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2024/1/9) 許多人都收到國家警報,說中國衛星飛越臺灣南部,引起一些恐慌、隨之而來很多資訊指正內容的英文用法,還引起了政治上的討論。
可是為什麼很多人看成「飛越越南」?
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發揮了影響力—詞頻。
首先,「飛越南部」可以拆成三個詞:
既然我們是由左至右讀,為什麼不會先抓到「飛越」這個資訊,然後順勢往下看到「南部」,組合成正確的意思?
根據中研院平衡語料庫,這三個詞的詞頻如下:
23.21 >>> 3.66,詞頻越高,人類可以越快理解這個詞,所以在「飛越」跟「越南」之間,就先取得了「越南」的資訊。
但為什麼不是先取得最高詞頻「南部」的資訊,然後正確理解這段話呢?
先問一個問題,「越南」跟「南部」,你覺得哪個詞的所指較精確、較具體、較容易想像?
我的答案是「越南」,如果同意的話可以繼續往下看。
語意學中有主體 (figure) 跟背景 (ground) 的概念,主體較有形、範圍較精確,背景則相反。眼睛比較容易快速看到主體,並且記住他。
既然「越南」比較具體,那麼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會比較先注意到詞頻高且看似為這段話主體的「越南」,而不是詞頻超高,但看似為背景的「南部」。
所以主體-背景的關係會凌駕於詞頻的影響嗎?答案是,我不知道,我還不知道。
總之會看到「越南」是正常的!是因為詞頻,也是因為人類的本能。
也代表你沒有一顆字一顆字讀 (((誰會這樣讀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