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台灣 - 讀洪震宇《風土餐桌小旅行》

更新於 2024/03/2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許多食材看似風土節氣的運作使然,實際上卻是帶著鄉愁、跋山涉水的流浪者之歌,隨著族群的行旅足跡,不只傳承山川風景,更扛起家鄉的記憶重量,宛如帶著鄉音的掌紋與胎記。


十八世紀的法國作家 Anthelme Brillat-Savarin 曾說:「告訴我你吃什麼,我就可以知道你是誰(Tell me what you eat, and I will tell you what you are)」馬斯洛需求層次金字塔的最底層是生理需求,食物最重要的功能當然是餵飽人類,供給營生所需的能量,但它的意義卻遠遠不僅止於此。飲食也反映了個人、村落、乃至整個社會的文化價值,從「吃什麼」到「怎麼吃」、農場到廚房、廚房到餐桌,代表的是一個地方的風土特色、歷史脈絡、文化軌跡、與人情網路。


我們可以從一個地方的居民吃什麼,推敲該地的特色,例如靠海的地方漁產興盛,所以我們不會到山裡找好吃的海鮮;碼頭邊常有重口味又富含澱粉的美食,因為那是過去勞力階層補充能量的重要餐食。在外地討生活的遊子,時常說著想念「家鄉味」,其實想念的不僅僅是那道料理,而是那個飲食符碼背後所代表的地方風情與鄉土情懷。


正如同我們每每想到韓國的代表性食物,會膝反射般的回答「泡菜」,這本書所要傳達的,正是十二個台灣小地方的飲食文化特色,以及這些食物符碼背後所代表的意義。例如位於東海岸的比西里岸部落(台東成功鎮三仙台),依傍著太平洋,擁有廣大的定置漁場,每到夏天是飛魚的季節,族人晚上出海捕飛魚,早上趁著大太陽處理前夜新鮮的飛魚,剪掉翅膀、除去內臟、清洗、浸泡鹽水、在太陽下瀝乾、再用木頭燻烤十五個小時,才能成就美味的飛魚乾。三仙台島,這個太平洋側的小島,在地圖上也像是一隻飛魚,有點憂傷的飛魚,大海與土地像是飛魚的雙翅,漸漸凋零的雙翅使得阿美族人不得不離開部落,到城市謀生,徒留孩子與老人守著這片家鄉的海洋。


尤其在全球化、城鄉差距更大的時代,向内走更深,向外才能走更遠,只有更細微的關注一個鄉鎮、一座村落、一戶人家、一位人物的生活樣貌,找出不随波逐流的根源與堅持:才能找到自己,也才能尋路未來。

海洋之島的飄泊子民,數百年來時代更迭、政權遞嬗,台灣人練就了一套求生存的智慧,這其中當然包括每日不可或缺的烹煮與飲食;這本書就像一本旅行指南,以飲食文化為縱,歷史脈絡為橫,在地圖上匯聚為唯一且獨特的座標位置,引領讀者跟隨作者的腳步,探索那些藏在料理背後的地方故事,在大飽口福一頓之後,一窺歷史洪流中的細碎日常,跟著這婆娑之島上的雜沓足跡,尋找屬於福爾摩沙的根源印記。



喜歡以上的心得分享嗎?歡迎透過以下連結購書,同時也能支持我繼續創作:

