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2/03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漏針』現象

『打針』是每個人從出生那一刻起到老死,沒有人可以躲得過的一件事情,預防注射、疫苗注射、病痛醫治注射、避免後遺症傷害注射、營養針注射……所以注射這件事對每個人而言,其實算是很重要的事情。

一旦住院,那麼施行靜脈注射是必然的醫療過程;除了補充患者營養,主要很多藥劑,會透過這個方式進入病患體內。靜脈注射一般分短暫性與連續性二種。

蒔緣右手手背,因漏針而腫脹、瘀青

短暫性的靜脈注射:一般老人也稱之為《注大筒》。多以針直接注入靜脈,待藥筒內的藥劑輸送完畢,也就完成注射。

連續性的靜脈注射:俗稱吊點滴、打點滴、掛水、吊鹽水。先將留置針插入靜脈後固定,然後接上可更換或補充的瓶裝或袋裝藥品,讓藥劑以慢速滴漏,經由針管注入靜脈血管的注射方式。

蒔緣左手背與左前臂,也淪陷了。

靜脈注射最怕幾件事:

1.找不到最恰當的血管以供注射。

2.找到的位置是很容易因移動而造成漏針。

3.針頭進去皮膚,卻沒刺中真正的血管,有的護士此時會將已經進入皮膚的針頭,直接在肉裡面挑呀挑的,希望能因此刺到血管,那種痛真是椎心刺骨。有的護士會將針往後拔出一些,再嘗試前進刺探血管,一試即中還好,最怕是進出三四次還找不到的。

4.乾脆放棄這個刺不到血管的,重新換位置。你知道病患心理壓力有多大嗎?

5.最怕就是患者本身的血管過細,或者是血管太沉,這不但極度考驗注射者功力,當然自己就要承受比較大的疼痛風險,怨不得別人的技術。

左手內側也傷痕累累

偏偏蒔緣這次住院,上述五種情形都遇到了,二隻手傷痕累累。好在我是個極其能耐痛的人,不會驚聲尖叫,影響到護士的情緒;反之若遇到不細心、沒耐心或沒侍病如親的護士,病患可就慘了,身心均會受到折磨。

不過因「漏針」導致靜脈注射藥物,由靜脈或靜脈留置針外漏至皮下組織,使組織發生浸潤反應,造成局部肌肉組織的損害,便產生紅腫瘀青之痛

,倒也是蠻折騰人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