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漫讀(56):『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可能是批評季平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八佾第三)

raw-image

 

孔子說:『居上位不能寬以待下,不能以禮相待,很苛刻;行禮時不恭敬,敷衍了事;赴喪而不哀切,神色舉止滿不在乎,這樣的人,我還能怎麼看待他呢?』

 

孔子之意,如果一個人在這三方面做得不好,就沒有必要再觀察他的其它方面了。其它方面肯定也不好,就可以判定這人不怎麼地。但實際上這很難說。有這三方面缺點,也可能有其它方面的優點。比如說一個人不守禮,但卻很勇敢好學。

 

孔子自己是怎麼臨喪的呢?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於是日哭,則不歌(述而第七)。

 

喪者之側,可能有多種情況。一是喪家請孔子去主持喪禮。儒的本源就是主持喪禮的術士。這是孔子早年重要的謀生手段。孔子曾言,『喪事不敢不勉』(子罕第九)。年輕時為公卿當差,還得兼職此項營生補貼家用。開壇設教後,未必就完全放棄,還可能繼續兼職;二鄉鄰或熟識者家裡有人去世,孔子去哀悼慰問。辦喪事,喪家會提供有飲食。中西都有這個習俗。中國是找個地方辦流水席,西方則是喪者在家中提供自助餐。三是喪者還在服喪期間,來拜訪孔子,正好趕上飯點了。那孔子吃飯就意思意思,不會放開肚皮吃。以示對喪者的尊重和同情。

 

參加喪事,心有所哀,難免會掉眼淚。可能真是情之所至,『顏淵死,子哭之慟』(先進第十一);也可能是做做樣子。看與死者的情份了。那這一天心情就很鬱悶,情緒低落。也沒有心思唱歌娛樂了。或者沒有什麼感覺,但出於對死者的尊重,也不便唱歌娛樂。

 

孔子的三位弟子對臨喪而哀有所論述。

 

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子張第十九)。

 

子張說:『遇見危險時勇於用生命捍衛道義,見有利可得時能考慮是否符合道德規範,祭祀時心情嚴肅恭敬,臨喪時心情哀傷,這樣就可算是士了』。

 

子遊曰:『喪致乎哀而止』(子張第十九)。

 

子遊則認為,舉辦或參加喪禮只要表達出哀傷的心情就可以了。子遊沿襲孔子對喪禮的主張。一方面,喪禮要哀,這是基本的。另一方面,喪禮又不可太鋪張奢侈,『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甯戚』(八佾第三)。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親喪乎!」』(子張第十九)。

 

曾子轉述孔子一句話,『一個人對死者若不是發自內心地哀痛,那他臨父母之喪時一定會發自內心地哀痛』。

 

哀有他致和自致之分。他致是按禮的要求。一般交情,參加喪禮表示哀掉只是遵循禮的要求。自致是發自內心。感情非常深厚的人的去世,人們會發自內心的哀痛。父母理當是感情最深的人,當然會發自內心的哀掉。

 

回到孔子這句話。孔子這句話不像一個一般性的陳述,而應該是針對某個具體的人而言的,這人有這三方面毛病。

 

一則孔子是從反面來闡述的;二則這三方面要求並不是孔子著力強調的『忠孝悌』。居上要寬、為禮要敬和臨喪要哀,這三方面要求並不是孔子所看重的根本性的準則。

 

這人可能就是季平子,他在這三方面都做得不好。孔子對他很有意見,就在背後批評他。此篇第一條『八佾舞於庭』也是指責季平子越禮。而這是『八佾』篇最後一條。也許孔子的學生編制《論語》時,來個首尾呼應。第一條和最後一條都是指責季平子不守禮。

 

2019年5月18日

avatar-img
90會員
330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八佾第三)。  『儀』,地名,屬衛國,在今河南蘭考縣境內;『封人』,管理土地的官員。孔子路過儀這個地方,他慕名前來求見孔子。就對看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八佾第三)。 管仲大名鼎鼎。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齊國國相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八佾第三)。  《關雎》是《詩經》的首篇,是一首表達青年男女相思之情的詩篇。開頭寫到,『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關關,鳥叫聲;雎鳩,一種水鳥,魚鷹。  孔子說:『《關睢》這首詩,快樂而不放縱,憂愁而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八佾第三)。 定公,魯國國君。『定』是他死後的諡號,是個美諡。據《周公諡法》,『大慮靜民曰定,純行不爽曰定,安民大慮曰定,安民法古曰定』。  魯定公問君臣相處之道,孔子認為,君指派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八佾第三)。 孔子進太廟當差,東問西問。這就有人說閒話了,『誰說這個來自鄹(zōu)邑的年輕人知禮呀?他進了太廟,事事不懂,要求問他人』。孔子聽到後就高深莫測地回答道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八佾第三)。  『儀』,地名,屬衛國,在今河南蘭考縣境內;『封人』,管理土地的官員。孔子路過儀這個地方,他慕名前來求見孔子。就對看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八佾第三)。 管仲大名鼎鼎。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齊國國相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八佾第三)。  《關雎》是《詩經》的首篇,是一首表達青年男女相思之情的詩篇。開頭寫到,『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關關,鳥叫聲;雎鳩,一種水鳥,魚鷹。  孔子說:『《關睢》這首詩,快樂而不放縱,憂愁而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八佾第三)。 定公,魯國國君。『定』是他死後的諡號,是個美諡。據《周公諡法》,『大慮靜民曰定,純行不爽曰定,安民大慮曰定,安民法古曰定』。  魯定公問君臣相處之道,孔子認為,君指派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八佾第三)。 孔子進太廟當差,東問西問。這就有人說閒話了,『誰說這個來自鄹(zōu)邑的年輕人知禮呀?他進了太廟,事事不懂,要求問他人』。孔子聽到後就高深莫測地回答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名利與自身、過度與不足之間做出取捨。
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此句無啥問題:「…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廣德如否,建德如偷,質真如渝…」。此一小段前後(從「建言」起始)都是四字句,老子寫書(或古人寫書)會那樣突來一五字句麼?難道是,「廣德如不足」無法用四字表達麼?可能麼? 橫書思考不易發覺,直書思考就能略猜一二。當「不口建」依序縱排且建字不完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都說孔子是最早整理《尚書》的人,但根據《論語》,孔子提到《尚書》的地方僅有寥寥四處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名利與自身、過度與不足之間做出取捨。
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此句無啥問題:「…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廣德如否,建德如偷,質真如渝…」。此一小段前後(從「建言」起始)都是四字句,老子寫書(或古人寫書)會那樣突來一五字句麼?難道是,「廣德如不足」無法用四字表達麼?可能麼? 橫書思考不易發覺,直書思考就能略猜一二。當「不口建」依序縱排且建字不完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都說孔子是最早整理《尚書》的人,但根據《論語》,孔子提到《尚書》的地方僅有寥寥四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