樂天kobo讀冊TAAZE金石堂讀墨Readmoo



avatar-img
15會員
55內容數
我的書櫃堆了太多買來沒看的書,看書的速度永遠跟不上買書的速度,實行書櫃斷捨離之際也想用寫作的方式,重新挖掘這些塵封在書櫃深處的文字價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g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小到大,我們面臨無數的抉擇,每一個抉擇的背後,都代表了放棄另一個選項;有時或許會對選擇感到後悔,想著「如果那時選擇另外一條路就好了」,但是人生沒有後悔藥......(continued)
無法忘記當初看了電影《流麻溝十五號》後,那種令人感到心痛、憤慨、與不捨的激動與震撼,在電影院裡看到淚流滿面,周遭觀眾的啜泣聲更像是共鳴般此起彼落。對於這段歷史,我們了解的終究太少,後來發現有同名的口述歷史書,以及這本以該書為根據的漫畫版本,便迫不及待的借來閱讀。 這是八個女性政治受難者的故
從小到大,我們面臨無數的抉擇,每一個抉擇的背後,都代表了放棄另一個選項;有時或許會對選擇感到後悔,想著「如果那時選擇另外一條路就好了」,但是人生沒有後悔藥......(continued)
無法忘記當初看了電影《流麻溝十五號》後,那種令人感到心痛、憤慨、與不捨的激動與震撼,在電影院裡看到淚流滿面,周遭觀眾的啜泣聲更像是共鳴般此起彼落。對於這段歷史,我們了解的終究太少,後來發現有同名的口述歷史書,以及這本以該書為根據的漫畫版本,便迫不及待的借來閱讀。 這是八個女性政治受難者的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年初時就把出國扣打用完的我,就開始搜尋各種Youtube國內旅遊影片,既然不能出國玩,那就待在國內吧~!!! 就在這個過程中,意外發現了Jimmy的影片,因為疫情的關係,他帶著許多在台的外國人體驗原住民的部落活動,尤其是一場有著模擬打獵歸來的實境劇場....
Thumbnail
自從搬離城市後,時常駕車在鄉間數不盡的農田旁邊穿梭飛馳,有一次在公路上,前面的客貨車後尾貼著的標語吸引了我的注意,上面寫著:「No farmers No food」! 最近本地政府被揭露官商勾結的醜聞,原來是竟然批准地產發展商,在被規劃的綠色地帶上準備大興土木建造新樓房。此新聞報導一出令社會大
Thumbnail
以前就很討厭把番茄這麼好吃的蔬菜或水果做成不是番茄樣子的製品,包含番茄醬、番茄汁等等,但非常喜歡番茄入菜,舉凡茄汁OO、番茄OO、紅醬OO都是常吃的料理。只是,從沒想過貨架上印著各種綠白紅三色旗的罐頭,其實很可能根本與長靴國無關,或者,長靴國出品的番茄製品,原料根本不在長靴國生產。 這本報導從左岸鄰
Thumbnail
作為賴和、杜聰明的同級生,詹作舟顯得低調沉潛。儘管詹作舟到了永靖鄉間開業,詩中仍時常表達隱居的意念。是什麼讓詹作舟意圖歸去,桃花源又在哪裡呢?後來的我只能試著以小說推敲。
Thumbnail
牛肉麵、魯肉飯的真正滋味,或許只有曾經在異鄉的遊子能夠體會,而台灣小吃,更是各國遊客入境旅行的重點項目,然而是在怎樣的條件下,讓這些食物成為能夠代表台灣、引發鄉愁,所謂「台灣味」到底又是什麼?
Thumbnail
餐桌上的美味一季接著一季,天衣無縫地下凡到我們的味蕾裡,認識餐桌上每一位當季巨星,成為我的重要任務。六月下旬,進入夏艷之際,我在南投集集度過荔枝產期! 隨著農村的青年外移都市打拼,美味的荔枝背後,是由一群阿公阿嬤們在呵護!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蘇東坡為了荔枝不惜辭官做嶺南人,而我為了
Thumbnail
在教養的過程中,常常容易因為孩子的發問,暴露自己在知識方面的不足,還好我對自己的定位仍是一位學習者,也就願意陪伴孩子一起走過這條路。
Thumbnail
