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嘅育兒觀真係太唔同啦!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身為一個90後,成為媽媽之後生活真係有好多變化,逐漸理解到爸媽养育孩子嘅辛苦,但係喺呢個新時代,我同佢哋有啲唔同嘅教育理念。

今日同大家分享下啦: 1.「越懒惰嘅父母越能培养出勤劳嘅孩子」,我發現呢句話真係有道理😂。我啲BB而家一歲三個月,經常同佢講:「你可以幫媽媽扔垃圾桶嗎?你可以幫媽媽搵部手機嗎?你可以同媽媽講個故事嗎?」幾乎每一個佢都欣然接受,做完事情仲特別有成就感。

相對於我父母嘅那一輩,啲嘢都包辦,怕細路做錯,我覺得呢一點好唔同,我願意畀佢好多嘅嘗試錯誤空間,亦唔會因為佢年齡細就限制佢能做好多嘢嘅自由。

2.尽可能多体验大自然,喺旅途中增加對世界嘅認識。有BB之前我都鍾意四圍去旅行,經常會見到啲歐美家庭,一對年輕夫婦帶三個孩子,甚至仲有一個細嬰兒,都可以輕鬆搞掂。我一直覺得比起物質嘅生活,唔如多帶BB四圍行行,開拓眼界。所以從佢出生到而家,我哋都帶佢去過好多地方,每個地方對佢嚟講都有好唔同嘅體驗。

3.培养阅读习惯。我喺屋企買咗好多繪本,大約係佢五六個月開始,唔管佢能唔能夠聽明,我都會同佢講繪本裏嘅故事,慢慢發現佢對書本開始感興趣。佢自己拿住書亦都會開始翻閱。(雖然我都唔知佢能唔能夠睇明。)但能睇得出,佢對呢件事情係感興趣嘅。

4.音乐启蒙。因為我係音樂老師,所以係佢肚子裏就經常俾佢聽鋼琴,而家發現佢對音樂特別敏感。平時除咗會俾佢放兒歌聽,我都會係佢面前唱大人嘅歌曲。發現佢最鍾意聽周杰倫嘅歌😂甚至有啲簡單兒歌佢仲會同我對唱。發現佢聽音樂嘅時候會好開心。

5.講事情,講道理,唔管佢能唔能夠聽明,要俾佢知道事情嘅真相。例如出門要戴口罩,一開始佢抗拒,後來經過三番五次咁同佢講,戴口罩出門係為咗預防細菌嘅入侵,為咗更加健康更加開心,你睇街上所有人都戴咗口罩。慢慢佢就接受咗。例如點解訓覺前要刷牙?點解返屋企要洗手?點解唔可以撿地上嘅嘢食進嘴裏? 同佢講真實嘅原因,佢都接受咗,我發現其實BB能夠聽得明嘅事情比我哋諗像嘅多。

好啦,呢啲就係我暫時能夠諗到嘅,我啲一啲嘅育兒理念啦。唔能夠代表所有90後父母,但係我覺得至少同大部分90後父母一樣,一齊做個開明,快樂,似朋友咁嘅媽媽啦!

