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0|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浮生漫錄 | 45年後喜相逢

2019年的12月8日,教會一對周姓姐妹同時上台作見證,我當時在教會當招待,因此就認識了她高齡九十的父親周遊國先生。周先生在一個月之後,又在教會洗禮「即信即浸」,勇敢受洗成為基督徒。牧師們都欣喜逾常,我們族長也委派我定期關懷他。

於是從2019年6月11日起每週週一早上,我都會去周家串門子,前後約有半年之久。 大致是跟他聊聖經聊生活,還有就是跟他一起練胡琴。周先生見到我也總是開心得不得 了。而我一直覺得這位先生很面善,他的大名也聽過,知悉他也是二胡高手,却實在想不起來在哪裡見過面…。

直到後來,我的學生中山醫科大學的陳志豪教授,送來了一張他珍藏的節目單,那是台灣省教育廳中興國樂團在民國66年11月6日「紀念國父及先總統蔣公誕辰 」演奏,地點在台中市中興堂。在那場公演中,南胡(即二胡)甲部首席正是周遊國先生,而乙部首席是…在下我~ 於是我終於想起來,我們曾在這個大型國樂團共事過。

1977年仍然是國民黨全面執政的時期(民進黨創黨是1986年9月28日)。所以,這場演奏會仍有所謂「慶祝蔣公誕辰」這樣的項目;當年我才27歲,狂熱於國樂演奏,也在二胡演奏上面有些造就,就大大方方坐在那個「乙部首席」的椅子上。


和周遊國先生重逢,他已逾「耄耋之年」,而我也「年逾古稀」;周遊國先生聽力已明顯退化,而我多年沒加強練習,演奏技法早已不熟,拉奏起來,音律還會不準。但我們留下了幾張一同練習的相片。在短暫的人生歷程中,濶別45年,竟然可以二度相逢,非常之出乎意料,非常值得紀念。

練琴(呂詠恩攝影)

練琴(呂詠恩攝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一個文科教書匠歷經半世紀學院生涯,甚少作驚人語,生活也未必有趣。究竟有怎樣的人生價值觀?他有隨手記錄習慣,臉書也玩了十年。學思感受、藝術品賞;學院百態、人情詭譎。都在靜觀默察之列。世界變動太大了!普世價值、信仰聖域、存在處境都很難不萌生疑惑。促使他不斷觀照、探索;甚至調弄禿筆,發而為文,歡迎瀏覽、追蹤、贊助、多加批評。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