忘了適時取得一手資料的好處。

    事前的功課還是要做,讀懂別人提供的二手資料是必須的,它可以使你先了解當地的概況,當你實際走訪之後,一手資料可以幫助你和原本的二手資料做對比,甚至是平時自己對一事一地的看法,有時會被徹底改觀也說不定。

    像是當時我去寶山找橄欖,透過產銷班人員詳細的解說,打破了我多年來對橄欖的困惑,原來平時吃的蜜餞橄欖,跟媽媽做菜用的「冷壓初榨橄欖油」是完全不同的作物,原生種的尖仁橄欖,屬於橄欖科植物,有助消化、保健腸胃的功效;榨油用的橄欖則屬於木樨科,大多產於地中海沿岸,又稱歐洲油橄。

    當然日後我的目標,還是會朝向國外,想透過親自的走訪,親自感受、體會,甚至與當地居民一起過生活,原汁原味,將當地風土人情呈現在文字之中,讓讀者能以輕鬆的方式,感受到眼前最真實的世界。

    這是我的夢想,當然在這之前也必須腳踏實地的充實,培養自己的能力,了解更多二手資料,讓自己在旅途當中能更順利的與他人交流,對我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這人就是個說走就走的個性,不認為世界上有任何地方是自己到不了的,也因此,感覺到人生有更多可能性,不要顧慮太多,有時憑直覺,Just do it ,你會發現,這世界有時比想像中美好,處處充滿著未知的驚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