raw-image



    avatar-img
    0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HJVMJ Y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位姊妹分享咗佢嘅揀偶經歷啦: 🌹呢一段日子,我經歷咗好多事,其中一個最特別嘅就係揀擇伴侶嘅經歷。係其中一次偶然嘅機會,我遇上咗我老公,佢除咗有穩定嘅收入之外,仲有幾個令我心動嘅特質,我都係因為呢啲特質而決定同佢一齊。 🌹首先,係一次去燒烤店嘅時候,佢主動幫我燒好咗食物,唔使我動手。當時嘅預
    一位姊妹分享咗佢嘅揀偶經歷啦: 🌹呢一段日子,我經歷咗好多事,其中一個最特別嘅就係揀擇伴侶嘅經歷。係其中一次偶然嘅機會,我遇上咗我老公,佢除咗有穩定嘅收入之外,仲有幾個令我心動嘅特質,我都係因為呢啲特質而決定同佢一齊。 🌹首先,係一次去燒烤店嘅時候,佢主動幫我燒好咗食物,唔使我動手。當時嘅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有一句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這話實在沒有錯。在生了小孩之後,每天這樣一點一滴照顧他,過程很甘甜,但真的也不容易,需要很多的耐心、很多的心力、精神和體力。我總常常在想,如果我這個年紀帶小孩就已經覺得累,那麼那時照顧我的阿公阿嬤,更是多辛苦啊! 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所以我是阿公阿嬤養育
    Thumbnail
    許多屆齡退休的人,若有孩子,年齡都大概已經二三十歲以上,無論仍舊一起生活或是出去工作、結婚生子在外地定居,關係的品質與維持方式勢必會和從前小時候總是天天黏在一起的生活有些許不同。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等你當家長你就知道了。 這句話,希望在此能提供些新的觀點與思考 關於為什麼我們這一輩人不再像以前一樣將生兒育女當作義務 關於為什麼為什麼會不斷重複父母的養育模式 因為「養育」不是對應他人(孩童)所產生的行為 而是基於我們個體的人性
    Thumbnail
    在現代家庭結構的變化,越來越多孩子與祖父母共同生活,可能會對祖父母的健康變化感到擔憂與困惑,培養優勢觀點就成為了一項重要的能力,優勢觀點並非忽視問題,而是從中看見機會,學習在困境中發現積極的一面,讓孩子理解人變老是自然的,不僅可以更尊重長輩,也同欣賞珍惜跟長輩互動的時光。
    Thumbnail
    我們與孩子約莫有三十歲的人生差距,現在人晚婚晚生,恐怕拉距會更大,差個四五十歲比比皆是。孩子三十歲,我們也就六七十歲了,觀念就變成老觀念,在孩子眼中我們就成了那個缺乏與時俱進不思進步的老人。 有一個婦人跟婆婆三觀不合,自從嫁進婆家,每天上演婆媳大戰,她嫌婆婆的裹腳布又長又臭,所以不管婆婆說什麼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有一句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這話實在沒有錯。在生了小孩之後,每天這樣一點一滴照顧他,過程很甘甜,但真的也不容易,需要很多的耐心、很多的心力、精神和體力。我總常常在想,如果我這個年紀帶小孩就已經覺得累,那麼那時照顧我的阿公阿嬤,更是多辛苦啊! 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所以我是阿公阿嬤養育
    Thumbnail
    許多屆齡退休的人,若有孩子,年齡都大概已經二三十歲以上,無論仍舊一起生活或是出去工作、結婚生子在外地定居,關係的品質與維持方式勢必會和從前小時候總是天天黏在一起的生活有些許不同。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等你當家長你就知道了。 這句話,希望在此能提供些新的觀點與思考 關於為什麼我們這一輩人不再像以前一樣將生兒育女當作義務 關於為什麼為什麼會不斷重複父母的養育模式 因為「養育」不是對應他人(孩童)所產生的行為 而是基於我們個體的人性
    Thumbnail
    在現代家庭結構的變化,越來越多孩子與祖父母共同生活,可能會對祖父母的健康變化感到擔憂與困惑,培養優勢觀點就成為了一項重要的能力,優勢觀點並非忽視問題,而是從中看見機會,學習在困境中發現積極的一面,讓孩子理解人變老是自然的,不僅可以更尊重長輩,也同欣賞珍惜跟長輩互動的時光。
    Thumbnail
    我們與孩子約莫有三十歲的人生差距,現在人晚婚晚生,恐怕拉距會更大,差個四五十歲比比皆是。孩子三十歲,我們也就六七十歲了,觀念就變成老觀念,在孩子眼中我們就成了那個缺乏與時俱進不思進步的老人。 有一個婦人跟婆婆三觀不合,自從嫁進婆家,每天上演婆媳大戰,她嫌婆婆的裹腳布又長又臭,所以不管婆婆說什麼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