在沒有網路的時代中,一方報紙、一本雜誌,很可能就是我們認識這個世界最重要的管道了。只不過,在被殖民的情況下,報業受到官方掌控,臺灣人的思想和眼界,等同於受到控制。在這種時候,臺灣人自己的報紙,就顯得格外重要。而《臺灣新民報》,就是臺灣人建構自己、認識自己的重要里程碑。
Thumbnail
這場革命的起點就是我們的餐桌。透過飲食的選擇,看到食物與環境的關係,進而找到人與環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有可能建構人類文明永續之路。
Thumbnail
平常吃飯,吃魚吃排骨吃雞翼(雞翅)﹐都會有吃剩的骨頭,這些垃圾大家會怎樣處理?昨天到一家傳統的魚湯店用餐,桌面放着一大疊已經摺好的DM紙或是雜誌紙,這些正是讓食客放垃圾的紙垃圾盒。現在台灣小朋友或許對紙垃圾盒有點陌生,但這是以往台灣很常見到餐桌上的必須品。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年初時就把出國扣打用完的我,就開始搜尋各種Youtube國內旅遊影片,既然不能出國玩,那就待在國內吧~!!! 就在這個過程中,意外發現了Jimmy的影片,因為疫情的關係,他帶著許多在台的外國人體驗原住民的部落活動,尤其是一場有著模擬打獵歸來的實境劇場....
Thumbnail
自從搬離城市後,時常駕車在鄉間數不盡的農田旁邊穿梭飛馳,有一次在公路上,前面的客貨車後尾貼著的標語吸引了我的注意,上面寫著:「No farmers No food」! 最近本地政府被揭露官商勾結的醜聞,原來是竟然批准地產發展商,在被規劃的綠色地帶上準備大興土木建造新樓房。此新聞報導一出令社會大
Thumbnail
以前就很討厭把番茄這麼好吃的蔬菜或水果做成不是番茄樣子的製品,包含番茄醬、番茄汁等等,但非常喜歡番茄入菜,舉凡茄汁OO、番茄OO、紅醬OO都是常吃的料理。只是,從沒想過貨架上印著各種綠白紅三色旗的罐頭,其實很可能根本與長靴國無關,或者,長靴國出品的番茄製品,原料根本不在長靴國生產。 這本報導從左岸鄰
Thumbnail
作為賴和、杜聰明的同級生,詹作舟顯得低調沉潛。儘管詹作舟到了永靖鄉間開業,詩中仍時常表達隱居的意念。是什麼讓詹作舟意圖歸去,桃花源又在哪裡呢?後來的我只能試著以小說推敲。
Thumbnail
牛肉麵、魯肉飯的真正滋味,或許只有曾經在異鄉的遊子能夠體會,而台灣小吃,更是各國遊客入境旅行的重點項目,然而是在怎樣的條件下,讓這些食物成為能夠代表台灣、引發鄉愁,所謂「台灣味」到底又是什麼?
Thumbnail
餐桌上的美味一季接著一季,天衣無縫地下凡到我們的味蕾裡,認識餐桌上每一位當季巨星,成為我的重要任務。六月下旬,進入夏艷之際,我在南投集集度過荔枝產期! 隨著農村的青年外移都市打拼,美味的荔枝背後,是由一群阿公阿嬤們在呵護!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蘇東坡為了荔枝不惜辭官做嶺南人,而我為了
Thumbnail
在教養的過程中,常常容易因為孩子的發問,暴露自己在知識方面的不足,還好我對自己的定位仍是一位學習者,也就願意陪伴孩子一起走過這條路。
Thumbnail
在沒有網路的時代中,一方報紙、一本雜誌,很可能就是我們認識這個世界最重要的管道了。只不過,在被殖民的情況下,報業受到官方掌控,臺灣人的思想和眼界,等同於受到控制。在這種時候,臺灣人自己的報紙,就顯得格外重要。而《臺灣新民報》,就是臺灣人建構自己、認識自己的重要里程碑。
Thumbnail
這場革命的起點就是我們的餐桌。透過飲食的選擇,看到食物與環境的關係,進而找到人與環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有可能建構人類文明永續之路。
Thumbnail
平常吃飯,吃魚吃排骨吃雞翼(雞翅)﹐都會有吃剩的骨頭,這些垃圾大家會怎樣處理?昨天到一家傳統的魚湯店用餐,桌面放着一大疊已經摺好的DM紙或是雜誌紙,這些正是讓食客放垃圾的紙垃圾盒。現在台灣小朋友或許對紙垃圾盒有點陌生,但這是以往台灣很常見到餐桌上的必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